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尾巨桉与马占相思木材P-RC APMP工艺制浆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尾巨桉与马占相思为原料,采用P-RC APMP工艺对比研究两者的化学机械法制浆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相同的过氧化氢用量4.0%,氢氧化钠用量3.5%条件下,两种原料制得纸浆的白度相近均可达75%以上;马占相思原料制浆得率比尾巨桉约高3%左右,物理强度性能远优于尾巨桉浆,相同的250 ml加拿大游离度下,尾巨桉纸页的抗张强度仅为20.1 N·m·g-1,而马占相思纸页的抗张强度可达到26 N·m·g-1 以上.制得抗张强度相近的纸浆,马占相思比尾巨桉所需的磨浆电耗约低20%.  相似文献   

2.
不同桉木化学机械法制浆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尾巨桉、巨尾桉、尾叶桉、蓝桉及小叶桉这5种桉木的材性特征及其预处理-碱性过氧化氢化学机械浆(P-RC APMP)制浆性能。结果表明:5种桉木的综纤维素质量分数在77.96%~81.36%之间,小叶桉最高,巨尾桉最低;木质素质量分数在23.18%~26.62%之间,尾叶桉的最高,巨尾桉最低;纤维平均长度在755~785μm之间,差异较小。采用P-RC APMP制浆方法,在H2O2用量5%,Na OH用量4.5%浸渍条件下,小叶桉的制浆得率最高,达86.7%,巨尾桉最低,仅为84.2%;在相同加拿大游离度(300 m L CSF)下,蓝桉浆的强度性能和光学性能最优,纸浆的抗张强度和白度分别达30.13(N·m)/g和82.5%(ISO),且所需磨浆电耗最低,仅1 188 k Wh/t,巨尾桉浆的强度性能和光学性能最差,纸浆的抗张强度和白度分别为16.9(N·m)/g和73.8%(ISO),且所需磨浆电耗最高,约为1 370 k Wh/t。  相似文献   

3.
系统对比研究了大叶相思、马占相思、厚荚相思及纹荚相思4种相思树硫酸盐法制浆性能及无元素氯(ECF)漂白性能。结果表明,采用硫酸盐法制浆,用碱量(氧化钠计)16%、硫化度25%时,制得的4种相思树硫酸盐浆经OPDP1P2(OP为氧强化脱木质素,D为ClO2漂,P为H2O2漂)4段漂白,漂后纸浆的光学性能及强度性能优良。纸浆白度均达86.0%(ISO,以下同)以上,叩解度为30°SR时,抗张指数在55.8~60.7N·m/g之间。4种相思树中大叶相思的制浆性能最优,马占相思和纹荚相思居中,厚荚相思的制浆性能最差。  相似文献   

4.
尾巨桉、马占相思和马尾松人工林的土壤肥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进的内梅罗(Nemerow)综合指数对尾巨桉、马占相思、马尾松三种人工林的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三种人工林A层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是尾巨桉>马占相思>马尾松,B层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是马占相思>马尾松>尾叶桉。综合分析表明尾巨桉林、马尾松林和马占相思林土壤肥力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5.
对比了杨木、桉木和相思木3种速生阔叶木的材性和PRC-APMP制浆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杨木比桉木和相思木具有更高的聚戊糖和1%NaOH抽出物含量;桉木综纤维素含量略低于杨木和相思木,同时木质素含量最高;桉木材密度最大,相思木次之,杨木较低。采用PRC-APMP制浆方法,在NaOH总用量5.5%,H_2O_2用量5.0%浸渍漂白条件下,相思木制浆得率最高(83.8%),桉木次之(82.4%),杨木最低(81.3%)。桉木成浆白度最高78.2%(ISO,下同),杨木次之75.3%,相思木浆白度最低70.7%。在同等浆料打浆度条件下,相思木成浆抗张强度大于杨木和桉木,同时消耗磨浆电耗也最高;杨木成浆的纤维长度较大,浆料撕裂强度大于相思木和桉木;桉木成浆的抗张和撕裂强度均最低,但浆料具有高松厚度特性。  相似文献   

