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扩大日本落叶松的遗传变异幅度,改善中国日本落叶松的育种状况,提高育种水平和林业生产力。对落叶松种和种源、原生种源试验林建成后10 a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次生种源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是原生种源的1.10,1.11,1.23倍;选育出了13个优良种源,为我省及辐射推广地区营造日本落叶松速生丰产林找到了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2.
1983年营造落叶松种和种源试验林,经6年的栽培试验,日本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均表现良好;兴安、长白两种落叶松表现均较差;日本落叶松的3个种源间生长无显著差异;华北落叶松中的繁峙、龙江和承德3个种源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3.
落叶松种及种源配合选择试验结果表明,在参试的七个落叶松种中,日本落叶松生长最好,华北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次之,其它四种落叶松最差。不同落叶松内种源间在生长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日本落叶松以本溪、西丰和铁岭三个种源表现优良,造林可获得一定增益。  相似文献   

4.
小兴安岭引种杂种落叶松家系苗期生长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年生苗期数据表明,小兴安岭南部地区可以引种杂种落叶松.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高生长表现突出,其次是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高生长较差,长白落叶松家系、优良种源生长都差,兴安落叶松优良种源长势最弱.生长较快的5个家系同当地生产对照相比快25.1%,与兴安落叶松优良种源比快52.9%,所有的杂种落叶松家系高生长都大于对照和兴安落叶松优良种源,杂种落叶松适应性较好,播种当年未发现有冻害现象.  相似文献   

5.
对引种在山西省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上庄油松种子园31年生落叶松种和种源进行调查,通过方差分析得出,不同落叶松种源间胸径、树高生长差异显著。用胸径的平方乘以树高代表不同落叶松种源综合生长因子,大于平均生长指标的种源有11个,从大到小分别为辽宁草河口日本落叶松、辽宁本溪日本落叶松、山西宁武华北落叶松、辽宁清源日本落叶松、河北宽城华北落叶松、河北丰宁华北落叶松、内蒙巴林华北落叶松、山西沁源华北落叶松、辽宁铁岭日本落叶松、山西文水华北落叶松和陕西横山华北落叶松。用胸径的平方乘以树高代表不同落叶松种综合生长因子,日本落叶松生长指标最大,为5 355.98.通过对31年生落叶松不同种的引种试验,以日本落叶松在上庄油松种子园生长表现最好,其次为华北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6.
为了选择适应我国中北亚热带高山区的适生树种,找到现实可用的生产力高的日本落叶松采种区。1983年3月,采用日本、华北、长白、西伯利亚、欧洲、波氏和西藏7种落叶松的33个种源,开展了落叶松种和种源试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除日本落叶松以外的其它6种落叶松均不适宜本地区条件而不适宜生产规模造林;日本落叶松次生种源间生长量也存在一定差异,吉林次生种源普遍优于辽宁种源;按生长量排序为:吉林柳河、吉林东丰、吉林安图、辽宁庄河、辽宁本溪、辽宁铁岭、辽宁桓仁、辽宁西丰、辽宁清源。  相似文献   

7.
我省引种各种落叶松已有70多年历史,其中日本落叶松为引种成功的树种。但是,过去引种都未曾考虑种源因素,仅在种的水平上评价引种效益,这样易将其他的,如长白落叶松的最好种源遗漏掉,而将日本落叶松的较差种源选进来。为避免这种差误,应在种和种源这两个水平上来比较落叶松的引种效益。1983年我们承担了全国落叶松种源协作组的试验任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长岭岗林场7个物种33个种源的落叶松10年的栽培试验表明,鄂西地区以日本落叶松表现最好,其中尤以桓仁、柳河、庄河、铁岭、草河口的日本落叶松种源为最佳,其它6种落叶松均不适宜生产性造林。  相似文献   

