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四川是茶产业大省,经过近20年快速发展,茶业已成为盆周山区和丘陵地区重要的支柱产业。文章总结近年川茶产业发展经验,介绍茶产业发展措施与成效,并对"十四五"川茶产业强省建设的发展目标与任务提出相应对策举措。  相似文献   

2.
<正>四川是全国茶叶主产区,川茶和川酒、川菜是四川的三张名片。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川茶产业发展,省政府出台了川府发[2014]1号文件和川府办发[2014]101号文件,省委书记王东明高度重视川茶产业发展,已先后10次对发展川茶产业作出重要批示,同时,省长尹力、省委常委曲木史哈等省领导也多次作出批示,加大了川茶产业转型升级建设茶业强省的力度,集中优势资源抱团发展,努力构建多点多级发展新格局,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3.
“川红工夫”宜宾茶 争当川茶排头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茶叶消费日趋全球化和国内茶产业"东茶西移"发展新形势下,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重振川茶雄风、打造千亿产业"战略目标,为全省茶产业大发展、大提升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宜宾茶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得天独厚,要进一步抢抓机遇,发挥优势,科学规划,认真学习借鉴福建、浙江等先进地区发展经验,树立"跳出茶叶看茶叶"的广阔视野,做优做强以"川红工夫"为代表的宜宾茶,争当千亿川茶产业排头兵,切实打造富民产业、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以来,川茶出口一直是川茶产业发展的短板。近年来,随着茶园基地规模扩大、标准化水平提高,特别是大力推广机采技术,以夹江县等为代表的茶区,瞄准出口市场错位发展,取得了突出成效,为川茶产业发展补短板、强弱项起到了良好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5.
四川是全国产茶大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自2008年省委九届六次全会把川茶作为四川十大特色种植业发展以来,以现代茶叶万亩示范区建设为抓手,通过建设大基地、培育大龙头、打造大品牌、开拓大市场,取得了川茶产业快速发展、茶农增收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乐山市是四川省茶叶重点产区,茶产业综合排名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峨眉山茶"作为川茶的重点打造品牌,其"扁平光滑、黄绿油润、清香浓郁、鲜醇甘爽"的品质特征及品牌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现已成为乐山市特色农业最亮丽的名片。2014年,省政府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川茶产业转型升级建设茶叶强省的意见》和《全省茶叶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全省集中力量重点建设"两带两区"的思路,其中川西南名优绿茶带核心区在乐山,茉莉花茶集中发展核心区在犍为。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茶叶优势区域发展思路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茶产业现状从上世纪70年代至上世纪末,湖南茶叶生产持续滑坡, 茶园面积从260万亩缩减到110万亩。2001年湖南省人民政府主持召开了全省茶叶工作会议,提出要再造湖南茶业新优势,并出台了加快湖南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从此茶叶产业出现新的转机。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我国茶产业的发展现状、产业动态及现有发展条件,并从产业发展的基地建设需求、技术需求等方面,解析了我国茶产业今后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9.
《茶世界》2017,(11)
<正>陕西10月27日,泾河新城农林水局茯茶办主任阮军做客腾讯大秦网直播间时表示,茯茶是陕西的名片,需要抱团取暖,合作共赢,今后,泾河新城茯茶办将联合省内的茯茶企业一起携手,推动茯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共同做大做强陕西茯茶产业。四川10月18日,四川省委宣传部"文化走出去"调研组一行到宜宾调研。在宜宾市委宣传部相关人员的陪同下,首站调研川茶集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未来规划,特别是川茶"文化走出去"等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0.
正一、武夷山茶产业发展的几大亮点1.大幅度提高产业规模以出台《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契机,将茶产业确定为武夷山市的农业主导产业;借助武夷山"双世遗"品牌优势,开展一系列的茶旅营销活动,推动全市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茶企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水平也进一步提升。2.大力提升品牌建设从2001年"武夷山大红袍"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成  相似文献   

