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优化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户生活质量,统筹城乡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实地调研为基础资料,以湖南省新农村示范点——工联村为例,探索制度约束下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特征、困境与优化路径。在集体合作经营体制下,工联村人居环境建设在筹集资金、约束农户人居行为、改善基础设施、推进社会事业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制度优势,但也存在诸多困境。从4个方面提出了优化路径,即鼓励制度创新,完善人居环境建设模式;优化村庄布局,规范农户居住行为;加快村庄整治,引导农户生活行为;整体营销村庄,扩大人居环境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2.
张园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6):316-320
乡村游憩是开发者通过利用农业资源和乡村环境与设施等而开展的满足游憩者愉悦身心、休闲娱乐等多样化游憩需求的活动。乡村游憩系统是由农业资源要素和乡村地域环境等要素形成的具有某种结构与功能的整体。归纳了乡村游憩系统的组成结构,认为乡村游憩系统是由乡村游憩地域环境系统、乡村游憩行为系统、乡村游憩供给系统和乡村游憩支持系统共同组成。分析了乡村游憩空间结构系统的构成。简述了乡村游憩供给系统的功能优化途径,提出乡村游憩设施建设与服务供给应走原生态与标准化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3.
以宁夏西海固地区的徐坪村和西安村为例,以村民满意度测量作为检视村民自治效果的重要指标,通过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在西海固地区村民自治制度实施效果是比较显著的。村民对该制度总体上是满意的,表现在村干部的能力、态度、办事效率、纠纷调解等方面;村民对自己的生产生活也表现了较高的满意度。但是,在带动大家致富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选举程序等方面满意度较低。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乡村人居林建设日益引起重视,但目前乡村人居林缺乏科学的分类体系,存在其类型及模式提法混乱和概念模糊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乡村人居林的合理经营和管理。本文在对山东省乡村人居林建设现状进行大量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农村环境建设的实际需要,运用层次分级法,构建了山东省乡村人居林建设类型及其模式的分类体系。该体系共分为2个等级,将人居林划分了7种类型和25种典型模式,同时分析归纳了其主要特点、建设技术及适用范围,为山东省乡村人居林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宁夏新型城镇化与人居环境发展时空耦合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宁夏城镇化发展水平与人居环境的协调关系问题,利用协调度与耦合度评价模型,测算宁夏5个地级市2005—2015年新型城镇化与人居环境协调度指数与耦合度指数,并分析5 个地级市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从整体发展态势看,2005—2015 年研究区除固原市和中卫市外,各市新型城镇化与人居环境协调度指数、耦合度指数均呈现良好上升趋势;(2)从时间序列看,研究区新型城镇化与人居环境协调关系大部分处于高度协调阶段,耦合度除中卫市和固原市外,基本处于磨合阶段与高水平耦合阶段;(3)从空间格局看,研究区新型城镇化与人居环境耦合协调度差异不大,各市均有较高的耦合度。通过分析研究,针对研究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人居环境发展现状提出建议,包括优化城镇空间格局,加强城镇综合承载力;加强户籍改革,推动农民市民化进程;提高居民环境意识,选择合理的城市发展速度与规模。本研究对城乡规划与城镇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十九大报告和中央一号文件做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生态宜居和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核心内容,涉及到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治理、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乡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等方面。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相比,农村环境问题仍较突出,主要体现在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污染、农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农村乡风文明落后等。本文在综述近年来国家对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政策支持的基础上,重点对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进行研究分析,通过总结浙江省湖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案例,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关注的几个关键问题,旨在为各地提供美丽乡村建设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宋鸿  高严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13):200-204
乡村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以乡村为单位发展乡村旅游,是发展村域经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当前乡村众多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与其他类型旅游目的地相比,乡村旅游目的地的本质特征是乡村性。基于乡村性、乡村旅游的内涵,从居民、聚落和产业3 个维度建立起乡村旅游目的地乡村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构建起乡村旅游目的地乡村性综合评价模型。以石榴红村为对象,聘请5 名专家对石榴红村乡村性评价指标进行打分,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对石榴红村乡村性进行定量评价。结果显示,石榴红村的聚落乡村性最明显,其次依次是产业乡村性和居民乡村性,其整体乡村性较高。本研究建立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乡村性评价模型简单明了、实用性强,可用于对乡村旅游目的地乡村性进行横向比较与动态监测,为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开发与管理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8.
从城乡统筹的角度出发,研究湖南平原湖区型新农村建设有助于解决该区域农业生产结构单一、农民收入水平低下、农村环境恶化等问题,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以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烟村新农村建设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其自身的优劣势进行目标分解,应用“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模式规划理论,着重从支柱农业产业引入、村民居住环境改善、乡村休闲观光旅游发展、湖区湿地生态保护等方面进行研究,归纳出适用于该区域的新农村建设方法,以期为同类型新农村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层党组织是农村最主要的领导力量,村域经济发展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凝聚和协调作用。针对很多地区产业不断发展而农民依然贫困、集体经济实力依然薄弱、基层党组织引领经济发展能力不够等问题,本文基于我国基层党支部的发展历史,结合各地区党组织的经济发展实践,提出了打造“支部+”平台为核心的利益联结机制设想,并以江苏省句容市唐陵村“支部+”为例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发现,唐陵村通过构建“支部+”平台利益联结机制,很好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当地村民对党组织和经济发展效果具有很高满意度。以“支部+”平台为核心形成的利益联结机制,为我国村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路径。通过“支部+”平台整合各方面资源,激发各经营主体积极参与产业发展,而且通过党组织把握村级产业的性质与发展方向,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民群众,达到乡村振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摘要:在现阶段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大背景下,通过分析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探讨乡土景观和地域特色如何与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协调发展,并对其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The laggard status of rural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of mountain region in Yunnan Province affected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between city and countryside, so accelerating its construction is the urgent need of rural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alistic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pattern of rural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in Yunnan mountain region are expounded. Moreover, it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pattern, which depend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 by analyzing the connection among natural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society and economy innovation and the pattern of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At last, several advices are brought forward for the actual action of rural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in future.  相似文献   

