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2 毫秒
1.
【目的】揭可用于精准快速鉴别四川省名山茶树良种繁育场的茶树种质资源。【方法】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24份名山良种繁育场具有代表性的茶树品种进行指纹鉴定和种质识别研究。【结果】供试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3~0.89,在0.89可将24份材料完全区分开,其中特色茶树品种紫嫣在0.3与其他23份品种分开,单为一类,反映出该品种与其他供试材料的亲缘关系较远。使用7对引物的PCR扩增基因型排列组合,赋予一定的阿拉伯数字,构建出的分子二维码,能被众多扫码机器识破进行快速解读。【结论】构建的二维码身份证可实现对24份茶树品种精确鉴定,为名山茶树良种场种质资源鉴定与保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 ,对名山早、名山白毫 2个茶树新品种在信阳的区域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名山早、名山白毫发芽期与对照相当 ,均为早生种 ;抗寒性、抗旱性与对照相当 ;适制绿茶 ;产量名山早与对照相当 ,名山白毫显著高于对照。两个茶树品种均适于信阳茶区及江北茶区推广  相似文献   

3.
浙江旅游名山是浙江的一种极其宝贵的资源,主要分布在呈西南——东北走向的三列大致平行的山脉中,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步被发现、描述、建设,从而为人们所公认的。浙江旅游名山,就其自然美说,既有“峰峦叠秀”的共同特征,又有其秀丽、险峻、奇特、开阔、幽深、雄伟等不同美感和花岗岩、石灰岩、流纹岩、火山遗址、丹霞地貌等不同景观;就其人文美说,包括艺术美和社会美,主要通过寺观、祠墓、别墅、园林、摩崖石刻、碑碣题记以及地方习俗、传说故事来体现。自然美和人文美的彼此交织,融会一体,则是浙江旅游名山最基本的美学特征。按照名山的特征和规律去发现、保护、建设浙江旅游名山,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  相似文献   

4.
魏雅华 《百姓》2005,(5):36-39
面对名山大川旅游景点门票涨价现实,我们不禁要问: 谁瓜分了中国的名山大川?中国的名山大川成了谁的私有财产?中国的名山大川还是中国老百姓的吗?中国的老百姓对中国的名山大川还拥有财产权、管理权、处分权吗?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的敬亭山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山之一,自古就有“江南诗山”的美誉。诗仙李白在此留下千古绝唱《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使之名扬天下。自古名山名水出名茶,产于斯山的“敬亭绿雪”茶,始于明代,盛于清代,明清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茶树含水量、叶绿素含量与其抗旱性的关系,以四川省主栽茶树品种特早213、名山131和福鼎大白茶1年生幼苗为对象,采用水培方法并施以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6000(PEG-6000)进行模拟干旱胁迫试验。结果表明:茶树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在不同品种、不同胁迫浓度及不同胁迫时间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干旱胁迫12d后茶树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为名山131特早213福鼎大白茶。3个品种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间差异不显著,在不同胁迫浓度间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胁迫时间下差异显著(P0.05)。综合看,3个茶树品种的抗旱性为名山131特早213福鼎大白茶。  相似文献   

7.
名山资源型特色小镇具备独特的生态性、文化性和地域性,是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现存在“资源-景观”转换表现水平参差的问题。为提高该类小镇的名山性景观表现水平,以三个典型小镇为例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景观特征,对比探讨三者的景观建设水平和资源转换路径。研究认为,该类小镇景观要在自然景观建设上以保护为前提,以梳理为手段,对与小镇密切相关的名山自然资源进行微介入式改建利用;在人工景观建设上以原真为基础,以创新为亮点,构建连续性表现名山人文资源发展与演变的景观环境;在活动景观建设上以自然条件或文化条件为出发点,培育具有山域特色的观赏、体验活动。同时,要以景观特征强化和景观不足弥补为导向,进一步优化小镇景观。  相似文献   

8.
名山茶文化生态旅游是一种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主线,凭借名山自然生态环境优势和得天独厚茶文化底蕴,实行茶旅结合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南岳衡山以其"五岳独秀"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佛道儒三教协调和谐发展的文化生态优势,发展名山茶文化生态旅游的条件优越。但必须强化南岳云雾有机茶品牌建设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点发展养生长寿茶文化休闲度假旅游。  相似文献   

