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确保粮食安全应注重提高种粮效益陈许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重".粮食是关系人类生存的特殊而敏感的商品.粮食供给即使出现一些细小的问题都有可能引起人们的恐慌,导致市场的剧烈波动而影响社会稳定.因此,粮食安全的警钟必须长鸣.然而,在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必须注重提高种粮效益,充分调动种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2.
农民粮食生产投入与粮价波动相互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农民种粮积极性调动和粮食市场调控,利用Granger因果分析试图揭示我国农民粮食生产投入与粮价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农户粮食生产投入不是引起粮价波动的格兰杰原因,但粮价变动是引起农户粮食生产投入变动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粮食生产的回顾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辽宁省粮食生产的历史,系统地将辽宁省粮食生产划分为1952~1957年的恢复发展、1958~1965年的波动起伏、1966~1977年的缓慢增长、1978~1997年高速发展和1998年以来的持续稳定增长等5个阶段;总结了辽宁省粮食生产存在的四方面主要问题,即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抵御自然风险能力不强;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下,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粮食生产专业化水平低,产业化经营的格局没有形成;粮食生产科技水平低,成果扩散渠道不畅。在总结基础上,提出了辽宁省粮食发展的对策:制订优惠政策,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供政策保障;加强科学研究工作,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供科技支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粮食生产条件;培育以粮食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政府对粮食补贴效率,从2004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对农民种粮的直接补贴政策。二年来的实践证明,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是当前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对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政府对粮食补贴效率,从2004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对农民种粮的直接补贴政策。二年来的实践证明,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是当前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从2004年3月以来,国务院出台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等一系列惠农补贴政策,极大的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对保障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目标同时实现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与稳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从全国来看。连续5年的丰收,加上今年主产区夏粮生产在遭遇大旱等自然灾害后.仍然获得好收成。为粮食供应和价格稳定奠定了基础。国家为了稳定粮食生产。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近年来加大了粮食直补、农机良种补贴力度,实施粮食最低保护价。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但是,粮食价格仍然偏低导致的种粮收益不佳。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导致的种粮成本增加,一定程度上抵销了农民的种粮收益,影响到粮食生产稳定与粮食战略安全。因此,提高粮食价格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王俊华 《河南农业》2011,(11):58-58
一、粮食生产的基本情况项城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是河南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200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8个中央一号文件,通过落实党中央各项惠农政策,全市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和农业生产投入热情得到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去年,白城又是丰收年,全市粮食总产量突破100亿斤,达到103.07亿斤,比去年增长56.7%,再创历史最高水平。利好政策调动种粮积极性。近些年,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全市共落实农资综合直补、粮食直补等各项涉农补贴资金近10亿元,加之玉米、水稻等主粮价格大幅度上涨,种粮效益明显提高,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市  相似文献   

10.
经过2年的实践证明,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是当前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但是,也存在对促进粮食生产拉动力不大之问题.为保护农民种粮持久积极性,确保粮食安全,提出了完善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6条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浙江现代农业》2008,(2):F0002
粮食稳,则天下安。粮食作为特殊的战略物资,是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关键产品,也是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支柱产业。为了增加种粮效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我省粮食生产,确保全年播种面积2150万亩、总产量800万吨以上,力争播种面积2250万亩、总产量850万吨,日前,省政府出台了今年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将按照“强化责任、稳定面积,加大投入、保障效益,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创新机制、增强活力”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山区粮食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播种面积逐年减少,粮食总产量不断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农民种粮相对经济效益逐渐降低,导致农田不断被抛荒.因此,对山区粮食生产发展方向进行科学定位十分重要,提出山区粮食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2003年以来,针对我国粮食供求出现的新情况,党中央、国务院连续下发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回顾总结近几年我国粮食生产的政策,主要有十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稳定粮食生产,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近几年来,国家在重点粮食产区对主要粮食品种实行了最低收购价政策。最低粮食收购价政策增加了种粮农民收益预期,保护了广大种粮农民的利益,对促进粮食生产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今年的“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重申:根据情况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有关部门2月8日和3月27日,两次提高了稻谷和小麦的最低收购价。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稳定粮食生产,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近几年来,国家在重点粮食产区对主要粮食品种实行了最低收购价政策。最低粮食收购价政策增加了种粮农民收益预期,保护了广大种粮农民的利益,对促进粮食生产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今年的“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重申:根据情况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有关部门2月8日和3月27日,两次提高了稻谷和小麦的最低收购价。  相似文献   

16.
<正> 10月中旬以来,国内粮食及大宗农产品价格出现6年来首次明显波动。曾长期饱受饥饿的人们对粮食价格的风吹草动依然保持了足够的敏感,各方人士更加关注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人们注意到,仅10月份以来,国务院召开的多次会议都突出强调要采取更直接、更有力、更明确的综合性措施,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具体措施包括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并适当提高保护价,进一步深  相似文献   

17.
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利民工程,是贯彻党的“三农”政策的重要举措,也是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的有效措施。自2004年国家实行粮食补贴政策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了种粮农民的收入,促进了粮食生产。农村的党群、干群关系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在国家粮食补贴政策的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粮食供求形势 粮食生产将获丰收,产需基本平衡 在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作用下,我国粮食生产已连续四年丰收,2008年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年初又出台了十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有效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2408亿斤,比上年增加61亿斤,增长2.6%,连续第五年增产.秋粮播种面积也有望稳中略增,预计2008年我国粮食生产将再获丰收.  相似文献   

19.
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体,离开他们的积极性,粮食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前几年农业结构调整中,一些地方片面强调"压粮扩经",农民纷纷把种植粮食转为种植其他经济作物,一部分人增加了收入,淡化了种粮的积极性,在种经济作物的同时,也可能破坏了种植粮食的生态环境,为以后粮食种植埋下隐患.农业专家提出,一些地方农民把种稻田改为种杨树,从短期看,种杨树可能会比种稻谷划算,但是稻田耕作层需要几十年上百年才能形成,而种杨树七、八年砍了以后,耕作层就完全被破坏了,那时候想要再改回来,就非常困难了.这种短期行为,究竟能为农民带来多少好处,实在不好预计.要切实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就必须让农民从粮食生产中获得经济效益,切切实实得到实惠,因此政府必须对种粮农民加以组织引导,强化服务,提供利益保障.  相似文献   

20.
在回顾和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粮食生产历史的基础上 ,提出今后粮食生产发展的建议是 :提高对稳定发展粮食生产重要性的认识 ;制定有利于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的政策 ,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保护耕地 ,稳定粮食种植面积 ;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投入 ;采取各种农业增产措施 ,提高粮食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