9.
日本落叶松属世界公认的广适性建生用材树种。我国的东北地区有部分分布。自1979年开始我国在中国林科院马常耕研究员的带领下,展开了长达12a的落叶松种和种源选择研究,在全国布设了12个省区、23个县的研究试点,研究包括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华日落叶松、西伯利亚落叶松、欧洲落叶松和波氏落叶松7个物种,各物种3-10个的产地种源。研究的突出成果就是:日本落叶松是适应最广、生长潜力最大的一种落叶松。  相似文献   

10.
日本落叶松原生种源早期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笔者利用6 a生的日本落叶松生长数据对湖北省建始县长岭岗林场的日本落叶松原生种源试验林进行了分析.根据日本落叶松生长早一晚相关性,以6 a生时的胸径作为选择指标依据,对日本落叶松原生种源开展了早期选择研究,结果表明:从日本引种的原生种源213个家系之间差异极显著,日本天然林产家系、日本各林业试验场种子园产家系和中国产混...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tionTheresearchofprovenanceisnotonlythemeansofimprovingafforestationalforestrybutalsoisnecessarybaseforotherbreedingsystem.EverycountryhaspaiduniversalattentiontothiSway.lUFROhasalsoworkedoulthestandardizedrulesofprovenancetrialstodirectdifferentc…  相似文献   

12.
通过长白落叶松种源试验的结果,揭示了长白落叶松的地理变异规律与模式。主要特点是:呈现纬向为主,经向为辅,经纬双重正向的渐变模式。影响长白落叶松地理变异的主导气候因子是温度,其次为水份。利用长白落叶松种源生长与其环境因子线性相关显著的性状,采用主分量分析方法,将长白落叶松划分成四大种源区,即白刀山种源区(编号Ⅰ)、小北湖种源区(编号Ⅱ)大石头种源区编号(Ⅲ)、和白河种源区(编号Ⅳ)。  相似文献   

13.
山杨纸浆材优良种源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集山杨主要分布区内15个种源171份材料,在黑龙江省迎春林业局进行种源试验,并进行生长与纸浆材性的综合分析,其结果表明:种源树高、地径、材积、新生长和冠幅等生长性状和纤维长、宽、长宽比、基本密度和纤维素含量等材性指标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过综合指数法和PCA分析,初步选出适合黑龙江省营造山杨纸浆林的7个最佳种源。  相似文献   

14.
红松不同种源的遗传差异与地理变异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5年生红松种源为试验材料,采用方差分析,综合指数选择等方法,证明红松不同地理种源间的差异是极显著的。文章还通过采用9个不同数学模型,拟合了11个种源在纬度或经度上的一维地理变异趋势。经二维多项高次趋势分析,将红松11个地理种源划分为3个渐变群。  相似文献   

15.
The data of provenance trial onJuglans mandshurica young tree were investigated and studied from different provenance. Analysis methods of variance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se data. The following conclusons were obtained: (1) The difference of growth characters ofJuglans mandshurica is relatively significant among provenances: (2) The result of first trial has indicated thatJulans mandshurica growth trend expresses two-way gradual change trend with different longitude and latitude. but the second trial has no obvious gradual change trend. Height ofJuglans mandshurica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elevation. (3) The provenance of Shulan. Mao’ershan and Baishishan were selected as superior provenance of afforestational seeds for Mao’ershan and its brink region. Responsible Editor: Zhu Hong  相似文献   

