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不同绿肥翻压还土后植烟土壤主要养分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不同绿肥翻压还土对土壤养分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光叶紫花苕、箭舌豌豆、紫云英、普通黑麦草、冬牧70、满园花等6种绿肥翻压后土壤主要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绿肥翻压还土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2.64%~13.33%、19.25%~40.99%、2.32%~18.75%、47.94%~76.50%;(2)不同绿肥品种以普通黑麦草提高土壤有机质幅度最大,以箭舌豌豆提高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幅度最大,以紫云英提高土壤速效钾幅度最大;(3)不同绿肥种类以禾本科绿肥提高土壤有机质的效果较好,以豆科绿肥提高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云南干旱地区芒果园管理技术和水平,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豆科植物行间间作后土壤养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生草间作两年后,0~60 cm土壤有机质降低;20~60 cm土壤全氮和全磷增加,0~60 cm土壤全钾增加;新诺顿豆和大翼豆将20~60 cm土壤pH从酸性提高至中性;饭豆+绿肥提高了0~60 cm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饭豆+绿肥、饭豆以及田箐提高了0~60 cm土壤速效钾。试验所选生草可以增加20~60 cm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的积累,饭豆+绿肥轮作可以有效提高0~60 cm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  相似文献   

3.
不同株高和抗倒性小麦品种茎秆中几种内含物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株高冬小麦的抗倒性与茎秆内含物的关系,以矮秆抗倒品种(矮抗58、周麦17)、高秆抗倒品种(周麦30、许科1号)、矮秆不抗倒品种(中麦895、新麦18)和高秆不抗倒品种(许科196、烟农999)为试验材料,比较了四种类型小麦茎秆糖、氮、钾等内含物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抗倒性小麦品种茎秆总糖含量、钾含量和全氮含量随生育时期的变化趋势一致。抗倒品种茎秆具有较高的总糖含量,其积累高峰阶段是拔节至开花期,不抗倒品种茎秆的总糖积累高峰阶段是开花至灌浆期;高秆品种的灌浆期总糖积累量显著高于矮秆品种。抗倒品种灌浆期至成熟期的茎秆钾外运量较低;矮秆品种茎秆钾含量高于高秆品种,但差异不显著。在茎秆生长阶段,不抗倒品种茎秆具有较高氮积累量和外运量,矮秆品种与高秆品种间两个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经通径分析,矮秆品种对抗倒性起主要作用的是茎秆全氮含量,高秆品种为茎秆总糖和全钾含量。从几种元素相互比值看,抗倒品种有着较高的碳氮比和碳钾比,氮钾比相对较低;同一抗倒性品种株高间不同元素比值无显著差异。茎秆中各种内含物之间相互影响,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茎秆抗倒伏能力,抗倒品种茎秆在生育前期有较高的可溶性总糖积累量、合适的碳氮比和碳钾比,灌浆期以后具有较低的钾外运量,这可能是抗倒伏的原因所在,而株高不是影响倒伏的主要因素,不同株高与品种对茎秆强度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生产中可以通过调节拔节期追肥改变茎秆中几种内含物比例来改善茎秆抗倒性能。  相似文献   

4.
施用不同豆科绿肥对酸性土壤无机磷分级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尼龙袋法,研究酸性土壤施用4种豆科绿肥(尖叶木蓝、铺地木蓝、扁豆与链荚豆)后,在1年内不同时间,土壤无机磷各组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绿肥对于土壤无机磷影响的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但总体上施用豆科绿肥可显著降低酸性土壤无机磷的总量,对于土壤无机磷各组分,施用绿肥可显著增加土壤铁磷(Fe-P)以及铝磷(Al-P)的含量,但显著降低土壤中钙磷(Ca-P)以及闭蓄态磷(O-P)的含量;施用绿肥对于土壤无机磷的影响随施肥时间的变化而不同。  相似文献   

