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中国传统造园理论为基础,对圆明三园之长春园的造园艺术进行了分析。长春园是继承圆明园造园的优点,总结其弊端而兴建的一座以水成景、以水串景的山水园。全园以山围空间、水为纽带,形成大小景区15处。最常用的造景手法为:小中见大、欲扬先抑,借景、障景等随处可见。其堆山理水手法纯熟:空间划分时宽时窄、时明时暗,或清幽淡雅、或宽敞豁达,形成多种不同性格、不同氛围的空间。其造园艺术手法为平地造园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以苏州古典园林留园冠云峰庭院为研究对象,以造园要素的量化特征及其意境为研究目标,重点研究了我国古典庭院的造园艺术与手法特点。着重研究了冠云峰庭院建筑、峰石、水体的平立面布局在尺度上的量化数据及其特征;花木的总体布局特征;冠云峰庭院追园要素营造的实景与空间意境的联系;人与冠云峰庭院空间景境营造的关系。试图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深入剖析我国传统庭院空间造园要素的营造手法及其量化特征;也提示观赏者在观赏具体庭院空间时,应从“切入点一路径一出口”的思考角度,来理解古代造园家营造具体空间的真正目的。旨在更好地传承和借鉴园林遗产精髓,并将其融入我国现代园林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之中,逐渐形成真正蕴涵传统园林血脉的现代园林理论与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3.
以竹园、青岛园、四盒园、快乐田园、天地之间和心灵的花园为对象,以王向荣教授的展园作品为例,分析了中国传统园林5种"小中见大"造园手法(遮挡地面、框景、框景错位、俯视和仰视)在其中的应用。分析表明这些展园的设计手法是对中国传统园林空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小中见大造园手法对构建中国园林的独特空间属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竹园、青岛园、四盒园、快乐田园、天地之间和心灵的花园为对象,以王向荣教授的展园作品为例,分析了中国传统园林5种"小中见大"造园手法(遮挡地面、框景、框景错位、俯视和仰视)在其中的应用。分析表明这些展园的设计手法是对中国传统园林空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小中见大造园手法对构建中国园林的独特空间属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苏州古典园林叠石艺术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雯睿  魏胜林  仲笑林  李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811-13814
山石理景是我国古典园林独特的造园要素,其理景艺术手法也是我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之精髓。笔者以苏州例证古典园林山石理景为实例,笔者以《园冶》等造园艺术理论为依据,浅析苏州古典园林的叠石艺术,旨在为园林专业学生培养园林文才和画意作参考。  相似文献   

6.
屋顶绿化     
用屋顶空间进行绿化美化,以改善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是屋顶花园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另外屋顶花园的环境功能,改善屋顶眩光、美化城市景观,增加绿色空间与建筑空间的相互渗透,以及其隔热和保温效能、蓄雨水作用种种,这些促使屋顶绿化形成一种趋势。屋顶绿化特征在屋顶上造园是一种特殊的园林形式,一切造园要素都受到支承它的屋顶结构限制,不能随心所欲地运用造园因素——挖湖堆山、改造地形——进行营造。但是,屋顶花园(绿化)毕竟是人们将地面上的“园”升到屋顶(天台)上来的,它具有它本身的特征,露地建园有共同处又有区别。从造园手法运…  相似文献   

7.
通过论述中国与西欧造园水景处理表现形式及艺术表现特点,分析其造园水景处理差异形成的原因,为现代园林设计活动中水景处理提供可循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8.
园林空间是一种艺术空间,是园林设计的关键。而设计手法是空间布置、平面构图、合理造园的重要手段。介绍了南海桂城平洲广场的设计构思,阐明了现代园林规划中的设计手法与空间布局技巧。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土地局大院为不规划三合式机关大院,硬化面积大,空间狭小,规划设计以植物造景为主,运用中国经典造园手法,精心按排各园林要素,追求自然、含蓄,使设计达到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卢廉若公园是澳门半岛历史城区中唯一具有中国传统园林特色的私家庭院,它沿袭了岭南造园的特色,又融合了葡式建筑装饰风格。本文从卢廉若公园的布局、造园手法等方面论述其特点,对岭南园林中西合璧的造园手法与特色作了较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承德避暑山庄作为选址、造园艺术极为优秀的中国古典园林。其中山近轩是山庄内的大型山地园林,有很高的艺术水准与代表意义。通过对其营造手法与造景手法进行研究以供现今建造山地建筑参考。  相似文献   

