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水稻二化螟枯鞘株田间分布格局及序贯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Lloyd(1967)、Iwao(1968) 提出的聚集强度分析方法,测定了33块稻田二化螟枯鞘株田间分布型,结果一致表明,二化螟防治适期田间枯鞘株分布型属聚集分布。根据调查结果,分别制定了二化螟枯鞘株序贯抽样公式、抽样表和图。  相似文献   

2.
油菜田野老鹳草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5种聚集度指标调查野老鹳草在不同类型油菜田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野老鹳草田间分布是以聚集为主,在部分低密度田块呈现随机分布.Iwao的M*-M回归模型和Taylor的b指数公式进一步测定表明,野老鹳草种群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份为个体群,有聚集和随机两种分布,且聚集强度具有密度依赖性.其聚集原因,在低密度下为环境因子造成;当密度大于11.2株·m-2时,其本身也可造成聚集.抽样方法以大五点和"Z"型取样最佳,同时给出了不同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3.
柑桔白轮蚧雌成虫在柑桔树内呈聚集型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疏松的个体群,个体群内的分布是随机的。聚集强度在低密度(0.4925头/叶)下最高。  相似文献   

4.
苹果园李始叶螨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集度指标法和格局纹理分析,对李始叶螨活动螨(幼、若、成蟥)的空间格局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各种密度水平下,该害螨在苹果树内的分布格局均呈聚集型,聚集度在低密度下最高,分布的基本成分是疏松的个体群,个体群的分布是聚集的,个体群内的分布是随机的.个体群大小约4~6片叶.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聚集度指标法测定了毛竹枯梢病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毛竹枯梢病在林间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份是个体群。应用I_(wao)方法计算了林间调查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6.
调查及分析表明黑刺粉虱在不同寄主果树上均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群平均大小随密度增加而增大;在低密度下表现为高聚集,高密度时聚集度降低并趋稳定;聚集原因由本身习性或环境作用引起。其最适抽样数为Iwaon=t  相似文献   

7.
黑线姬鼠种群空间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 Pallas)种群的空间格局属典型的聚集分布。集群在农田内为随机分布型。黑线姬鼠个体群具有明显的领域性和巢区范围,而同一家族或个体群内的个体之间却有相当的内聚力。黑线姬鼠种群的聚集强度是高密度,低聚集;低密度,高聚集。3-4月密度最低,聚集度最高,6-7月密度最高,而聚集度最低。  相似文献   

8.
通过理论分布的适合性检验、空间格局指标分析,对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McG)在温州蜜柑上的空间分布特征、动态与危害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橘全爪螨田间种群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低密度下偶尔符合Neyman A分布.空间分布的基本成分为疏松的个体群,个体群内成员间的分布为随机分布,个体群间呈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种群低密度下的聚集主要由环境因素引起,高密度下的聚集与该螨自身生物学特性有关.当田间种群数量达到某一危害级别时,相应级别的危害空间容积不超过总体空间的30%,相应的田间药剂防治面积也不应超过总面积的30%.  相似文献   

9.
芦笋茎枯病病株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芦笋茎枯病病株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芦笋茎枯病病株在新栽芦笋田多为随机分布,在栽植3年以上的芦笋田以聚集分布为主,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聚集强度的大小与发病轻重无关.造成多种分布的原因主要与病害本身的侵染和传播特性有关.抽样方法中,以棋盘式抽样最佳,其次是对角线式.同时给出了不同病株率下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10.
柿广翅蜡蝉在某些柑桔产区新上升为主要害虫。我们于1986年7月间在宜昌柑桔产区对其卵块分布图式进行了调查,通过10组资料分析,得如下结果:(1)由比较频次法测得卵块在桔园呈负二项或截尾负二项分布。(2)由聚集强度测定方法测得卵块在桔园呈聚集分布图式,其分布的基本成份是疏松的个体群,个体群的分布是聚集的,个体内的分布是随机的。(3)由 IwaoM~*指标法求得个体群大小为1~3株(10组资料平均为1.7株)桔树所占面积。(4)由 Blackich 的λ值测得,卵块密度大于6的9组资料其聚集是由于卵块自身聚集行为习性造成(由成虫产卵行为决定),或某些环境因子作用引起。而有一组密度为2.4的资料,其聚集可能完全由于某些环境条件的作用而引起。  相似文献   

