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理及时地补充后备母猪是一个猪场保持持续性高生产力的前提和基础.有计划地补充繁殖性能较好的后备母猪.可保持猪群合理的胎次结构.为保持基础种猪群优秀的生产成绩.每年应淘汰老龄、发情配种异常以及泌乳和护仔性能差的母猪.按计划选留后备母猪补充到生产猪群中,种母猪补充以自繁自养选留和外购选留两种方式来满足.选留数量:生产母猪数×母猪年更替率,即生产母猪×30%;如果自繁自养选留,初选数量为:生产母猪×30÷60%.  相似文献   

2.
合理及时地补充后备母猪是一个猪场保持持续高生产力的前提和基础。为保持基础种猪群优秀的生产成绩,每年应淘汰老龄、发情配种异常以及泌乳和护仔性能差的母猪,按计划选留后备母猪补充到生产猪群中,保持猪群合理的胎次结构。母猪群理想的胎龄结构为:1胎母猪占20%,2胎18%,3胎17%,4胎16%,5胎14%,6胎10%,7胎5%。  相似文献   

3.
合理及时地补充后备母猪是一个猪场保持持续高生产力的前提和基础。为保持基础种猪群优秀的生产成绩,每年应淘汰老龄、发情配种异常以及泌乳和护仔性能差的母猪,按计划选留后备母猪补充到生产猪群中,保持猪群合理的胎次结构。母猪群理想的胎龄结构为:1胎母猪占20%,2胎18%,3胎17%,4胎16%,5胎14%,6胎10%,7胎5%。  相似文献   

4.
1建立和保持母猪群体的合理结构 建立和保持合理结构的母猪群体,是规模养猪场的一项经常性的基础工作,是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一项根本措施。较为合理的母猪群体结构为:1~2胎母猪占整个生产母猪的30%~35%,3~7胎母猪占60%,7胎以上母猪占5%~10%。要想实现猪场的均衡生产,就要有计划地选留优良的后备母猪,逐渐地更新猪群,使猪群的质量不断提高。选留的后备母猪应符合选种计划规定的品种或杂交组合。个体选择要严格,要求肢体健壮,母本繁殖性能良好,产仔数10头以上,阴户发育正常,无遗传缺陷,有效乳头不低于7对,排列整齐,无内翻乳头、瞎乳头、小乳头等。后备母猪还要加强培育,使之发育良好,具有良好的繁殖体况。  相似文献   

5.
规模猪场较为合理的母猪群胎龄结构为1-2胎龄占整个生产母猪数量的30-35%,3-5胎龄占60%,6胎龄占5-10%。为了保持母猪群的较高生产水平。每年应淘汰老龄(6胎以后)、发情配种异常以及泌乳和护仔性能差的母猪,并选留(购)后备母猪补充到生产母猪  相似文献   

6.
<正>较高的猪群繁殖力水平是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先决条件,而后备母猪的生产性能对整个基础猪群生产潜力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同时,猪群疾病的控制和净化也要从后备猪开始,只有控制好源头,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疾病传入基础母猪群。因此,采取综合措施来提高后备母猪整体生产性能显得尤为重要。1后备母猪留作种用的选种方法按照规模化猪场的要求,每年要淘汰30%~40%的母猪。后备母猪的选择每年都要进行,选留  相似文献   

7.
王桂香 《中国猪业》2009,4(6):33-34
在养猪生产过程中,每年都要定期补充后备母猪。更换基础母猪群中胎次较高的种猪.以保证猪群合理的胎次(年龄)结构,提高种猪繁殖效率和猪群的性能.从而取得较好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规模化猪场每年种猪更新率大约为25%~30%,小型养猪场或养猪专业户的比例则更高一些。  相似文献   

8.
后备母猪的选留与管理是种猪场持续再生产的关键。每年必须选留和培育出占种猪群25%~30%的后备母猪,来替代年老体弱、繁殖性能低下的种母猪。培育后备母猪的任务就是获得体格健壮、发育良好、具有品种典型特征和高度种用价值的种猪:1 后备母猪的选留1.1 出生时后备母猪的选留(主要是窝选)1.1.1 父母的生产成绩优良,同窝产仔数在7头以上。  相似文献   

9.
1 建立并保持合理结构的母猪群体 建立并保持合理结构的母猪群体,是规模养猪场的一项经常性的基础工作,是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一项根本措施。较合理的母猪群体结构为一二胎母猪占整个生产母猪的30%~35%,3~7胎母猪占60%,7胎以上母猪占5%~10%。应有计划选留优良的后备母猪,逐渐地更新猪群,后备母猪应符合选种计划规定的品种或杂交组合。个体选择要严格,要求肢体健壮,母本繁殖性能良好,产仔数10头以上,阴户发育正常,无遗传缺陷,有效乳头不低于7对,排列整齐,无内翻乳头、瞎乳头、小乳头等。  相似文献   

