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1.防寒保暖。饲养奶牛的最适宜温度为8~16℃。当夜晚气温降到0℃以下时,应将奶牛赶入圈舍内过夜,以防冻伤乳头或使奶牛的体能消耗过多。牛舍内的温度一般应保持在10℃~25℃,温度过高也会对牛产生副作用。奶牛白天在运动场内活动的时间不宜超过4个小时,最好是上、下午各活动两个小时。另  相似文献   

2.
奶牛是耐寒怕热的家畜,其适宜的温度为10~20℃。当温度在25℃以上时,对产奶量越高的奶牛影响越大,下降幅度可达5~10千克。在秋季奶牛养殖生产中,大多数养殖户只注意调控养殖环境而忽略了饲料结构的调整和饲喂技术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奶牛耐寒怕热,其适宜环境温度为 10-20℃。当温度在25℃以上,对产奶量越高的奶牛影响越大,下降幅度可达 5千克-10千克。夏季奶牛的管理主要是防暑降温,但大多数养殖户只注意调  相似文献   

4.
我国目前饲养的奶牛主要是耐寒怕热体质,如荷斯坦奶牛。他们适宜的生产温度在5~25℃,最适宜的温度为10~16℃。夏季气温高,空气湿度大,极易造成奶牛产奶量下降,乳中脂肪以及非脂固形物达到最低,直接导致奶牛养殖减效。如何缓解奶牛热应激,保证奶牛稳定高产,已经成为畜牧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奶牛品种选育是创造高产奶牛的前提,饲养管理技术是发挥奶牛生产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奶牛较耐寒不耐热,在夏季当气温超过26℃时,奶牛便会产生热应激。奶牛热应激是指当奶牛受到超过本身体温调节能力的过高温度刺激时,引起机体发生的一系列异常反应.热应激导致了奶牛食入的营养物质不能满足产奶需要,体重减轻,体况、产奶量、乳脂率及繁殖力均下降,疾病增加,甚至死亡。因此,研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消除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对保证奶牛高产稳产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泌乳奶件饮水温度奶牛饮冷水会影响产奶,春季宜将奶牛饮水温度维持在9C~1 5℃,可比饮0℃~2℃水的奶牛提高产奶率8.7%;饮麦麸水温度奶牛生产后因损失大量的水分而感到口渴,并且体温较低,此时饮温度高于体温1℃~2℃的麸皮水代替饮水,有补充体液、温暖身体之效。禁止饮用冷水,否则可引起胎衣滞留及感冒等疾病。牛舍温度奶牛耐寒不耐热,一般奶牛最适宜的温度为12℃~14℃,怀孕奶牛与泌乳奶牛最适宜的温度  相似文献   

7.
奶牛最怕热,其适宜的温度为10—20℃,一般环境温度在4~24℃、相对湿度60%~80%时,对产奶量影响较小,25℃以上对产奶量越高的奶牛影响越大,下降幅度可达到5~10千克。夏季奶牛的管理主要是防暑降温,以缓解高温高湿对奶牛的危害。但生产中大多数养殖户只注意调控养殖环境而忽略了饲料结构的调整和饲喂技术的改善,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冬季寒冷而漫长,又是枯草季节。奶牛的采食量、产奶量和体重都有下降。奶牛如何越冬,便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奶牛最适宜的温度为8℃~16℃,冬季气温在0℃以下,如饲养管理不善,奶牛的产奶量就会降低。一、冬季奶牛饲养种应注意的问题1、温度进入冬季后,当夜晚气温降到0℃以下时,应将奶牛赶  相似文献   

9.
<正>虽然奶牛具有耐寒不耐热的习性,但是,由于冬季异常寒冷、气候干燥,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加之青绿饲料匮乏,极易导致奶牛产奶量下降,甚至影响奶牛的正常生长发育。现将冬季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介绍如下。牛舍温度一般奶牛最适宜的温度为12~14℃,怀孕奶牛与泌乳奶牛最适宜的温度为16~20℃;  相似文献   

10.
针对低温环境下奶牛饮水温度过低会导致泌乳量降低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空气能热水器的饮水加热系统并应用于规模化奶牛场,连续监测2组奶牛在环境温度>15℃、4℃≤环境温度≤15℃、环境温度<4℃中不同饮水加热模式下的泌乳量,分析2组奶牛的日均泌乳量曲线,探究低温环境下不同饮用水温度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本研究设计的饮水加热系统能够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稳定控制饮水温度。低温环境下长期为奶牛供给12~15℃的水,奶牛平均泌乳量随环境温度变化显著(P<0.01),平均每7天下降0.45 kg,而将饮用水温度提高至22~25℃后,奶牛平均泌乳量随环境温度变化不显著(P>0.05)。排除不同泌乳期影响分析奶牛泌乳量,提高奶牛饮用水温度能有效增强处于泌乳盛中期奶牛的泌乳量。本研究设计的系统能够在环境温度<4℃的条件下稳定提供22~25℃的热水,有利于提高奶牛的泌乳量以及对环境变化的生产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饲养奶牛需掌握的最佳温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奶牛不同饲养管理环节要求的温度不同,生产中按照奶牛的生理需求给以适宜的温度,可较好地提高饲养奶牛的经济效益。(一)牛舍温度奶牛耐寒不耐热,但寒冷要有一定的限度,一般奶牛最适宜的温度为12~14℃,怀孕奶牛与泌乳奶牛最适宜  相似文献   

