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0 毫秒
1.
研究了表面阻抗边界条件(SIBC)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中实现的方法。用FDTD法计算电磁波在有耗媒质中的传播问题时,引入SIBC后只需要计算有耗媒质或导电结构的外部场,而不需要模拟结构内部场分布,大大节省了计算量和存储空间。用FDTD与SIBC相结合的方法对良导体反射面上的单极子天线的输入阻抗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电磁散射的计算精确度,对高阶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的加权系数进行优化。提出一种基于Yee氏蛙跳网格的高阶FDTD优化方法,主要通过优化加权系数消除传播方向上沿轴及网格对角线的色散误差。通过雷达截面散射仿真实验验证了提出的高阶FDTD优化方法相较于未优化的高阶FDTD方法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可应用在复杂目标的电磁散射问题上。  相似文献   

3.
以MPI为编程环境,讨论了时域有限差分算法(FDTD)的子区域划分方法和虚拟拓扑的建立;通过分析FDTD算法,建立了相邻子区域间的通信规则和FDTD并行算法的MPI实现步骤;通过对运算开销和通信开销的测试与计算,分析了算法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回顾小波变换的发展历史,指出其相对于Fourier变换与Harr变换的优越性,并结合矩量法(MoM)、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等方法,讨论小波分析在计算电磁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麦克斯韦方程组并结合时域有限差分(FDTD)数值方法与吸收边界条件对一维状况下的电磁脉冲在自由空间中的传播原理进行推导。提出了用网格剖分的方法推导FDTD公式,并求解吸收边界条件。最后在MATLAB中编写相应的代码,进行仿真且得到与预期相吻合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新的底泥耗氧速率的测定方法,探讨了此方法的精密度和水温及底泥中有机质对鱼池底泥耗氧速率的影响。用此方法研究鱼池底泥耗氧速率.发现在培育期内北力养鱼池底泥耗氧速率一般为0.4~1.6gO_2·m~(-2)·d~(-1),鱼池底泥耗氧速率占鱼池总耗氧的比率在5%~20%之间,还对新老池底泥耗氧速率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张清河 《长江大学学报》2005,2(4):143-145,160
应用稳定的双共轭梯度-快速傅立叶变换(BCGS-FFT)方法,分析了两媒质半空间和三分层媒质中浅层埋入体的脉冲电磁散射.由于FFT及快速迭代算法的运用,相对于传统的矩量法而言大大降低了计算时间和内存需求,使得算法能够用于解决平面分层背景下大尺度电磁散射问题.数值验算的结果反映了媒质的构造特征及目标的相对位置,显示出算法的有效性,为浅层埋入目标相控阵探地雷达的实现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利用充满克尔媒质的Q腔中依赖强度耦合的J-C模型场的哈密尔顿量,求解该系统的波函数,并研究了克尔媒质对光场反聚束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平面波展开法计算了单模和多模光子晶体线缺陷波导的色散曲线,基于多模干涉效应和自成像原理,设计了1×2二维硅光子晶体解复用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法)模拟光场分布,结果表明该结构可实现对1.31μm和1.55μm两个主要通讯波长解复用。这一方法可进一步用于其它新型光子晶体器件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三角帆蚌耗氧率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采用静水法、流水法或流水-静水法(在流水条件下适应一段时间后在静水条件下测定耗氧率)对二龄三角帆蚌[蚌质量(41.95±6.23)g]耗氧率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实验结束时采用静水法或流水-静水法的呼吸瓶内下层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质量浓度显著低于上层和中层的DO质量浓度,而采用流水法的呼吸瓶内DO分层现象不明显;采用静水法或流水-静水法时根据实验结束时呼吸瓶内上层或中层DO质量浓度计算的耗氧率均显著低于根据下层DO质量浓度计算的耗氧率;在22℃水温下,采用流水法测定的蚌耗氧率为(504.7±103.1)mg/(kg.h),采用静水法、流水-静水法时根据各层DO质量浓度并利用修正公式计算得到的蚌耗氧率分别为(552.8±115.1)mg/(kg.h)、(625.4±72.4)mg/(kg.h),3种方法对三角帆蚌耗氧率测定结果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用静水法或流水-静水法时如不注意校正呼吸瓶内DO分层将会导致测定结果出现较大的误差,因此,建议采用流水法测定贝类耗氧率.  相似文献   

11.
针对傅里叶变换域内 Green 函数的特点,通过变量替换的方法,并借助外推算法,完成对阻抗矩阵及其阻抗矩阵的导数的计算,实现了媒质分层条件下的渐近波形估计(AWE)算法。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在考虑的整个频率范围内,适当选择几个频点,采用 AWE 方法可以快速地获得天线的宽带特性。  相似文献   

