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宁堂 《耕作与栽培》2005,(2):52-52,60
影响渭北旱塬油莱生产的主要因素有冻害、干旱、土壤肥力低、病害4个方面,采用地膜栽培不但可以减轻冻害发生,蓄水保墒,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强植株抗病性,提高单株产量,促进渭北旱塬地区油菜生产发展,还可以为中国北方旱区大面积提高油菜产量,实现稳产高产提供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2.
景军胜 《作物杂志》1995,11(6):15-16
渭北旱塬油菜稳产栽培技术景军胜(陕西省特种作物研究所杨陵712100)渭北旱塬是我省重要的粮油基地之一,油菜是主要的经济作物和倒茬作物,其常年种植面积在4~4.7万hm2,占全省油菜总面积的30%以上。本文主要针对渭北旱塬油菜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在渭北旱塬实施油菜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显著的增产、节水效果以及良好的经济效益。大面积推广地膜油菜栽培技术是提高渭北旱塬油菜产量的有效措施,也是实现抗旱节水、扩大甘蓝型油菜种植范围的需要;同时对于改进该区耕作制度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最后提出了加快发展渭北旱塬地膜油菜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玲 《种子科技》2010,28(4):43-44
<正>渭北旱塬是我省重要的油菜产区之一,常年种植油菜六七十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35%左右,具有亩产200 kg以上的生产潜力,但实际产量却低而不稳。分析其原因,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一是占渭北油菜总面积70%的白菜型油菜虽然耐寒,但不抗病虫,且生产潜力不大;二是土壤瘠薄,氮磷俱缺,缺磷更突出,抗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油菜北移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蓝型油菜北移的栽培技术王栓全,刘冬梅(陕西省农科院特作所杨陵712100)陕西渭北旱塬从1990年开始示范推广耐寒性强,抗病毒病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使甘蓝型油菜向北推移了1个多纬度,海拔提高到800~1300米的高原。4年来,累计推广面积40万亩,...  相似文献   

6.
毛晓峰  石建尧 《种子》1998,(4):59-59,67
我国是油菜的发源地之一,又是油菜生产大国,菜籽抽是居民的主要食用油之一。我国的抽菜生产分布很广,几乎东西南北中都有种植,其中集中产区在长江中下游的贵州、四川、湖北、安证、江西、江苏等省份,占全国油菜种植面积的80%以上,自70年代以来,杂交优质油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油菜的播种面积和产量有了较大提高,纵观浙江省油菜生产现状可以概括以下几个特征1生产概况1.It种面积与分布我国油菜生产面积约为667万公顷,占世界油菜面积的1/3,比1985年增加30%左右,产量提高34%,国家计划到2000年将油菜面积发展到733万公顷,油…  相似文献   

7.
摘要:利用陕西渭北旱塬12个气象站1960-2007年各月平均气温资料,计算月、季、年平均气温异常偏高和偏低出现频次,并分别对其时空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作了分析。研究表明: (1)渭北旱塬近48年来气温呈现明显的增暖趋势,这与全球气温增暖趋势一致。季节增暖程度差异明显,冬季增暖最为显著,其次为春季,夏季增暖趋势最不明显。冬季气温增暖,将会使小麦安全越冬北界向北移动。随着气温增高蒸发量加大,旱灾更加严重;(2)1960年以来渭北旱塬月平均气温异常偏高出现频率最大的在8月份,6月份没有发生过气温异常偏高。气温异常偏低在频率最大在2月份,5月是一年唯一未发生气温异常偏低的月份;(3)季气候变暖, 冬温偏高, 增加了冬季农田土壤水分蒸发, 还使越冬病虫卵蛹死亡率降低, 病虫群数量上升, 易造成小麦病虫害, 增大了病虫害防治难度,气温上升带来了不利影响;(4)渭北旱塬冬季和春季气温异常偏高从90年代开始明显增加,秋季气温异常偏高出现的频数相对稳定,冬季气温异常偏低明显减少,使小麦冻害减少。  相似文献   

8.
一、基本情况陇县位于陕西省渭北旱塬西端,是一个山区农业县。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平均海拔800~2346米,年降雨量500~600毫米,无霜期198天,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自从上世纪60年代胜利油菜在陇县试种成功后,甘蓝型油菜开始在关中和渭北地区大面积种植,到现在甘蓝型油菜一直是陇县的传统农作物,截止2011  相似文献   

