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湖南省株洲市石峰公园植被受空气污染的危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公园植被常年受到含有S,Zn,Pb,Cd等有害元素在内的废气的严重污染,使占总面积42.6%的植被受到了危害.污染严重地段土壤和树木叶片中上述元素积累明显,树本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降低,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导致树木长势减弱,群落衰败.根据各种植物对空气污染的反应,对该园主要植物种类的抗污染性进行了分级.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林业科技》1996,(2):13-17,22
主要论述了示范区植被概况、植被区系概况、植被类型。通过调查结果表明,本区共有10种人工及天然植被群落类型。分属于落叶阔叶林、沙地灌丛、草原半灌木群落、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等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3.
官山自然保护区野生闽楠林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江西官山自然保护区分布的闽楠林群落结构、植被类型、生长环境以及闽楠树种的生长进程进行了全面调查,得出的结论是:群落组成复杂,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群落中以闽楠占绝对优势,且更新幼苗多,将来有演替为闽楠纯林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裸露边坡植被重建已成为解决工程边坡生态问题的一项重要技术,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推行。为科学地评价边坡植被恢复效果,常需要对恢复时期植被群落的动态变化进行长期跟踪监测,以调查边坡植被群落演替规律。围绕裸露边坡植被群落演替的主题,综合阐述了我国工程边坡植被恢复技术应用现状,国内外关于裸露边坡重建植被群落演替研究进展,以期为植被护坡技术的改进与创新提供参考,就群落演替研究在植被护坡领域的广阔前景寄予了希望。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草地荒漠化过程与植被生物量变迁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研究了鄂尔多斯草地荒漠化过程与植被生物生物最变迁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鄂尔多斯草地荒漠化过程中,植物群落退化的趋势为本氏针茅群落→本氏针茅+高蒿群落→油蒿群落→沙地以及油蒿群落→油蒿+牛心朴子群落→牛心朴子群落→沙地,从本氏针茅群落→油蒿群落→油蒿群落→牛心朴子群落植被退化的过程中,植被生物量表现为先增后降的过程,为218.1→748.7→155.6g/m^2,随着季节的变化,由于优势和伴生种的消长不同,各阶段的植被生物量的变化不一致,地下生物量大部分集中在表层,在0-20cm占76.9%-86.3%, 随着高度的增加,植被生物量剧减,其中18.9%-16.7 %在20-30cm,2.2%-7.5% 在30-40cm,0.6%-2.9%在40cm以上,地下生物量85.5%-100%在0-20cm,9.75-12.0%在20-40cm,0-2.5%在40cm以下,在植被生物量的毗积过程中,本氏针茅群落和本氏针茅+枯油蒿群落处于先消耗后果累积状态,累积率分别为-2.29-0.42,和-0.47-0.74,本氏氏茅+油蒿群落和油蒿群落生物量一直处于消耗状态,累积率为-0.04--0.40和-0.23,油蒿+牛心朴子群浇和牛心朴子群落生物量一直处于增长状态,累积率为0.14-0.29和0.52-0.04。  相似文献   

6.
清源山风景名胜区绿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清源山风景名胜区植被演替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景区的绿化设计宏观上应按植被顺行演替规律进行植被恢复,严禁植被破坏,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微观上应结合各景点的具体情况有所侧重,景观绿化须建立植被叶色随季相变化的植物群落,意境区的绿化以体现文化内涵为主,建立与其相适应的植物群落,旅游路线的绿化应与自然景观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试论我国北方地区人工植被的土壤干化问题   总被引:142,自引:9,他引:142  
杨维西 《林业科学》1996,32(1):78-85
我国北方地区以人工林为代表的人工植被建设中正面对一个严峻问题-土壤干化。土壤干化是北方少雨地区人工植被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其显著特征是因植物蒸腾过量耗水造成的植物根系作用范围内土壤水分长时间持续地严重亏缺,天然降水已不能有效予以补偿,土壤表层板结.土壤紧实度增大,从而导致植物生长明显衰退以至大面积干枯死亡。土壤干化已成为这一地区人工植被建设的严重隐患。造成人工植被土壤干化的直接原因是植被类型选择不当,群落密度过大和群落生产力过高。人工植被土壤干化的防治对策是,在正确的植被建设思想指导下,依据当地的生物气候生产力因地制宜地选择植被类型,大幅度降低群落密度,合理调控群落生产力,以保持植物蒸腾耗水与土壤水分补偿之间的水分平衡,从而维持群落的持续稳产与高产。  相似文献   

