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牛化脓性关节炎是指牛四肢关节发炎、化脓,脓汁集于关节腔内,表现为体温升高,关节肿大和跛行等特征性症状的四肢疾病.  相似文献   

2.
牛流行热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牛流行热(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牛流行病毒引起的牛急性、热性传染病.以突发高热、呼吸促迫,伴有消化道机能和四肢关节障碍为特征.  相似文献   

3.
牛流行热(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牛流行病毒引起的牛急性、热性传染病。以突发高热、呼吸促迫,伴有消化道机能和四肢关节障碍为特征。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奶牛的四肢关节疾病是常发病,特别是奶牛放牧季节其发病率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奶牛四肢关节疾病诊治不及时变成慢性疾病,甚至造成残废而进行淘汰。据我场统计因四肢关节疾病治疗无效而淘汰的奶牛占淘汰牛的20%以上,並且因患关节疾病放牧困难、浪费劳力降低泌乳量,经济上造成巨大损失。多年来我们临床上用药物治疗奶牛四肢关节疾病有操作不便、疗效不高的缺点。我们应用氦一氖激光治疗奶牛四肢关节疾病中不仅克服了药物治疗的这种缺点,而且疗效确实可靠,具有无痛、无感染、没有副作用的优点。现介绍我们在八五0农场第八奶牛场治疗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5.
牛流行热是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具有周期性、季节性。该病来势猛、传播快、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及消化道、呼吸道的炎症反应和四肢关节障碍等。本病尚无特效  相似文献   

6.
牛流行热以前简称牛流行性感冒,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流行热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以突发高热、流泪、流涎、流鼻漏、呼吸促迫,四肢关节障碍及精神抑郁为特征。本病病程短,常为良性经过。  相似文献   

7.
闪伤是马、牛常见的一种外科病。多因急剧旋转、过度伸屈、失足蹬空、误踏深坑、跳沟扭伤等外力作用下,引起关节捻转,关节囊及关节韧带发生过度牵张或损伤而造成。四肢闪伤的治疗方法较多,如冷敷、温  相似文献   

8.
牛流行热以前简称牛流行性感冒,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流行热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以突发高热、流泪、流涎、流鼻漏、呼吸促迫,四肢关节障碍及精神抑郁为特征。本病病程短,常为良性经过。  相似文献   

9.
牛流行热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牛的急性、热性全身性疾病,中兽医学又称为“三日热”、“暂时热”、“牛流行性感冒”。其主要特征是突然发热,高热稽留,消化道和呼吸道呈现严重的卡他性炎症,四肢和关节功能发生障碍,跛行、行走困难、甚至卧地不起。  相似文献   

10.
牛流行热是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具有周期性、季节性。该病来势猛、传播快、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及消化道、呼吸道的炎症反应和四肢关节障碍等。本病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对症治疗很关键。  相似文献   

11.
牛的流行性感冒,一般表现为发热、气喘、消化道和呼吸道严重的卡他性炎症,四肢和关节障碍,只要辨证得当、治疗及时、一般治愈快。对四肢和关节障碍造成卧地不起的病牛采取针灸疗法,可很快自行站立行走。笔者自1987以来接诊因患流感而卧地不起的病牛127例,采用中兽医针灸疗法,在针灸后5-10min内就能站立行走,取得很好效果,此法操作简便,见效快,经济实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牛流行热是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牛均可发生,在我地区多以2-6岁黄牛易感性最强,其发病症状也较为严重,犊牛和水牛次之。有明显的季节性,多流行于6-9月,传播迅速。其主要症状为高热、呼吸道炎症或消化道炎症,大多数牛四肢关节障碍呈现跛行。  相似文献   

13.
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高热及消化道、呼吸道的炎症反应,四肢关节也有不同程度的炎症。  相似文献   

14.
牛流行热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全身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高热、流泪、泡沫样鼻漏、呼吸急促及消化道、呼吸道的炎症,四肢关节也有不同程度的炎症。  相似文献   

15.
牛流行热以前简称牛流行性感冒,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流行热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以突发高热、流泪、流涎、流鼻漏、呼吸促迫,四肢关节障碍及精神抑郁为特征。本病病程短,常为良性经过。1流行病学奶牛、黄牛、水牛均可感染发病,传播媒介为吸  相似文献   

16.
牛外科病中的四肢疾病,如关节受冲撞引起的肿痛,滑跌造成的肌腱炎以及各类关节捻挫而致的跛行等等,用中药乳没泥涂敷可收到显著疗效。笔者曾对此类外科病用乳没泥治愈7头病牛。  相似文献   

17.
1布鲁氏菌病、衣原体病和流行热 患布鲁氏菌病、衣原体病、流行热的牛都表现流产,四肢关节肿大、疼痛,跛行。衣原体病的病原有四个亚种,即沙眼衣原体引起沙眼,鹦鹉热衣原体可引起流产,肺肠炎衣原体可引起6月龄以内的犊牛咳嗽和支气管肺炎,而反刍动物衣原体则是引起牛、羊关节炎的病原体,主要发生于犊牛,病畜一肢甚至四肢跛行、发热、厌食,不愿站立和运动,发病第2~3天关节肿大,以后肢最严重。流产牛不一定出现跛行,但若牛群中有跛行现象存在,极易与布鲁氏菌病混淆。牛患布鲁氏菌病时,流产母牛可出现关节肿胀和跛行,公牛睾丸肿胀,与布鲁氏菌病抗体呈阳性反应。而衣原体病,流产牛极少出现跛行,个别复合感染时母牛可出现跛行,成年牛一般无关节扩大现象,布鲁氏菌病抗体为阴性。当复合感染时也可出现阳性反应,有布鲁氏菌病的牛群流产易反复。而衣原体流产一般仅发生一次,大多为初次妊娠的母牛。经产牛或在本场生活多年的母牛一般不流产。流行热可在极短时间内引起全群牛发热,奶产量下降,部分妊娠牛流产、产死胎,为数牛跛行,后驱僵硬。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低,3~5岁牛多发,肥胖牛病情较重。  相似文献   

18.
惠来县1983年秋季,牛发生流行热,(又名牛流行性感冒病)其特征是急性热性传染病,四肢和关节机能发生障碍,流涎、流泪、流鼻水。流行病学牛流行热于1983年秋季开始在陆丰县流行后,迅速传播到惠来县的葵潭、岐石、南海、隆江、华侨农场和东埔农场等地,10月是发病最多的时期,如东埔农场从10月2日  相似文献   

19.
梭菌性肌炎是厌氧的梭状芽孢杆菌和其它条件致病性梭菌引起的高度致死性疾病。它的发生必须有梭状芽孢杆菌的存在和适宜其生长的厌氧环境。牛肌肉创伤,深的或浅的刺伤、撕裂、外科切口,肌肉注射刺激性药品或化学物质都易感染该病。2005年12月,某牛场发生一起奶牛四肢和四肢关节  相似文献   

20.
<正>1概述牛流行热又叫"三日热"、"暂时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牛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临床特证是突发高热,流泪,流涎,出血胃肠炎,气喘,四肢关节障碍,后躯运动不灵活。本疫病于1867年首次报道于南非,1910年查明病因。我国于20世纪40年代在江浙一带有流行的记载,但一直认为是牛流行性感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