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给寒地紫苏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以"龙紫苏1号"为研究对象,通过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播期、密度、复合肥施用量3种因素对寒地叶用型紫苏茎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茎叶产量较高的种植因素组合为播期5月5日、密度4.50万株/hm~2、复合肥450kg/hm~2。3个参试因子对寒地紫苏产量影响顺序是密度复合肥播期;茎叶产量大于5 305.96kg/hm~2的理论组合方案:播期为5月7日,密度为5.38万株/hm~2,复合肥施用量为462.5kg/hm~2。生产中应结合理论与实践数据,因地制宜,合理制定龙紫苏1号的种植因素。  相似文献   

2.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毕粳42号产量与栽插密度及N、P、K施用量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指标的数学模型:Y=572.085 7-13.812 5X_1-21.762 5X_2+4.679 2X_3+9.395 8X_4+4.108 8X_1~2-14.728 7X_2~2-6.816 2X_3~2-0.203 7X_4~2-0.506 3X_1X_2+3.843 8X_1X_3+2.006 3X_1X_4+2.406 3X_2X_3-4.606 3X_2X_4-1.031 3X_3X_4(单位:kg/667 m~2)。提出了毕粳42号获得8 376.45 kg/hm~2以上的最佳种植密度及N、P、K施用量优化配比方案:即栽插密度23.377 5万~25.507 5万穴/hm~2,N施用量131.512 5~163.8 kg/hm~2,P_2O_5施用量137.325~162.675 kg/hm~2,K_2O施用量165.975~198.15 kg/hm~2。各因素对毕粳42号产量影响大小依次为施氮量>栽插密度>施钾量>施磷量。  相似文献   

3.
寿县水稻“3414”完全肥料效应田间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获得水稻主产区水稻生产中的土壤供肥力、最佳配方施肥量。[方法]以杂交中籼深两优5814为水稻供试品种,在安徽寿县三觉镇陈岗村进行了"3414"试验,共设14个处理,研究氮、磷、钾肥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并通过肥料效应函数分析了氮、磷、钾肥施用量与水稻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氮肥180 kg/hm~2、磷肥60 kg/hm~2、钾肥120 kg/hm~2处理的产量最高,达11 455.5kg/hm~2,该处理的纯收入也最高,达23 324.10元/hm~2,其次为氮肥180 kg/hm~2、磷肥60 kg/hm~2、钾肥0 kg/hm~2处理,纯收入为20 837.85元/hm~2。获得肥料效数应函方程Y=338.401+15.085X_1+108.066X_2-8.747X_3+0.182X_12~+2.100X_2~2-6.420X32-1.00X_1X_2-11.402X_1X_3-0.779X_2X_3,由该数学模型得出理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分别为154.50、51.00、34.50 kg/hm~2。[结论]各处理中以氮肥180kg/hm~2、磷肥60 kg/hm~2、钾肥120 kg/hm~2处理的产量和纯收入最高,结合生产实际,推荐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172.50、75.00、135.00kg/hm~2。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贵州小黄姜脱毒原种高产栽培技术,为促进贵州脱毒生姜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盘州小黄姜脱毒原种为研究对象,采用二次旋转回归设计,在普定县进行密度(64 770株/hm~2、75 000株/hm~2、90 000株/hm~2、105 000株/hm~2、115 230株/hm~2)、氮肥(277.5kg/hm~2、360kg/hm~2、480kg/hm~2、600kg/hm~2、681kg/hm~2)、磷肥(118.5kg/hm~2、180kg/hm~2、270kg/hm~2、360kg/hm~2、420kg/hm~2)及钾肥(497.7kg/hm~2、600kg/hm~2、750kg/hm~2、900kg/hm~2、1 002.3kg/hm~2)与产量间关系的研究。【结果】产量(Y)与栽培密度(X_1)、N(X_2)、P_2O_5 (X_3)和K_2O(X_4)的二次回归方程为Y=46 554.08+652.63 X_1+535.19 X_2+431.55 X_3+761.15 X_4-1 642.44 X_1~2-1 270.33 X_2~2-1 420.58 X_3~2-906.12 X_4~2+338.96 X_1X_2+562.51 X_1X_3-872.69 X_1X_4-1 187.58 X_2X_3+159.93 X_2X_4+75.02 X_3X_4;随着密度、氮肥、磷肥及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脱毒原种的产量呈先升后降趋势,氮肥和磷肥间互作关系显著;在氮肥、磷肥处于较高水平时,施肥水平的变化对脱毒原种的产量影响较大;在氮肥、磷肥施用量分别为480kg/hm~2和270kg/hm~2(均处于0水平)时,盘州小黄姜脱毒原种产量最高,为45 054.15kg/hm~2。【结论】在普定县,盘州小黄姜脱毒原种产量达45 000kg/hm~2以上的优化栽培方案为栽培密度90 075~97 425株/hm~2,施N量495.15~564.00kg/hm~2,施P_2O_5量244.95~310.20kg/hm~2,施K_2O量771.15~870.90kg/hm~2,适宜的氮磷钾比为1.8∶1∶2.9。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3414"试验,进行"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设置的玉米肥效试验结果,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Y=633.73-3.722X_1-0.091X_1~2+12.759X_(2-)0.202X_2~2+11.232X_3-1.101X_(3-)~20.202X_1X_2+0.9574X_1X_3-0.565X_2X_3。此数学模型得出理论N、P、K的最佳施肥量,其中纯氮236.85 kg/hm~2、五氧化二磷162.75 kg/hm~2、氧化钾137.7 kg/hm~2,最佳产量10 876.95 kg/hm~2。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长江上游地区对早熟油菜直播高产栽培技术的需要,采用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播期(X_1)、种植密度(X_2)、氮肥(纯氮,X_3)3个栽培因素对甘蓝型早熟双低油菜'重蓉油1号'直播产量的影响,并寻求最优高产栽培模型。结果表明:3个因素与'重蓉油1号'产量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 878.179+245.269X_2+72.438X3+214.370X_2~2+105.000X_1X_2。各因素对产量影响的效应大小为种植密度施氮量播期,其中种植密度、施氮量与产量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关系,播期与种植密度的互作效应最显著;在试验设定的条件范围内,较早播种及较高的氮肥水平有助于增产。产量超过2 353.42 kg/hm2的高产栽培措施组合为:10月2—18日播种、种植密度31.95万—36.10万株/hm~2、施氮量105.0—168.9 kg/hm~2。  相似文献   