11.
当前,越来越多茶产地和旅游发达城镇正努力推进茶产业与文旅旅游产业的融合,一方面在旅游业中融入茶文化元素,以旅游促进茶产业销售链;另一方面,通过茶文化的生态属性,激发更大的旅游发展空间,促进旅游者的消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上杭县古田镇作为国家5A级景区,红色旅游、研学、培训产业发展迅速,古田境内有高山茶、高山云雾茶等优质茶叶,本文以茶产业与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意义与原则为切入点,分析茶产业与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并提出具体的融合发展策略,以期为相关学者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魏妮茜  项国鹏 《茶叶科学》2021,41(5):731-742
基于2011—201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长三角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效果进行测度,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均持续提升,但两产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茶产业发展阶段性和区域性不平衡问题突出,旅游产业区域协同效应显著。长三角各省域内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同步性特征较为显著,产业融合趋势明显。但耦合协调度上升趋势缓慢,整体上促进长三角茶旅产业系统的良性互动和高质量融合发展任重而道远。最后,提出长三角地区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省立足省情实际和产业现状,依托生态优势资源,坚持走创新发展道路,把茶产业作为我省的支柱产业来培育。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各级各有关部门行动迅速,密切协作,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形成了推进茶产业加快发展的合力。据统计,近年来,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茶产业发展资金逾20亿元。通过创新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我国茶产业的发展现状、产业动态及现有发展条件,并从产业发展的基地建设需求、技术需求等方面,解析了我国茶产业今后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5.
《茶世界》2009,(7)
为了全面提升贵州茶产业发展水平振兴茶叶经济,贵州省委、省政府于3月30日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加快茶产业发展作为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工作,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产业,作为落  相似文献   

16.
喻曼景 《福建茶叶》2023,(10):39-41
茶产业作为我国特色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积极参与茶博会,可通过产业的深入合作和探索,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新的方向。对此,本文对茶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了解茶博会在推动茶产业发展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结合当前的发展现状,找到新的发展路径,并提出具体的参与茶博会实现产业发展的策略,为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孙立婷 《茶叶通讯》2024,(1):107-115
随着脱贫攻坚任务落下帷幕,带动贵州省脱贫的两大支柱型产业——茶产业和旅游业耦合协调发展。基于2011—202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先用SPSS软件分别对贵州省茶产业和旅游产业进行因子分析,随后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产业综合发展水平。结果表明,2011—2020年,贵州省茶产业以较快速度增长,旅游业因2020年疫情来袭遭受重创,综合发展水平有所下降;茶旅耦合度较为稳定,综合发展指数和耦合协调度波动上升,耦合协调等级从失调转变为协调。下一步,应分别从茶产业和旅游业入手促进茶旅产业向更深层次融合发展,进而为乡村振兴带来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申素熙  梁月荣 《茶叶》2012,38(2):79-81
本文介绍了茶产业集群的概念和中国茶产业集群发展的特征。中国茶产业集群发展兼具阶段性;自发性形成和外生性形成机制并存;茶产业效应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快速辐射效应明显。笔者就进一步促进中国茶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出了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9.
赵文伟  姚福军  严小芳 《茶叶》2008,34(1):49-51
为全面了解桐庐县茶产业发展情况,明确下一步发展思路,促进产业发展和进步,对桐庐的茶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研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破解难题的措施,意义显而易见。桐庐县茶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很多,为了更好地促进产业进步,今后五年要以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强化农技推广工作,提升产业生产效益为主要突破口,通过各级政府资金、政策支持,品牌战略实施,促进茶产业又好又快健康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20.
徐永成 《茶报》2004,(2):13-14
在全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推动下,茶产业经济发展出现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新的成就。已经开始显示出茶叶是有效益的产业,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有相当多的农民致富还要靠茶叶;茶叶是优势产业,也是农村经济的一大产业,加快茶产业发展,就是优化农业,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