11.
大青叶蝉虫体在体内的分布是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份为个体群,个体群随虫体的群。个种群密度的增长而变大。个体群的分布是聚集的,个体群内的分布,除北方为均匀分布外,其余为随机分布。平均拥挤以南方最高,北方最低。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水稻穗瘟在田间聚集强度的研究表明,在水稻蜡熟期,病株在田间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群的分布是聚集的。当病株呈聚集分布时,田间病害调查采用“Z”字取样为宜。  相似文献   

13.
频次测验法测定的结果是:棉铃虫Heliothis armiqera卵在番茄田的空间分布型为负二项分布;Taylor和Iwao法测定的結果是一致的,均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群的分布是聚集的,个体群内个体的分布是随机的;三龄盛期时幼虫在番茄田基本上为负二项分布,但分布的基本成分是单个的个体。  相似文献   

14.
将受害杉木树干视为以lm段为单位的多层次立体结构,以聚集度指标法、频次比较法研究粗鞘双条杉天牛越冬成虫在受害杉木各空间层的空间格局;采用马占山等(1990)重新解释的Taylor幂法则及徐汝梅(1984)改进的Iwao模型研究越冬成虫空间格局的垂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种群的分布在各空间层均是聚集的,但聚集度随高度上升而增大;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群数量随高度上升而减少,故防治的重点在树干基部。根据空间分布信息得到了0-1m段调查的理论抽样数,建立了0-1m段平均虫口(x)与整株平均虫口(y)的回归关系:y=1.4341+1.2541x。  相似文献   

15.
研究表明,麦田宝盖草在各种密度下都呈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随密度升高而增强,其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之间相互吸引。当平均密度x> 4.1822株时,其聚集的主要原因是自身种子集中散落所致;x< 4.1822株时,聚集原因主要是种子夹杂草籽或施用末腐熟的有机肥等外部环境因素造成的。田间调查以棋盘式和平行跳跃法取样为宜,同时提出了不同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聚集度指数的回归分析及其改进模型等分析方法,研究了稻蓟马卷叶株在杂交稻田中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稻蓟马卷叶株在田间呈均匀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α>0),个体群的分布是均匀的(β<1)。根据空间分布信息,运用 E.Kuno(1969)的序贯抽样技术,给出了稻蓟马卷叶株的序贯抽样图和序贯抽样表。  相似文献   

17.
针叶小爪螨越冬卵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两种聚集度指标(C 和 L)和 Iwao 的 m~*-m 回归、Taylor 幂的法则测定了针叶小爪螨 Oligonychus ununguis(Jacobi)越冬卵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针叶小爪螨越冬卵在枝条上存在着个体群,个体群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并具有聚集度的密度依赖性。在此基础上,得出了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模型。在可靠性 P=95%的水平上,中部枝条上随机抽样可代表全株随机抽样。  相似文献   

18.
辣椒疫病株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和资料计算,采用6种聚集指标和Iwao,Taylor法测定,结果表明,辣椒疫病株在田间以个体群呈聚集分布,个体群内部的分布是随机的,空间分布型属负二项分布。明确了构成聚集的原因,既包括病菌本身的特性,也包含着它对环境条件差异的反应结果。通过对五种抽样方法的比较,认为田间调查时,采用对角线取样方法为好,省时,省力,误差较小,其抽样数量由田间发病程度决定,发病越轻,抽样量越大。  相似文献   

19.
通过频次分布X~2检验和七种分布型指数的测定,赤松毛虫幼虫的空间分布型为一般负二项分布,空间分布的基本成份是疏松的个体群,个体群的分布为聚集分布;个体群内的分布为随机分布;个体群的平均大小约为70个个体。  相似文献   

20.
应用检验昆虫种群空间格局的方法,得出桃蚜在早熟甘兰田中以疏松的个体群呈聚集分布,个体群内的分布是随机的,在一切密度下均为聚集分布,聚集强度具密度依赖性。聚集是由桃蚜习性引起的。根据其空间格局,提出了估计田间种群数量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