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上海茶叶》2006,(2):26-27
据我海关统计,2005年我国茶叶出口28.66万吨,出口金额4.8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29%、10.91%,出口均价1.691美元/吨,同比上升8.42%。我国茶叶出口量和金额再次创历史新高。我国茶叶出口国家和地区由上世纪1995年的85个增至2005年的113个国家和地区。我国茶叶主要出口市场仍为摩洛哥、日本、乌兹别克斯坦、美国、俄罗斯联邦五大传统市场,上述市场占2005年我国茶叶出口总量、总金额的48.74%、49.07%。我国茶叶出口总体呈上升趋势的市场有摩洛哥、俄罗斯、美国、香港、加纳、塞内加尔、巴基斯坦、利比亚和阿富汗等国家。  相似文献   

2.
蔡军 《上海茶叶》2006,(2):25-26
茶叶起源于我国,以其芳香、解渴、保健等特点传播于世界。我国茶叶对外贸易至今约有1500年,在全球具有较高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据我国海关统计,2005年我国茶叶出口达1l3个国家和地区,茶叶出口28.7万吨,同比增长2.3%,出口金额4.85亿美元,同比增长10.9%,均价同比增长8.4%。我国茶叶出口量、价稳中有升,再创历史新高,稳居世界第三,正向世界第一迈进。  相似文献   

3.
茶叶是我国传统的经济作物,山区人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也是大宗的出口商品之一。在当今的国际茶叶消费市场上,我国的茶叶仍占有一定的比重,欧、美、亚、非洲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都从我国进口各种类型的茶叶,深受消费者的喜爱。2004年,我国出口茶叶数量达到28.02万吨,创汇4.37亿美元,双双创历史新高。2005年,虽然部分茶叶主要进口国提高了卫生质量要求,但通过8千万茶农和广大茶叶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出口茶叶数量又创历史新高,超过2004年,出口数量达28.7万吨,创汇4.85亿美元。不仅茶叶出口数量之多,其品质也有一定优势,尤其是绿茶,品质上还是占有绝对的优势。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对茶叶的卫生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是对茶叶的外观和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4.
1.茶叶收成创记录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国家。去年最高达到9.28亿公斤,2004年达到8.2亿公斤。这都得益于好天气,使得茶叶农民对高品质茶叶能够育个好的收成:1公斤高品质阿萨姆茶叶去年在交易市场上面可以卖到1.65美金。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主要茶区分布在文县、武都和康县的18个乡镇、163个村。全省茶园面积发展到8.53万亩,其中投产茶园3.25万亩,茶叶产量807吨,茶叶总产值3080万元。其中春茶515吨,产值2140万元。全省有中小型茶叶加工厂13个,个体茶叶加工户260户,有各类加工机械306台。2000年全省茶园面积1.97万亩,5年后增长3.3倍。2004年发展加快,较2003年净增3.64万亩。计划到2008年全省茶园面积达到12万亩,其中无公害茶园6万亩,有机茶园2万亩,4年后茶叶产量将达到3200吨,产值1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6.
浙江初制茶厂改造与清洁化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茶叶加工的历史 浙江是全国重点产茶省之一,产茶历史悠久。茶叶的产值、产量、面积占全国茶叶产值、产量、面积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位。2004年全省茶园面积14.79万公顷;开采面积12.64万公顷,分别比上年增3.57%和1.90%。茶叶总产量13.87万吨,比2003年13.27万吨,增4.56%。茶叶总产值约为40.0个亿。其中名优茶产量4.48万吨、名优茶产值约35.0个亿元,  相似文献   

7.
目前,溧阳全市茶园总面积7万余亩,分南山、北山2个茶区,有茶场、茶厂150多家,其中300亩以上的茶场33家,全市年产茶叶2000吨。全年投入季节性采茶劳动力3.5万人,人均收入1200余元。据不完全统计,除茶场、茶厂外,全市有茶叶专业经销户120多家,外地销售窗口20多个,茶叶远销北京、沈阳、山东等省市。茶叶交易市场面积有7200平方米,年茶叶交易额超亿元。云南、四川、贵州、福建、浙江等省茶叶也汇集于此。  相似文献   

8.
茶叶是历史饮料,也是现代饮料,在历史和现代都有发展机遇。主要产茶国茶叶产量有增有减,主要茶叶出口国发生变化,有的国家茶叶进口下降,但世界茶叶产销总体仍在继续增加,茶叶产销有动力,也有压力,需要进一步发挥优势,适应形势,把茶叶建成世界第一大饮料。  相似文献   

9.
《上海茶叶》2006,(2):44-45
2005年上海市茶业职业培训中心先后举办初级茶艺师班5个,中级茶艺师班4个,高级茶艺师班2个,初级茶叶审评班1个,中级茶叶审评班1个,总计学员380人次,经考核,平均合格率达93.6%。全国专家学者认为:高级茶艺师的培训,存技能上“有韵味、有意境、有创新、有水平”。并建议将上海的茶艺师的培训工作向全国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一、出口概况 2009年上海口岸出口茶叶(仅指在上海市加工由上海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出口的茶叶,下同)数量7558.8吨,金额3092.2万美元,分别占全国茶叶出口数量和金额的2.5%、4.4%,出口均价为4091美元/吨,高于全国出口茶叶均价的75.8%。与去年相比。出口茶叶的数量减少16.9%,金额减少了14.8%。出口茶叶数量减少的原因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日本大麦茶的大幅减少;受加工成本上涨的影响.上海口岸出口茶叶公司的部分茶叶在茶叶原料产地如安徽、浙江和江西直接加工、检验检疫后出口。  相似文献   

