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正>母猪料:顾名思义就是用于饲养母猪的饲料。由于母猪肩负着猪场生产仔猪的重大任务,是猪场效益的源泉,母猪的产仔数、存活率直接关乎猪场的效益。众所周知,母猪年产商品猪头数已是判断猪场养殖水平的一项主要参考指标,发达国家母猪年产商品猪头数平均达到27头水平,而国内平均水平不到14头,为何差距如此悬殊?越来越多的国内猪业有识之士和广大规模猪场逐渐认识到,主要根源在于母猪营养管理被忽略。重视母猪营养管理、给母猪使用专用饲料无疑是提高母猪  相似文献   

2.
母猪使用缩宫素助产百分之百错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国内猪场普遍出现母猪繁殖障碍,其中以母猪分娩时产程过长多见。从对437个规模猪场的调查中发现,母猪正常分娩的时间大概是3h左右(母猪一次分娩12个胎儿),有些国家规定母猪2.6h之内产完算顺产,母猪分娩一个胎儿平均需要15min。  相似文献   

3.
《山东饲料》2009,(10):18-18
据对部分养殖场随机调查显示.后备母猪需求旺盛,能繁母猪潜在产能过大。预计来年生猪供应充足,价格有望再创新低。一、母猪市场运行情况后备母猪需求旺盛。据调查显示,近期我国后备母猪供不应求,交易体重下降,据对国内大型种猪企业的调查显示,后备母猪交易体重降至30~40公斤。据目前对部分养殖场的调查显示,后备母猪存栏占能繁母猪存栏比重为37%。  相似文献   

4.
后备母猪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母猪的繁殖性能和养猪生产水平,适宜的后备母猪培育技术对提高母猪的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但国内关于后备母猪培育的研究较少,缺乏相应的培育配套技术措施。本文参考国外后备母猪的培育方式、饲养管理、配种技术、疫病防治等方面的先进技术,结合我国养猪生产中后备母猪培育的实际情况,总结后备母猪高产的综合培育技术,为提高后备母猪培育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1妊娠母猪饲养目标1.1多产仔以年计算,每头母猪每年的基础消耗量是固定的,在此基础上,每年多产健仔数越多,饲养母猪带来的效益越大。目前,国内的生产成绩基本  相似文献   

6.
《养猪》2017,(1)
<正>目前国内猪场存在的问题较多,尤其母猪群的异常繁殖障碍问题,如后备母猪不发情,妊娠母猪便秘普遍,母猪哺乳期采食量低、失重大,母猪产程长及产后易感染继发子宫炎,母猪流产、死胎及弱仔多,猪场长期养着低生产成绩的赔钱母猪等。所有这些都影响猪场的生产成本和盈利情况。提高母猪的生产成绩是重中之重,而母猪生产成绩的提高是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实行能繁母猪补贴政策,农户饲养能繁母猪的热情得到了极大提高,母猪饲养量急剧上升。但由于缺乏科学养殖技术,农户饲养的初产母猪产死胎、弱仔、中途流产的现象较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母猪断奶后影响再发情时间诸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哺乳母猪断奶后再发情时间的长短,与母猪的生产力有密切联系,并直接影响母猪的利用效率和养猪的经济效益。影响母猪断奶后再发情时间的因素较多,但系统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目前国内尚少见报道。因此,本文试图从配种季节、母猪的胎次与品种,上胎的配种方式与繁殖成绩、母猪的营养状况以及对母猪的诱情等方面来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荷兰Velos智能化母猪饲养管理系统在国内猪场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娜  黄川 《养猪》2009,(2):41-42
近年来,一种新型母猪饲养管理模式得到了国内养猪业同行的普遍关注一荷兰Velos智能化母猪饲养管理系统。2008年国内已经有4家猪场投入实践运行,下面对这种饲养管理模式和其中3家猪场的使用情况做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0.
刘国信 《猪业科学》2017,34(4):138-138
正母猪是生产仔猪的工厂,目前国内母猪群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量低,而母猪不发情、延期发情、死胎、产仔数少、仔猪成活率低等现象普遍存在。而通过加强母猪的营养管理,科学结合各个阶段的营养需要调控母猪的日粮营养,并加以科学的饲养管理,可以极大地提高母猪的繁殖率,增加断奶仔猪数量,减少无效母猪,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1母猪营养管理的重要性母猪的营养不仅影响自身的健康,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母猪的生产性能低下一直是国人探讨的话题,国外每头母猪的年平均产仔数达25头以上,而国内的母猪年平均的产仔不到16头。由于母猪生产性能偏低导致我国母猪数量比正常存栏高出几千万头。提高母猪的生产效率也就成为提高整个养猪行业经济效能的重要环节。如果把一个猪场看成是一个有机体,那么这个机体最重要的器官莫过于心脏,一个猪场的心脏部位就是母猪的饲养管理,母猪管理的成功与否,直接关联着猪场的成与败。因  相似文献   

