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八月椒做砧木高接日本无刺花椒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克服大红袍花椒皮刺多、采摘和管理不便的缺陷,引进日本无刺花椒优良品种,以八月椒为砧木,进行高接试验,总结出了日本无刺花椒接穗的采集与蜡封贮藏、嫁接时间、砧木的选择与处理、嫁接方法、接后管理等一套高接换优技术。该技术操作简便,工效高,嫁接成活率可达96.2%,并且高接后2~3a即可结果。  相似文献   

2.
日本山椒嫁接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国内普通花椒为砧木,进行日本山椒嫁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春季在4月上中旬采用腹接、单芽腹接、单芽劈接,嫁接后采用缠膜保护,效果较好,嫁接成活率达80%左右,嫁接后当年新梢生长量与嫁接时间和嫁接方法有关。夏季芽接以6月中旬至7月上旬方块芽接较好,但花椒皮刺较多操作不便,接穗当年抽生萌条生长不充实,冬季易发生抽条。  相似文献   

3.
砧木对无刺花椒生长结果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豆椒、大红袍、秦安一号作砧木对无刺花椒嫁接亲合力、萌芽期、生长结果及抗逆性等研究,结果表明:无刺花椒因砧木的不同,其生长情况不同,以豆椒作为砧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嫁接时间、不同嫁接方法、不同砧木年龄对金叶复叶槭嫁接成活率和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嫁接时间处理以8月30日的嫁接成活率高,为85.9%,嫁接的越早,生长量越大。不同嫁接方法处理以"T"形芽接法的嫁接成活率最高,为87.2%,高出劈接法的14%;劈接法的新梢年平均长度和年平均直径最大,为85.5 cm和1.6 cm。不同砧木年龄处理以2年生砧木嫁接成活率最大,为86.5%,高出4年生砧木的32.5%。  相似文献   

5.
以‘珍珠彩桂’为接穗,八月银桂为砧木,研究嫁接方法、嫁接时期、接穗类型、接穗粗度等因素对‘珍珠彩桂’高位嫁接成活率及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方法以三刀法的成活率最高,成活率和生长量分别为91.1%、23.3 cm;嫁接时间以3月中旬较为合适,成活率和生长量分别为90.0%、24.1 cm;接穗以枝条下部的较好,嫁接成活率和生长量分别为90.0%、25.1 cm;接穗粗度以0.8 cm为宜,嫁接成活率和生长量分别为92.2%、25.2 cm。  相似文献   

6.
为了克服大红袍花椒皮刺多、采摘和管理不便的缺陷,选育出无刺梅花椒进行示范推广。以八月椒为砧木,开展了嫁接育苗技术试验,总结出一套无刺梅花椒嫁接育苗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红松嫁接苗产量和质量,在本溪地区进行了不同嫁接时间和不同砧木嫁接部位对红松嫁接成活率及接穗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4月初嫁接成活率、接穗年生长量最高,分别达到92.53%和20.89 cm。砧木嫁接部位以主枝顶芽处嫁接成活率和接穗年生长量最高,分别为91.57%和22.3 cm。研究结果为类似气候地区红松嫁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水曲柳的芽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用美国大叶白蜡作砧木进行芽接试验,结果表明:美国大叶白蜡和水曲柳的优良性状得到了互补,嫁接亲和力强,提高了抗逆性和生长量。在各嫁接方法中,T形芽接效果较好,平均成活率为95.5%;在4个时间段内,5月31日采用与T形芽接组合成活率最高,达到98.6%;在考虑当年高生长量时,同样是5月31日采用T形芽接高生长量最高,达到43.60cm;在3种砧木高度的处理中,以嫁接高度为10cm的处理,平均成活率最高,达到89.5%。  相似文献   

