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沙湾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1.饮水调查 2005年农村总人口14.64万人,其中集中式供水人口13.55万人,分散式供水人口1.09万人。集中式供水按供水方式分,自来水农村受益人口13.19万人,自来水普及率为90.13%,饮用自来水人口占集中供水人口的97.34%,其中饮用正规自来水人口为3.47万人,饮用正规自来水比例为26.31%,饮用简易自来水人口为9.72万人,饮用简易自来水比例为73.69%。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人口6.10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41.60%,饮水安全普及程度为44.97%。饮水不安全人口8.54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58.33%。不安全人口中,饮水水质不达标人口4.22万人,饮水水量不达标人口3.16万人,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人口1.16万人。  相似文献   

2.
一、沙湾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1.饮水调查 2005年农村总人口14.64万人,其中集中式供水人口13.55万人,分散式供水人口1.09万人。集中式供水按供水方式分,自来水农村受益人口13.19万人,自来水普及率为90.13%,饮用自来水人口占集中供水人口的97.34%,其中饮用正规自来水人口为3.47万人,饮用正规自来水比例为26.31%,饮用简易自来水人口为9.72万人,饮用简易自来水比例为73.69%。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人口6.10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41.60%,饮水安全普及程度为44.97%。饮水不安全人口8.54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58.33%。不安全人口中,饮水水质不达标人口4.22万人,饮水水量不达标人口3.16万人,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人口1.16万人。  相似文献   

3.
通化市“十一五”规划内剩余人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已批复完成,批复总投资2.45亿元。今年市水利部门计划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941处,解决原规划内剩余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44.75万人。此外该市尚有规划外新增饮水不安全人口37.37万人,共计有82.1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亟待解决。市水利局计划在2010年至2013年全部解决剩余的饮水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工作成效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贵州省委、省政府为尽快解决"农村用水极度困难和喝不上安全水"的问题,更好更快地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确保到2014年实现基本解决全省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目标,做出了一系列部署、规划、决策。总结了贵州省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工作的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管理对策,以确保当地的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前,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比较突出,涉及氟超标、苦咸水、污染水、其他饮水水质超标、水量不达标、用水不方便和保证率低等不安全问题。据统计,全市已有78·92万人达到了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约占农村总人口的67·06%;仍有38·76万人用水不安全,约占农村总人口的32·94%。截止2004年底,全市农村总人口117·68万人,其中集中式供水人口35·03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29·77%,分散式供水人口82·65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71·23%。集中式供水方式主要包括接城市自来水、农村自来水和集中供水点,分散式供水方式主要包括手压井、筒井、大口井等。在不安全人…  相似文献   

6.
截至2009年底,宁夏彭阳县农村饮水共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41处,分散式供水工程46272处,解决了20.3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剩余2.88万人有得到解决。经过工程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的20.30万人中,有6.28万人又出现不安全问题,全县共有9.16万人存在饮水安全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供水工程项目前期工作技术...  相似文献   

7.
王旭峰 《甘肃农业》2014,(18):39-40
张家川县现有农村人口30.18万人,人口居住分散,经济落后,技术管理水平不高。境内水资源匮乏,水质性缺水严重,高氟水、苦咸水、被污染的水成为严重威胁农民身体健康的三大隐患。多年来,由于经济、人口、政策等诸多因素,导致水质污染源不断增多,饮水不安全问题日益加剧。近年来,经政府和水利部门多方努力,已解决18.72万人的饮水困难,但还有11.46万人饮水困难尚未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增强饮水工程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开发适合张家川县农村的供水资源,提高给水技术,加强防治调控,是解决我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宁夏彭阳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银军 《北京农业》2011,(6):206-208
截至2009年底,宁夏彭阳县农村饮水共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41处,分散式供水工程46272处,解决了20.3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剩余2.88万人没有得到解决。经过工程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的20.30万人中,有6.28万人又出现不安全问题,全县共有9.16万人存在饮水安全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供水工程项目前期工作技术方面和工程建成后运行管理出现了问题,今后我们要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一定的措施和办法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正>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备条件之一,饮水安全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农村的生活生产条件较差,饮水安全更应引起高度重视。饮水不安全主要表现为水质达不到饮用标准,水质差,水量不足,不能充分保证日常生活用水,取水时间上不方便,有时候有水,有时候没水,保证率低。早在2005年,国家就启动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要在两年内解决2 12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2013年水利部等五部委联合出台了《农村  相似文献   

10.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是保障农村人口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尚有3.23亿农村人口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农村供水不仅要提高规划设计阶段质量,保证水源和所建工程的可持续性,而且更应注重工程的建后管理,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持久地发挥效益。  相似文献   

11.
正据黑龙江省水利厅统计,5年来,黑龙江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累计投资61.5亿元,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11040处,解决13994个村屯、739.8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6%。2017年,全省共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资金16.14亿元,新建和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808处,解决了4941个村屯、14.97万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辐射受益人口257万人,是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以来投入最大、惠及人口最  相似文献   

12.
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事关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条件。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结合当前调查的结果。认为临泽目前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依然是水质不达标、水量不达标、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及水源保证率不达标,并提出了解决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是保障农村人口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尚有3.23亿农村人口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农村供水不仅要提高规划设计阶段质量,保证水源和所建工程的可持续性,而且更应注重工程的建后管理,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持久地发挥效益。  相似文献   

14.
互助县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芳臣 《现代农业科技》2010,(7):291-291,293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在国家对三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互助县农村人畜安全用水得到了很大发展,65%的人口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但在工程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面临的困难,使受益群众的饮水存在不安全因素。阐述了互助县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榆林市农村饮水存在的问题,总结了目前解决该地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有利条件,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加快农村饮用水工作发展步伐,保障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古浪县农村饮水现状的调查,查清了饮水不安全人口的分布状况,分析了饮水不安全问题的成因,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根据武威市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类型和分布,对造成农村饮水不安全的主要原因作了初步分析,并从落实各项保障措施、科学规划、分步实施、规范建设管理和加强建后管理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武威市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当前是农村水利工程中的重点工程,根据近几年来本人所设计的农村人畜安全饮水工程,总结了人畜饮水工程用水规模计算。在计算中设计人员应正确选择项目用水量的基本构成要素,合理确定各类用水指标,切合实际选用人口与牲畜增长指标,从而合理确定农村人畜饮水工程设计中的用水量。用水量是农村人畜饮水工程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其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项目建设的经济性和预期效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人饮是重中之重,为此利用宁夏固原市彭阳县李儿河水库库水,依托稳定可靠的水源,解决新集乡上马洼、张化、上蔡3个行政村16个自然村776户,现状受益人口3600人,其中"十一五"剩余不安全人口1687人,新增不安全人口1913人。在此基础上,集中财力新建李儿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相似文献   

20.
农村饮水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基本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目前,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低,水量不足,水质不达标,设施简陋,用水方便程度较低,饮水安全问题严重,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极不协调.因此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农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