9.
贵州油菜发展历程与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菜是贵州主要的经济作物,是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也是贵州省面积最大的冬季作物。全省油菜常年种植面积40万hm2,总产50余万t左右,商品率极高。80年代初期,贵州省政府提出了“要想富得快,烤烟加油菜”的口号,并采取了一系列的行政和技术措施,促进了全省油菜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经济收入,满足了社会需要。现将贵州油菜特别是优质油菜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存在问题汇报如下:1 发展概况1.1 面积与产量经过80年代的大力发展,1991年夏收全省油菜生产取得突破性成就,全省油菜收获面积达到41.2万hm2,总产达到57.62万t,单产达到93kg/6…  相似文献   

10.
问题提出 80年代,国内外油菜均是大发展趋势,其特点概括为:一是扩大面积,二是主攻单产,三是改进品质。我国油菜生产从1982年以来面积、总产均居世界首位。油菜是主要油料作物,同时又是重要的倒茬养地作物。陕西省已把发展油菜生产,实现食油自给提到重要地位。近年,关中灌区油菜种植面积约65万亩,面积、总产均占全省1/3以上,对全省油菜生产有举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瓜类蔬菜子叶离体培养的研究进行综述,包括再生途径、影响因素及应用等方面研究的进展,讨论了瓜类蔬菜子叶离体培养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黄淮南片冬麦区小麦夏季自然加代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了在该麦区夏季就地自然加代的规模化、高效、低成本小麦育种加代操作技术,为加速小麦育种进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牧草育种工作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综述中国牧草育种工作进展的同时,分析了牧草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育成的牧草品种少,良种推广和覆盖面积较小以及牧草育种理论基础薄弱等,并针对性地提出应从改进牧草育种的方法和途径、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独特牧草品种、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加快良种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以及通过各部门协作攻关等方面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兰花试管开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兰花试管开花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兰科植物试管开花的影响因素及其调控和分子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情况,指出目前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谷氨酰胺转氨酶能催化酰基转移反应,使蛋白质分子间和分子内产生共价交联,从而改变蛋白质的功能与特性。与其他来源的谷氨酰胺转氨酶相比,微生物谷氨酰胺转氨酶因其不需要钙离子激活、分子量小、易于纯化、应用成本低等特性,在食品、医药等领域显示出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微生物谷氨酰胺转氨酶主要来源于链轮丝菌属。 本文对链轮丝菌属产谷氨酰胺转氨酶菌株的选育、发酵条件的优化、MTG的分离纯化、MTG结构、MTG基因的克隆、转化和修饰、MTG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中国稻草还田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随着中国农业的发展,大量稻草被焚烧或者弃置,这不仅浪费了养分资源还造成环境污染。本文综述了稻草还田的方式方法,稻草还田对土壤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以及稻草还田对水稻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待稻草还田技术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MicroRNA在高等植物逆境响应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icroRNA(miRNA)是一类20~24bp的内源性小分子非编码RNA,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成熟的miRNA通过与靶基因较保守的互补位点配对结合,在转录后水平负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信号转导和逆境响应等过程。本文综述了植物在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重金属、干旱、低温、盐、热)响应中miRNA的作用及其调节机理研究进展,指出存在问题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Twenty two Uromyces appendiculatus isolates were tested on 20 differential and 25 Ecuadorian Phaseolus vulgaris cultivars in the seedling stage. Based on the infection types 20 races could be discerned. The Ecuadorian cultivars differed greatly in their reaction to the isolates, from resistant to only one isolate (`Red Small Garden') to resistant to all isolates (’G2333‘). The isolates showed a wide range of virulence to the Ecuadorian cultivars, from virulent to only two cultivars (isolate 13) to virulent to 21 cultivars (isolates 5 and 23). Seven cultivars with a basically susceptible infection type appeared to differ greatly in quantitative resistance when tested in three consecutive crop cycles. The disease severities in percentage leaf area affected averaged over the three cycles ranged between 83.9% for ‘Red Small Garden’ and 13.1% for ‘INIAP-414’. Race-specific resistance does not seem an advisable breeding strategy, but the quantitative resistance offers a good alternative.  相似文献   

19.
低温胁迫是限制植物生长发育和地理分布最主要的环境因子之一,影响植物细胞膜系统、抗氧化系统、光合作用、次生代谢等诸多方面,对农业生产和发展有严重影响。因此,揭示作物在冷胁迫下的生理及分子机制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助于培育耐寒作物品种,从而减少生产损失,扩大作物种植面积,具有重要的生产价值和经济效益。目前,基于RNA-seq技术进行植物低温胁迫分子机制深度解析在拟南芥、水稻、油菜、茶树、小麦、烟草、高粱等重要作物上得到了发展应用。本研究综述了近年来植物在低温胁迫或低温适应过程中的转录组学研究现状,以期为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植物抗性研究方面提供方法借鉴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