12.
Wei Yu  Xiao Lu  Enru Wang 《Growth and change》2020,51(3):1259-1276
Based on surveys conducted in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this paper examined the interests of rural residents to move to and settle in cities, as well as the factors that motivate or discourage their potential settlement changes. Results of the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villagers' urban settlement preference was related to sociodemographic factors such as gender, age, and occupation. Overall, the separation of the “three rights” (collective ownership, land contract right, and land use right) associated with rural land has strengthened the urban settlement preference of rural residents. Nevertheless, we did not find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land transfer and the preference for urban settlement. For villagers who expressed interest in urban settlement, better job opportunities, education opportunities, and higher income are the leading “pull” factors that would attract them to cities. The attachment to rural life, high living costs, and high housing prices in cities were the top concerns for villagers who did not want to move. The study also found that villagers' desired urban destinations changed with the changing land parameters, indicating that the outcomes of China's rural land reforms may not be aligned well with the policy goals laid in the country's urbanization and rural development plans.  相似文献   

13.
为梳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研究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研究平台,收集了2010—2021年围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中心点的中文样本文献1617篇,借助Citespace软件,运用科学知识图谱相关理论和科学计量学的方法,对文献进行了聚类分析、关键词突现分析以及研究热点趋势分析,结果表明:(1)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过程中,国内的学者聚焦于农村养老、农村公路、厕所改造、农村垃圾处理及农村污水处理等5个方面的研究,目前各方面都已取得阶段性的进展,结合关键词突现分析和研究热点趋势分析,在未来一段时间,5个方面依然是研究的热门主题。(2)现有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研究多以定性为主,剖析较为浅显,定量分析的文章较少,未来的研究宜将2种方法结合。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工群体出现了老一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的分化,为了解新老一代农民工留城意愿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笔者基于代际差异视野下研究农民工留城意愿问题,采用全国9省3358名农民工的样本数据,从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工作特征、政策因素和心理因素这5个方面分别探析老一代和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新、老农民工留城意愿影响因素以及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其中,教育程度、住房满意度、就业类型、是否有新农合等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婚姻对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性别、教育程度、老家房产情况、月收入、日均工作时间、是否有养老保险、生活满意度等因素对老一代农民工留城意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要提高农民工的留城意愿,一方面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升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另一方面要完善和健全社会保障系统,为农民工留城减少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石角镇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研究目的】研究石角镇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方法】本文以重庆市綦江县石角镇白云村、新农村、寨门村的1:2000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等资料为基础,在ArcGIS 9?2 的平台下,对研究区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论】研究区内居民点规模偏小,分布不均衡,主要成带状、团状和分散分布;居民点分布受自然环境影响,地形分布特征明显;区内大部分居民点距主要道路偏远,内部道路不够完善。  相似文献   

16.
陇南山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解决好山区乡村问题对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景观格局指数,以陇南市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GeoDa空间分析工具,从数量、规模、形态、邻近度出发,探索了山区乡村聚落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陇南市独院和小型聚落数量庞大,占乡村聚落总数的79.25%,大、中型聚落数量相对较小,但面积占乡村聚落总面积的79.66%;(2)西和县的中西部和徽县的中部是单位土地面积上乡村聚落数量和面积高值出现的热点区;(3)陇南市乡村聚落规模在东西方向上呈现“中部较东西两侧大,东部略大于西部”的特点,在南北方向上呈现“自南向北缓慢增加”的特点;(4)陇南山区最西端有一个狭小的聚落形态规整带,其余地方乡村聚落的形态普遍不规整;(5)陇南山区乡村聚落形状指数存在高值与高值聚集、低值与低值聚集的特点;(6)陇南市乡村聚落的土地利用集约水平较高,聚落显著聚集的村有1937 个,占全市行政村个数的61.16%,并且显著聚集的村在空间上集中分布。  相似文献   

17.
Human settlement resources belong to tourist resources in a broad sense. Rural areas with excellent human settlements have become favorable tourist destin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settlement science, tourism attraction system model can be established by factors of harmony of rural ecology, harmony of rural life, harmony of rural production and harmony of rural culture. Concrete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rural tourism attractiveness based on science of human settlements were propos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optimiz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ducation of original residents, upgrading of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and products, and construction of rural tourism cul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