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中,直接或间接以声音为元素的景观营造比比皆是。作者通过传统诗词、美学理论以及古典园林中的实例,阐述了声景的概念以及中国古典园林声景的构成,并从植物、地形和建筑等园林设计要素层面探讨了古典园林声景的营造方法,以期为现代园林声景设计提供值得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景观并非单纯意义的视觉景观,而是包含声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在内的整体景观。概述了声景的概念的概念和研究起源,分析指出园林中声景观的自然声景,人文声景,生活声景三大类别以及声景特点,并依据声音的特性提出声景的引发联想、记忆留存、调节情绪、遮蔽噪音的四种主要功能,为声景的研究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岭南园林的声景艺术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有独特的研究价值。结合声音、听者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探讨了岭南园林的声景艺术特点,以期扩展人们对岭南园林艺术的欣赏视野。  相似文献   

4.
声音是人们感受自然的重要元素,尽力发掘和营造城市的自然之声对维护居民珍贵的户外体验具有重要的意义。声景观营造的重要性在现代生活中日益凸显,文章通过对城市自然之声的生态及社会价值探讨,提炼出以水景和植物景观为途径的自然声景设计模式,为将声音融入景观设计、营造高品质自然声景观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婧妍  李文 《绿色科技》2019,(7):154-155
指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中国古典园林具有很大的影响,无论是从中国的佛,道,儒思想还是中国诗画都有深远的意义。主要对中国古典园林对声景观营造进行了探索。探讨了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对自然界中的声音进行捕捉与描绘,筑之于园林之中。声与景的完美融合,促进了中国古典园林造园境界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作者从声景观研究的背景出发,阐明了园林中声音是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元素,解读了园林中声景观的形式与作用,并通过具体的声景观设计,探讨了城市园林空间中的声景观设计方法,指出今后的园林设计应是营造有声、有色、有芳香,带给人全方位体验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听觉要素为切入点,研究现代园林中声景观的设计与营造。通过分析与归纳声景观的概念、组成要素及其特征以及水景在声景观营造中的核心作用,提出利用不同形式的水景来营建声景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声景是风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从风景园林角度对于乡村声景的研究程度远远不够,对于中国古代乡村中所创造的诗情画意的听觉审美和意境还缺少系统的整理与分析。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选取了各个时期328篇描写乡村山水田园题材的诗词歌赋为核心文本,从历史声景声源类型、历史声景变迁、声景意象分类及意境分析、乡村声景的营造启示等角度进行归纳分析,发掘古代声景感知及人文内涵,为现代的乡村声景观设计、营造有效唤醒乡愁记忆的声景场景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梅岭国家森林公园声景观的游客调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发掘森林声景设计手法来指导城市公共空间的声景设计。【方法】以梅岭国家森林公园声音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勘测和问卷调查方式对单个声源和整体声景观进行评价。单个声源评价方法为评价者对调查问卷提供的26种声音以即时的身临其境之感进行主观喜好度评价,评价等级分为5级,以统计平均值方式进行喜好程度的判定;四季声景观总体评价以响度、协调度、舒适度和满意度为评价指标,首先对各个指标在四季中的结果进行统计,以计算平均值法比较四季中各个指标的变化趋势,了解游客在四季中对整体声景的主观评价。【结果】游客在不同季节对不同声源的喜好度有差别,各声景类型受喜爱程度表现为自然声历史文化声人工声机械声;整体声景的评价表明,游客对梅岭森林公园声景观现状满意度较高;四季中,响度、协调度、舒适度都会影响整体满意度的评价,其中协调度、舒适度越高,总体满意度越高;春夏季响度越高,满意度评价越低,而秋冬季满意度与响度相关性不大。【结论】在后期森林景观规划和声景观设计与营造中,应综合考虑声音响度对人的影响,增加鸟鸣声、流水声等人们喜爱的声源,隔离或规避鸣笛声、施工声等人们反感的声源,从而提高整体声景观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森林声景保健功能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森林中丰富的自然声音资源和优美的景观环境,将森林声景与音乐疗法相结合,并对森林声景的保健功能作出分析,为全面有效地开发、管理森林公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王艳 《广东园林》2014,(4):10-13
古典园林中的意境通常指造园者对自然景物的典型概括和提炼,在景象上寄托以某种精神情感,然后加以引导和深化,使观赏者在游览观光时,触景生情,产生共鸣,激发联想,享受审美的愉悦,是达到景外之景、景中有象的一种联想境界。文章通过对东湖公园东区景观环境的设计进行分析,研究现代园林文化意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中国园林汲取文化和艺术之精华,并与诗词文化一脉相承,在园林风格上独具特色。植物作为诗词创作的重要意象,其景观的营造与诗词相辅相成。通过分析诗词中对植物景观的描述和探究诗词文化与植物景观意境营造的关系两个方面,归纳总结了诗词文化在植物景观意境营造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声景观涉及多领域多学科,寺庙园林中声景观因其特有的宗教文化属性,更值得深入探究。将泉州开元寺声景观作为研究案例,现场测试分析其声压级情况;通过问卷调查法探究访客对单个声音元素、主要节点声景观、整体声景观的感知评价,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炼出3种影响声景观感知的主要因子:放松感、形象性、静谧感。归纳总结寺庙园林声景观的优化对策:即利用自然声景观,增强声景观放松感;突出宗教声景观,重塑声景观形象性;减缓旅游活动声,适当平衡声景观静谧感。  相似文献   