11.
双余 《上海茶叶》2006,(3):10-11
1.1月2日,江苏徐州举办首届铁观音斗茶赛,有19个茶叶经销商和茶社参加;  相似文献   

12.
济南市现有茶叶市场3处:济南茶叶批发市场和广友茶城位于张庄路段,盖世物流茶叶批发市场位于盖世物流园区,总营业面积15.36万平方米,进驻茶商、茶农、茶厂经营业户1500多家,年交易量120多万担,销售量约占全国茶叶总量的8%以上,印交易额达18亿元。经营范围包括全国六人茶类的十几个系列数千个品种的茶叶以及茶具、茶包装和茶文化用品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的国家。《红楼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也是研究和了解中国18世纪中叶社会风俗的画卷。《红楼梦》一书中满纸茶香。甚至以茶代酒。这除了与当时的社会风气、家庭生活、风俗习惯、个人嗜好等有密切关系外,更重要的原因是茶文化本身所具有的特殊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一、浙江茶叶出口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欧盟不断提高农残标准,浙江省对欧盟茶叶出口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根据欧盟的通报,2005年8月1日起欧盟取消了硫丹的授权,对硫丹的农残检出标准由30mg/kg提高到了0.01mg/kg。按照浙江省目前的茶叶生产情况,除了少量有机茶叶,出口欧盟茶叶的硫丹残留量都无法达到欧盟的新标准。虽然欧盟新标准要在12个月的宽限期后真正实施,但其影响已经显现出来。据杭州海关统计,2005年8月份浙江省茶叶对欧盟出口403.9吨,价值78.2万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36.2%和43.1%。  相似文献   

15.
据专家介绍,2004年我国茶叶出口28万吨,出口量占我国茶产量的1/3,出口金额近4.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9.5%,19%,出口量、金额均创历史新高。2005年前四个月,我国茶叶出口量和出口金额同比分别增长9%和14%。有关部门预计,去年我国茶叶出口将再创新高。专家同时提醒,面对喜人的数字,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茶叶出口和整体发展依然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6.
秭归县地处长江三峡工程坝上库首,属三峡茶区,茶叶是秭归县继柑橘之后的第2大经济作物。全县有12个乡镇127个村种植茶叶2133hm^2,自2000年农业部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以来,取得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2个,无公害产品认证2个,其中主产区茅坪镇率先获得认证产品2个,认证面积达751.67hm^2,占全县茶叶面积的35%;2006年7月1日国家将茶叶列入食品范畴,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对茶叶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确保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确实得到推广,把农药残留控制在允许水平以下,保障消费者的饮用安全,几年来,秭归县开展无公害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实施与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应用实践与效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余双 《上海茶叶》2005,(2):26-26
中国茶叶生产与出口历史悠久。西欧、俄国、美国等最早进口和消费是中国茶叶。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经历了发展和衰落两个时期,19世纪40-60年代为发展时期,70-80年进入兴旺时期,90年代开始下降,20世纪上半叶为衰退时期。1851年至1860年的10年间,茶叶出口从7万多吨增加到9万多吨,1886年高达13.4万吨。1892年下降到9.81万吨。  相似文献   

18.
自从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饮红茶增健康运动之后,研究证明饮茶有益健康确实可信,茶叶贸易由此得到很大推动.茶叶已成为新世纪最健康的饮料之一。探讨了当前茶叶营销在产品、价格、分销、促销等四大方面的特性,对进一步完善茶叶营销策略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茶叶出口成就很大。一是茶叶出口创汇多。1950年至2003年茶叶出口569.02万吨,出口金额94.06亿美元,为对外贸易和现代经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二是茶叶出口带动茶叶生产持续发展。全国茶叶生产增长靠内销和外销,年外销量约占全年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茶叶出口兴旺,全国茶叶生产就增长,2002年出口25.22万吨,2003年产量就达78万吨,均创历史最高;三是中国绿茶、  相似文献   

20.
吴洵 《上海茶叶》2007,(1):22-23
一、当前茶叶生产对生态环境胁迫的主要表现 I.违章开山有禁未止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和饮茶有益健康的宣传,茶叶内销和出口量逐步增加,茶叶生产效益明显,茶农生产茶叶积极性不断增长,尤其是生产一些传统名优茶、特种茶更是成了当前茶叶生产的热点。一些旧茶园和老品种已无法适应当前生产名优茶和特种茶的市场要求,但茶农不愿也舍不得去改造和换种,在经济效益的驱使下就想方设法去开辟新茶园,当地不行到别地去开,本县不行到外县去开,本省不行到外省去开,发达地区不行到欠发达地区开等。开山种茶并非坏事,而是件好事,对当地山区经济发展都会带来好处,问题是在什么地方开辟茶园。现在有个别新茶园建到国家、省、县级自然保护区内。国家自然保护区条例明文规定国家、省、县级自然保护区是不能进行生产性开发的。还有些新茶园建到30度以上的山坡上,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对山地利用也都有明文规定30度以上的坡地是不能开发成农业用地的。这样做不仅违法和违章,而对当地的生态也是一种破坏,给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胁迫,远远看去一片青山中突现一大块被挖光秃秃的坡地,十分不协调。还有一些特种名优茶地区因效益好,把水田改为茶园,但水田茶树又长不好,就不计成本硬把山上的黄泥土一块块地挖掉从山上挑下来往水田里填,这种移山倒海式的开垦也是不可取的,都会给山区的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