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半干旱山区麦后复种西葫芦是充分利用冬小麦收获后闲置的土地进行西葫芦生产,西葫芦收获后继续种植冬小麦的种植模式。这一模式于2006年在天水市推广3500hm2,每667m2收入在1000~1500元之间,是冬小麦生产区农民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利用冬小麦收获后3个月雨热同期的优势,在海拔1400~1800m的山区试验、示范推广旱作麦后复种早熟结球甘蓝栽培技术。旱作麦后复种早熟结球甘蓝充分利用自然降水,提高土地利用率,成为天水市山区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陇中黄土高原与秦岭山脉之间,属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过渡区,年平均气温约为10.2℃,≥10℃的积温2 500~3 700℃,无霜期141~200 d,降雨量420~610 mm,境内山多川少,沟壑纵横,90%以上的耕地分布于山区,川水地不足27 000 hm2,对扩大蔬菜生产存在极大的限制.为了扩大蔬菜种植区域、调整山区种植结构、增加山区农民收入,自20世纪末以来,利用菜豆、甘蓝、西葫芦根系发达、耐旱的优势,结合天水市气候特点,通过全膜双垄沟等集雨、节水覆膜模式,在山旱地示范推广了菜豆、甘蓝、西葫芦春种、复种的5种高效栽培模式.2009年示范推广11 000 hm2,占全市蔬菜总面积60 000 hm2的18.3%.山旱地蔬菜不但提高了自然降水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而且因病虫害轻,农药施用量少,品质优而受到市场青睐,已成为天水市蔬菜生产的主要增长点和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属温带半干旱地区,主要农作物为冬小麦,种植面积11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34.4%。冬小麦收获后7—9月为休闲期,但这3个月的降雨量占全年的50%左右,是一年中光、热、水最为丰富的季节。为提高土地利用率,笔者进行了冬小麦—甘蓝—冬小麦种植模式试验,并对6个甘蓝品种的适应性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天椒7号辣椒是甘肃省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为适应西北消费市场需求,利用本所育成的天椒2号,经航天搭载后多年连续多代选择获得的遗传性状稳定的优良品种。自2004年以来,该品种已在天水市甘谷、武山及周边地区累计示范推广200hm^2,因其产量高、抗旱、抗病性极强而受到椒农的普遍好评,满足了当地椒农的生产需求。适宜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山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张晓华 《中国园艺文摘》2009,25(6):151-151,155
胡萝卜是甘肃省永昌县主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全县胡萝卜年种植面积0.13万hm^2以上,是当地传统的优势产业。2002年永昌县胡萝卜产品获得国家A级绿色认证。小麦收获后复种胡萝卜可充分利用永昌县清河地区的光热资源,扩大胡萝卜种植区域,促进胡萝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通过近几年的试验示范,我们总结了麦后复种胡萝卜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了扩大天水市蔬菜种植区域、调整山区种植结构,利用冬油菜收获后7~9月雨热同期的优势,在天水市海拔1 400~1 800 m之间的山区试验、示范、推广冬油菜后复种架豆王旱作栽培技术。文章从选择适宜品种、及时整地、抢墒覆膜、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对该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两个点对10个西葫芦品种麦后复种旱作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晶莹8号’在浅山区栽培,表现早熟、长势较强,抗病,产量48500kg/hm^2,较对照‘嫩玉’增产42.65%,可作为该区域的主栽品种;‘陇葫1号’和‘京葫8号’较早熟、长势强,抗病,较对照‘嫩玉’增产35%以上,可作为该区域的搭配品种。‘碧炎’在高山区栽培,表现早熟、长势中等,抗病,产量21600kg/hm^2,较对照‘嫩玉’增产56.81%,可作为该区域的主栽品种;‘晶莹8号’较早熟、长势强,抗病,较对照‘嫩玉’增产30%以上,可作为该区域的搭配品种。  相似文献   

9.
方跃兵  韦春彬  周杰 《蔬菜》2011,(1):22-23
近年来,江苏省射阳县日光温室西葫芦产业发展较快,全县种植面积已达2000hm^2。据统计,一般667m^2产量达13000~15000kg,常年效益在15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0.
山旱地菜豆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调整山区种植结构,利用全膜双垄沟等集雨、节水覆膜模式,甘肃省天水市在海拔1600~2000m的山区试验、示范推广山旱地菜豆栽培技术,产量22500~30000/hm2,产值22500~30000元/hm2。通过多年来的发展,山旱地菜豆已成为天水市扩大蔬菜种植区域、增加山区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秦义贤 《蔬菜》2011,(2):55-56
2010年夏秋季引进韩国等国家的白萝卜品种5份,进行了麦后复种白萝卜引种试验,结果表明:以引自韩国的东洋春雪表现最好,产量高,商品性好,在小麦收获后宜大面积推广种植,其余4个品种作为搭配品种也可适量种植。  相似文献   