14.
园林中的声景观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引入声音要素完善园林设计内容,对园林中的声景观概念及其形式特点进行了归纳,从人类主观感受出发,对园林内的声音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声景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多变量环境系统,它不仅仅是声音,更侧重于人类的感知和感受。声景设计有助于平衡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声学环境,唤起园林场所精神,增强环境体验感。结合弥渡县小河淌水的温泉设计,从声音、空间、人、环境4个要素出发,对声景在温泉景观中的设计应用及降低负面声音的影响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苔藓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但目前在园林中的应用较少。唐诗中的苔藓植物景观意境和配置方式对现代园林中苔藓植物景观的营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对与苔藓植物有关的400首唐诗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包括积极、中性、消极的3种苔藓植物景观意境类型,并分析情境感受对意境产生的影响,然后对苔藓植物与建筑、其他植物、山石等6种景观配置及其与意境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情境感受和景观元素意象的组合有利于苔藓植物景观意境的生成和感知;苔藓植物和具有不同物性特点及隐喻特点的景观元素配置可以营造不同的景观意境氛围。  相似文献   

17.
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法),通过正反面声景观评价,涵盖水声景、风声景、动物声景、游憩声景、人工声景、雨噪声、风噪声、雷噪声、人工噪声等9个二级指标和19个三级指标构建城郊型森林公园声景观评价体系,并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研究正反方面声景观因素对森林公园声景观的影响大小。结果表明,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声景观综合评价结果为较好IV。正面声景观评价为较好IV,负面声景观评价为很差I。二级指标中:水声景、风声景、动物声景和游憩声景4者的评价结果皆为较好IV,人工声景、风噪声和雷噪声为一般III,雨噪声为较差II,人工噪声为很差I。提出合理开发自然声景观资源,调节游憩声景和人工声景,利用掩生手法减弱噪声影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寺庙园林的植物景观意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燕  芦建国 《广东园林》2008,30(1):14-17
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特有的审美特征,也是构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寺庙园林中植物景观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了意境的基本概念和营造手法,指出寺庙园林植物景观意境的营造特点是从“有我之境”上升到“无我之境”。  相似文献   

19.
竹景观是西蜀园林植物造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秀丽美观的形式美,而且具有丰富的意境美,体现了西蜀园林植物造景的特色。在对西蜀园林进行文献阅读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西蜀园林竹景观意境进行了分析,从物质建构和精神建构两方面探讨了西蜀园林竹景观意境的营造方法,以期为当代西蜀园林植物意境的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依据异质同构理论,发现江南古典园林与民宿景观空间存在着景观同构关系,因此利用这种景观同构关系来建立一套民宿景观空间设计方法,并利用柳湖阳山居为例证.旨在从江南古典园林中提取一定的设计手法,为营造出具有人文意境的民宿景观空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异质同构理论为指导,选取常德柳湖阳山居为研究对象,通过民宿景观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