7.
试验设置了16个播种密度水平,研究其对周麦18号生长发育特性、产量和产量构成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密度条件下(150万~210万株/hm~2),周麦18号幼苗期生长发育较高密度(420万~600万株/hm~2)慢2~3 d,主要表现在返青晚、起身拔节较慢、株高降低3~8 cm;高密度条件下,周麦18号抽穗扬花偏晚1~2 d、成熟期推迟3~4 d、株高增加3~8 cm。通过对产量和产量构成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均无显著的相关性,表明周麦18号的产量水平相对稳定,不随任一单因素的改变而发生显著变化。周麦18号的最佳播种密度为300万~420万株/hm~2,播种密度范围较大。通过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建立了产量模型:Y=-44.85-0.73X_1~2+4.81X_2~2+2.81X_3~2+1.72X_1X_2-7.67X_2X_3,预测出产量最大值为9 627 kg/hm~2。  相似文献   

8.
2017年通过对优质油菜品种玉红油2号进行不同播期、密度、氮肥施用量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产量的第1因素是播期,第2因素是密度,第3因素是氮肥施用量,播期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密度间、氮肥施用量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以播期9月30日前后、密度18~21万株/hm~2、纯氮施用量241.5~276.0 kg/hm~2最适宜。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金荞麦在毕节地区适宜的播期及繁殖方式,建立金荞麦的优化栽培模式,以栽培密度、氮肥、钾肥、磷肥施用量为对象,运用四因子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不同播期和繁殖方式对金荞麦鲜茎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荞麦适宜播期为1月下旬至2月上旬,以芽苞繁殖的产量最高;通过模拟寻优,建立了金荞麦茎叶鲜产量与栽培密度、氮肥、钾肥、磷肥施用量间关系的数学模型,提出金荞麦茎叶鲜产量≥36 000kg/hm2的综合农艺栽培措施为:栽培密度12.29万~12.95万株/hm2,氮肥施用量81.63~98.37kg/hm2,钾肥施用量73.6~86.4kg/hm2,磷肥施用量109.14~130.86kg/hm2。  相似文献   

