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江西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严重的省份之一,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是江西省的迫切需要。为了探索和实践生态修复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以安远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为例,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的监测内容、方法以及提交的成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依据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的特点在确定该修复工程监测内容的同时,确定了监测的重点,如土壤侵蚀环境因子状况监测的重点项目为土壤和植被,水土流失状况监测的重点是水土流失面积、水土流失量和水土流失强度变化等。  相似文献   

2.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监测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监测应包括土壤侵蚀因子、水土流失状况、生态修复工程执行情况和生态修复效益几个方面,监测程序可分为前期准备、监测实施和成果分析评价3个阶段。根据不同生态修复项目的具体要求,因地制宜选择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永泰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的监测,获得封禁恢复植被、坡地茶果园改造、区域经济发展等状况,为水保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七河"生态修复是我省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重点实施的重大水利工程,做好生态修复工程的水土保持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口泉河生态修复工程为例,进行了详细的水土保持监测设计,主要包括监测范围、内容、方法和成果等,形成了科学、完整、有效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研究成果可为我省同类工程的水土保持监测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5.
赤水市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生态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赤水市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为依托,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效益评价方法进行了探索,建立了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生态效益调查、评价的基本技术与方法。评价中坚持了客观性和系统性原则,以植被覆盖度,生物多样性,群落生物量,土壤有机质,N,P,K含量,表土侵蚀和泥沙含量变化为评价指标,通过野外定位监测获取水土流失、植被覆盖度、生物量等数据,然后采用定量方法评价工程实施产生的生态效益。结果显示,赤水市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植被覆盖度、生物多样性、生物量、土壤肥力等都有所增加,而土壤侵蚀、泥沙含量等则大幅减少。  相似文献   

6.
根据生态学原理,总结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和监测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效果监测指标设计的原则、监测指标体系及主要监测指标的具体监测方法.监测指标体系包括气象、植被、土壤、地形地貌、水土流失、人口、土地利用、畜牧、经济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广东省北江飞来峡水利枢纽水土保持工程的防治责任范围以及各责任范围防治要求和水土流失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监测的原则、时段划分、内容和方法。为了反映水土保持工程实施前和实施期间各防治责任范围的水土流失及治理状况,分析水土保持工程防治效果,提出了全面调查与重点观测相结合、状态量观测和动态分析相结合、实地观测与模型分析相结合及监测内容与水土保持责任分区相结合的监测原则。监测时段可以分为水土保持工程实施前、实施期间和水土保持工程使用初期等3个阶段。监测内容包括地形地貌、地表组成物质、植被、水土流失、径流泥沙、水土保持设施及其防治效果。在设计监测方法时,必须注意监测内容的每个指标与监测方法、频率和设施设备等对应。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黄河发源地黄河源区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在摸清自然、生态、社经状况的基础上,启动了水土保持预防保护监督及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实施3 a以来,在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宣传、预防监督机构体系建设、生态修复示范点建设、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体系建设等诸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期间,云南水利系统紧紧围绕预防监督、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监测预报四项任务,以促进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为根本目标,围绕"七彩云南"保护行动计划,认真实施了"长治"工程、"国债"项目、"珠治"试点工程、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大示范区建设、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等综合治理工程,深入贯彻落实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很多好经验、好做法。在"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要认真总结经验,全面做好预防监督、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监测预报、水源保护和人居环境改善等工作,坚持分区治理、分类指导,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整治、生态修复等措施,扎实推进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力争每5年减少水土流失面积2百分点以上,全力开创云南水土保持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梅县于2002年被水利部列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试点县,3a来实施了大量的生态修复措施,并开展了生态修复效益监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梅县生态修复实践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一套适合当地生态自我修复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生态修复的效益监测成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梅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各项效益较治理前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论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优化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是我国面临的头号环境问题。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是人们遵循自然规律,依靠自然本身的功能恢复植被,加快防治水土流失步伐的重大举措。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涵义、原理出发,着重论述了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优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广西岩溶区水土保持示范区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南岩溶区水土流失及其引发的石漠化问题已经非常突出,西南岩溶石山区的水土保持和石漠化治理已成为岩溶区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的热点。以广西岩溶石山区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已经取得显著成效的果化、弄拉和环江三个示范区为研究对象,从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和农艺措施三个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比较了各示范区这三大水土保持措施的共性、特色和所取得的生态经济效益。果化、弄拉和环江的水土保持成功模式表明,合理地规划和布局岩溶区水土保持宏观发展体系,因地制宜地运用水土保持三大措施,建立立体化生态农业,发展适宜当地环境的作物、水果和药材,以科学技术服务生态建设和土地改良,可以很好地发挥水土保持三大效益,并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恢复生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土流失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有效途径。它通过利用生态系统自然演替能力,加快生态恢复和水土流失的控制。就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概念、内涵及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讨论,对辽东地区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适宜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开展生态修复的启示与建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突出水土保持的综合性。要重视水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进一步探索和实践生态修复,妥善处理生态、生产和生活之间的关系,推动生态修复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试论将“水土保持”改称“水土生态保持”的科学性   总被引:3,自引:9,他引:3  
我国“水土保持”一词的提出已有60多年的历史,而治理水土流失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西周初期(公元前16~11世纪)。水和土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生态因子,而以水和土为首要立地条件的生态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第一性生产者,也是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的直接承担者,所以植被的保护和恢复是水土保持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生态保护和生态与环境的改善愈来愈成为水土保持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从水土保持的历史和当今不断丰富的水土保持实践来看,应将传统的“水土保持”称谓改称“水土生态保持”,这样更符合水土保持学科发展的需要,能够反映当前水土保持实践,有利于提高全社会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认知度,有利于水土保持的行业管理。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群落的水土保持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营造何种植物群落进行高速公路边坡生态恢复,以达到保水固土、维持边坡稳定已成为高速公路边坡生态恢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思小高速公路边坡进行的生态恢复试验结果表明:林冠层、灌草层、枯枝落叶层均有保水固土和维持坡面稳定的作用,且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在整个植物群落中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草本植物早期生长快,对防止初期的土壤侵蚀、减少水土流失效果好;豆科灌木植物具有固氮作用,改良土壤效果好,乡土灌木适应性强,能促进群落顺向演替;乔木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维持边坡的稳固,对边坡生态恢复的作用明显。乔灌草群落保持水土的能力要强于灌草群落和草本植物群落,故在高速公路边坡的生态恢复中,应营造合理的乔灌草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建设的需求与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现状,分析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的成就与发展趋势,提出该区未来需加强土壤侵蚀过程、机制及侵蚀模型、植被恢复的潜力及调控、大尺度土壤侵蚀及水土保持的格局与规律、水土流失及治理的环境效应评价理论与模型、水土流失治理的生态服务功能评价和不同尺度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模式研究等重点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8.
水土保持与国家生态安全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水土保持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中保护两道生态屏障、防治洪涝灾害的作用。提出了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加大水土保持法的执法力度、积极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和管理模式等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蔡晓东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3):169-170,173
生态修复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是水土保持工作的新思路,是水土流失防治的新举措。阐述了在九龙江流域实施水土保持生态自我修复,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意义,分析了九龙江流域实施生态自我修复的有利条件,水土流失使流域生态系统脆弱,实施生态自我修复势在必行,并提出在流域实施生态自我修复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