6.
渗透剂对桉木化学机械法制浆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渗透剂对桉木化学机械法制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渗透剂对桉木浸渍性能的影响差异较大,其中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类渗透剂S4对桉木浸渍性能改善程度最高,渗透剂用量为0.4%时,可以使木片的吸液量和Na OH吸收率分别比对照样提高7.34%和9.97%。渗透剂对桉木化学机械浆的性能影响如下:浸渍段添加0.4%渗透剂S4,制取加拿大游离度(CSF)为300 m L的纸浆,可以使磨浆电耗降低10%以上,浆中的细小组分减少9个百分点以上,纤维束减少46%;纸浆的抗张强度、耐破强度及撕裂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可分别提高11.4%、14.3%和15.6%,但对纸浆的白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尾叶桉马占相思混交林对土壤养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建立在广西合浦县山口林场、广西钦州市三十六曲林场和广西武鸣县朝燕林场的尾叶桉(Eucalyptusurophylla)、窿缘桉(E.exserta)、马占相思(Acncia mangium)纯林以及尾叶桉马占相思混交林的凋落物量及其养分含量和土壤养分等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马占相思林地土壤养分元素含量大于尾叶桉和窿缘桉林地土壤养分元素含量,马占相思造林后土壤的养分元素含量提高的幅度较大;(2)混交林的凋落物量大于尾叶桉、马占相思纯林,凋落物大部分养分元素含量比尾叶桉纯林的高,P、K、Mg等少部分元素含量也高于马占相思;另外,凋落物的全量N、P和速效B含量分别与土壤的全量N、P和速效B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混交林能有效增加土壤养分元素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混交造林3年后土壤全量N、P、K以及速效B和Mg元素含量分别增加29.5%、77.3%、5.3%、6.7%、60%。(4)混交林土壤养分元素含量高于尾叶桉纯林,3年后全量N、P、K与速效B和Mg元素及有机质的含量比尾叶桉纯林分别高出5.2%~87.0%、19.6%~56.7%、7.7%~54.2%、25%~128.6%、12.5%~33.3%、9.5%。部分养分元素含量高于马占相思纯林。(5)比例不同的混交林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不同,作用较大的尾叶桉与马占相思混交比例是1:2或1:1。  相似文献   

8.
对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ulla)与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不同混交处理3a生林分生长调查结果表明:在相同密度1727株/hm2时,尾叶桉纯林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为9.27cm,14.50m,0.0514m3,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以1∶1.6比例混交,尾叶桉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为13.50cm,15.97m,0.1098m3,比纯林高45.6%,10.1%,113.6%;纯林和混交林林分每公顷蓄积分别为88.83m3和98.00m3,混交林比纯林高10.3%。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不同混交处理林木胸径、树高、材积生长及径高比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以巨尾桉、马占相思纯林及两者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在上述3种林分中分别采集根区和林间土壤,测定林地土壤中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苯甲酸、阿魏酸、肉桂酸含量、pH值、酶活性,研究土壤酚酸物质与土壤pH值、酶活性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探讨巨尾桉人工林土壤酚酸物质分布的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土壤酚酸含量表现为根区土高于林间土,酚酸物质主要分布于根区周围,并随着土壤加深含量降低;巨尾桉纯林林间土和根区土酚酸含量皆较马占相思纯林含量高,混交林中除马占相思根区土壤酚酸含量较马占相思纯林高外,其他位置均低于纯林;(2)各林分土壤酚酸均表现为香草酸含量最高,肉桂酸最低,且仅在根区土中测出肉桂酸,对羟基苯甲酸含量在非根区和根区均以巨尾桉纯林最高;(3)3个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较为复杂,脲酶活性在混交林林间0~20cm土层最高,酸性磷酸酶活性在巨尾桉纯林根区土中最高,多酚氧化酶活性则在马占相思纯林根区土中最高;(4)各林分中酚酸物质含量均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与脲酶、多酚氧化酶活性相关性均不显著,与酸性磷酸酶活性皆呈正相关,其中与对羟基苯甲酸和香草酸的相关系数较高,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人工林在保护香港自然环境起着重要作用,但绝大多数人工林为纯林,生态系统较为脆弱。人工林的改造对于增加林地生物多样性、提升人工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选取20 a生的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林和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林进行间伐套种处理,套种密度为1 665株/hm~2;以不间伐林分为对照,比较间伐套种后林分的物种多样性及套种树种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间伐+套种3 a后,与未间伐林分相比,尾叶桉间伐林分植物的科、属和种数分别增加了78.6%、116.7%和100%,马占相思间伐林分相反。DCA分析结果显示,群落中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主要聚集在尾叶桉间伐林分,马占相思未间伐林分物种数次之。与未间伐相比,间伐+套种措施显著提高了尾叶桉林乔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及草本层的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P0.05);但马占相思间伐+套种林分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均显著低于未间伐林分(P0.05);物种多样性指标总体表现为尾叶桉间伐林未间伐林,马占相思未间伐林间伐林。套种树种在尾叶桉和马占相思林分中的早期生长表现良好,树种间生长量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广西东门林场某分场5年生尾巨桉和厚荚相思人工林细根主要营养元素(N、P、K、Ca、Mg)贮存量及其季节动态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尾巨桉、厚荚相思人工林细根5种营养元素贮存量随季节不同而存在差异。不同季节尾巨桉人工林细根营养元素贮存量大小次序为夏季(6.514kg·hm-2)秋季(6.452kg·hm-2)春季(5.089kg·hm-2)冬季(4.524kg·hm-2);厚荚相思人工林细根相应为夏季(13.920kg·hm-2)秋季(11.523kg·hm-2)春季(3.620kg·hm-2)冬季(2.902kg·hm-2)。  相似文献   

