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轮虫高密度循环水培育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轮虫是工厂化鱼类育苗、虾类育苗必不可少的生物开口饵料,轮虫的数量和质量往往是育苗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介绍了轮虫的高密度培养技术及营养强化技术,研究设计了一种轮虫高密度循环水培育装置,其设计指标为轮虫培育密度>5000个/mL,轮虫培育温度为20-38℃恒温可调,培育水氨氮含量<0.6mg/L。  相似文献   

2.
<正> 一、前言轮虫是各类鱼苗的适口饵料,又是鳙鱼的终身食物,白鲢也取食它们,并且消化良好。轮虫的培养和利用在提高水域生产力上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日本等国在室内工厂化培养轮虫已获成功,国内一些教学单位也曾做过室内培养轮虫的试验,但多半用于教学实验取材,至于用于生产的室外大面积培养,特别是在养鱼池塘的直接培养和利用方面的资料,所见尚少。  相似文献   

3.
循环水超高密度轮虫连续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循环水系统装置、浓缩藻类小水体培养及常规室内水泥池三种不同培养方式进行工厂化轮虫培养对照,以探索最佳的培养方式,结果表明:(1)在水温27℃,盐度28‰初始培养数量均为20亿的相同条件下,经过10d的培养,三种不同培养方式的轮虫分别采收5,300×108、6,300×108、650×108,日平均增值率分别为2.65、3.15、0.32;(2)三种不同方式培养的轮虫每亿成本分别为2.3元、5.2元和1.5元;(3)采用适合的饵料利用循环水装置培养方式可使轮虫培养密度保持在6,500个/ml以上,单位培养成本最低。  相似文献   

4.
日本轮虫培养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众所周知,日本是水产种苗生产技术较先进的国家,而作为重要支持的是饲养的36种鱼种初期饵料———轮虫的研究和应用。从1960年日本伊藤将L型轮虫海水驯化成功起,日本关于轮虫的研究受到广泛重视,先后发表了相关的研究报告有400多篇,在基础生物学、微生物生态学、应用科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多项成果,特别是添加了维生素B12的小球藻作为轮虫饵料的普及应用,实现了高密度、长期稳定、高增殖率的轮虫培养工业化,最近轮虫超高密度培养的系统装置也已研究成功。工厂化养鱼将成为我国21世纪保障食物安全的重要产业,鱼种饵料研究肯定会成为今后水产科…  相似文献   

5.
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室内高密度培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褶皱臂尾轮虫(以下简称轮虫)属轮虫纲(Rotatoria)、单巢目(Monogononta)、游泳亚目(Ploima)、臂尾轮虫科(Brachionidae)。它营养丰富,大小适口(100~300μm),是鱼类、虾蟹人工育苗中优良的动物性饵料,在育苗生产中需求量很大。由于浙南地区的轮虫天然资源不足,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特别是在河蟹人工育苗期间,外界气温低,在室外大面积培养轮虫繁殖速度慢、密度低,需  相似文献   

6.
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是海产动物幼体的优质生物饵料,具有适应性强、繁殖快、可以进行高密度培养等特点,尤其在海产鱼类苗种生产中是不可缺少的活饵料。如何稳定地大规模培养轮虫,是海产鱼类苗种工厂化生产中首要的问题。在室内水泥池高密度培养轮虫时,仅以一般的海产单胞藻投喂远不能满足轮虫的日摄食需求,在日本、韩国现多采用浓缩小球藻代替面包干酵母进行生产性高密度轮虫培养,效果良好。现国内多以面包干酵母作为室内水泥池高密度培养轮虫的主要饲料,其优点是操作简单可行,缺点是易污染水质且容易导致培养失败。目前国内已有关于小球藻浓缩方法及保存效果的相关报道,但尚未见有浓缩小球藻产品出售,也未见浓缩小球藻培养轮虫的相关报道。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在清江基地育苗室玻璃钢水槽  相似文献   

7.
酵母及藻类对褶皱臂尾轮虫培养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种群累积培养法研究了两种酵母、两种藻类对褶皱臂尾轮虫的最适投喂密度。结果表明 ,这四种饵料对褶皱臂尾轮虫的最适投喂密度 (× 10 6cell·ml-1)分别是 :干酵母 ,15 ;鲜酵母 ,5 ;微绿球藻 ,4 5 ;三角褐指藻 ,2 0。同时 ,在最适密度下比较了这四种饵料对轮虫的培养效果。结果表明 ,四种饵料对轮虫的培养效果以微绿球藻为最优 ,其它依次为三角褐指藻 ,鲜酵母 ,干酵母。实验结果显示 ,褶皱臂尾轮虫批量培养及至工厂化培养的首选饵料是微绿球藻和三角褐指藻  相似文献   

8.
正轮虫是水产养殖动物苗种阶段优良的开口饵料,其作为活饵料的应用大大促进了水产动物种苗生产的发展。近几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壮大,水产动物种苗的培育量大大提高,作为优质活饵料的轮虫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目前国内轮虫的来源,主要是通过室外土池人工养殖或室内水泥池培育,一般的培养密度只有200个/m L左右,产量低、周期长。现有传统的轮虫培养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亟需研究一种新型的快速、高效的轮虫培养方法。本文研究如何在  相似文献   

