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我国新发生的病毒病,主要通过白背飞虱传播.广西迁入性白背飞虱数量大,4月13日~6月23日样本检测,带毒率最高达80%.平均带毒率8.18%.白背飞虱带毒情况及发生数量成为广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流行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广西白背飞虱带毒率监测情况进行了小结,提出加强白背飞虱带毒率监测做好南方水稻黑条...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丁硫克百威拌种剂对水稻白背飞虱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天敌的影响,用35%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干粉剂不同剂量对水稻种子拌种。结果表明,用35%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干粉剂30g/kg拌种,对白背飞虱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对稻田捕食性蜘蛛种群数量有一定影响,但对水稻黑肩绿盲蝽没有显著影响。在水稻生产中,可采用35%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干粉剂拌种防治秧田期水稻白背飞虱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相似文献   

3.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水稻上一种新发生病害,由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为介体远距离传播。红河州是稻飞虱从越南迁入我国的前沿地。2011年通过田间调查及实验室检测,初步明确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红河州的发生分布及为害,旨在为今后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也为了解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云南省甚至我国的发生情况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双重RT-PCR和DIBA快速检测法,对近年广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传毒介体白背飞虱带毒率进行监测,结果表明:2010~2012年白背飞虱平均带毒率分别为8.18%、0.93%和4.41%,早春白背飞虱带毒率较低,随着外地虫源不断迁入及本地虫源积累、繁殖,后期白背飞虱带毒率明显上升。前期白背飞虱带毒率监测预警,对指导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科学防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水稻锯齿矮缩病毒均可以引起水稻矮缩病。于2011-2012年,利用dot-ELISA和RT-PCR方法对江苏、浙江、江西、广西、海南、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南等省的水稻矮缩病进行调查。检测结果表明,2011年水稻中3种矮缩病的病毒感染率分别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10.92%,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30.67%,水稻齿叶矮缩病毒4.62%。2012年水稻中3种矮缩病的病毒感染率分别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0.40%,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48.38%,水稻齿叶矮缩病毒26.32%。检测结果说明2012年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害、水稻齿叶矮缩病害重于2011年,水稻黑条矮缩病害轻于2011年。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发生于江苏、浙江等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在广西、海南、云南、贵州、重庆、浙江等省区流行;水稻齿叶矮缩病在广西、海南、云南等地均有发生,且往往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复合感染。  相似文献   

6.
根据三亚市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历史发生情况、水稻栽培环境及近年的防治技术推广措施表明,三亚市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水稻土壤速效磷含量高,速效钾含量低,且偏酸的稻田中容易发生;在4~6月和7~9月水稻秧苗期、本田分蘖期和孕穗期前期高温、高湿,后期高温、干旱容易偏重发生;白背飞虱发生高峰期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主要时期。以此对该病在三亚的发生进行类推预测,同时结合当地的发生规律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制定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拌种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有很好的防效。大田示范结果表明,每kg稻种使用该处理剂2g拌种,在苗期可有效防治白背飞虱,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效可达73.6%,同时用该处理剂对水稻有明显增产作用,增幅达14.6%。  相似文献   

8.
南方黑条矮缩病已成为水稻上的主要病害.主要由白背飞虱传播。该病具有发生范围广、暴发性强、损失严重等特点。主要症状是植株矮化,在水稻生育前期是易感病期。笔者在分蘖期选用植物生长调节剂0.136%赤.吲乙.芸可湿性粉剂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为生产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我国南方稻区重要水稻病毒病.通过研究,验证了60%吡虫啉FS 3.33 g/kg稻种处理能明显促进水稻成苗和生长,拌种14d后稻株叶鞘中吡虫啉含量0.019 0 mg/kg.60%吡虫啉FS 10 g/kg稻种处理的白背飞虱虫口减退率为69.4%,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平均病株防效达73.6%,控虱防矮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以制备的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单抗2C2为核心,建立了检测水稻叶片和白背飞虱虫中SRBSDV的dot-ELISA试剂盒。试剂盒的灵敏度分析表明,当SRBSDV感染病叶稀释到1∶10 240倍(w/v,g/m L)、单头携毒白背飞虱稀释到1∶51 200倍(头/μL)时仍能检测到SRBSDV。建立的试剂盒检测感染SRBSDV的水稻和携毒白背飞虱呈阳性反应,而检测感染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水稻矮缩病毒、水稻条纹病毒、水稻瘤矮病毒、水稻条纹花叶病毒、水稻锯齿矮缩病毒的病叶和健康水稻及非携毒白背飞虱呈阴性反应。试剂盒的田间样品检测结果与RT-PCR方法的检测结果的符合率达到100%,核酸测序和序列比对结果发现RT-PCR检测阳性的样品确实感染SRBSDV。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检测试剂盒能准确、有效地检测田间白背飞虱及水稻样品中的SRBSDV,可为我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检测和诊断、预测预警及科学防控提供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11.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近年来发现并命名的一种新的水稻病毒病。该病由呼肠孤病毒科斐济病毒属(Fijivirus)的一个建议新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引起。SRBSDV由迁飞性昆虫白背飞虱传播,所引发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已经在我国华南、华中、华东、西南等广大稻区以及越南、日本等国家的部分稻区发生。2009年,该病害在我国南部及越南北部晚季稻上暴发成灾,我国的受害面积30万hm2以上,  相似文献   