9.
名山有适宜茶叶生长的自然条件,种茶历史悠久。名山茶叶批发市场作为产地批发市场拥有强大的生产力为后盾,有潜力发展成为现代化的绿色茶叶批发市场。以绿色批发市场标准为基础,分析了名山茶叶批发市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刘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630-8631,8679
梳理了有关名山风景区的相关研究,以及世界文化遗产中文化景观的发展资料,探讨了中国名山风景区的价值。强调其具有丰富的自然科学价值和独特的美学价值,继承了传统的人文山水审美观念,体现着中国自古以来"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以及深厚的宗教文化,并保留着大量的文化遗存,符合世界遗产关于文化景观的定义和要求。  相似文献   

11.
《四川农业科技》2007,(7):21-21
一、品种来源西南科技大学(小麦研究所)选育。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2005年10月审定。品种权保护申请公告号:CNA003408E。  相似文献   

12.
四川一枝春茶业有限公司(邮编:614505,电话:0833-6219089)和四川农业大学共同选育的茶树新品种川沐28,前不久通过了四川省品种审定。该品种属半乔木型,大叶类。芽叶肥壮,呈黄绿色,茸毛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业信息》2006,(10):33-34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5025品种名称:红莲优6号(区试代号:红莲2号)选育单位:武汉大学品种来源:粤泰A×扬稻6号省级审定情况:2002年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  相似文献   

14.
贵州黔南州农科所水稻研究室用自育优质抗病恢复系QN281与从四川省绵阳农科院引进的优质不育系绵香7A组配而成。属籼型杂交水稻。优质、秆粗抗倒、叶片直立、株叶型好、耐寒性强。2007~2008年参加云南省杂交籼稻品种区域试验,于2009年4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滇审稻2009021号)。  相似文献   

15.
《农业科技通讯》2009,(3):I0001-I0001
王云,男,1985年从西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茶学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从事茶学科研工作。1992至今先后年任助研、副主任、主任、副研究员、副所长、研究员、所长。现为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国家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及四川省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全国及四川省茶叶产业化项目评审委员会委员、省茶树育种攻关组组长兼首席专家、省名优茶专家评审组组长、  相似文献   

16.
资麦1号     
品种来源:资麦1号是四川万发种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1996年用绵阳29号(绵阳市农科所选育)作母本,川麦25号(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作父本进行杂交,采用混合选择法,经6年6代选育,于2002年稳定成系,品系代号为"D002".2006年10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麦2006004).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8003).  相似文献   

17.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氟胁迫对名山131和福鼎大白茶抗氧化能力、膜脂过氧化及其成熟秋梢中氟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氟胁迫强度增加,名山13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逐渐降低,福鼎大白茶SOD活性和CAT活性则先升高后降低,而这两个品种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先升高后下降.在相同氟处理强度下,名山131抗氧化酶活性低于福鼎大白茶抗氧化酶活性.同时,名山131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电导率和福鼎大白茶Pro含量、相对电导率均随着氟胁迫升高而逐渐增加,福鼎大白茶MDA含量则先升后降.而在相同氟胁迫强度下,福鼎大白茶对氟的吸收积累弱于名山131.  相似文献   

18.
(接上期) 4 杂粮 ①晋谷23号,国审杂20000001,选育单位:山西省农科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1994年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②九江苦荞,国审杂20000002,选育单位:江西省吉安地区农科所.③西养一号,国审杂20000003,选育单位:四川省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1997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④川荞1号,国审杂20000004,选育单位: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农科所,1995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正1猕猴桃新品种——红实2号1.1所有权人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四川华胜农业股份有限公司。1.2品种审定情况该品种于2016年1月获得国家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品种权号:CAN20130213.4)。2014年2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川审果树2013 002号)。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业信息》2006,(6):25-27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5008品种名称:宜香9号(区试代号:宜香优9号)选育单位: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宜香1A×宜恢9号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7.2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2.9天。株型适中,株高124.7cm,每667m2有效穗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