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人工接种条件下落叶松八齿小蠹伴生真菌富士长喙壳(Ceratocystis fujiensis)的3个菌株对长白落叶松样树和木段的致病性,结果表明,致病力最强的菌株为CF3,CF1、CF2致病力差异不大。固体接种韧皮部坏死反应区域稍大于液体接种,说明菌丝体容易在木质部与韧皮部间定殖,树体内营养条件适合伴生真菌生长。3个菌株对木段造成的伤害显著高于对样树造成的伤害,说明在伴生真菌入侵的同时样树产生了积极的防御反应。在接种样树和木段产生的坏死反应及蓝变区域内均可以分离到接种真菌。  相似文献   

2.
云杉八齿小蠹是发生在杉类林木上的主要虫害,属于皮下钻蛀性害虫,主要危害红皮云杉、鱼鳞云杉、青海云杉、冷杉等针叶树种,云杉八齿小蠹的繁殖能力非常强,并且对树木的危害相对隐蔽,是我国重要的次期性害虫,在我国各个林区的发生均比较严重,容易导致林木的大量死亡,给林业经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对秦岭林区遭受华山松大小蠹危害不同阶段的被害华山松韧皮部内的营养物质含量和酶活性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华山松大小蠹和共生蓝变真菌危害初期,华山松韧皮部内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提高,丙二醛(M DA)含量明显增加;但随着华山松大小蠹种群数量的增加和蓝变真菌对华山松韧皮部和木质部组织危害的加剧,韧皮部组织内的PAL、PPO和SOD活性逐渐降低,在枯立木阶段降至最低;与此同时,华山松韧皮部内的水分及蛋白质、糖类、粗脂肪、淀粉等营养物质含量,则随华山松大小蠹和共生蓝变真菌危害的加剧而不断减少。华山松大小蠹的入侵危害降低了华山松韧皮部的生理生化抗性,加速了其营养的分解。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6种针叶树种熏气后的生理指标变化,为绿化树种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哈尔滨市常见的樟子松、黑皮油松、长白落叶松、红皮云杉、杜松和爬地柏共6种针叶树种,模拟汽车尾气进行熏气试验,通过测定这6种针叶树种的相对电导率、叶绿素、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的变化,分析它们对熏气的抗性。[结果]樟子松、黑皮油松、杜松、长白落叶松对熏气的抗性较强,红皮云杉和爬地柏对熏气的抗性较弱。[结论]樟子松、黑皮油松、杜松、长白落叶松更适合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的行道树,红皮云杉和爬地柏适宜作为公园、学校和居民区的景观绿化树。  相似文献   

5.
不同保存条件下云杉八齿小蠹总DNA提取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云杉八齿小蠹总DNA的提取方法。[方法]将野外采集的云杉八齿小蠹分别保存在95%的酒精浸泡、自然风干和-40℃条件下,采用改良CTAB法、KAc法、盐析法和SDS法对不同保存条件下样品材料总DNA进行提取。[结果]结果表明,4种方法均可从95%酒精浸泡标本和-40℃冻存样品中提取出高质量的总DNA,相比之下改良CTAB法最为简单、高效、经济。以COI的通用引物对所提取的总DNA进行扩增检测,结果表明,采用改良的CTAB法可以从95%的酒精浸泡样品和-40℃冰存样品DNA中扩增出清晰的单一条带,片段大小700bp,经与已知昆虫的COI片段分子量对比,可以初步断定其为COI片段。[结论]该研究结果为今后小蠹类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张总泽  陈艳  林阳武  李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4,(9):2588-2589,2599
[目的]采用SS-COI技术鉴定雅点六齿小蠹.[方法]采用基于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mtDNA COI)基因序列的种特异性(species-specific COI,SS-COI) PCR方法,设计雅点六齿小蠹SS-COI引物ipsc1和ipsc2.[结果]该引物特异性强,能扩增出清晰、单一的长度为594bp的特异性条带,与白云杉齿小蠹(Ips perturbatus)、黑条木小蠹(Trypodendron lineatum)、橡胶材小蠹(Xyleborus affini)、欧洲根小蠹(Hylastes ater)、咖啡果小蠹(Hypothenemus hampei)、长林小蠹(Hylurgus ligniperda)进行对照,均无条带出现.[结论]建立的雅点六齿小蠹PCR鉴定方法在实际检疫工作中得到验证和应用,表明该方法特异、灵敏、稳定,可以应用于口岸检疫鉴定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茄病镰刀菌对白榆的致病性及致病程度。[方法]通过在白榆细枝接种脐腹小蠹虫伴生真菌镰刀菌和在粗枝上接种镰刀菌等8株坑道真菌进行接种试验,测定脐腹小蠹虫的致病性。[结果]镰刀菌有伤接种可导致白榆粗枝条和细枝条韧皮组织变褐色坏死,从接种变褐色的组织中可重新分离到相同的真菌,说明脐腹小蠹虫的伴生菌镰刀菌可从伤口侵入,对榆树有一定的致病性,但致病性不强。[结论]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镰刀菌为茄病镰刀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离获得对农作物致病菌有高效拮抗作用的植物内生菌,并对其进行系统鉴定和代谢成分分析.[方法]用研磨法从蓝麻黄中分离内生真菌,并用琼脂扩散法筛选具有抗农作物致病菌活性的内生真菌;利用菌株形态特征和ITS-5.8S rDNA序列分析进行拮抗菌鉴定,经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从蓝麻黄中分离得到5株内生真菌,其中XJEG-GF-79对葡萄白腐病菌的抑菌圈直径为23 mm.经形态学观察和分子分类学分析鉴定,内生拮抗真菌XJEG-GF-79与Pleosporaceae sp. SN-2008同源性达到100;,该菌株代谢产物中含有生物碱和多糖,其经测定,发酵液中多糖含量为1.914 mg/mL.[结论]蓝麻黄内生真菌XJEG-GF-79对葡萄白腐病菌有明显的拮抗作用,最终鉴定为链格孢霉 Pleosporaceae sp..  相似文献   

