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粮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卫生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影响食品卫生品质的因素很多,如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农药和药物残留污染、重金属及其它化学污染、滥用食品添加剂等,其中影响食品安全的真菌毒素类物质的代表性物质——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及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农产品产地环境的农灌水水质,土壤中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等是影响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其中土壤重金属背景值残留较为稳定,一旦对产品造成污染,往往是不可逆转的。  相似文献   

3.
杨智会 《种子科技》2023,(10):127-129
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产品的产量和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在种植农产品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其出现病虫害,需要喷洒杀虫剂、杀菌剂等含有化学成分的农药。使用大量农药不但会污染环境,还会影响农产品质量,甚至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在销售前,应当对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防止农药残留量大的农产品流入市场,危害消费者安全。文章分析和论述了农产品农药残留检前处理技术,研究了促进农产品农药残留检前处理技术发展的途径,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2016年3月1日起实施,其中明确13类食用农产品禁止销售。这13类食用农产品分别是:使用国家禁止的兽药和剧毒、高毒农药,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为加强食用农产品监督管理,规范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行为,保障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办法》将于2016年3月1日起实施,其中明确列出13类食用农产品禁止销售。这13类食用农产品分别是:使用国家禁止的兽药和剧毒、高毒农药,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超范围、  相似文献   

6.
云南部分地区农产品重金属污染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当今全世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中国十分重视的农业发展问题。为了解云南地区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水平、评价其食用安全性,笔者综述了近年来云南部分地区(主要为存在潜在污染区域)主要农产品的重金属污染情况。结果发现,云南部分尾矿区存在重金属污染隐患,部分农产品重金属含量达到或者超过安全限值,部分农作区的粮食作物、蔬菜、经济作物、野生菌资源等存在一定的重金属安全风险,中药材、茶叶、烟草中重金属含量相对安全。在分析云南农产品重金属含量超标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云南重金属污染的几点建议和防治对策。当地政府、相关企事业单位应提高重金属污染关注度,加强种植业的监督管理,形成完备的重金属污染治理体系,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7.
<正>为提高农药安全使用技术水平,从源头上控制农药残留污染,减少农药对人、畜及环境的危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国农药安全科学使用技术培训启动仪式于5月7日在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白村举行。参与仪式的多位当地植物保护界人士和农民表示,现在农业生产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病虫害防治环节太薄弱,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讯近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办法》已于2016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明确列出13类食用农产品禁止销售。这13类食用农产品分别是:使用国家禁止的兽药和剧毒、高毒农药,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  相似文献   

9.
食品的原料生产和加工都离不开环境。生物需要从空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中获得光、二氧化碳、水以及其他养分进行新陈代谢活动,因此只有环境中的空气、水和土壤不受污染,大自然才能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农产品。农产品在生产、加工、贮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若受到环境的污染就会影响食品的质量安全,因此尽可能减少或杜绝一些不良因素的存在才能生产出优质的食品,以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不断提高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中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现状及治理技术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介绍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定义、特性及其危害,分析了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土壤、水体、大气、农产品等介质中的污染状况,阐述了对被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的介质进行生物修复、焚烧、物理和化学处理技术及进展,并对中国在此领域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屠国庆 《种子科技》2020,(6):87-87,89
蔬菜是老百姓生产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食物,因此丰富老百姓的菜篮子是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蔬菜的生产环节影响蔬菜的品质,其中水、肥是影响蔬菜生产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蔬菜种植与生产的过程中,合理进行肥料与农药的施用非常关键,会直接影响到蔬菜的产量及品质。无公害蔬菜是指将蔬菜中的有害物质残留量降低,使作物的抗病性增强,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在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同时,避免污染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12.
农产品质量检测及安全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松明 《粮食储藏》2005,34(1):46-50
食品安全、农产品安全问题正在越来越多地引起全球的关注。农产品安全性不仅关系国计民生,而且在当前的农产品出口贸易中愈显重要。只有加强农产品安全的基础研究(如快速检测、质量安全控制等方面),才能适应国内国际的新发展。本文首先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现状进行了简述,然后从农产品的天然毒素、农药残留和储藏品质检测等几方面对农产品的安全快速检测新技术作了介绍,并进行了讨论。最后对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陈茂春 《科学种养》2014,(10):56-56
<正>微生物农药是指使用细菌、真菌、病毒等活的生物体来预防、消灭或控制为害农林生产一种或几种有害生物的药剂。它具有对人畜安全、无农药残留、不产生抗药性、不污染环境等优点,正在被人们广泛应用于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中。但是,生产实践中很多人因没有依其特性进行保管和使用,导致应用效果不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7月5日,农业部新闻办公室发布2006年第二次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监测结果显示,37城市蔬菜农药残留监测按国际标准判定合格率为94.7%,22城市畜产品中“瘦肉精”污染监测合格率为99%,8城市水产品中氯霉素污染监测合格率为99.2%。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由于农业生产中无标准生产,有标准不依,缺乏相应的农产品质量管理手段等原因,导致我国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基本上处于失控状态。所以农药的科学合理、安全使用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政府和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文献分析,梳理了基于政府保障视角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宏观影响因素和基于供应链保障视角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微观影响因素,包括法律法规体系、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监管体系、供应链组织模式、信息传递、收益分配、认知与意识、知识与技术以及信誉。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模型,评述了宏观因素与中微观因素的相关关系,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田夏  赵媛 《种子世界》2021,(11):0159-016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农业生产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农产品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原因,主要是因为农药的大量使用、化肥施用不当、受到工业因素影响等,而这些污染要素对农作物产生的影响、程度不同,导致了其在各种形态下污染物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使重金属离子进入生物体内,不仅会造成植物和动物机体中毒,还会危害人体的健康甚至威胁人类生存安全。本文从重金属污染现状的角度出发,并提出如何利用前处理以及不同的处理方式对农产品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检测,以期为重金属污染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产品产地环境开放,生产行为不受控。因此,必需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区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以稻谷为例,运用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HACCP)原理分析了在其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害因子。确定了产地环境、田间管理、产地准出及市场准入等环节是维系稻谷质量安全的关键控制点,提出构建由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地/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和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评估/预警中心组成的四级监控体系及相应的纠偏程序与验证程序。通过对风险因子持续的监查、监测、评估、预警等,实现对区域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危害的有效管控。  相似文献   

19.
5月27日,农业部新闻办公室发布了农业部2008年第二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2008年4月,农业部对全国37城市蔬菜中农药残留,35城市畜禽产品中瘦肉精、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及磺胺类药物残留,26城市水产品中氯霉素等污染状况进行了本年度第二次例行监测。  相似文献   

20.
HACCP在浊型杏汁饮料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HACCP原理对浊型杏汁饮料生产各环节的危害因子及关键控制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危害因子主要来源于物理、化学及生物等综合因素。物理因素来自原辅料及包装材料中的杂质危害等;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或添加剂过量等导致化学危害;生物危害来自原料、水或加工中微生物污染、二次污染以及微生物超标等。在危害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浊型杏汁饮料安全生产过程中的七个关键控制点为:原料、清洗、调配、脱气、均质、装罐封盖、杀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