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扬辐麦4号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辐射育种,于2005年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高抗梭条花叶病和穗发芽的春性中熟小麦新品种。该品种自2009年秋引进弶港分公司种植至今,与当家品种扬麦13号相比,实收产量增加1 270.5 kg/hm2,增幅达13.2%。  相似文献   

2.
国审高产小麦扬辐麦9号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小麦品种扬辐麦4号的产量和综合抗性,采用辐射诱变与常规杂交育种技术相结合育成高产多穗抗倒小麦新品种扬辐麦9号(原代号:扬辐麦2149)。该品种2015—2016年度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228.3 kg/hm2,比对照扬麦20增产7.49%,增产极显著;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产量6454.1 kg/hm2,比对照扬麦20增产7.90%,增产极显著。2017—2018年参加国家长江中下游麦区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385.8 kg/hm2,比对照增产6.72%。2019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05)。该品种分蘖性强,成穗率高,属多穗型小麦新品种,株高79.3 cm,株型较紧凑,穗层整齐,抗倒性强。高抗小麦黄花叶病,中抗赤霉病,中感纹枯病,高感白粉病、条锈和叶锈病,品质达中筋小麦。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水平,其综合抗性的提高有利于小麦清洁高效生产。新品种在推广应用过程中还需注意适期播种、优化群体结构、协调群体生长、合理运筹肥料提质增效、综合防治病虫害并及时收获。  相似文献   

3.
青贮玉米新品种吉饲8号选育技术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吉饲8号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于1998年以自选系1238为母本,外引系沈135为父本育成的全株青贮或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生育期130 d,适应性强,植株农艺性状优良,生物产量高.全株青贮时产量可达8 000~9 000 kg/hm2,正常成熟时籽粒产量可达10 000 kg/hm2左右.抗玉米大、小斑病,抗弯孢菌叶斑病,高抗丝黑穗病、黑粉病、茎腐病,抗倒伏,活秆成熟.2003年通过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推广.  相似文献   

4.
<正>淮麦26属半冬性中熟小麦品种,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淮麦18与百农9627杂交育成,2009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3年引进示范种植120 hm2,平均产量8 275 kg/hm2,超高产可达9 000 kg/hm2以上,平均产量较主推品种淮麦20增产6.9%。该品种田间表现分蘖力较强、抗寒性好、茎秆弹性好、抗倒伏等特点,后期生长清秀,高产稳产性好,  相似文献   

5.
吉甜3号甜高粱(Sorghum biclor×Sughum cone S.S. , Jitian No.3)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于1999年至2005年从高粱蔗3号自然变异群体中通过系统选育而成的甜高粱新品种.该品种于2006年12月经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为育成品种,并准予推广.该品种表现抗叶病、抗丝黑穗病、抗虫、抗倒伏.成熟期籽粒产量可达4 500 kg/hm2,总生物产量可达84 000 kg/hm2.适宜吉林省大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内蒙古通辽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甜高粱吉甜3号的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甜3号甜高粱(Sorghum biclor×Sughum cone S.S.,Jitian No.3)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于1999年至2005年从高粱蔗3号自然变异群体中通过系统选育而成的甜高粱新品种。该品种于2006年12月经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为育成品种,并准予推广。该品种表现抗叶病、抗丝黑穗病、抗虫、抗倒伏。成熟期籽粒产量可达4500 kg/hm2,总生物产量可达84000 kg/hm2。适宜吉林省大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内蒙古通辽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合豆3号”是一个高抗倒伏的高产夏大豆新品种。2 0 0 1-2 0 0 2年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 941 2 0kg/hm2 ,比对照“中豆2 0”增产5.13 %。2 0 0 2年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13 3 95kg/hm2 ,比CK“中豆2 0”增产10.2 3 %。在多年多点试验示范中均表现抗病、高抗倒伏、高产稳产,蛋白质含量43.3 7%,脂肪含量2 0 .3 4%,生育期10 3d ,籽粒较大,商品性好,2 0 0 3年1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合豆3号”。适于黄淮南部地区作中熟夏大豆种植,最佳种植密度为2 1~2 7万株/hm2 ,在中高肥力田块易获高产。  相似文献   

8.
漯麦9号是河南省漯河市农科院培育的半冬性高产抗倒小麦新品种,2006年和2007年参加国家黄淮区试,平均每hm2产8127kg、8076kg,增产显著,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8007。漯麦9号品种的突出特点是矮秆(77cm)、中大穗(穗长9~13cm)、产量三要素协调(穗数480万~570万/hm^2、穗粒数35~40粒、千粒重42~55g),茎秆坚韧、高抗倒伏,子粒半硬质且硬质率较高,既高产又稳产.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高肥水地块早中茬种植。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饲料大麦生产和市场需求,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于一体的饲料大麦品种连饲麦1号于2012—2014年推荐参加江苏省大麦区域试验,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497.56 kg/667 m~2,比对照扬农啤5号增产6.17%。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459.6 kg/667 m~2,比对照扬农啤5号增产13.15%,2年品比试验连饲麦1号鲜质量及干质量均好于对照,鲜、干质量2年平均分别较对照扬饲麦3号增产7.26%、7.92%。接种鉴定结果显示,连饲麦1号具有高抗黄花叶病的特征。该品种于2015年通过了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其品质好、产量高、抗黄花叶病,适宜在江苏省推广种植,种植时应结合配套栽培技术,确保实现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0.
港啤2号是连云港市农科所用苏引麦二号作母本,早熟三号作父本,进行人工有性杂交多代系选而成的啤酒大麦新品种,于2007年1月通过江苏省连云港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小组审定.该品种于2006至2007年和2007至2008年连续两年在新洋农场进行大面积的示范种植,均表现出较高的产量,分别达到7 044 kg/hm2和7 647 kg/hm2,与单二相比,分别增产5.64%和7.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