8.
在用其他方法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我们采用宫胁造林法进行恢复煤矸石山植被的技术研究,历经十年,森林已经形成。对森林的生长状况、群落特征、土壤养分等的调查、检测结果表明:森林结构合理、生态环境稳定,环境保护功能强,宫胁造林法是植被恢复技术中快速治理煤矸石山的有效方法。宫胁法培育的环保林顶级植物群落,缩短了森林自然演替时间,加快了形成顶级群落进程。  相似文献   

9.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轻度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取样的方法对群落中植被进行了调查,分析比较了不同恢复年份后兴安落叶松林群落各层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恢复年份后群落各层α多样性指数总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的趋势。群落物种总数随着恢复时间的推移呈逐渐增多的趋势。这种变化趋势主要出现在草灌层内,而在乔木层内并不明显。群落草本层物种数除1996L以外,其它3个恢复年份均小于对照样地,而群落灌木层物种数除1996L与对照样地相当,其它3个恢复年份均大于对照样地。总体来看,轻度火干扰有利于植被的更新与演替。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拉萨半干旱河谷地带性植被砂生槐灌丛生态恢复过程的特征动态,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研究方法,将处于不同封育年限(3,6,9年及CK)的砂生槐植被作为植被恢复的典型群落,对其高度、盖度、密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种群生态位宽度及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采取封育措施后,外界干扰减少,从而增加物种多样性和植物特征值,使生产力得到提升;2)砂生槐生态位宽度最大,是河谷地带群落中的建群种及优势种;藏沙蒿分布较为均匀,是一种泛化种;3)群落中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与封育时间呈正比,随着封育时间的延长而越发丰富,说明在砂生槐群落封育恢复过程中,土壤环境有较为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坡耕地退耕还林后的植被恢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生态公益林建设是坡耕地恢复森林植被最重要的模式 ,但对退耕还林后的植被恢复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却很少报道。本文选择在四川省退耕还林工程中普遍发展的桤木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 ,对其植被恢复特点和规律进行了探讨。1 试验地概况选择坡耕地退耕还林后形成的桤木 (Alnuscremastogyne)生态林和弃耕 1年形成的杂草群落为研究对象。试验地位于四川西缘山地区的天全县境内 ,东经 10 2°4 5′ ,北纬 30°0 3′ ,海拔 80 0m ,坡度 2 6° ,坡向西北 ,坡位中部 ,母质为砂岩风化物 ,土壤类型为紫色土 ,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年平均降雨量 1735 …  相似文献   