10.
在多数场及某些情况下,后备母猪也指青年母猪。除上定义外还有后备母猪是指雌性猪被选留种用后到他第一次分娩时的猪。一般后备母猪用于补充因年龄较大、繁殖性能差或疾病原因所淘汰的母猪,从而使生产母猪保持以青壮龄为主的组成结构。  相似文献   

11.
瘦肉型后备母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中国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绝大部分都是饲养大约克、长白、杜洛克或其杂交的二元、三元等瘦肉型猪,饲养种猪的场都离不开猪群更新,猪群更新就是从后备母猪群中选择一定数量的后备母猪进入基础母猪群,从而达到猪群的生产平衡。猪场基础母猪群年更新率一般在30%以上,这一数字决定了后备母猪培育在生猪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后备猪阶段是种猪终生繁殖的基础。培养后备母猪的目的,是为了替换效率低或产量低的母猪,使母猪群保持合理的胎龄结构,使猪群中有一群高产的母猪,保持现有猪群储备以达到高效稳定生产的目标。在后备阶段要通过适宜的营养供给和精细饲养管理,使用后备母猪获得最佳繁殖性能和长久的繁殖寿命,继而构建具有高效合理繁殖胎次结构的种猪群。  相似文献   

13.
后备猪阶段是种猪终生繁殖的基础。培养后备母猪的目的,是为了替换效率低或产量低的母猪。使母猪群保持合理的胎龄结构,使猪群中有一群高产的母猪,保持现有猪群储备以达到高效、稳定的生产目标。在后备阶段要通过适宜的营养供给和精细的饲养管理。使后备母猪获得最佳的繁殖性能和长久的繁殖寿命。继而构建具有高效合理的胎龄结构的种猪群。  相似文献   

14.
张保平 《猪业科学》2011,28(12):120-121
后备猪阶段是种猪终生繁殖的基础。培养后备母猪的目的,是为了替换效率低或产量低的母猪,使母猪群保持合理的胎龄结构,使猪群中有一群高产的母猪,保持现有猪群储备以达到高效稳定生产的目标。在后备阶段要通过适宜的营养供给和精细饲养管理,使用后备母猪获得最佳繁殖性能和长久的繁殖寿命,继而构建具有高效合理繁殖胎次结构的种猪群。  相似文献   

15.
生猪的生产,可分为仔猪的生产和肉猪生产两部分,而仔猪生产又是肉猪生产的基础。仔猪生产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每头母猪年提供的断乳仔猪数和体重,即提高养猪的年生产力水平。为使繁殖母猪持续地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每年都要淘汰部分年老体弱、繁殖性能低下以及有其他机能障碍的母猪,这也需要补充后备母猪,从而可以保证繁殖母猪群的规模并形成以青壮龄猪为主体的结构比例。因此,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是提高猪群生产水平的重要环节。笔者就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的几点体会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1建立母猪群合理的胎次结构 母猪群体结构是规模猪场的经常性的基础工作,也是实现规模猪场优质高产的技术措施。合理的母猪群体结构是1-2胎母猪占整个生产母猪的30%~35%,3-7胎母猪占60%,7胎以卜母猪占5%~10%。同时要有计划的不断选育优良的后备母猪,逐渐更新猪群,建立母猪生产性能档案,使猪群的质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7.
洪学 《山东饲料》2006,(5):26-26
在养猪生产过程中,每年都要定期补充后备母猪,更换基础母猪群中胎次较高的种猪,以保证猪群合理的胎次(年龄)结构,提高种猪繁殖效率和猪群的性能。取得较好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现在市场上的品种比较多.比如: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约克猪、皮特兰猪、斯格猪、PIC配套系猪等,但比较理想的杂交模式是杜长大三元杂交。这是因为三元杂交充分地利用了杂种优势(二元母猪繁殖方面的优势,终端父本的瘦肉率、生长速度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后备猪是猪群的后备力量,要使一个猪场的猪群始终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必须不断地选留和培育优良的后备猪来顶替老年的,生产性能下降的公猪和母猪,只有这样猪群的生产性能才能得到保持和提高.  相似文献   

19.
现代养猪生产中.母猪的正常淘汰率在30%左右.后备母猪的选留与补充尤为重要。但近几年后备母猪不发情问题越来越突出。调查发现,后备母猪不发情率在10%以上.个别猪场可超过50%。后备母猪不发情问题已成为困扰养猪生产的一个大难题。笔者结合多年的种猪生产和种猪售后服务的经验.对后备母猪不发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正>培育后备母猪是为了改善和提高繁殖猪群的生产性能,使繁殖母猪群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和较合理的年龄结构。然而现在的一些猪场在培育后备母猪方面的工作常常不被重视,从而造成生产效率低下,资源的浪费。要想提高猪群的生产成绩,我们应从后备母猪的选留、营养调控、饲养管理以及疾病控制等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