16.
杉木种源胸径生长地理变异的趋势面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陈伯望  洪菊生 《林业科学》1995,31(2):110-115
运用趋势面分析的方法,对全国杉木种源试验55个试点的43个共同种源的生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次傅里叶趋势面比多项式趋势面更能反映种源的地理变异,清晰地区划出了以湘黔桂交界地区、闽北地区和四川盆地地区为中心的三个杉木高产种源地区和以江浙皖沿海地区、陕豫鄂交界地区和滇西地区为代表的杉木低产区域,减少人为影响,为种源区划分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鹅掌楸种源材性遗传变异与选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鹅掌楸两个种及其杂种多地点7年生种源试验林中,随机抽取3块试验林共282株样本,分别遗行木材基本密度(BD)和纤维长度(FL)的测定分析,在分布型拟合与精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一般线性方差模型分析,结果为:中国鹅掌楸种源间BD和FL均差异显著(a=0.05),5个北美鹅掌楸种源间BD和FL未达到显著差异,地点间差异及种源与地点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平均值T检测表明中国掌楸与北美鹅掌楸两种间BD和FL均不存在显著差异,鹅掌楸的BD总均值为0.397g/cm^3,FL总均值达1.603mm,属于中小密度,长纤维或近长纤维树种,差异分析揭示了种内差异是掌释属的主要变异来源,种内种源间存在选择的遗传基础,性状遗传相关分析认为,鹅掌楸BD和FL之间相互不密切(r=0.157),两本材料状与各生长因子间相关亦不密切,说明他们之间基因连锁不紧密,可独立选择。BD种源广义遗传力为H^2BD=0.65,受遗传控制较强,FL为H^FL=0.29,受遗传控制中偏弱,两性状年-年间遗传相关密切,在上述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方3种标准进行了鹅掌楸属材料种源选择,其中,在“强度选择”条件下,选出BD优良的种源为庐山和桑植,FL优良的种源为浏阳和赣武夷,均为中国掌楸种源,北美种源虽然与中国种源在总体上不存在明显差异,但多数处于中等水平上,对照杂种夫性系BD和FL的均超过鹅掌楸性状总均值,但未超过最好的种源。  相似文献   

18.
通过26年生长白落叶松种源试验的调查分析表明:长白落叶松在加格达奇试验区其性状及变异是稳定的,可以进行早期选择。各种源间的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都存在较显著差异。9个种源的生长性状可划分为5个种源区,即:Ⅰ、鸡西种源区;Ⅱ、小北湖种源区(包括小北湖、大海林);Ⅲ、白刀山种源区(包括白刀山、穆棱);Ⅳ、露水河种源区(包括露水河、白河);Ⅴ、天桥岭种源区(包括天桥岭、和龙)。种源选择的效果较为明显。低海拔、低等效纬度的鸡西种源为加格达奇试验点的最佳种源,大海林、小北湖种源也是可选种源。  相似文献   

19.
木荷种源苗高生长参数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8个木荷种源苗高生长节律的观测材料,通过采用Logistic方程拟合其苗高生长,求算和揭示最大生长速率(MGR)、线性生长速率(LGR)、线性生长量(TLG)和线性生长期(LGD)4个苗高生长参数的种源差异和地理变异模式.研究结果显示:利用Logistic方程可较好地拟合木荷种源苗高生长的动态变化,其决定系数皆在0.92以上.不管是Logistic方程的3个生物学参数a、b、c,还是上述4个苗高生长参数在种源区间和种源区内种源间都存在显著的遗传变异.研究发现:种源MGR、LGR、TLG与产地纬度呈显著的负相关,都表现出明显的纬向渐变地理模式,其变异主要来源于种源区内种源间(42.84%~43.41%),其次来源于种源区间(11.07%~13.15%);LGD在种源区和种源区内种源两个层次的方差分量都相对较小(6.9%和8.4%),且未发现与产地经纬度的显著相关性.苗高生长参数间的相关分析发现:木荷种源苗高线性生长量的增加并非由于线性生长期的延长,而是由于最高生长速率和线性生长速率的提高所致.  相似文献   

20.
6个南方红豆杉种源苗期和幼龄生长差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红豆杉是提纯抗癌药物紫杉醇的重要药用植物,因受制于红豆杉有限的野生资源,世界各国都在寻求多种方法生产紫杉醇,而通过红豆杉的人工栽培则是当今实行紫杉醇产业化的主要途径。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Lemee et leve1.)Chang et L.K.Fu)为我国一级保护树种,材质优良、观赏价值高,相对于同属其它植物其紫杉醇含量虽然较低,但因其早期速生、宜短周期经营而开发价值较高。当前存在的技术瓶颈主要是药用优良新品种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的缺乏。南方红豆杉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南岭山脉及河南、陕西、甘肃、台湾等省的山地或溪谷,种内变异丰富,但缺乏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