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种子繁育是小麦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我国现行小麦种子繁育程序包括三圃制、二圃制、一圃制、四级种子生产、株系循环选择、一圃三级种子生产等六种。为了适应现代小麦产业化的需要,在分析现有种子繁育程序的基础上,根据小麦遗传特征,提出小麦种子繁育的一般原则和通用程序,供小麦育种、繁种、推广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燕麦原种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原种及原种生产方法 燕麦原种指用育种家种子直接繁殖或按原种生产技术规程生产的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的种子. 生产原种采用单株(单穗)选择、分系比较和混系繁殖的方法.即包括用以下任何一种方式均可以生产出原种:一是采用株行圃、株系圃、原种圃的三圃制;二是采用株行圃、原种圃的两圃制;三是利用育种家提供的原原种直接生产.  相似文献   

3.
三圃制小麦原种机械化生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洁  罗家传 《中国种业》2009,(10):81-82
针对当前我国小麦种子生产实际.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对三圃制小麦原种生产技术进行了改进,使其更加符合小麦种子生产的科学性和利于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的要求。采用三圃制种子生产30年,共生产小麦原种7.5亿kg,使河南乃至黄淮北片小麦品种种子纯度得以明显提高.顺利完成了河南小麦第5、6、7、8、9次更换主导品种原种的生产,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小麦种子繁育中的“三圃制”、“两圃制”提纯复壮法,曾在种子生产中起到过很大作用,但经过多年实践,它存在着以下不足之处:一是周期时  相似文献   

5.
为克服“三圃制”的不足,国内一些专家研究提出了“四级种子生产程序”、“一圃制”等农作物良种繁育新技术,这些方法繁育生产各级种子的起点均是育种家种子。本文论述了育种家种子的概念、特点,并对不同作物生产和保存育种家种子的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为农作物的良种繁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1我国小麦良种繁育技术的种类及特点 我国小麦良种繁育的技术体系概括起来有三大类六种,一类是以循环选择技术路线为标志的三圃制和两圃制.第二类是以重复繁殖技术路线为标志的一圃制和四级种子生产技术.第三类是结合应用循环选择和重复繁殖技术路线的株系循环法和一圃三级种子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7.
我国一直沿用“三圃制”。l991年农业部在强调“三圃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级制生产程序,但没有制定技术操作规程引。本文结合国内在该领域内研究和技术创新成果,介绍小麦四级种子生产程序和技术。  相似文献   

8.
我国小麦良种繁育体系的特点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 ,随着《种子法》的实施和我国农民科学种田意识的增强 ,对小麦种子的需求不断增长。目前小麦品种更新换代加快 ,对新品种的需求量增大 ,这就要求加快优良品种的繁殖 ,提高种子质量。小麦为自花授粉作物 ,其混杂的主要原因是 :1剩余变异 :2机械混杂 ;3基因突变。针对小麦种子的混杂退化特点 ,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在几十年的种子生产实践中 ,探索出了多种小麦种子繁育技术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技术体系 ,概括起来主要是 :1三圃制、2两圃制、3一圃制、4株系循环法、5四级繁育程序、6一圃三级种子生产技术六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9.
吕芬 《种子世界》2012,(11):34-35
1对种子生产各环节实行全程监控 1.1原种质量控制 必须从源头抓起,使用的原种必须通过三圃制(株行圃、株系圃、原种圃)繁育原种。1.2生产基地的选择条件一:土地肥沃、排灌方便。条件二:基地负责人要有较强的质量意识和领导组织能力。条件三:保证一村一种,连片大面积种植,有利于机械化生产,减少机械混杂。  相似文献   

10.
1特点与应用分析 1.1三圃制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从前苏联引进以改良混合选择法为基础的三圃制,以后长期成为中国良种繁育的核心技术.这是中国应用时间最长,使用最广泛的种子生产技术,至今仍在广泛应用.对提高品种纯度,促进农业发展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四级种子生产程序”在中国种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分析,阐明了在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种子生产应用中"四级种子生产程序"的先进性和"三圃制"的局限性.充分显示出"四级种子生产程序"在形成我国种子生产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和积极作用,以及在构建现代种子产业体制中技术上的纽带和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小麦的原种生产因程序不同可分为两年两圃制和三年三圃制,两圃制简单易行,原种繁育快.三圃制虽费工多,但与两圃制相比增产效果较好.我所也因此一直采用三圃制繁育原种.现将我们多年来从事此项工作所总结的一些经验与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我国良种繁育技术改革势在必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军营 《种子》1998,(3):64-65
本文上述了“三圃制”良种繁育技术的历史地位及其在现行体制下的严重弊端以及“四级种子生产程序”的优越性及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良种繁育是一门研究保持优良品种种性和优质种子生产技术的科学。多年来,我国自花授粉作物良种繁育的基本方法,是以改良混合选择法为基础的“三圃制”(株行圃,株系圃、原种圃)。其理论基础是50年代从苏联传入的李森科学说。当时,我国各地纷纷成立了“原种场”,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以“提纯复壮”生产  相似文献   

15.
小麦品种快速提纯复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以农为主,农以种为先”,小麦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的产量份额。目前,小麦的产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麦种子的质量,只有搞好小麦提纯复壮技术,生产出高质量的种子,才可以保证小麦丰产丰收。近几年,小麦新品种自进入大田生产至推广时期,推广年限只有3~5年。传统的小麦品种提纯复壮方法是采取“三圃制”技术,即三年三圃制。这种方法会导致原种出圃,品种过时,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因此,有必要找出一种快速有效的小麦提纯复壮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16.
张伟  张联合  王春平  吕静霞 《种子》2007,26(7):68-72
随着全球经济的大融合,中国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发生了一系列的改革。本文探讨了8套主要的改革方案,并提出应彻底改革"三圃制"提纯复壮法,在优化其他改革方案的先进性和趋同性的基础上,汲取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程序的优越性,构建中国现代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新体系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7.
谷子的原种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由原种经过一次繁殖的种子;二是经过二圃制的程序生产的、符合国家规定的原种标准的种子。二圃制生产原种,采用的是改良混合选择法,它有三个环节:即单穗选择、穗行比较混合繁殖。本文就其理论依据、主要技术、实践结果三个方面加以论述。理论依据一、谷子是自花授粉作物作物的传粉方式,直接牵涉到原种生产的体制和隔离问题。谷子究竟是自交作物,还是常异交作物?看法尚有分歧。根据我们的育种实践和掌握的资料表明,谷子是自花  相似文献   

18.
我国棉花良繁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我国棉花良繁体制的理论基础在于保护原品种种性,而做法表现在保持和选择两个方面,对长期沿用前苏联的“三圃制”及类似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利用四级种子生产程序提高棉花良种繁育质量和繁殖系数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棉花生产管理体制的改变,棉花良种繁育工作出现了新品种选育速度快,生产用种更换频繁,育种者直接参与棉花良种生产等特点。费工费时的"三圃制"专业化棉花种子生产体系已不适应当前生产的需要。基于上述条件,本研究提出,用育种者的种子直接种植,选典型单株混收生产原种;原种去杂去劣生产良种直接用于生产的良种生产程序,简便高效。  相似文献   

20.
我国棉花良繁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棉花良繁技术的理论基础在于保持原品种种性,而做法表现在保持和选择两个方面。本文对长期沿用前苏联的“三圃制”及类似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利用四级种子生产程序提高棉花良种繁育质量和其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