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广东英德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类型和群落结构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调查了广东英德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并进行群落分析,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植被以热带亚热带的代表性科属为主,优势科包括壳斗科、山茶科、樟科、杜英科、木兰科、鼠刺科、交让木科、金缕梅科、冬青科、安息香科、杜鹃花科、梧桐科及五列木科等;群落的优势种亦以热带亚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并多数隶属于这些优势科。依据生态外貌和群落特征,划分了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类型和群丛。整个保护区包括沟谷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叶阔叶混交林、山顶矮林、崖壁矮林、亚热带常绿针叶林、亚热带灌丛草坡、亚热带草坡8种植被类型;其中森林植被部分依外貌和优势种又划分为23种群丛。石门台自然保护区多样的植被类型中,具有与独特的地貌类型相适应的特点,有着重大的保护、科研和自然遗产价值,如崖壁矮林,对于研究植物群落的发生和形成以及历史时期的环境变迁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用植被图,在GIS软件ARC/INFO支持下提取植被景观斑块信息,对植被景观斑块的面积,周长、斑块数及景观多样性等特征进行了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从景观组分的面积,周长分布,斑块密度分析,马尾松林,中亚热带丘陵低山常绿阔叶林和中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是该保护区的主导景观类型;从斑块面积特征和周长特征分析,中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和中亚热带丘陵低山常绿阔叶林的破碎化程度最低,植被的保护较为完整;马尾松林的斑块数量多,孔隙度最大,对景观的形成有主要的影响;景观组分类型多样性的Shannon指数以类型斑块数最大,类型面积最小。  相似文献   

3.
云南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植被分布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表明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有7个植被型,11个植被亚型,23个群系.保护区植被类型丰富多样,具有从热带北缘向亚热带过渡的显著特征,优势植被为季风常绿阔叶林,植被水平分布特征不突出,但垂直分布特征明显、并具有明显的植被倒置现象.文中以充分的资料补充了云南植被的新类型,指出保护区特殊的澜沧栎林、榆绿木林为落叶季雨林,前者是云南植被的新记录类型;江边刺葵群落则是云南热区河谷植被的新记录类型。  相似文献   

4.
南昌团山地区植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团山地区的植被研究,统计出该区有维管植物140科,约900种.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地理替代明显,以热带一亚热带成分最高(25.8%),次之是亚热带一温带成分(18.8%)。植被复杂。主要类型有: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及落叶树组成的混交林、亚热带人工针叶林、亚热带竹林、荒山灌木草丛、荒山草丛、亚高山荒山草甸、沼泽群落和地衣群落等9种类型。同时对植被演替及研究价值,科学管理本区林木、本区林木对南昌的影响等从生态学角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高望界自然保护区地带性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类型划分为3个植被型组、6个植被型、33个群系;随着海拔的升高,植被的垂直替代明显,依次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和山顶人工林。根据植被的组成分布,论述了高望界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特点。  相似文献   

6.
铜鼓县的森林植被类型主要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落叶混交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山顶矮林,亚热带针叶林,竹林,灌丛和灌草丛。其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地带性森林类型。  相似文献   

7.
对深圳笔架山公园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其主要植被景观类型包括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常绿针阔混交林、稀树草坪和果园景观等5类;对主要景观代表植物物候特征进行观察,确定植物物候变化,探讨对植被景观的影响.结果表明:公园整体植被景观多样性不高,建议在山林景观中种植具有南亚热带特色的乡土树种,增加色彩和空间的变化,提高多样化的景观效应;建议在稀树草坪景观中栽培多种观花灌木,促进其景观特色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岩泉自然保护区设在黎川县岩泉林场内,在群山环绕之中,现状森林十分茂密,乔灌木及层外植物种类繁多,表现了典型的中亚热带地带性的常绿阔叶林、亚热带针叶林及山地矮林。经野外考察收集了一些标本资料,现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的地形分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地形对中亚热带森林植被分布的影响,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提取研究区域各地形因子和植被景观信息基础上,分析了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和地形的总体特征,揭示了植被分布在地形上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区内各植被类型面积分布不均,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是主要植被类型,占总面积的70.53%。在海拔的影响下,保护区植被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坡度和坡向对不同植被类型分布影响程度不同,只对中山草甸、阔叶矮曲林和人工植被等3种植被类型有较显著影响。从各植被类型在海拔、坡度和坡向上的变异系数看,海拔因子对植被类型的分布影响最大。图4表3参16  相似文献   

10.
金光寺自然保护区位于永平县西南部,东经99°27′26″~99°36′07″,北纬25°7′18″~25°13′44″,面积为101km~2,植被可分为半常绿季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稀树灌木草丛、灌丛6个植被型,常绿阔叶林为主要植被类型。本区植物区系有下列几个基本特征:①是泛北极植物区系的一部分,但过渡性质明显,与云南高原地区和属于古热带植物区的云南南部、东南部的联系十分密切。②地理成分复杂,有13个分布类型15个变型;热带成分占优势(59.00%),同时也具有丰富的温带成分(39.77%)。③有较多古老科属和单少型属,单少型属达56属。④种类丰富,共有种子植物134科443属911种。特有种多,本区有中国特有种355种,占本区总种数的39%。  相似文献   