5.
大垄深耕整秆深还田对耐密玉米氮磷钾积累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振武  李真  王岩  赵艳艳  黄毅  齐涛  尚彬 《玉米科学》2012,20(2):115-118
选用耐密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设置大垄深耕整秆深还田地膜覆盖(12 t/hm2)、大垄深耕无整秆深还田地膜覆盖、无深耕无整秆深还田无膜覆盖(对照)3种处理,研究不同方式对耐密玉米的植株叶片、茎秆氮、磷、钾积累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植株叶片和茎秆对氮、磷、钾吸收积累,大垄深耕整秆深还田地膜覆盖>大垄深耕无整秆深还田地膜覆盖>对照。大垄深耕整秆深还田地膜覆盖处理与对照相比,玉米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植株叶片的氮、磷、钾积累分别增加了4.4%、15%、10%、23%;26%、9.7%、15.4%、19%;18.3%、5.1%、7.1%、9.8%;叶片氮积累增加高于磷和钾。茎秆的氮、磷、钾分别增加了8%、30%、5%、14%;45%、38.5%、40%、25%;12.4%、30.9%、43.8%、34.5%;茎秆磷积累增加高于氮和钾。大垄深耕整秆深还田地膜覆盖突出增加了叶片氮积累和茎秆磷积累。在大垄深耕整秆深还田地膜覆盖处理的玉米生育期间,植株吸收充足的氮、磷、钾养分,植株健壮,促进叶片光合作用,茎秆的抗逆性、抗倒性增强,为子粒形成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相似文献   

6.
以鄢陵县花卉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对表层(0~10 cm)土壤养分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鄢陵县花卉土壤速效氮含量为4.33~25.77 mg/kg,均值(13.57±6.70)mg/kg,属于土壤养分分级的第6级水平;速效磷含量为50.37~147.3 mg/kg,均值(94.09±24.17)mg/kg,属于第1级水平;速效钾含量为22.35~192.8 mg/kg,均值(96.32 ±43.67)mg/kg,整体上属于第4级水平;有机质含量为20.98~74.43 g/kg,均值(50.69±13.82)g/kg,属于第1级水平。花卉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为(1.79±0.12),属于三等土壤,肥力水平一般。因而建议:施用有机肥中和土壤碱性;增施氮肥,合理补充钾肥,协调土壤中氮、磷、钾的比例,提高花卉的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7.
海南省乐东县橡胶园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乐  韦家少  吴炳孙  何鹏  吴敏 《热带作物学报》2014,35(11):2115-2120
通过GIS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海南省乐东县橡胶园土壤速效氮、磷和钾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速效氮、磷、钾具有强烈或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相关距离变化范围为1 623~61 100 m,块金值/基台值变化范围为4.7%~49.97%;(2)0~20 cm和20~40 cm土层,速效氮、钾养分第四、第五等级分布面积较广,0~20 cm土层速效磷含量第四等级、20~40 cm土层速效磷含量第五等级分布较广;(3)不同土壤类型上,速效氮、磷和钾含量差异不显著,地形地貌和成土母质主要影响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而速效磷含量主要受人为管理措施的影响;(4)乐东县胶园土壤速效氮、磷、钾养分含量缺乏,空间结构特征明显,在县级尺度进行养分的宏观分区管理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8.
研究施用8种野百合属绿肥后砖红壤速效钾含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施用不同的绿肥对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不同,但对土壤速效钾含量影响的基本规律一致。施用绿肥后的不同时间内能不同程度的提高土壤速效钾的含量,提高幅度最大的为埋田一个月,且施用绿肥后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不施用绿肥的土壤)。  相似文献   

9.
红壤幼龄果园土壤肥力变化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选择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等6个肥力指标,采用土壤肥力综合指标法,定量化地对果园生草,套种绿肥,清耕法等三种不同管理模式下红壤幼龄果园土壤肥力变化趋势进行比较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这三种式中,套种绿肥优于果园生草,果园生草又优于清耕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火龙果园中间种3个不同品种的牧草,研究不同生草栽培模式对果园土壤理化性状及微生态环境的影响,为火龙果园生态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结果表明:3种生草栽培可明显改善火龙果果园土壤物理性状,土壤容重下降了13.29%~15.83%,土壤总孔隙度增加了43.65%~72.28%,毛管孔隙度和土壤含水量分别增加了33.91%~55.89%和43.66%~72.28%,影响程度为紫花苜蓿>柱花草>百喜草;3种生草栽培使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明显增加,对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则因牧草品种不同出现较大的差异,间作紫花苜蓿和百喜草表现增加,而间作柱花草则明显减少;3种生草栽培均能有效提高火龙果果园相对湿度,降低气温和土壤温度,并能抑制火龙果园杂草的滋生,有效改善了果园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以乌H4 的母本 0 81和父本NS4 0 37为材料 ,通过田间和室内试验对马铃薯蕾花果脱落的一般规律进行了观察研究 ,并从解剖学和生理学方面对导致脱落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 ,马铃薯蕾花果脱落的一般规律为落蕾多于落花 ,落花多于落果 ;不同花序和同一花序不同位置上的蕾花果脱落不相同。花蕾发育过程中四分体以前花序营养状况 ,浆果发育过程中胚形成前浆果营养状况对脱落有主要影响 ,这两时期N、P、K等养分供应不足会严重影响花蕾和浆果的发育。导致养分不足的主要原因是马铃薯生育期间地上、地下两个营养中心养分竞争激烈。  相似文献   