9.
筛选落叶松八齿小蠹伴生真菌富士长喙壳(Ceratocystis fujiensis)的拮抗菌株和杀菌剂,旨在为该伴生真菌的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22个菌株与3株富士长喙壳(CF1、CF2、CF3)的拮抗培养,筛选出相对抑制效果在3.00以上的拮抗菌:CF1有3株,CF2有8株,CF3有4株。菌株Bipolaris sorokiniana在拮抗培养中,自身的生长速率被促进,说明其拮抗效果明显。在所选用的15种杀菌剂中,10种杀菌剂对3株富士长喙壳生长抑制率大于50%,3个菌株抗药性的强弱能力为:CF3>CF2>CF1。  相似文献   

10.
陈来琳  曾琳  柯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797-12799
[目的]为获取兼具砷氧化还原功能的多功能菌株。[方法]通过多次分离、纯化,先从广西河池砷污染地区的水源洞水样中筛选出砷耐受菌,再从砷耐受菌中筛选出在好氧条件下既能还原As(Ⅴ)又能氧化As(Ⅲ)的多功能菌株CLL-B7。[结果]经测定16SrDNA的序列,鉴定菌株属于Microbacterium sp.,GenBank中的注册号是JF975617。该菌株能耐受高达115mmol/LAs(Ⅴ)和40mmol/LAs(Ⅲ),不能利用除营养肉汤外的多种有机碳源,在pH6条件下生长情况最好。该菌株在3d内几乎能完全还原10mmol/LAs(Ⅴ),并从第7天开始表现出砷氧化功能。[结论]该菌株能在好氧环境下进行砷还原,可能利用有机碳源作为电子供体。  相似文献   

11.
落叶松八齿小蠹Ips subelongatus严重危害落叶松Larix spp.林,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生态损失,被列为中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长喙壳类真菌(ophiostomatoid fungi)是小蠹虫伴生菌中的最主要类群,在小蠹虫危害寄主甚至导致寄主死亡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些长喙壳类真菌是重要的植物病原物,具有强致病力。实现病原菌的特异性和快速检测是明确病害分布和评估其危害的前提条件。为克服传统组织分离受多种因素制约的缺陷,对2种病原菌进行快速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以内源转录间隔区(ITS)为目标序列,对比Endoconidiophora属和Ophiostoma属的14个近缘种,分别筛选出可以从目标真菌类群以及寄主组织中扩增出特异性片段的种特异性(SS-)PCR引物对OK1/OK2和CFU1/CFU2。引物对OK1/OK2可以从O. olgensis中特异性扩增出1条248 bp的清晰明亮条带,引物对CFU1/CFU2可以从E. fujiensis中特异性扩增出1条251 bp的清晰明亮条带。使用特异性引物能够直接从感病韧皮部组织中检测出O. olgensis和E. fujiensi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明黑龙江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种类,为保护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及其他调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黑龙江省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等文献资料,归类统计和分析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结果]经初步调查,黑龙江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野生药用植物75科189属241种;优势科有菊科、毛茛科、蔷薇科、百合科等,优势属有蓼属和堇菜属等;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占有显著优势,其种类占保护区总药用植物的68.46%;在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中,清热类药用植物所占比例最大,为32.78%;保护区共含有7种珍稀濒危野生药用植物,其中濒危类野生药用植物有人参,渐危类野生药用植物有刺五加、胡桃楸、黄芪、野大豆、水曲柳、黄檗。[结论]对保护区周边群众加强保护野生植物资源重要性的宣传,严禁进山乱砍、乱挖、乱踩及破坏植被等行为;对经济价值较高的野生药用植物需引种驯化和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龙口自然保护区斑羚冬季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冬季,在黑龙江龙口自然保护区,使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技术,对斑羚冬季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紫椴、蒙古柞、苔草是斑羚冬季的主要食物。其中杨为10.2%,紫椴为14.3%,蒙古柞为14.9%,苔草为15.0%。斑羚在冬季食红松、云杉、冷杉较少(1%、0.7%、1.7%)。根据斑羚食用的植物粗蛋白和粗脂肪分析,表明斑羚能选择高蛋白高脂肪的植物。  相似文献   