12.
开展药剂拌种防控试验,测试两种药剂防治水稻白背飞虱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效果,并提出具体施药建议.以供田间防控病虫参考。  相似文献   

13.
影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流行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近年来在我国南方稻区新发生的一种重要病毒性病害。本文通过大田调查、田间试验并结合气象资料分析,表明品种抗性、种植方式、播种期、播种地段和气象因子等是影响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不同类型水稻的发病率存在显著性差异。杂交稻发病最重,糯稻发病次之,常规稻发病最轻。同一类型的杂交稻不同品种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耐)病性存在较大差异。‘特优161’最感病,‘华优638’最抗病。抛栽田比移栽田和直播田发病轻。不同播种期显著影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率。在化州稻区,播种早的发病重于播种迟的。晚稻秧田靠近早稻本田的田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重,秧田远离早稻本田的田块发病较轻。6月中旬-7月上旬降水日数、6月下旬-7月上旬相对湿度和8月上旬平均最高气温等气象因子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率关系最密切。  相似文献   

14.
大量的田间调查结果表明,直播、人工移栽及机插3种插秧方式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程度及其传播介体白背飞虱的发生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机插方式下白背飞虱发生量最低,分蘖期成虫为4头/百丛,若虫为12头/百丛,抽穗期发病轻、病株率最低,轻病株率为3%,重病株率仅1.8%;人工移栽方式次之;直播白背飞虱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都较前两种方式重。调查结果还表明,分蘖期白背飞虱虫量直接影响抽穗期病株率的高低。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贵州省黔南、黔东南的部分县流行为害,以南部的荔波、三都、平塘、罗甸、从江等与广西交界的县发生普遍,坝子田、高坡田、寨脚田、夹沟田等几乎所有类型稻田均有发生,发病程度较重,局部地区出现绝收田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主要是白背飞虱取食染毒病株获毒,然后在取食健康水稻的过程中将病毒传播给健康植株。  相似文献   

16.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近年来传人湖北省的新发生病害,它是由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引起的,2009年在公安县晚稻田首次见病,近年来扩散蔓延迅速,由于该病害可经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进行远距离传播,扩展快,隐蔽性强,危害大,已对我省水稻生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为科学、有效防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全国和我省均制定了防控技术方案,但由于该病研究时间较短,一些研究还不够深入,故在防治策略和防治实践上还存在不足,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广西植保》2021,34(1)
利用文献数据库分析国内白背飞虱研究现状,为农业科研工作者和决策者提供数据参考。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59—2019年国内发表的白背飞虱研究文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 60 a共发表有关白背飞虱论文2286篇,发文高峰期在2011—2017年;(2)高频关键词有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发生特点、若虫、同型幼虫、发生规律、虫量、翅型、防治效果、水稻品种、天敌等;(3)在近10 a的白背飞虱文献中,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频次排位提到了第四位;(4)在白背飞虱研究领域,高频作者有程家安、胡国文、刘光杰、翟保平、俞晓平等专家;(5)《应用昆虫学报》《中国植保导刊》《中国水稻科学》《广西植保》和《昆虫学报》等期刊是发表白背飞虱研究领域论文的主要期刊。研究表明,白背飞虱防治尤其是控制其传播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造成的危害是白背飞虱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为贯彻落实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联防联控工作的通知》和《2011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联防联控方案》,进一步做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工作,6月16日至19日全国农技中心钟天润副主任赴黔南州平塘、荔波、三都  相似文献   

19.
介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特点及为害情况,分析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流行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湖北植保》2010,(5):37-37
近日。为了抓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控工作,确保水稻生产安全,湖南省农业厅根据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技术方案,向全省各级农业植保部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实施严格的“治虱防矮”防控策略,及时狠治早稻中后期本田、中晚稻秧田飞虱,最大程度减少带毒虫源,切断传播毒径,从而有效控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流行。鉴于目前市场上防治飞虱药剂良莠不齐的现状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为害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