10.
河西走廊灌漠土温室黄瓜水肥优化利用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在河西走廊灌漠土日光温室滴灌栽培条件下的黄瓜水肥优化利用模型,以‘津优30号'黄瓜为试验材料,采用四因素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黄瓜产量的水肥耦合模型:Y=204.44+7.75X_1+6.84X_2+4.84X_3+5.33X_4-3.77X_(12)-3.43X_(22)-10.01X_(32)-4.76X_(42)+2.55X_1X_2-3.43X_1X_3+2.68X_1X_4+1.87X_2X_3+2.37X_2X_4-10.79X_3X_4.结果表明:在灌水量、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优化的水肥用量分别为6 675.0 m~3/hm~2、525.0 kg/hm~2、630.0 kg/hm~2和480.0 kg/hm~2时,黄瓜产量最高,可达212.58 t/hm~2,同时施肥成本、施肥利润、肥料投资效率也最高,分别为0.80万元/hm~2、3.63万元/hm~2和4.54.  相似文献   

11.
紫苏生长与产量对种植密度、施肥及种植方式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紫苏产量、确定栽培方案,通过随机区组田间试验,探讨了种植密度、施肥及种植方式对紫苏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紫苏株高、地径、根长、有效穗数及分支数均无显著影响,对紫苏籽粒千粒质量、理论产量和实测产量均有显著影响。行株距20 cm×20 cm的紫苏生物学产量为13 462 kg/hm~2,依次比行株距30 cm×20 cm、25 cm×20 cm高42.5%和13.3%;有机肥与复合肥混施的紫苏平均产量为12 312 kg/hm~2,分别比单施有机肥、复合肥高16.3%和3.6%;直播紫苏平均产量为12 486 kg/hm~2,比移栽高16.6%。紫苏收获指数只在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间存在显著差异;而籽粒产量仅在种植方式间存在显著差异,移栽紫苏籽粒产量为1 050 kg/hm~2,高于直播的998 kg/hm~2。综合考虑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及籽粒产量,以收获地上部为目标的紫苏栽培以行株距20 cm×20 cm、混合施肥的直播组合最佳,生物学产量为13 398 kg/hm~2,茎叶产量9 877 kg/hm~2,籽粒产量1 279 kg/hm~2。  相似文献   

12.
以优质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宜油21为试验材料,通过播种期(X1)、种植密度(X2)和施氮量(X3)进行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在育苗移栽方式下,研究各因素对宜油21产量的影响,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解析和模拟寻优,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宜油21产量均有重要影响,其大小为:施氮量播种期种植密度,表明在实际生产中宜油21主控措施应是氮肥施用量和播种期;播种期与种植密度间的互作效应最大,并达到显著水平。在充足的水肥条件下,迟播高密度,宜油21产量最高,早播低密度也可获得高产,但迟播低密度,产量最低;在一定的栽培管理措施下,产量达2 860 kg/hm~2以上的最佳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分别为9月25日~29日、92 839~104 399 株/hm2和215.8~242.8 kg/hm~2。  相似文献   