9.
实验室条件下,分别以面包酵母和扁藻为饵料培养褶皱臂尾轮虫(以下简称轮虫)。结果表明,轮虫摄食扁藻的生长繁殖效果要好于摄食酵母。以扁藻为食物,其带卵率和带卵数分别为45.5%和3.1个,而以酵母为食物,其带卵率和带卵数仅分别为32.5%和2.2个。在轮虫接种密度情况下(经一个培养周期7天),轮虫密度分别为54个/ml、32.5/ml。  相似文献   

10.
在对虾、鱼类的人工育苗生产中,常需要大量的轮虫作为幼苗饵料。但在大面积培养轮虫的过程中,又经常遇到轮虫饵料——藻类供应不上的问题,我们试验采用发酵面粉作为轮虫饵料,初步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一、试验条件培养池为室外水泥池,面积为10米×10米,池  相似文献   

11.
轮虫因自身具有的若干优点,如个体小、游动慢、繁殖快、可高密度培养、营养可人为强化、极易消化吸收等,使轮虫在育苗生产中一直处于重要地位。但是,轮虫在生产应用上也存在一些不足:①大量培养的不稳定性,在培养过程中时常会因为种种原因发生种群密度骤减;②大量培养的高成本,由于种苗对轮虫的需求量非常大,且培养轮虫也需要大量微藻培养,这就使轮虫培养占用了相当多的人力、物力和空间。以上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轮虫应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水产科技网络文献回归分析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详细介绍了壶状臂尾轮虫的高效培养技术,包括轮虫种(或卵)的分离和保存,培养容器的选择与消毒,培养用水的准备,轮虫的接种,单胞藻和鲜酵母的投喂,培养温度的控制,光照和通风,轮虫密度的日常检测,轮虫的扩大培养和营养强化,采收方法等.  相似文献   

13.
褶皱臂尾轮虫的干酵母工厂化培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干酵母作为褶皱臂尾轮虫的饵料,进行工厂化培养试验。结果表明:(1)在水温25~28℃,盐度23-25。连续充气的条件下,轮虫生长繁殖稳定;(2)经过7-10 d的培养,A、B、C三个水泥池内轮虫的密度分别从接种时的16、23、38个/ml增加到269、312、266个/ml.平均日增殖率为0.346、0.404、0.443;(3)A、B、C三个水泥池,连续培养59~70 d,经52-63次采收,分别收获褶皱臂尾轮虫1494×108、1748×108、2149.2×108个,合计收获轮虫5391.2×108个,饵料生产力为7.17、8.54、10.55;(4)采用合适的干酵母投喂方法和投喂量,定期带水采收,使轮虫密度保持在200~300个/ml,并补充等量培养用水,可以获得长期稳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小水体高密度轮虫快速培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红旗  张黎 《河北渔业》2005,(1):49-49,51
<正>轮虫是多种水产养殖动物苗种阶段优良的活 体饵料。目前国内轮虫的来源,主要是室外土池 人工养殖或室内水泥池培育。但前者受自然条件 影响大,后者培养周期长,产量低,往往不能满足 生产需要。近年来,国内从韩国引进小水体高密 度轮虫快速培养技术,在大菱鲆等名贵鱼类的早 繁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技术利用1~2m~3  相似文献   

15.
轮虫在水温19℃-24℃条件下进行室内低温培养。再经二次营养强化后用于牙鲆的育苗生产。结果表明:这种培养方式除能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外。同样能获得较高的轮虫培养密度,满足牙鲆育苗的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6.
轮虫室内人工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水鱼、虾、蟹等海水养殖品种人工养育过程中,轮虫作为重要的前期动物性饲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稳定、充足的轮虫供应是育苗成功的重要保证。目前轮虫的获得主要有两种方式:室外土池培养和室内水泥地培养。比较而言,室外土池培养具有生产费用低、产量大等优点,但受季节、水  相似文献   

17.
在对虾工厂化育苗中,饵料培养,特别是动物性饵料轮虫的生产性培养,目前尚有一定的困难。一般来说,因为需要一定规模的培养设备和条件,同时,尚需一定的培养方法与技术。因此,目前大部分生产单位在对虾人工育苗中所使用的活体动物性饵料主要以卤虫(Artemia salina)无节幼体为主,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室内培养槽和室外培养系统中培养轮虫的各种方法。同时也对藻类,酵母和乳化油的配合应用和各种培养方法的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利用室内水泥池总计580 m3进行了轮虫大水体、高密度培养,三年共采集轮虫6600亿个,培养密度达到200个/ml以上,较好地满足了虾、蟹、鱼类等苗种生产所需,提高了苗种的成活率,且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轮虫培养过程中生长及环境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1000ml烧杯、5L全自动生物反应器、常规的大池(5m^3)以及加处臭氧和生物过滤装置的大池(约5m^3)这四种培养系统,对在轮虫培养过程中轮虫的生长特征,以及pH、溶氧、氨氮及亚硝态氮等水质参数变化特征进行了较系统的探讨,研究结果可为轮虫密度培养工艺及培养系统的优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