12.
第五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室外造园,茂名风韵景点以传统的园林设计理念与现代园林相结合的表现手法,通过传统的造景手法表达茂名独有的文化特色:传统的民族英雄冼夫人文化、传统南玉艺术文化、现代三高农业文化。而在施工图设计的深化过程中,运用各种造园手法,通过细节处理,将创意设计方案进一步深化为功能结构完善、景观效果突出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3.
颐和园等园林的造园艺术承载皇家园林的基本造园理念和手法。借景是造园手法中巧妙的运用环境的一种表现手法,而颐和园正是借景造园的辉煌典范[1]。  相似文献   

14.
颐和园的造园艺术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颐和园成功的基地选择,为园中山水准备了良好的基础。造园因地制宜、建筑群主次分明,功能明确。运用美学原理、视线分析原理,采用对比、借景等造园手法巧妙布置国内景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园林艺术风格独特,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了传承中国传统园林的艺术风格,该文总结了我国传统园林的造园特色,包括以自然为重、人文与自然结合、融合造景四要素、园中有园以及空间艺术多变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秋园位于板浦古镇,为民国时期盐业界名人缪秋杰所造之公园,抗日时期毁于战火。该园基址为平地,后依其时淮北盐区地势由人工理水堆山而成,又间以亭、廊,杂以花木,乃为淮北首屈一指之山水园,亦是淮盐文化的重要体现。其在建筑形式、植物配置等方面有借鉴欧式之手法,并与中国传统园林相结合。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考证、现场调研和访谈的方法,对该园的基本布局进行了复原,对其历史沿革及造园特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西藏传统园林历史沿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传力  魏琴  蒙乃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042-13044,13121
笔者依据造园规模、造园要素、造园手法等园林处理方式和西藏特殊的历史进程,尝试将西藏传统园林归纳为萌芽期、形成期、成熟期3个主要发展阶段,笔者详细介绍了西藏传统园林各阶段的发展情况,认为西藏园林最终形成了以罗布林卡为典型代表的园林体系,并将西藏传统园林的特色归纳为:①园林选址及布局通常依附主体建筑周围的地势平坦之地,布局疏朗,规整大方,不作故意的曲折变化,林地、建筑、道路关系明确,密度很低,区别于汉地园林迂回曲折、欲扬先抑、曲径通幽的造园手法;②造园要素以种植各类植物为主,形成注重绿化的造园特点,与汉地园林注重"理水"的手法相反,淡于"理水";③主要具备休闲娱乐、宗教仪式、政治职能3项园林功能,特别注重宗教仪式功能。  相似文献   

18.
王柱 《北京农业》2011,(18):47-48
中国现代园林建筑要提炼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本土特征和西方园林文化的精髓,挖掘出潜在的、有意义、有价值的设计要素,使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完美融合,形成一种全新的现代园林设计理念。中国古典园林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以其形式和内涵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风格,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以"完整、和谐、鲜明"为主要特征,以对称、均衡和秩序等简单的几何关系为造园手法。  相似文献   

19.
从广州市兰圃考虑文化元素的布局原则、因地制宜的总体规划和总体布局、多种造园艺术手法等方面分析广州兰圆作为兰花生态园林的造园理法,并分析其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20.
粤剧是岭南传统文化的代表。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的营建既延续了岭南园林的特色,也借鉴了江南园林的手法,彰显了北方皇家造园的气度。本文从岭南、江南、北方园林3大地方风格的角度解读粤剧艺术博物馆的设计,结合戏曲空间与园林的交融,阐述了传统造园风格在当代作品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