12.
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分析预浸时间、预浸温度、NaOH用量、Na2SO3用量对尾巨桉CTMP制浆性能的影响并选取最优方案,在此基础上,对4年生和6年生尾巨桉分别进行制浆抄纸,并对纸张物理性能进行测定。研究表明,适当的预浸时间、预浸温度、NaOH用量、Na2SO3用量可制得质量较好的CTMP。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评述了尾叶桉、巨尾桉二树种在两广的生长表现,造纸制浆性能、理化质量指标及其对抗病抗风能力等存在问题,提出了尾叶桉、巨尾桉纸浆材的选育和对策。近年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巨尾桉(E. gandisXE. urophylla)这两个桉树种在华南各地发展很快,尾叶桉人工林已达八万多亩,巨尾桉人工林约5000亩左右。但各试种点和人工林种植点发展在生产上也暴露了这二个树种的一些缺点,表现为1、抗青枯病能力差;2、抗台风能力较当地沿用的雷林1号桉(E. leizheuNo.1)赤桉(E. camaldulellsis)、园角桉(E. tereticornis)、刚果12号(E. 12ABL)等桉类差,因此从林木改良和遗传育种的角度出发,有目的地选育出速生、抗逆性强(抗青枯病抗风)和筛选出符合纸浆材经济性状要求及高质量指标的种源、品种、家系、无性系很有必要,现就几年来华南各地尾叶桉、巨尾桉生长特性,对青枯病及风害抵抗能力以及制浆造纸质量等情况综合,提出有关这二个树种的选育措施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4.
分别对桉树、马尾松、相思三种人工林的生态环境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三种人工林层次结构分明,各层优势植物种类基本相同。12a生尾巨桉人工林与12a生马尾松林和10a生马占相思林比较,在林分生长量(胸径、高、蓄积量)、林下植物种类、组成结构以及分布等数量上占优势,而马尾松林和马占相思林的下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相对占优势(其生物量与其总生物量之比)。综合分析表明以尾巨桉林生态环境最好,而马尾松林和马占相思林之间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15.
采用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对桉木和相思木及其属间6种木材的判别分类进行了研究。首先采集了尾巨桉、尾叶桉L11、尾叶桉U6、蓝桉、马占相思、厚荚相思,共计86个样本的近红外光谱图,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建立了桉木和相思木的分类模型,校正集和验证集的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回归线基本重合,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和0.97,模型效果较好,且对未知样本的识别正确率为100%。为了对属间的6种木材作进一步的判别,采用MSC和Savitzky-Golay平滑对4000~7500 cm-1光谱进行预处理后,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建立判别模型,模型识别率和验证正确率均为100%。结果表明基于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算法可以对桉木和相思木的不同属进行快速鉴别。  相似文献   

