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以剑麻茎腐病菌为接种病原菌,以H.11648离体叶片为接种对象,研究了5种接种方法、6种分生孢子浓度以及不同温度条件下和植株不同部位叶片的接种效果.结果表明,叶面打孔法或切口滴108个/ml的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效果最好.采用该方法,20℃~42℃才能接种成功,30℃~35℃是接种后的最适培养温度;中部叶片的接种效果好于下部叶片,上部叶片接种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2.
剑麻茎腐病病原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剑麻茎腐病病原黑曲霉菌(Aspergillus niger Van.Teigh)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上,该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5—39℃,最适32℃,产生分生孢子的温度范围为16—39℃,最适32℃,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6—44℃,最适36℃;菌丝和分生孢子在60℃的水浴中处理10分钟即可致死。分生孢子必须在空气相对湿度≥92%的条件下才能萌发。光照对分生孢子的产生和萌发无影响。在pH4—9范围内菌丝可以生长,分生孢子能很好萌发,但较酸的条件(pH4—5)较有利于菌丝生长。分生孢子必须在营养较丰富的条件下才能萌发良好。K,Ca,S含量与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产生及荫发关系不大。在离体剑麻叶片上,侵染成功的温度范围为20—42℃,最适于侵染的温度为36℃。空气相对湿度对侵染成功率及病斑扩展的影响不大。接种体数量对侵染成功率无影响,单个孢子也可以接种成功,但接种体数量较大则症状较早表现。多菌灵和灭病威杀菌剂在体外测验能很好地抑制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且耐雨水冲刷,但灭病威的抑制作用比多菌灵强。  相似文献   

3.
对6株剑麻茎腐病原菌黑曲霉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种类培养基、pH值、温度、光照等培养条件下病原菌生长速率有差异,病原菌的孢子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44℃,最适温度为32℃,菌落生长的最适pH值为9,全光照条件下菌落生长最适,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0℃,50 min。  相似文献   

4.
剑麻茎腐病菌突变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感病剑麻植株中分离到了一株茎腐病茵的突变茵株,并对其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与已报道的黑曲霉菌明显不同的是:该茵在PDA平板上茵丝丰富、白色、产孢速度慢,其分生孢子表面有瘤状突起.该茵茵落生长与产孢的温度范围为15 ℃~40℃,最适为35℃;菌落生长的最适pH值为9,各pH值条件下产孢无显著差异;全光照条件下茵落生长和产孢速度显著快于光暗交替和全黑暗条件.孢子萌发的温度为20℃~45℃,最适为35℃;pH值4~时,孢子萌发率最高;光照对孢子萌发没有明显的影响;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10min.  相似文献   

5.
剑麻茎腐病菌的rDNA-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核糖体rDNA-ITS区的序列分析研究13个不同地区来源的剑麻茎腐病菌,测序结果表明,参试菌株的ITS扩增区约600 bp,无太大的长度变异,同时通过在GenBank中搜索其同源性序列并构建它们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引起剑麻茎腐病的病原为黑曲霉菌Aspergillus niger。  相似文献   

6.
杀菌剂对剑麻茎腐病病原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黑曲霉引起的剑麻茎腐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对我国的剑麻产业造成极大的威胁.鉴于此,本研究在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4种杀菌剂对黑曲霉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同时进行药剂成本分析,结果表明:50%咪鲜胺锰盐WP的EC50最小,病原菌对它的敏感性最高,抑菌效果最好;3%甲基多抗霉素WP和40%五硝基多菌灵WP的EC50较小,病菌对它们的敏感性也较高,抑菌效果也较好;70%甲基托布津WP的EC50最大,病菌对它们的敏感性最低,抑菌效果最差.通过对药剂抑制效果和使用成本分析,建议生产上可使用50%咪鲜胺锰盐WP、40%五硝基多菌灵WP和3%甲基多抗霉素WP来防治剑麻茎腐病.  相似文献   

7.
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研究分生孢子浓度、芒果抗病性、温度、相对湿度、光照条件等因素对芒果炭疽病病斑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生孢子悬浮液浓度对病斑扩展有显著影响,接种4个分生孢子就能引起侵染;不同的芒果品种抗性级别和病斑大小之间显著相关;适合病斑扩展的温度是24~33℃,最适宜温度28℃;高湿和全黑暗条件有利于病斑的扩展.  相似文献   

8.
研究证明,剑麻(品种为:A.H.11648)茎腐病与麻株的钙、钾营养有关。钙营养水平高的病轻,钾营养水平低的病情也轻。前者呈负相关,后者呈正相关。重病区施用石灰,病害显著减轻,并能提高麻叶的抗风折能力和促进麻叶生长。因此,建议在发病区增施石灰,适当减施钾肥,以调低麻株营养中的K/Ca值。  相似文献   

9.
我区植麻场部分中老岭麻田,常见一种剑麻轴腐病。其症状是:开始发病时,麻株生长缓慢,叶片色黄而松散无序,呈萎缩状,严重时,在生长点处坏死腐烂,锥形叶轴从茎部折断,嫩叶在轴上腐烂,有霉酸菜的臭气,病状如图1。国营桃城农场鸡罩山,一九七三年种植170多亩东一号剑麻,由于土质差,基肥少,  相似文献   