12.
根据热平衡关系,导出了原油罐车卸车加热用蒸汽耗量的计算方法,以实例将理论计算得出的数据与凭经验套用的数椐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13.
针对混合信号电路的测试问题,提出了一种内建自测试(BIST)结构,分析并给出了如何利用该结构来计算片上高速模数转换器(ADC)的静态参数.该方法利用三角波信号作为测试激励,采用码密度直方图分析方法快速计算ADC的各静态参数.根据改进测试算法所构造的BIST结构实现了芯片内只有ADC电路的可测性设计,而不需要用到片内集成DSP.内嵌的信号发生器能自动生成高频连续三角波测试信号,适合高速ADC的测试.该BIST结构硬件开销小,易于片上集成,仿真试验表明了该结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北京鸭的原产地,但目前的生产性能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尚有不小的差距,一般专业鸭场生产2.5公斤以上的填鸭需要60天左右的时间,耗料比3.5-4.0公斤。不用强制肥育技术则差距更大。例如,北京市圆明园鸭场和北京市畜牧兽医站在1981年初用相同的饲料和环境对澳大利亚狄高商品肉鸭、狄高鸭在广东佛山繁殖的后代、丹麦系肉鸭  相似文献   

15.
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方法研究了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结构与急性毒性LD50(大鼠,口服)的关系,考察了网格结构和探针原子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得到模型的R^2为0.994,标准偏差为0.061,这说明立体效应和静电作用场是描述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急性毒性和研究其结构活性关系的重要参数。建立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可以对该类新化合物的LD50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6.
构建科学合理的化肥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对化肥施用情况进行评价,不论是对理论研究还是实际生产均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利用2009—2016年江苏省13个市、41个县(市、区)主要农作物化肥用量等统计数据,引入肥耗概念构建肥耗计算方法,用来测算化肥利用效率,并采用层次聚类分析方法来统计分析肥耗的高低水平。江苏省是全国较早实现化肥减量的省份,但施肥强度依然较高。有化肥施用总量和强度双减的市也有双增的市。从化肥利用效率来看,蔬菜作物肥耗大于粮食作物,但蔬菜作物肥耗下降趋势也更为明显,且同种作物在不同地区的肥耗不尽相同。建议将降低化肥施用强度放在第1位,重点关注那些化肥施用总量与强度都在增加的市以及肥耗较高的蔬菜作物,找出根本原因,再结合当地的实际状况施行最佳的政策。同时还要注意区分化肥施用总量与强度减少的内在联系,切忌出现减量只是靠压面积、强度反而上升及虽实现双减,但强度仍旧居高不下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花(鱼骨)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测定了花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并对耗氧率的昼夜变化规律以及体重对其窒息点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10~25℃)条件下,花的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体重的增加而降低;耗氧率(R0)与温度(T)和体重(W)的二元线形回归方程是:R0=0.022T-0.001W-0.05,复相关系数为0.926,F检验表明,花的耗氧率与温度和体重之间有极显著复相关关系;花的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耗氧高峰出现在凌晨3:00,低谷是在上午11:00;花的窒息点与体重显著相关,窒息点A(mg/L)与体重W(g)的相关关系表示为:A=0.2671W0.2801,随体重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8.
实验测定了花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并对耗氧率的昼夜变化规律以及体重对其窒息点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10~25℃)条件下,花的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体重的增加而降低;耗氧率(R0)与温度(T)和体重(W)的二元线形回归方程是:R0=0.022T-0.001W-0.05,复相关系数为0.926,F检验表明,花的耗氧率与温度和体重之间有极显著复相关关系;花的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耗氧高峰出现在凌晨3:00,低谷是在上午11:00;花的窒息点与体重显著相关,窒息点A(mg/L)与体重W(g)的相关关系表示为:A=0.2671W0.2801,随体重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9.
中华胭脂鱼幼鱼不同温度下耗氧率及窒息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封闭静水法测定了3月龄中华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在18、21、24、27、30℃5个不同温度下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组间耗氧率差异极显著(P0.01)。胭脂鱼生长适宜的温度在24~27℃。胭脂鱼幼鱼的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胭脂鱼幼鱼的窒息点在不同温度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0.
我国摇臂式喷头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述了国内外摇臂式喷头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详细分析了近期摇臂式喷头的新型结构与适用特点,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论述了我国在摇臂式喷头的研究与生产中存在的研究手段单一、研究力量单薄、企业缺乏产业化等问题,提出要应用新发展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计算结构动力学(CSD)和粒子成像速度场仪(PIV)等技术进行喷头基础理论研究,加强联合攻关,建立质量监督体系等发展摇臂式喷头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