12.
大青沟植物群落起源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元润 《林业科学》1998,34(6):22-28
从古地质、古地理、古地貌、古土壤、古气候、古植被及现存植被与相关植物区系的关系等方面阐述了大青沟森林植物群落的起源演化过程。采用相关系数方法、模糊聚类方法探讨了大青沟植物群落与相关植物区系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第四纪特别是全新世以来气候的大幅度波动,使大青沟地区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逐渐退缩,仅残留于特殊的避难所;大青沟森林植物群落与长白植物区系、内蒙古植物区系、华北植物区系存在密切的关系;表明大青沟森林植物群落是在长期气候条件影响下,3个植物区系交互作用产生的残遗森林群落类型。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长江流域生态地貌功能分区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10个主要生物气候指标,结合地形地貌及相的地带性植被和地带性土壤,对陕西省长江流域31个县(市)进行动态聚类综合分析,本区可归并为2个森林植物气候带,5个生态地貌功能区。即:低山丘陵区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生物气候区,包括安康盆地,汉中盆地,热暖温带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生物气候区;包括秦岭南坡东部中山,低山区,秦岭南坡中、西部中、高山区和巴山北坡中山、低山。各生态地貌功能区的生物气候特征明显,符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森林植被水土保持机理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吴钦孝  刘国彬 《林业科学》2001,37(5):140-144
土壤侵蚀是造成环境退化的一个主要因素。长期以来因不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 ,日积月累的结果使得植被生存的环境受到极大的破坏 ,导致植被衰退 ,引发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不断加剧 ,破坏了土地的生产力 ,土壤肥力降低 ,土壤蓄水能力减弱 ,植被生存的环境进一步恶化 ,如此以往使生态环境陷入恶性循环状态。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与该区植被覆被率低有密切的关系。据“七五”统计 ,主要水土流失区现有森林面积约 2 5× 1 0 6hm2 ,其中人工林占 40 %左右 ,有林地森林覆盖率仅为 9 3% ,而且能发挥水土保持功能的森林覆被率仅为 7 0 %…  相似文献   

15.
辽西半干旱荒漠化山地,由于土质瘠薄,植被稀疏,造林难度大,在这类山地上通过选择极耐干旱树种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3~4年生大苗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应用3~4年生侧柏大苗在中度、重度荒漠化山地上造林,成活率都在95%以上,保存率达到了100%,林木生长良好,造林获得了成功,从而打破了在荒漠化中度或重度山地上只能以封山育林为主、栽灌种草为补的保守治理模式,为荒漠化山地造林提供了一项切实可行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6.
描述了埃塞俄比亚东南部Dello Menna森林植被的植物区系组成和植被结构。鉴定和描述了50个20m×20m的样方的植物群落类型、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性,分析了已鉴定植物群落类型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还描述了木本植物种群结构。每个样方内,均记录木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高度和胸径以及海拔、坡度。利用PC-ORD软件对植被进行分类。用Sorensen相似性系数探测群落之间的差异性。计算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Shannon均匀性来描述各种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共记录了53个科的171个维管植物种。豆科植物是主要的优势植物科系,包括13个属26种(1 5%),其次依次是菊科、唇形科和槭树科,各包括8个物种(4.6%)。根据植物分类结果,识别并描述了3个植物群落(Dalbergia microphylla群落、Grewia bicolar-Acaciabrevispica群落、Combretum molle-Combretum collinum群落)。植物区系之间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性存在差异。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随海拔变化呈现出贝尔型分布。群落间植物随海拔梯度有一定的变化,表明海拔是决定植物群落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Dalbergia microphylla群落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最高。优势种群落结构呈现出各种模型。植被可持续利用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牯牛降森林火险植被分为5大类,其日火险等级各不相同。运用日火险等级实测模型(周期模型)及火险植被类型分布图,将植被日火险等级落实到具体山头地块。森林防火要采取监测、监控、监督“三监”同步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if and how the previous land use (here: agriculture versus forest) has influenced the floristic composition now observed in the understory of jack pine plantations of Abitibi-Temiscamingue (North-Eastern Canada). Floristic inventories were conducted in jack pine plantations which had been established on forest sites after logging and on sites previously utilized for agriculture. These were compared to one another and to inventories conducted in natural forests and on agricultural sites which had not (not yet) been planted with trees (old fields). The vegetation community composition of the sites is analysed using several multivariate techniques.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ora of plantations on old agricultural fields is markedly different than that of plantations established on sites which were previously forested and that the two types of plantation are unlikely to become floristically the same before the anticipated harvest time. Comparing old and young plantations and old fields in light of natural forests sites, we show that the previous land-use is a key determinant of future compositional differences in plantations. This must be considered when we evaluate the impact of establishing plantations on sites with different land-use histories.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平山县卸甲河流域维管植物的系统调查,根据植物群落的结构,将流域内划分为6个植被类型。这对于全面了解本区内植物的分布,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植物资源及开展旅游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