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分析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木兰科植物的分布规律;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介绍了该区木兰科植物的开发价值及园林用途。  相似文献   

2.
在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高山植物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保护区内高山植被的生活型、组成成分和植物形态特征,探讨了高山植物的应用价值、开发利用措施以及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武夷山地区高山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地理区位、地形和植被,社区居民和生产经营活动,火灾的发生情况等特点。阐述了武夷山保护区建立的森林防火的联合保护、社区参与式管理等有效机制,以及取得社区经济持续稳步增长、资源保护成效显著等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4.
<正>白颈长尾雉是中国特有鸟种,在江西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多个山地保护区都有分布,其中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它们最重要的集中栖息地。白颈长尾雉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华东和华南地区,为典型的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种类。在江西,官山、武夷山、九岭山、庐山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均有白颈长尾雉分布。它们听觉敏锐,胆小机警,在野外很难  相似文献   

5.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动态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生境情况是在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其中,非地带性因素特别是人为干扰的影响非常大,造成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大部分与其所处的环境不相适应。从长远看来,在自然状态下它们将逐步恢复向顶级群落演替。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青崖寨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调查,将植被划分为6个植被型26个群系,分析了该区植被构成的特点,并对山体植被垂直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白马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王惠 《福建林业科技》2006,33(3):127-131
采用样线、样地、观测点相结合的野外普查方法对松溪白马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进行本底调查,按照《中国植被》的划分方法,对本底调查结果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松溪白马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丰富,植被保存较完整,共具有8个植被型20个群系62个群丛;植被分布水平规律变化界限不明显,在垂直分布上,随着海拔高度的不同形成垂直地带谱。  相似文献   

8.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在野外调查和整理资料的基础上 ,调查分析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区系组成和分布类型。结果表明 :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 4 0科、92属、2 95种和 9变种 2变型 ;主要科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金星蕨科、蹄盖蕨科、铁角蕨科、卷柏科、凤尾蕨科 ,主要属为鳞毛蕨属、铁角蕨属、蹄盖蕨属、卷柏属、复叶耳蕨属、凤尾蕨属、瓦韦属。具有10个分布区类型 ,科的分布类型以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为主 ;属以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为最多 ;种类以东亚分布类型和特有成分为主 ,表现出亚热带的特点。与周边 7个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相似性和丰富度的比较表明 ,与武夷山蕨类植物区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安徽九华山 ;武夷山的蕨类丰富度比纬度位置高的江西庐山、安徽黄山和浙江天目山大。武夷山拥有 92种中国特有蕨类及一些珍稀蕨类植物 ,有很高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茉莉科植物资源的调查及查阅相关资料,根据武夷山的自然条件和植被状况,从药用、材用、树脂资源、油脂资源、蜜源、园林应用等方面探讨了武夷山野茉莉科植物资源的利用方向和前景,以期对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大巴山西段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及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系统掌握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分布及其特点,合理有效开展资源保护工作。通过调查以及归类分析,建立了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自然植被12个植被型37个群系,人工植被3个群系的植被分类系统,并对植被水平及垂直分布进行对比分析,对该区域植被分布所呈现的群落类型多样、自然性和代表性较强、过渡区的特征比较明显、植被在水平和垂直分布上存在一定差异以及植物群落的脆弱性高等特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