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3.
啄肛啄羽一直都是困扰广大蛋鸡养殖户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初产蛋鸡表现得更加明显。1啄羽1.1原因一是饲料中含硫氨基酸的含量不足。二是由于鸡体的寄生虫——鸡虱损坏皮肤和毛囊造成鸡群啄自己的羽毛。1.2解决办法①使用营养全面的优质饲料;②在饲料中额外添加蛋氨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③使用2.5%的溴氰酯300倍稀释后对鸡体表和环境进行喷雾,连用2天,或用内外统灭驱虫药按每袋拌250~500千克料连用3~5天。对个别养成啄羽习惯的鸡只,只有坚决淘汰。2啄肛2.1原因啄肛情况与啄羽相对更加复杂。从初产到产蛋高峰期的过程中最易发生,发生该病主要… 相似文献
4.
德国霍亨海姆大学农场动物行为学和家禽科学系的科学家们研究了啄羽行为在产蛋鸡食物消化过程中的作用。作为一种不可消化成分,羽毛的功能类似于粗纤维,可能加速食物的消化过程。研究小组采用了高啄羽系(H)和低啄羽系(L)来试验。每个系有24个个体,每个系的一半个体提供了来源相同的绒羽(HF;LF), 相似文献
5.
产蛋鸡啄羽或同类相残仍然是蛋业界一个严重的家禽福利和经济问题。啄羽症的发生难以预料,尤其是在非笼养方式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啄羽的结果轻者羽毛受损,严重羽毛丧失、受伤、以致死亡。有关人员对家禽的啄羽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尽管人们已经了解到诸如光照、饲养密度、群体规模、饲养环境和遗传等因素与啄羽有关,但对家禽这种伤害行为的原因至今尚未完全弄清楚。近年来有人认为,啄羽症发病率的升高可能与蛋鸡日粮中过多的植物性蛋白有关,而日粮中植物性蛋白含量增加的原因是由于鱼粉价格上涨、以及近来禁止使用肉粉和骨粉,因而… 相似文献
6.
7.
介绍了国外研究鸡啄羽行为发生机理的进展,以及应用其机理在减少鸡类啄羽方面做的努力,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8.
啄肛、啄羽、啄趾和啄蛋等恶癖,多发生于一个多月龄的小鸡和当年初产的小母鸡。被啄的鸡只不仅秃头、光腚很难看,有时还转为啄肛,肠被拉出而死亡。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将会全群互啄,严重时会造成大批死亡。1鸡群发生啄癖的原因1.1饲料因素如日粮中蛋白质含量不足,特别是日粮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平衡失调和钙、磷、钠、镁等的含量不足或缺乏。1.2饲养管理因素如鸡舍内饲养密度过大,温度过高,通风不良,地面潮湿,光照过强,饲喂量不够和饮水供应不足等。1.3不合理的混群饲养不同品种、不同年龄和强弱混群饲养也是造成发生恶… 相似文献
9.
10.
由于人们对母鸡在育成期间的啄羽行为难于作出正确识别,因此经常低估该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然而,因为小母鸡的育成条件将会影响成年母鸡的行为,所以防止小母鸡在育成期的啄羽行为显得极为重要。本文讨论了科学文献中有关育成条件对损伤性啄击行为影响的现有知识。据知,育成期中的饲养密度和饲喂策略等因素会影响母鸡的啄羽行为。采用无缝衔接(即"平稳过渡")的方式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育成期环境与产蛋期环境之间的差异,将有助于降低鸡群损伤性啄羽的倾向。能实现这种无缝衔接的方式就是:在育成期给小母鸡提供栖架、觅食和沙浴所需的垫料基质,于产蛋早期在多孔平台上配备某些设备(沙盘),促使鸡及早利用放牧场地。 相似文献
11.
啄羽癖是禽类在密集圈养和集约化养殖场啄食癖中最常见的一种病症。本文就鸡啄羽癖发生的原因、防治措施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2.
13.
蛋鸡啄羽的国外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啄羽(FP)是禽类的典型的特异性行为,即啄其它鸡只的羽毛,有的甚至拔出羽毛并吃掉(Blokhuis和Wiepketna,1998)。啄羽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福利问题。说是一个经济问题由于羽毛、损坏皮肤裸露的鸡会损失热量和消耗大量的能量,这样消耗更多的食物来维持体温(Leeson和Morrison,1978),其采食量几乎增加30%(Emmails和Charies,1987;Tauson和Svensson,1980),导致养殖者投入更大的费用。 相似文献
14.
鸡啄毛、互啄是一个存在已久的问题 ,早在规模养鸡之初期 ,亦即将鸡关在固定的范围内饲养之时 ,就已经开始困扰养鸡界。养鸡业在短短数十年间 ,不论在饲养管理、营养配方、疾病控制、品种改良方面都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所以饲养规模也一天一天扩大 ,但是鸡啄毛的问题却仍然很难找到确实的答案 ,以及预防方法。要预防鸡互啄就必须了解什么是互啄。鸡互啄是一种天性 ,这是禽类建立社会阶级顺序的一种接触方式。正常情况下我们也可以经常看见鸡彼此啄食羽毛 ,或者出于好奇、补充日粮不足等原因 ,而啄食地上小颗粒物质 ,如石头及砂粒。一旦鸡舍内… 相似文献
15.
鸡群啄癖的行为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啄癖是鸡相互啄某个部位或者互相攻击伤害的一种癖症,表现为啄肛、啄羽、啄冠、啄趾等。鸡群一旦出现啄癖就很快蔓延全群,严重时患病率可达80%以上,死亡率约50%。从动物行为学的角度来看,啄癖是一种在集约化养殖条件下动物自身行为特性受到压制,心理受到压抑而产生的异常现象。营养因素(如氨基酸的不平衡、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环境因素(温度、空气质量、光照条件等)以及管理措施(饲养密度、应激等)均可引起啄癖,但都只是诱因,真正的原因在于人工环境与动物行为习性和心理需求之间的矛盾。随着动物行为研究的逐渐深入… 相似文献
16.
17.
试验旨在测定酶解羽毛粉的体外蛋白质消化率,同时研究酶解羽毛粉替代日粮中鱼粉对生长猪生产性能和蛋白质消化率的影响。体外试验采用胃蛋白酶-胰酶水解法对水解羽毛粉和酶解羽毛粉进行消化测定其蛋白质消化率。饲养试验选用135头体重相近的杜×长×大生长猪,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对照组(3%秘鲁鱼粉组),处理Ⅰ和Ⅱ(酶解羽毛粉50%和100%替代秘鲁鱼粉)。结果表明:酶解羽毛粉体外蛋白质消化率比水解羽毛粉提高了15.38%(P<0.05)。处理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增重比及蛋白质消化率也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合生产性能试验与经济效益分析,酶解羽毛粉100%等蛋白替代秘鲁鱼粉组为最佳,在生产实践中具备实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19.
红嘴鸥动力羽毛显微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飞羽和尾羽是红嘴鸥(Larusridibundus),的动力羽毛其完美的形态结构是执行其功能的基础。本文对这两类羽毛的形态包括羽枝、羽小枝的微观结构、变化规律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