12.
<正>冬季北方地区天气寒冷,奶牛营养消耗增大,牧草干枯,营养低下,青饲料少,饲养奶牛难度大,产奶量容易下滑。为增加奶牛产奶量、提高奶牛养殖经济效益,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技术措施。1提高奶牛舍的温度奶牛适宜的温度是8℃16℃,在此范围内奶牛代谢率、产热率均处在低水  相似文献   

13.
奶牛的多种生理原因,导致了奶牛具有“耐寒不耐热”的生理特性。奶牛适宜生存的温度范围为5-20℃,当环境温度高于25℃时,奶牛即表现呼吸加快,体温升高,采食量下降等热应激反应。环境温度超过奶牛的适宜温度范围越多,奶牛采食量和产奶量下降就越多。为了减少热应激对产奶量的影响,提高经济效益,高温季节要加强奶牛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4.
奶牛冬季管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季气温低、气候干燥,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加之青绿饲料匮乏,极易导致奶牛产奶量下降,甚至影响奶牛的正常生长发育。冬季养奶牛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调节温度冬季饲养奶牛的最适温度为8℃~17℃,温度过高也会对牛  相似文献   

15.
王强 《农家参谋》2011,(2):16-16
1.温度方面 进入冬春季后,气温不断下降,有时夜晚气温降到0℃以下,应将奶牛赶入圈舍内过夜,以防冻伤乳头或使奶牛的体能消耗过多。牛舍内的温度应保持在80℃~20℃。  相似文献   

16.
奶牛的汗腺不发达,耐寒不耐热。奶牛生长的最适温度在10~16℃,一般气温在5~20℃的情况下,奶牛不会产生明显的冷热应激。当气温超过26℃时,就会引起奶牛采食量下降,导致产奶量降低;当气温达到32℃时,  相似文献   

17.
1.温度方面进入冬春季后,气温不断下降,有时夜晚气温降到0℃以下,应将奶牛赶入圈舍内过夜,以防冻伤乳头或使奶牛的体能消耗过多。牛舍内的温度应保持在8℃~20℃。2.湿度方面奶牛全部进入圈舍后,要注意保持牛舍内的通风良好,牛  相似文献   

18.
我国饲养的奶牛大都是中国荷斯坦牛,它比较适合于温暖、干燥的生活条件.可以适应的温度是4℃~21℃,最适宜的温度为15℃左右,其生产环境的温度为上限27℃,下限-10℃,超过了这个界限就会影响产奶量和奶牛健康.  相似文献   

19.
通过现场测量,研究环境温湿度对奶牛红外热成像(infrared thermography, IRT)温度的影响,以及使用局部体表红外热成像温度替代体内(直肠)温度测量的方法。试验在-1~36℃环境温度下,测量并获得了171头奶牛的直肠温度和奶牛的表皮、眼部、鼻镜的IRT温度。结果表明,IRT温度的标准差随环境温度增加而降低,环境温度、湿度对IRT温度有显著影响(P0.000 1)。由回归分析结果可知,奶牛的眼部、鼻镜、表皮的IRT温度与直肠温度相关性显著(P0.000 1),回归系数R2分别为0.494 0、0.328 0、0.273 1,标准误分别为0.17、0.19、0.20℃。将环境温度(T)值按T≤10℃、10℃T≤26℃、T26℃分成3段后进行回归分析,拟合优度R2显著高于未分段数据。综上所述,环境温度对IRT温度测量的影响不可忽视,建议分段计算环境温度对IRT温度的影响系数,以提高IRT温度测量精度;眼部、鼻镜、表皮的IRT温度都可以指示体内温度,但是眼部IRT温度最接近奶牛体内(直肠)温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与奶牛产奶量关系密切的气象因子.[方法]在冷水江市金汉乳业养殖场开展试验,探讨气温与奶牛产奶量的关系.[结果]冷水江市黑白花牛产奶的适宜温度为12.5 ~24.4℃,当平均气温≥25.O℃、极端最高气温>35.0℃时,不利于提高奶牛产奶量.炎热高温对奶牛产奶极为不利,产奶量随着极端最高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奶牛耐寒性较强,O℃以下的低温对产奶量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显著.[结论]7~8月的炎热高温是影响冷水江市奶牛产奶量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