10.
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菌株 Fa11-9。结果表明,菌株 Fa11-9产生的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 3~5个分隔;小型分生孢子长椭圆形,单胞,延伸因子与新知镰孢聚为一类,确定菌株 Fa11-9为新知镰孢(Fusarium andiyazi)。通过接种与再分离鉴定试验,完成柯赫式法则。利用十字交叉法和血球计数板计数法研究营养和环境条件对新知镰孢生长速度和产孢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 15℃~40℃,最适温度为 25℃;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显著;生长最适碳、氮源分别为麦芽糖、硝酸钠,促进分生孢子产生的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蔗糖、酵母。新知镰孢在辽宁省可引起玉米穗腐病。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碧护”在香蕉生产上的应用效果,通过碧护0.136%赤·吲乙·芸可湿性粉剂在福建省漳州市香蕉主栽品种天宝高蕉的喷施试验,表明“碧护”能显著提高香蕉的抗叶斑病力和抗寒力,消除或减轻田间肥害或药害,促进香蕉平衡生长发育,还可明显提高香蕉果实的外观质量和商品性能,而对蕉株及其生长发育均无任何不良影响。“碧护”在香蕉生产上的使用是安全的,可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EGCG是茶叶中主要的儿茶素类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EGCG促氧化作用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对国内外细胞实验中EGCG的促氧化作用进行综述。EGCG在细胞培养基中发生自动氧化可以形成细胞外氧化应激环境,这种自动氧化受到培养基种类、EGCG浓度与处理时间、血清含量及p H值等因素影响。在细胞内,EGCG直接提高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idative Species,ROS)和线粒体ROS,或者通过Fenton反应间接产生OH-。EGCG可以影响细胞内转录因子、信号通路与表面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与传递,从而影响细胞的一系列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阿里亚娜、阿高斯、汉姆斯、范妮4个品种丰产性、抗逆性、高产稳产性试验,选出阿里亚娜为大面积推广品种,阿高斯为搭配品种,汉姆斯和范妮为继续试验品种。  相似文献   

14.
水稻应用配方肥料试验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娟 《北方水稻》2011,41(2):44+59
选用水稻品种辽河5号进行了配方肥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施用配方肥与当地常规施肥相比增产73.4 kg/667 m2,增加效益136.8元/667 m2,最佳施肥量为N-16.9 kg/667 m2、P2O5-4.0 kg/667 m2、K2O-6.4 kg/667 m2。  相似文献   

15.
青稞丰产栽培配方施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氮磷钾三因素五水平回归均匀布点设计田间试验得到参数,建立以青稞产量为目标函数的回归模型,Y=4491.360-375.75X1X2-342.375X2X3-238.307X22,并根据模型计算得出,每公顷达到丰产的农艺栽培措施及增加的收益.  相似文献   

16.
新宝佳高科技有机液肥,可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增强水稻的光合效率,抑制病虫害,增加有效穗数,提高结实率、千粒重,进而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戊唑醇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及作用机制,采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戊唑醇的室内毒力、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菌丝干重、菌丝蛋白质含量、菌核萌发、菌核致病力和菌丝体细胞膜电导率。结果表明:戊唑醇对油菜菌核病菌具有极强的抑菌作用,EC50和EC90值分别为1.3μg/mL和11.2μg/mL;用戊唑醇处理后,菌丝体干重差异显著,蛋白质含量、菌核萌发率和致病力均随处理浓度的提高而降低;戊唑醇对菌丝体电导率无影响,但对菌丝体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表明戊唑醇通过抑制菌丝干重、菌核萌发率、蛋白质含量和致病力而控制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技术对普洱茶挥发性成分的指纹图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使普洱茶的挥发性成分得到良好的分离;通过对17个样品的GC图谱的分析,共确定了26个色谱峰为普洱茶挥发性成分的特征指纹峰,建立了普洱茶挥发性成分的GC-MS指纹图谱,并对指纹图谱进行了相似度分析。该方法重复性好,挥发性成分中各成分分离较好,因此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可作为普洱茶香气品质鉴定和评价的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nsity of rain and the interval between application of fungicides and the onset of rain on the efficacy of maneb-fentinacetate and fluazinam againstPhytophthora infestans in potato was evaluated in pot trials and field trials. In the pot trials a clear wash-off of maneb-fentinacetate was observed when simulated rain was applied 4 hours after plants had been sprayed with the fungicide. The retention of fluazinam deposits was higher and in some trials the efficacy in the bioassay was even increased by rain, probably by redistribution from the spray deposits. When 10 mm of simulated rain was applied 4–6 days after application of the fungicides, no decrease in the efficacy was observed with both fungicides. In the field trials fluazinam also showed a better retention of deposits compared with maneb-fentinacetate.  相似文献   

20.
水稻插秧期对主茎叶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007年八五○农场结合不同插秧期试验进行了11叶品种空育131和12叶品种垦稻12的叶片生长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叶片的增减量与产量呈正相关,11叶品种后4叶叶面积和12叶品种后5叶叶面积与单位面积产量有同步升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