14.
丰林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丰林自然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89科299属597种(含种下单位),其中:种子植物76科275属560种,分别占黑龙江省种子植物科、属、种数的73.79%、45.30%和34.15%,占小兴安岭种子植物科、属、种数的77.55%、67.07%和55.94%;本区有珍稀濒危植物8种,分别占黑龙江省和小兴安岭珍稀濒危植物种数的57.14%和80.00%,是黑龙江省和小兴安岭珍稀濒危植物集中分布区之一,为小兴安岭植物区系的典型代表区域。在种子植物中,仅分布有1属的科有41科,其中只有1种的科为24科,仅含1种的属多达164属。科的分布区类型有6个,主要为世界广布(48.68%)、北温带分布(25.00%)和泛热带分布(21.05%);属的分布区类型有11个,温带性质的属占优势,有209属,占76.00%;种的分布区类型有16个,除世界分布和中国特有种外,温带性质的种415种,占该区总种数的74.11%,亚寒带 寒带性质的种92种,占该区总种数的16.43%,热带性质的种34种,占该区总种数的6.07%。区系基本特征为:植物种类相对丰富,地理成分较复杂,具有“科多、属多、种少”的特点,反映出区系的相对古老性和保守性;有较多的寡种属和单种属,反映出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以北温带植物区系成分为主,并混有亚热带、热带及亚寒带、寒带植物区系成分,形成南、北混合型。本文对丰林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分析,可为该区种子植物的保护和利用及保护区的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系统研究了黑龙江省东部山区谷地红皮云杉的高生长量,径生长量,树高生长与积温、降水、日照时数的关系,土壤含水率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及红皮云杉的更新。结果表明:云杉5月中旬开始高生长,6月中旬达到高峰,7月中旬停止高生长;胸径生长一般在6月中旬,7月上旬进入速生期,8月初生长开始减慢,并于中旬停止生长。云杉的高生长与积温紧密相关;土壤含水率与苗木高生长相关密切。塔河、乌伊岭、汤旺河、红星的云杉为进展种群,而五营和带岭的云杉为衰退种群。  相似文献   

16.
沙地云杉重齿小蠹聚集信息素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林间生测技术,对内蒙古白音敖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沙地云杉[Picea mongolia (H.Q.Wu) W.D.Xu]重齿小蠹聚集信息素开展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聚集信息素组分配比的反应试验中,Id+EM+At(20 mg+20 mg+2 mg)的信息素组分配比诱捕效果最好;在不同聚集信息素剂量的反应试验中,最高剂量的Id+EM(200 mg+200 mg)诱捕效果最好;在不同类型的聚集信息素诱芯的反应试验中,开口塑料瓶式诱芯诱捕效果最好.但是,建议在种群监测和大量诱杀中使用海绵塑料袋式诱芯,信息素Id+EM+At的剂量和配比分别为20 mg+20 mg+2 mg和1∶1∶0.1.  相似文献   

17.
何建清  张格杰  岳海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162-18165
[目的]探究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土壤放线菌的生态分布及抑菌活性,为放线菌新药物先导化合物筛选提供资源。[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及琼脂块法对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土壤放线菌进行分离及拮抗性测定。[结果]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不同,放线菌的数量分布均有明显差异。农田土放线菌数量最多,人工林与原始森林土壤放线菌数量最少。在同一剖面内表层放线菌数量最高,随着土层加深,有机质含量减少,放线菌数量亦相应降低。该区放线菌种类较复杂,共分离到10个属,其中链霉菌属占绝对优势。链霉菌属分离到11个类群,以白孢类群、灰褐类群和粉红孢类群为主。供试菌株抗病原真菌强于细菌,抗革兰氏阳性细菌强于抗革兰氏阴性细菌。[结论]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土壤蕴含着种类和拮抗活性丰富的放线菌,可进一步用于生物农药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