9.
通过单因素试验,在榆林研究了嫁接时间、砧木年龄、修剪时间、修剪强度、遮阴等对毛乌素沙地樟子松嫁接红松的成活率、新梢高度、新梢基部直径等指标影响,结果为5月上旬为最佳的嫁接时间,樟子松柘木6年生最适宜,嫁接后第二年修剪嫁接成活率最高,嫁接时修剪新稍生长量最高,修剪强度以修剪第一层轮枝1/3枝桠(含霸王枝)为最优,4帧遮阳网遮盖嫁接成果率最高,3帧遮遮阳网遮盖嫁接苗新稍生长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以"云油茶9号"油茶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嫁接方法、嫁接时间、接穗处理、遮阴材料和砧木径粗对高原山区油茶高接换种成活率、新梢生长量及新梢发枝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原山区特定的生态条件下,采用切接法,在春季(2月中下旬至3月中旬)嫁接,以棕皮作为遮阴材料,选取砧木嫁接口径粗3.01-5.00cm的砧木部位,接穗用清水随泡随用处理,其嫁接成活率最高,新梢生长量及发枝量也较大,是适宜云南省广南县油茶高接换种推广应用的最佳方案。该研究结果为高原山区油茶高接换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1.
云杉属树种嫁接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皮云杉不同苗龄型为砧木、采用不同嫁接高度培育白杆嫁接苗,结果表明:S2-2苗龄型的嫁接成活率最高,为80.8%;嫁接高度以距砧木地际10cm处效果最好,成活率为75.5%。嫁接植株经过3a生长,平均株高为34.4cm。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不同处理措施的苗床育苗和营养钵育苗观测试验,研究了花楸播种繁殖的出苗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1)利用营养钵播种育苗,播种深度4 cm,出苗率最高,可达到90%,当年保存率为75%,大大高于土壤作床播种出苗率,(2)从生长量来看,用腐殖土、河沙及松针作为基质,苗床播种深度为5 cm的播种方式,出苗后1a内生长最高可达44.5 cm,最低11.5 cm,整体平均生长高度为29.3 cm,生长量较其它播种方式优势明显,(3)在高山峡谷地区进行花楸育苗,幼苗期间主要病虫害为立枯病和红蜘蛛,通过科学施用多菌灵和敌杀死,可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3.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嫁接时间和不同嫁接方法对日本斤柿苗木成活率有显著影响,在天水市4月上旬嫁接,其苗木成活率高,平均成活率达到79.3%;采用劈接法嫁接,苗木成活率高,平均成活率达到73.3%;不同嫁接方法和不同嫁接时间对苗木生长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00年3月,在杭州市园林文物局苗圃进行了日本厚皮香(Ternstroemia japonica)的春季扦插试验及光照强度对幼苗生长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日本厚皮香可当年生根,且成活率高,经500 mg/kg ABT生根粉处理5s,成活率可达88.3%;光照强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光照强度对日本厚皮香幼苗生长产生了不同的影响,82%的遮光率下,日本厚皮香幼苗生长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5.
辛夷种子育苗和嫁接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2006年在四川北川县进行辛夷种子育苗和嫁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在海拔600 m处育苗效果最好,1 a生苗苗高平均达到70.60 cm,地径0.75 cm,可接率16.00%,海拔高度和成苗率成负相关;春季和秋季播种对成苗率没有显著影响;标准化育苗和常规育苗有着极显著差异,辛夷标准化育苗1 a生平均苗高76.97 cm,地径0.76 cm,可接率16.33%,而常规育苗1 a生平均苗高17.20 cm,地径0.29 cm,可接率为0。嫁接时间对成苗率有着极显著差异,秋季嫁接9月、10月效果最好,分别达到96.50%和91.30%。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几种育苗基质对油茶芽砧苗成活率、苗高、地径以及根系等生长指标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在4个基质配比中,1 a生芽砧嫁接苗以油茶轻基质容器苗保存率、树高和地径表现为最大,分别为82.2%,32.1 cm和0.31cm;苗木根系以2 a生大田裸根苗主根为最长,为13.3 cm,根茎比最大,为0.50,适宜油茶造林后后期生长。因此培育1 a生油茶苗以油茶轻基质为最佳选择,培育2 a生苗应该选择大田育苗。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黄连木嫁接育苗成活率偏低和苗木生长不良的问题,2013—2015年研究分析了不同嫁接方法、时间、捆绑材料对黄连木育苗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月10日的劈接、切接和腹接,接后用黑色地膜捆绑,成活率最高的是切接,高达95.8%,平均苗高161cm,平均地径1.40cm;与4月10日用白色地膜作捆绑材料的劈接、切接、腹接中成活率最高的切接相比,成活率提高14.7%、平均苗高提高19.3%、平均地径提高27.3%,为进一步提高黄连木嫁接育苗成活率和苗木生长量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快速繁育黄连木良种苗木和提高造林成活率,研究了不同的播种时间和播种方法对黄连木育苗出苗率的影响,以及不同的嫁接时间进行枝接和山区造林时间对黄连木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育苗采用沙藏春播出苗率高,枝接繁育苗木以4月10日成活率最高,可达86.7%,良种苗木适宜造林时间为3月20日。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锥栗芽苗砧嫁接成活率,以野生锥栗种子作为砧木,以‘华栗3号’当年生营养枝作为接穗,采用嫩枝劈接法,研究4个嫁接时期(4月20日、5月10日、6月1日、7月10日)、5种日龄砧木(20、30、45、60、90 d)和封口材料及封口方式(铝箔、嫁接膜封顶、嫁接膜不封顶)对锥栗芽苗砧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封口材料与封口方式对嫁接成活率存在较大影响,不同的封口材料与封口方式处理的嫁接苗成活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嫁接膜封顶、铝箔、嫁接膜不封顶;6月1日为最佳嫁接时期,嫁接膜封顶处理的嫁接成活率达64.00%;砧木年龄过小(20 d)或过大(90 d)均对嫁接成活不利,当砧木日龄为45 d时,嫁接成活率最高,为69.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