12.
采集华南荔枝主产区荔枝园土壤样本470个,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土壤养分分级指标对土壤性质进行评价,并对各产区土壤性质进行对比,进一步探讨土壤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华南荔枝园土壤普遍酸性强,90%以上果园土壤为酸性和强酸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整体处于低水平,保水保肥能力弱。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及有效钼含量处于中低水平,交换性钙和镁及有效硼处于低水平,而有效磷、有效锌含量适中,有效硫和有效铜含量丰富。整体上荔枝园土壤养分肥力偏低且不均衡。不同产区土壤养分肥力差异较大。海南产区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锌含量最高;云南产区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铜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产区,而有机质、有效磷、有效硫、有效钼含量最低;广东产区则土壤有效硼含量最高。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多种性质之间关系密切。其中,pH和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之间,有效铜和有效锌之间,速效钾与交换性钙之间均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针对华南荔枝园土壤酸性强及养分不均衡的问题,建议重视土壤pH改良,加强有机肥的施用,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并增加钙、镁、硼肥。  相似文献   

13.
蚯蚓养殖对幼龄胶园土壤养分及橡胶树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讨林下蚯蚓养殖对幼龄胶园土壤养分及橡胶树根系生长的影响。以牛粪作为原料,于 2017年4—11 月在 4 年生幼龄胶园铺设粪垄养殖蚯蚓,并测定土壤养分和根系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铺设粪垄无蚯蚓养殖(WQ)和铺设粪垄蚯蚓养殖(Q)处理总体上可显著提高土壤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和土壤水分含量以及土壤 pH,而对土壤铵态氮、有机质、微生物活性及微生物群系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和 CK 相比,WQ和 Q 处理显著促进根的生长,并提高吸收根的比例(p<0.05)。综上所述,在幼龄胶园养殖蚯蚓短期内(半年)可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促进根系生长。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探讨林下蚯蚓养殖对幼龄胶园土壤养分及橡胶树根系生长的影响。以牛粪作为原料,于 2017 年 4—11 月在 4 年生幼龄胶园铺设粪垄养殖蚯蚓,并测定土壤养分和根系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铺设粪垄无蚯蚓养殖(WQ)和铺设粪垄蚯蚓养殖(Q)处理总体上可显著提高土壤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和土壤水分含量以及土壤 pH,而对土壤铵态氮、有机质、微生物活性及微生物群系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和 CK 相比,WQ和 Q 处理显著促进根的生长,并提高吸收根的比例(p<0.05)。综上所述,在幼龄胶园养殖蚯蚓短期内(半年)可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促进根系生长。  相似文献   