11.
福州城市绿地斑块景观结构和异质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州城区绿地生态系统景观结构和异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附属绿地数量最多,占城区绿地斑块总数的87.35%,但面积只占城区绿地总面积的14.60%;其它绿地的数量最少,但面积却占到了城区绿地总面积的31.82%;防护绿地只有25块,但面积却也占到了城区绿地总面积的23.81%.福州城区绿地生态系统斑块大小其它绿地和防护绿地平均值较大,分别达到326.2和29.30 hm2;公园绿地和生产绿地斑块平均值次之,分别是10.87和9.30 hm2,但斑块大小变化范围较大;而附属绿地斑块平均值最小,斑块大小变化范围也相对较小.总得来说,各类型的各级斑块在面积上的变化比块数上的变化要大得多.其它绿地多样性指数最低,次低的是生产绿地,最高的是附属绿地.优势度在福州城区的5个区的不同绿地中都比较小.相比之下,附属绿地的分布最为均匀.绿地分布不均衡,应加强土地规划,同时造林绿化,优化生态环境,建造具有本城区特色的景观斑块和廊道.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洞庭湖地区的植被景观类型分布特征,采用手持GPS测绘了洞庭湖纯湖区湿地植被景观斑块边界与属性,用分解森林资源分布图上图斑的方法转换周边丘陵低山区植被景观格局的斑块边界与属性,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景观制图要求,采用MapGis软体编绘了洞庭湖区3965957.201hm^2的1:25万植被景观格局数字化图,建立了属性数据库.根据图和数据库分析,洞庭湖地区植被景观具有聚集分布特点z北中部以作物植被和湿地植被景观为主;东南部以油茶林景观为主;西南以楠竹林为主;西面以杉术林景观为主;其他植被景观呈镶嵌状分布.在植被类型景观不同分布区,斑块和底质异质互换.植被景观格局数字化图具有可视、联动、精度高、使用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海南岛东南海岸带植被景观分类系统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Forman和Godron提出的基于植被(或土地利用)的景观分类方法与中国特有的土地类型分类方法相结合,采用区域性原则,综合性与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人类干扰原则与层次性原则等分类原则,确立研究区海岸带植被景观类型系统。根据景观土地属性分类的植被分类途径,将海南岛东南海岸带景观分为植被景观、农田景观、湿地景观、建筑景观与其他景观等5种一级景观类型;针叶林、阔叶林、人工林、灌草丛和红树林等5种二级植被景观类型;青梅Vitica mangachapoi-柄果木Mischocarpus sundaicus林、榕树Ficus microcarpa-桄榔Arenga pinnata林等39种植被斑块类型(三级景观类型)。表2参13  相似文献   

14.
广州公园滨水植物景观特色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广州市有代表性的城市公园进行调研,归纳分析滨水植物景观特色,在此基础上,对岭南滨水植物景观的营建做出思考。结果显示:广州公园在滨水植物种类,滨水植物空间营建,植物文化等方面独具特色;公园常用的滨水植物有92种,隶属51科77属;其中乔木类33种,灌木类19种,草本类40种。建议滨水植物景观应进一步注重生态效益研究,使景观同时具有生态与美学效益,并注重其养护管理方法,做到景观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为例,利用2001-2020年的MODIS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文山州的植被时空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对其变异系数进行计算,观察全州20 a间的植被变化波动情况,最后对其景观格局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01-2020年文山州植被覆盖度在时间序列上整体呈增长趋势。在空间上,植被较低覆盖度区和高覆盖度区呈上升趋势,增幅达44.2%、103.6%;中覆盖度区和较高覆盖区呈下降趋势,降幅分别为59.2%、46.2%。全州有84.9%的像元处于稳定程度,整体呈平稳型。文山州在20 a间整体景观破碎度呈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最终趋于稳定,较高、高植被覆盖度为整个区域的优势区域类型;景观多样性指标在2011年达到峰值,说明景观类型在此年最为丰富;聚集度指标在2020年最大,说明2020年各景观连通性最好;同时,景观类型优势区域也由较高覆盖度区向高覆盖度区转变。  相似文献   

16.
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图为基础,利用GIS软件将其数字化,并提取各植被景观斑块信息,从植被景观斑块的数量、面积和周长等方面对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景观及破碎化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灌丛是该保护区的3个主要景观类型;植被景观斑块数量、面积和周长的分布差异较大;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人工林景观的破碎化程度较低,而暖性针叶林、农田、撂荒地和灌草丛景观的破碎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千岛湖地区阔叶次生林群落学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千岛湖区的阔叶次生林,其植被类型可分4个组:①青冈林组,②苦槠林组,③甜槠林组,④石栎林组。本文论述了群落的外貌、结构、区系、地理成分及其各植被类型的景观效果,说明封山育林是恢复地带性植被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顺峰山公园林下植被景观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林下立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结合生态与景观效果,对顺峰山公园植被进行改造,并丰富林分上层林木种类,形成生态与艺术统一的公园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外业实地调查与内业数据分析整理、拍摄照片的方法,对北京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的地被植物应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评价了地被植物的应用配置现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期望逐步完善公园地被植物的结构和景观,使公园能拥有丰富多彩、赏心悦目的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