13.
采用5因素5水平的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播期、密度以及氮、磷、钾施用量对糯高粱黔高7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以及氮、磷施用量对产量和穗粒数有显著影响;密度以及钾施用量对产量和穗粒数影响不显著;播期、密度以及氮、磷施用量对千粒质量有显著影响,钾施用量对千粒质量影响不显著;随播期的推迟、密度及施肥量的增加,产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在5个因素中,播期与氮施用量、氮施用量与磷施用量、氮施用量与钾施用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产量有显著影响;播期与氮施用量、氮施用量与钾施用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穗粒数有显著影响;播期与氮施用量、密度与氮施用量、氮施用量与钾施用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千粒质量有显著影响。5个因素与产量、穗粒数、千粒质量之间的回归关系极显著,拟合程度较高,可用于实际生产预测。同时满足黔高7号产量大于6 300.00 kg/hm~2、穗粒数高于4 500.00粒,千粒质量大于24.00 g,农艺方案为4月15—20日播种、密度为13万~17万株/hm~2、施氮61.7~82.1 kg/hm~2、施P2O576.1~104.1 kg/hm~2、施K2O 61.9~82.6 kg/hm~2。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探索高含油量双低油菜新品种玉油1号的最佳播期、密度和施肥量组合,实现良种和高产栽培技术相配套,以便在云南省适宜区推广应用。[方法]试验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玉油1号在玉溪市最适宜的播种期、种植密度及尿素施用量,及其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3个因子对产量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播种期、尿素施用量、密度,其中仅播种期对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性水平;播种期对玉油1号的生育期、单株有效角果、角粒数和千粒重有显著影响,种植密度与单株有效角果数呈正相关,而尿素施用量对生育期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不明显。[结论]玉油1号的在中海拔油菜种植区域的最适宜播种期应选择在10月15—20日,密度为18万~21万株/hm~2,种肥及苗肥共施用525 kg/hm~2尿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绥粳4号的最佳施肥方式。[方法]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4个因子分别为基施氮肥比例(X_1)、氮肥施入量(X_2)、磷肥施入量(X_3)、钾肥施入量(X_4),每个处理设置5个水平,研究不同施肥量、不同基施氮肥比例对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主栽水稻品种绥粳4号品质的影响。[结果]基施氮肥比例、氮、磷、钾对绥粳4号品质效应回归方程:Y=64.28+0.26X_1+0.12X_2+0.14X_3+0.11X_4-0.005X_1~2-0.000 7X_2~2-0.000 9X_3~2-0.001X_4~2+0.000 6X_1X_2+0.0002X_1X_4+0.0002X_2X_4-0.0001X_3X_4。当食味评分达最高值83.1时,绥粳4号的基施氮肥比例、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分别为35.7%、112.8 kg/hm~2、70.8 kg/hm~2、51.7 kg/hm~2。[结论]该研究为水稻品种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开展优质油菜玉油4号不同播期、密度、氮肥施用量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产量的第1因素是播期,第2因素是密度,第3因素是氮肥施用量,播期间、密度间、氮肥施用量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播期以9月30日至10月5日、密度以18~24万株·hm~(-2)、施纯氮量以241.5~276.0 kg·hm~(-2)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进行3414施肥试验,研究氮磷钾不同施肥配比对沿黄沙丘区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根据产量结果模拟出肥料的产量效应函数;Y=7232.1900+17.9989X1-1.8682X2+1.2788X3-0.0290X21-0.0064X1X2-0.1244X~22﹣0.0271X_1X_3+0.3610X_2X_3-0.1312X~23(R2=0.9825),推荐出沿黄沙丘区玉米的最佳施肥量:N264.30kg/hm2,P_2O_5112.37kg/hm2,K_2O 82.653kg/hm~2,为指导玉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油菜氮、磷、密度综合高产栽培试验研究表明,油菜施用氮磷肥增产效果显著;油菜密度并非越大越好,白菜型油菜秦油四号的合理密度为30.00~39.75万株/hm~2;高肥力田块油菜可达3000kg/hm~2;氮、磷、密度对油菜产量的最佳组合为1hm~2施氮150kg、磷120kg,密度39.75万株,油菜最佳产量3080.1kg/hm~2;中等偏下肥力田块,氮、磷、密度、产量的最佳组合为氮150kg、磷120km、37.80万株/hm~2、产量可达2320.8km/hm~2。  相似文献   

19.
采用2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选择密度、氮、磷、钾肥用量等主要栽培因子为决策变量,产量为目标函数,建立通荞2号产量与栽培因素间的数学模型,达5%显著水平,密度对荞麦产量影响最大,氮肥,磷、钾肥互作效应对荞麦产量影响最大。经模拟寻优,优化出平均产量2017.45kg/hm~2以上的栽培措施组合方案,种植密为度117.02~123.25万株/hm~2,氮(N)施用量39.18~41.54kg/hm~2,磷(P2O5)施用量42.40~45.32kg/hm~2,钾(K_2O)施用量41.95~44.56kg/hm~2。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紫苏高产栽培及紫苏新品种推广提供最优施肥指导。【方法】采用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氮、磷、钾肥对2个紫苏新品种(奇苏2号和奇苏3号)产量的影响,通过构建回归方程及模型解析,优选高产条件的施肥模式。【结果】氮肥是影响紫苏产量最重要的因素,不同品种对磷钾肥响应不一致;奇苏2号和奇苏3号产量(y)对氮(x_1)、磷(x_2)、钾(x_3)的回归模型分别为y=2219.384+405.410x_1+304.926x_2-156.723x_1~2-78.676x_2~2-214.479x_1x_2和y=2048.806+319.535x_1+54.722x_3-63.102x_1~2-113.664x_2~2+76.017x_3~2-69.069 x_1x_2。奇苏2号和奇苏3号氮磷钾施肥量分别为(286.022±25.288)、(139.059±20.819)、(180.000±35.860)kg/hm~2和(338.180±16.617)、(80.923±21.314)、(203.529±24.278)kg/hm~2时,紫苏籽粒产量可达2250 kg/hm~2以上。【结论】采用氮磷钾配方施肥对紫苏增产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