15.
了解我国蕉园土壤肥力现状对明确土壤障碍因子,制定有效的消障措施和合理的养分管理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收集已公开发表有关蕉园土壤肥力的文献数据及结合实地调研测定的数据,建立土壤养分数据库,包括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和有效硼含量。参考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指标,明确我国蕉园土壤养分现状,并分析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和福建香蕉种植区域土壤养分分布特征。我国蕉园土壤pH平均为5.3、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4.9 g/kg、碱解氮含量平均为77.3 mg/kg、有效磷含量平均为96.0 mg/kg、速效钾含量平均为227 mg/kg、交换性钙含量平均为1039 mg/kg、交换性镁含量平均为102 mg/kg、有效铁含量平均为169 mg/kg、有效锰含量平均为41.8 mg/kg、有效铜含量平均为2.84 mg/kg、有效锌含量平均为4.82 mg/kg、有效硼含量平均为1.16 mg/kg。86.3%的蕉园土壤有机质处于潜在缺乏及以下水平,97.1%的蕉园土壤碱解氮处于中等以下水平,60.8%的蕉园土壤交换性镁处于潜在缺乏及以下水平,50%以上的蕉园土壤速效磷、有效钾和微量元素含量处于极高水平。不同省份蕉园土壤养分含量及有机质、大中量元素、有效锰和硼处于中等以下水平的蕉园存在差异。我国蕉园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平均为0.71,福建蕉园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为0.78,显著高于其他省份;广东(0.71)和云南(0.69)蕉园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显著高于海南(0.62)和广西(0.61),不同省份13.3%~37.1%蕉园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在中等以下水平。我国蕉园土壤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微量元素(除有效硼外)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土壤pH偏低,有机质、交换性镁和有效硼处于中等或缺乏水平,成为蕉园土壤肥力潜在限制因子。因此,我国香蕉生产中,应重视有机肥、镁肥和硼肥的施用,不同香蕉种植省份要因地制宜,制定有效障碍因子消减措施,提升蕉园土壤肥力,促进香蕉提质增效和产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连续种植绿肥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以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肥田萝卜(Raphanus sativus L.)、蓝花苕子(Vicia cracca L.)、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光叶苕子(Vicia villosa var.)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连续种植不同绿肥作物下的土壤团聚体组成、空间分布及稳定性特征。结果表明:连续种植绿肥能够提高 0~40 cm土层不同粒径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不同绿肥作物显著提高的土壤团聚体在粒径大小及空间分布上不相同。并且连续种植绿肥有利于土壤水稳性大聚体(>0.25 mm)的形成,>5 mm 粒级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增加对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积累的影响较为突出,其中肥田萝卜的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最高。另外,连续种植绿肥还显著降低了 0~20 cm 土层的土壤团聚体破坏率(9.24%~38.19%),土壤团聚体破坏率表现为毛叶苕子<肥田萝卜<蓝花苕子<箭筈豌豆<光叶苕子,而对土壤平均重量直径的影响表现不同,肥田萝卜、毛叶苕子有利于 0~20 cm 土壤平均重量直径的提升,蓝花苕子、肥田萝卜对 20~40 cm 土壤的平均重量直径有显著的提高,肥田萝卜对土壤平均重量直径的促进作用在空间上更深,而光叶苕子降低了土壤平均重量直径。  相似文献   

17.
长期培肥下红黄壤区茶园土壤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红黄壤区茶园长期培肥试验,研究不施肥、全量化肥、半量化肥+半量有机肥、全量有机肥、全量化肥+豆科绿肥、半量化肥+半量有机肥+豆科绿肥等不同培肥模式对土壤蛋白酶、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培肥模式均能不同程度提高土壤蛋白酶、脲酶和磷酸酶的活性,特别是半量化肥+半量有机肥+豆科绿肥的培肥模式可显著增强这3种酶的活性,分别增加了2.82、7.73、0.33倍,而长期施用化肥对这些酶活性的促进作用则较小。此外,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阳离子交换量、土壤含水量、茶树株高及茶叶产量与土壤蛋白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均有显著正相关性,说明这些酶对培肥模式的变化反应灵敏,可作为红黄壤区茶园土壤肥力水平和茶树生长状况的评价指标;而与过氧化氢酶活性的相关性较弱,该酶活性不能较好地表征土壤肥力状况。因此,半量化肥+半量有机肥+豆科绿肥的培肥模式更有利于加快土壤中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循环,增加茶树的养分供应。  相似文献   

18.
攀枝花市成龄芒果园土壤肥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攀枝花市成龄芒果园土壤养分状况,科学指导施肥,本研究对43个芒果园土壤(0~40 cm)进行采样,测定分析了土壤pH、有机质、速效养分和微量养分的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内13种肥力指标变异系数在0.13~0.75之间,均属于中等变异强度。经取样数合理性统计分析,评价芒果园土壤肥力的43个样本数能够满足90%置信水平下20%相对误差的精度需求。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度函数法结合雷达图评价单因素肥力指标在土壤中的状况,结果表明,pH、碱解氮、速效磷、有效铁和有效锌是影响土壤肥力水平的限制性因子。研究区土壤肥力综合指数(IFI)范围为0.25~0.93,平均值为0.55,果园之间IFI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9.
2008~2009年在吉林省公主岭黑土上研究有机肥磷部分替代化肥磷对春玉米干物质积累、产量、养分吸收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磷替代化肥磷增加苗期或拔节期土壤速效磷含量;与100%化肥磷处理相比,用30%有机肥磷替代化肥磷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子粒产量和磷素吸收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增加营养体磷素的再分配率和对子粒的贡献率,提高了磷素的农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