16.
尾叶桉、细叶桉、赤桉、粗皮桉、巨桉(简称桉树类,下同)和马占相思、粗果相思及薄果相思(简称相思类,下同)等8个树种,在水土严重流失的贫瘠丘陵地经7年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除巨桉和细叶桉在该立地生长较缓慢外,其余6个树种生长快,产量较高。尤其是尾叶桉和马占相思,7年生胸径年均生长量在1.0cm以上,单位面积生物量(地上部分鲜重,下同)为52.69t/hm2和43.67t/hm2。不同树种的生长比较:桉树类树种(除巨桉外)4年生以前胸径、树高和生物量生长均比相思类树种生长快,4年后相思类树种逐渐赶上或超过桉树类树种。性状生长高峰期分别为:胸径桉树类为2年生(细叶桉1年生)、相思类为3~4年生,树高桉树和相思类均为1年生,生物量桉树类为2~3年生、相思类为4~6年生。  相似文献   

17.
杉木等几种人工林凋落物持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粤西、粤北杉木、马尾松、湿地松、马占相思、尾叶桉、黎蒴和毛竹等7种主要人工林凋落物的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马占相思、尾叶桉、黎蒴、湿地松、毛竹、马尾松和杉木的凋落物最大持水率分别为284.74%、253.36%、236.47%、226.06%、212.06%、187.68%和181.16%,树种间差异较大。凋落物持水量和持水率均随浸泡时间增加呈对数方程W=a+blnt增加。7种林分凋落物的吸水速率在浸泡0.5-1.5 h时均为马占相思〉尾叶桉〉湿地松〉毛竹〉黎蒴〉马尾松〉杉木,各林分凋落物吸水速率WA随浸泡时间t的延长呈方程WA=a.t^-b下降。马占相思凋落物水源涵养能力最强,杉木最弱,阔叶树大于针叶树。  相似文献   

18.
漆酶处理对未漂硫酸盐浆抗张强度和纤维表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漆酶处理对未漂硫酸盐浆抗张强度的影响,研究了漆酶处理的主要工艺参数对纸页湿抗张强度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SEM)对漆酶处理前后纤维表面微细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漆酶可以改善纸浆的湿抗张强度,但对于抗张强度不起作用;提高纸浆湿强度的最佳酶促反应条件为:酶用量16U(以每克绝干浆计),温度45℃,pH值4.5,处理时间2h。扫描电镜分析表明,漆酶处理使得纤维表面变得粗糙,纤维之间产生了黏结性,湿强度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9.
巨尾桉混交林生长量及土壤肥力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南亚热带巨尾桉-杉木、巨尾桉-牛肋巴、巨尾桉-厚荚相思等不同混交类型林分的生长量及林地土壤肥力的研究,结果表明:与优势树种纯林相比,混交林提高了林地生产力,同时具有良好的改良土壤作用。混交林的土壤容重均比巨尾桉纯林(对照)小,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等矿质养分含量均大于巨尾桉纯林,改土强度大小依次为巨尾桉-牛肋巴>巨尾桉-厚荚相思>巨尾桉-杉木,因此,适当营造桉树混交林是科学经营桉树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人工林在保护香港自然环境起着重要作用,但绝大多数人工林为纯林,生态系统较为脆弱。人工林的改造对于增加林地生物多样性、提升人工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选取20 a 生的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林和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林进行间伐套种处理,套种密度为1665株/hm2;以不间伐林分为对照,比较间伐套种后林分的物种多样性及套种树种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间伐+套种3 a后,与未间伐林分相比,尾叶桉间伐林分植物的科、属和种数分别增加了78.6%、116.7%和100%,马占相思间伐林分相反。DCA 分析结果显示,群落中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主要聚集在尾叶桉间伐林分,马占相思未间伐林分物种数次之。与未间伐相比,间伐+套种措施显著提高了尾叶桉林乔木层 Shannon-Wiener 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及草本层的丰富度和 Shannon-Wiener 指数(P <0.05);但马占相思间伐+套种林分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 Shannon-Wiener 指数均显著低于未间伐林分(P <0.05);物种多样性指标总体表现为尾叶桉间伐林>未间伐林,马占相思未间伐林>间伐林。套种树种在尾叶桉和马占相思林分中的早期生长表现良好,树种间生长量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