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酮病是反刍动物体内物质代谢和能量生成障碍而发生的以硐血、酮尿、酮乳和低血糖为特征的碳水化合物与脂肪代谢障碍性疾病。临床上分别以消耗性症状或神经性症状为其主要特征。奶牛发病后产奶量明显下降、发情延迟、受胎率降低,所产犊牛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有些病牛久治不愈或反复发病、终致淘汰,给奶牛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16,(7)
正奶牛酮病是威胁奶牛养殖业的一种常见性疾病,本病是由于奶牛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代谢紊乱造成的一种全身性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特征是血液,尿液和乳中的酮体含量升高,血糖浓度降低,消化机能紊乱,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间或有神经症状,部分奶牛会呼出芳香的酮味。本病在我国乳牛酮病,酮病的比例占到产后母牛的2%~20%,亚临床型占到产后母牛的10%~30%。亚临床酮病虽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是会引起母牛泌乳量的下降,乳汁质量的降低,体重减轻及多种疾病的发生率增高而造成经济损失。因  相似文献   

3.
奶牛酮病是一种营养代谢病,其发病后会造成奶牛的消化功能以及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奶牛出现瘫痪甚至死亡。对奶牛酮病发生的原因、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剖析,可以为该病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邢清华 《畜禽业》2012,(4):73-74
<正>1奶牛酮病的现状近几年随着奶牛业的迅速发展,奶牛酮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奶牛酮病是泌乳母牛产后几天至几周内发生的一种以血液酮体浓度增高为特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奶牛酮病又称醋酮血病,是由于脂肪等代谢紊乱,大量酮体在体内蓄积,临床上以血液及尿内的酮体增多为特征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代谢疾病。病牛呈消化障碍和神  相似文献   

5.
<正>酮病是高产泌乳奶牛常发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可导致酮血症、酮尿症、酮乳症和低血糖症。笔者自2002年以来共治疗奶牛酮病20多例,多为日产奶25kg以上的奶牛,且多发于产后50d内。  相似文献   

6.
奶牛酮病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国内外目前研究状况较为详细的综述了奶牛酮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并分析了奶牛酮病发生的生化机制。旨在对临床实践中很好的认识诊断和群体监控奶牛酮病提供较为系统的理论依据,保证奶牛群的高产和稳产,从而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正>奶牛酮血病是由于奶牛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液、尿、乳中酮体含量增高,血糖浓度下降,消化机能紊乱,  相似文献   

8.
<正>奶牛皮肤真菌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临床上以被皮呈圆形脱毛、形成痂皮等病变为特征,且该病传染快、蔓延广。1临床症状发病奶牛的皮肤病多发生在头部,特别是眼的周围、颈部等部位,不久就遍及全身。病初成片脱毛区域如小硬币大小,有时保留一些残毛,随着病情的发展,皮肤出现界限明显的秃毛圆斑,一部分皮肤隆起变厚形似灰  相似文献   

9.
刘佰玲  刘岩 《畜禽业》2023,(4):67-69
奶牛破伤风病是人畜共患病的一种,该病主要由伤口感染破伤风梭菌而引起,如奶牛分娩断脐、犊牛阉割、临床手术治疗等操作不当均可引起感染,在奶牛生产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病的发生不受季节的影响,在任何国家和地区皆有发生,对养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主要从奶牛破伤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综合预防治疗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奶牛消化不良是奶牛一种易发生的内科病,在发病后常常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主要有腹泻、厌食、瘤胃运动停止、便秘等症状,这些症状可以导致牛自身的生产性能下降,机体的免疫力有所降低,牛感染其他病原的风险加大,饲养的经济效益下降,饲养价值降低。给养殖场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针对奶牛消化不良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和总结,可以为奶牛养殖场提供一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奶牛生产瘫痪和奶牛酮病的鉴别诊断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生产瘫痪和奶牛酮病是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的多发病。两种疾病,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临诊时两种病容易混淆。1两种病的相同点(1)都属于产科病;(2)都发生于高产奶牛,特别是3~6胎次的高产奶牛,低产奶牛极少发生;(3)都属于营养代谢病,因营养失衡引起;(4)都有瘫痪症状,卧地后不能自行起立;(5)都与遗传易感性有关。2两种病的不同点2.1发病原因不同生产瘫痪系因血钙降低所致,并兼有血磷血镁降低的原因;奶牛酮病系分娩前后血糖浓度突然急剧降低所致,也可能与大脑皮层缺氧有关的。2.2发病时段不同生产瘫痪在产犊后1~2d发病,最短的在产后数小时…  相似文献   