12.
正合理的母猪胎次管理与淘汰可以保持良好的胎次结构,提高母猪群生产水平,使母猪发挥更大的效益。引言随着国内养猪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的不断发展,母猪群的生产性能在逐渐提高。但作为猪场的核心母猪群是否得到合理利用,是我们需要认识的一个问题。不同胎次的母猪,其产仔性能、泌乳力及后代生长速度均不相同。所以需深入了解影响胎次结构的相关因素,包括  相似文献   

13.
正受非洲猪瘟疫情和环保等多重因素影响,导致国内母猪短缺、价格高居不下。同时,为规避外引母猪带来的疫情风险,养猪场户为了安全,积极尝试培育三元母猪留做种用。杜长大三元母猪生产性能的文献资料较少,了解杜长大三元母猪的生产性能以及如何管理杜长大三元母猪,使其生产性能发挥最大化,成为不少猪场的首要任务。笔者团队跟踪观察了某小型猪场的三元后备母猪的  相似文献   

14.
提高哺乳母猪采食量,对仔猪获得较高的断奶重、母猪断奶后正常发情、延长母猪的利用年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提高哺乳母猪采食量是产房管理的关键之一,也是国内一直以来难以突破的技术瓶颈.以下为提高哺乳母猪采食量的一些措施,仅供养猪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15.
母猪的氨基酸营养影响其生产性能、乳腺发育、泌乳能力、仔猪的初生重及健康状况等,直接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因此研究母猪的氨基酸模型的意义重大,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母猪氨基酸模型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正由于非洲猪瘟的影响,导致国内2019年下半年能繁母猪大面积减少,二元种猪难求。目前很多猪场在引进二元母猪非常困难的现实情况下,采用三元商品母猪来做种用母猪进行配种,快速恢复生产,这是非常明智的选择,也是目前形势下无奈的选择。但是如何做好三元母猪用于种猪,也是一门学问。  相似文献   

17.
背膘厚与母猪的繁殖性能息息相关。不同品系母猪的繁殖性能和营养需要差异明显。针对国内饲养的主要母猪体系,比如美系、丹系、加系、法系。笔者认为不同品系母猪同一繁殖阶段的最适背膘厚的标准是有差异的。本文主要从背膘测定方法,以及对不同品系母猪繁殖周期的分娩时、断奶时、后备母猪初配时的3个关键点的最适背膘厚进行综述,以期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为促进养猪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猪人工授精技术是目前国内开展母猪扩繁工作运用最为先进的技术之一,是生猪产业化集约化养殖配套必不可少的一项工程,这项技术的成功推广开展可大大促进生猪产业化发展进程。猪人工授精技术是以人为的方法采得公猪的精液,然后通过一定的手段输入母猪子宫内,使母猪怀孕的一项技术。笔者在农村从事母猪人工授精的技术服务工作多年,实践证明,母猪生产采用人工授精技术,能大大提高母猪生产效率和受胎率,提高科技产出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冯涛  刘彦  田见晖 《今日养猪业》2013,(6):12-14,21
近年来,欧美养猪业发达国家每头母猪每年提供上市育肥猪可达22~32头,而中国却落后很多,每头母猪年平均提供14~18头上市育肥猪。目前国内猪场为了提高母猪繁殖力,除了提高育种和管理水平以外,还着力于加强改进饲料配制技术。使用功能性饲料添加剂是改善饲料营养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饲料添加剂在提高母猪繁殖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常用的促母猪繁殖添加剂及其应用展开讨论,以期对从营养角度促进母猪繁殖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国生猪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养殖场数量减少,规模扩大,母猪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同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国内规模化养殖企业仍面临着母猪淘汰率高、发情率低,生产效率低、疫病防控压力大等问题。国内对于定时输精技术需求迫切,我国养猪企业对于开展母猪定时输精、批次化生产,提高母猪繁殖效率,已基本形成共识,但是此技术并非十全十美,在推广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问题。本文对母猪定时输精技术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加以综述,以期为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