12.
生物发酵与龟沟种植技术从2003年开始在山东省部分地区日光温室蔬菜种植区内示范推广,至今面积已达到2000hm^2。2004~2005年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青州市朱良镇、淄博市皇城镇、济南市曲堤镇等地示范种植番茄、茄子、西葫芦、黄瓜等蔬菜,示范区产量增加27.2%~40.0%,产值增加30%以上(表1),蔬菜长势好、品质高,受到了消费者和种植者的欢迎。现将此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赵瑞霞  米晔湘 《蔬菜》2005,(11):16-17
玉米带芹菜是西蜂区近几年示范成功的一年三熟高效粮菜立体栽培模式,有效地解决了人多地少的矛盾,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平均产玉米10500~12750kg/hm^2、芹菜90000~105000kg/hm^2,产值45000~52500元/hm^2,经济效益相当可观。该模式适宜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有灌溉条件的地块种植。  相似文献   

14.
黄瓜是甘肃省天水市主栽蔬菜,年种植面积在0.29万hm^2(4.35万亩)左右。近年来黄瓜霜霉病危害日趋加重,年发病面积2000hm^2(3万亩)左右,一般减产15%~20%,发病严重的田块损失达45%以上。为此,笔者从2008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对黄瓜霜霉病的发生特点、流行规律进行系统调查分析,探索出一套安全高效、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技术,经在天水市大面积推广,防治效果75%左右,产量增加16%~20%。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德州市日光温室在深冬一大茬蔬菜栽培前常常有一段空闲时间,菜农往往种植一些叶菜类作物,效益不高。西葫芦8月上中旬育苗,由于温度高,病毒病严重,种植者难以获得较高的效益。笔者经过几年的探索,总结出了一套夏秋季日光温室种植西葫芦的高效栽培技术,8月上中旬播种,8月下旬定植,9月下旬始收,10月底拉秧,每667m^2产量3000—4000kg,产值5000元,现已在德州市陵县、夏津县推广66.7hm^2。  相似文献   

16.
周蕾  刘彦文  许俊喜  印荔 《蔬菜》2019,(10):45-47
为了适应江都区蔬菜设施面积不断扩大、规模日益增加的现状,充分利用当地气候条件,增加蔬菜种植效益,提高设施、土地利用率,经长期试验、摸索,总结出设施西葫芦、香丝瓜、芹菜套种栽培模式。该模式利用西葫芦耐低温、弱光,丝瓜喜高温、光照,芹菜可全年种植的特性,合理安排茬口及大棚等设施空间,采用茬口安排、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实现了3种蔬菜周年复种,高效优质生产,获得全年667 m~2总产量12 000 kg,总产值23 000元以上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山区瓠瓜拱形搭架方式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瓠瓜又称蒲瓜、长瓜、地蒲、夜开花,以食嫩瓜为主,营养丰富,质柔味佳,深受消费者欢迎,是夏季主要蔬菜品种之一。我县1998年开始利用山区夏季凉爽的气候条件,适地种植山区夏秋瓠瓜,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常年种植面积100hm^2,667m^2平均产值3500~4000元,高产高效田块超万元,成为山区农民调整种植业结构,实现农业增效、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浅水藕、芡实等水生蔬菜一直是发展重点,全市低洼土地、河渠水系开发利用程度不断加大。目前,连云港市浅水藕种植面积达5000hm^2,每667m^2纯收入达2500元。并且出现了一大批种植大户,如连云港市东海县曲阳乡孙周江等3户农民承包安峰水库边地种植浅水藕42hm^2,房山镇柘塘村侍军等农户在房山水库边地种植浅水藕65hm^2。  相似文献   

19.
早春拱棚西葫芦栽培在西安市阎良区已有多年历史,常年栽培面积约1000hm^2,每667m^2效益在3000元左右,最高可达5000~6000元,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淄博市位于山东省中部,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2.7℃,适宜西葫芦种植。近年来随着本市蔬菜产业化升级工程带动,西葫芦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07年达到2000hm^2。日光温室冬春茬西葫芦采收期长达150d(天),每667m^2产量15000kg左右,产值逾25000元,扣除成本5000元左右,每667m^2纯收入逾20000元,经济效益突出,已成为淄博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