12.
《畜禽业》2017,(4)
研究以动态的方法研究奶牛产后血液酮体的变化规律。选用500 kg左右、产第二胎的荷斯坦奶牛13头,分别在选定奶牛产后0 d,5 d,12 d,19 d,26 d,33 d,40 d采颈静脉血离心,取血清送实验室,采用水杨醛比色法检测酮体浓度。同时记录产奶量。试验结果表明,血酮浓度在产后5 d最低(1.19 mg/dL),在产后12 d最高(5.54 mg/dL),二者差异显著(P0.05);然后血酮浓度逐渐下降,但在产后26 d又出现一个高峰(4.65 mg/dL),随后浓度逐渐下降。血清酮体在产后2~6周达到最高。从个体来看,高产奶牛更容易患酮病。  相似文献   

13.
张锐 《畜禽业》2007,(11):37-37
<正>奶牛屡配不孕是指奶牛性周期正常或基本正常、生殖系统临床无异常、且配种两次以上未妊娠的病症,是影响奶牛养殖场受胎率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由于其临床症状不明显、病因复杂,治疗效果往往不佳。有些奶牛因长期不孕,最后被迫淘汰,其淘  相似文献   

14.
奶牛胎衣不下是奶牛产后多种常见病的一种,又称"胎盘保留"或"胎盘停滞"。奶牛胎衣不下不仅影响奶牛下一次交配和受孕率,还会导致产奶减少、繁殖力下降、严重的导致奶牛不孕,并会导致多种继发疾病,如子宫感染等。探讨奶牛胎衣不下的症状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畜禽业》2020,(6)
奶牛酮病对于泌乳牛的生产性能,以及养殖中的经济效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奶牛酮病的成因,对泌乳牛产生的影响,以及预防措施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21,(8)
奶牛胎衣不下是奶牛生产中的常发病和多发病,属于产科疾病,如果不及时处理和治疗,会导致奶牛的产奶量下降、引起子宫内膜炎等,进而导致不孕,使得奶牛提前被淘汰,不利于畜牧业的发展。因此,主要就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进行概述,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李安 《畜禽业》2012,(10):44-45
<正>近几年,随着营养水平的提高和管理的改善,我国奶牛的单产逐步提高,全国每年平均奶牛单产在6.5t以上,但奶牛的繁殖率却有下降的趋势。不孕症仍是当前影响奶牛健康发展的四大疾病(乳房炎、不孕症、蹄病、代谢病)之一,不但影响到奶牛数量增加,而且使产奶量大幅下降,给奶牛养殖场、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无论是散养户还是大型奶牛场,都不可避免地遇  相似文献   

18.
奶牛生产瘫痪和奶牛酮病是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的多发病。两种疾病,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临诊时两种病容易混淆。  相似文献   

19.
2001年8月,辽阳灯塔某奶牛场,有多头奶牛发生以眼结膜黄染、浓茶色尿液和体质严重衰竭等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请笔者赴现场诊疗,经病史调查,临床检查,采样涂片镜检和用药治疗,初步确诊为奶牛焦虫病.现将诊疗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侯晓莹 《畜禽业》2009,(12):71-72
<正>奶牛焦虫病是由巴贝斯虫或泰勒斯虫寄生于牛红细胞内的一种血液原虫病,临床上以高热、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迅速消瘦和产奶量降低为特征,对奶牛生产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