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模式简况 蚕桑畜禽复合种养技术是指利用一定规模的桑园开展养蚕、养鸡、养羊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提高桑园产出效益的一种农作模式.目前湖州练市朱家兜蚕桑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建立了一个6.67 hm2果桑种植与桑苗繁育的示范基地,在基地区域建造了羊舍1幢共10间200 m2,大蚕室兼鸡舍1幢共150 m2.初步形成了养蚕、养羊、养鸡和桑果采摘、桑苗繁育的种养模式.通过桑叶养蚕喂羊、畜粪肥桑、鸡舍蚕房套用,形成一条生物链,实现桑园资源生态循环零排放.循环模式见图1.  相似文献   

2.
桑园养鸡提高亩桑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桑园经济效益途径很多,在桑树生长季节,桑园放养肉用鸡,也是提高亩桑经济效益的一种方法。一、桑园养鸡的经济效益安吉县安城乡拢坝村蚕桑场原有桑园30亩,1984年起,由陈中木一人承包,全年产茧1016公斤,茧款4034元。1985年总产蚕茧1560公斤,比上年增长53.5%,总茧款6024元,比1984年增收49.3%,亩桑产值由1984年  相似文献   

3.
桑园养鸡是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内容,全国主要蚕区都有相关的报道。但对于桑园养鸡的发展前景、发展意义和发展方式、技术要点,各地认识不同,影响了相应的工作进展。1发展桑园养鸡的作用1.1充分利用桑园空间,增加蚕农收入我国桑园面积维持在79.2万hm2以上(2010年),主要为养蚕提供饲料原料桑叶。但蚕桑  相似文献   

4.
桑园养鸡的发展前景及技术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青 《蚕桑通报》2012,43(3):58-59
蚕桑产业在桐乡有着悠久的历史,曾是桐乡农业经济的支柱。但是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迅速发展,蚕桑产业逐渐萎缩。2011年全市实际投产桑园面积为8537hm2,饲养蚕种25.8万张,全年蚕茧产量2.37万t,产值4.36亿元,平均产值3400元/667m2。为了进一步加快蚕桑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高桑园经济效益,增加蚕农收入,近年来我市探索发展桑园养鸡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桑园养鸡是一种对桑园进行立体开发的模式,能有效利用桑园的剩余空间,实现"以叶养蚕、以园养鸡、以鸡肥桑"的桑园循环综合利用目标,成为促进蚕桑产业发展和提高蚕农收入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 邳县自1954年开始发展成片桑园,但到1983年,仅有桑园6275亩,产茧333.585吨,从1984年起以适当集中为原则,调整了蚕桑布局,桑园达8231亩,产茧507.65吨,比1983年产茧量增长53%,1985年桑园达2.1万亩,产茧745.55吨,比1984年增长47%,1986年桑园达2.34万亩,产茧1203.05吨,比1985年增长61.4%。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是抓住了蚕桑基地建设这一关键。  相似文献   

6.
<正> 一、国内国际的蚕桑发展形势国内近几年来,蚕茧价格不断提高,相对经济效益高于粮食和其他某些经济作物,因此,发展蚕桑生产积极性很高。1990年,全国桑园面积达到1151万亩,其中整片桑园面积为726万亩,比1978年的418万亩增长54%。1990年,全国蚕茧产  相似文献   

7.
谢中伦  干群 《四川蚕业》2007,35(4):52-52,58
金堂属成都平原边缘丘陵县,也是四川省优质蚕茧基地县之一,现有桑园近4万亩,金堂蚕业历经茧丝绸市场几起几落,在稳定中有所发展。近年来,随着其它农副产品和劳动力价值大幅度攀升,单一的栽桑养蚕模式已难以有效提高桑园比较效益以维系蚕业生产的稳定。金堂县2007年起通过探索发展桑园养鸡,桑禽互补,实现蚕桑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现已出栏桑园土鸡10万余只,存栏20余万只,比照单一的栽桑养蚕模式,亩桑收入实现了翻番,达到5600元/亩。1开发模式主要做法分两种:一是引进家禽养殖龙头企业(如成都金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包桑园,直接养鸡并对口链接…  相似文献   

8.
<正> 邛崃县宝林乡一村二组蚕桑专业户杨学义1982年秋利用沙地和荒河坎种植了8亩带型桑园,采用县蚕桑协会研制成功的新式带型桑园,以养蚕为主体发展复合经营,经过4年的辛勤劳动,1986年采叶养蚕30张(盒),产茧1.224吨(亩桑产茧153公斤),收茧款4124元。桑园间种小麦、蔬菜、花生和出售桑枝等又收入2622元。8亩桑园共收入6646元。全家  相似文献   

9.
<正> 一、基本概况: 我县蚕桑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近10年来蚕桑生产得到较大发展。1983年至1991年的8年间,新建桑园2900亩(每亩667m~2,下同),300多万株,分布在全县的12个乡(镇),111个村,17200户。今年蚕桑生产跨了一大步,上了一个新台阶,新建桑园8234.8亩,790多万株,全县桑园面积累计达到11134.8亩,1090多万株。育苗770亩,养蚕800张,产茧24吨,产值达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几年来,我们注重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合理调整农村产业布局,不断完善蚕桑生产责任制,强化服务体系,加强了蚕桑重点基地的建设,促进了蚕桑生产的持续稳步发展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全县现有桑园11.6万亩,蚕农100422户,户平承包桑园1.16亩,其中承包桑园1亩以上的57016户,67280亩,占58%;2亩以上的12590户,27840亩,占21%;3亩以上的4439户,14560亩,占10.5%。蚕茧总产连续七年居全省首位。  相似文献   

11.
三中全会以来,我市蚕桑生产在各级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桑园面积日趋巩固,蚕茧产量不断提高,出现了一批以蚕桑为主的专业场、专业户和承包大户。我市1985年桑园实有面积为18582亩,比84年22472亩,减少3890亩;全年饲养蚕种9505张,比84年11332张,  相似文献   

12.
宜丰县是我省“蚕桑工程”基地县之一,1990年成立了县蚕桑领导小组和蚕桑开发办公室专门管理机构。现有桑园面积3450亩。为了支持蚕桑开发,县财政拿出贴息贷款50万元,决定发展1亩桑园扶助无息贷款50元。计划到1995年全县发展桑园3万亩,蚕茧产量达到1200吨。这项任务已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13.
<正> 涟水县蒋庵乡官荡村第八村民小组,共有57户,现有桑园168亩,占耕地总面积44.21%,户均2.95亩。1988年户均产茧237公斤,加上桑园套种产值,桑园平均亩产值达966.39元,户均产值2848.31元。农户都很重视蚕桑生产,村、组非常重视蚕桑生产的服务建设。组里专门购置了一台机动喷雾  相似文献   

14.
1989年我省蚕桑生产是历史上发展较快的一年,桑园面积已恢复到53591亩,其中新增桑园面积24000亩,比1988年增加82.7%;蚕种发放量44540张,比1988年增加60.2%;产鲜茧2.7万担,比1988年增长42.1%,是建国后最高纪录。这是上级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和全省蚕桑行业齐心协力、辛勤工作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正>蚕桑生产是我市的传统项目,桑园面积、年发种量历史上最高达到11万亩、28万张。近几年因受茧丝绸市场的冲击,蚕桑生产严重滑坡,桑园面积下降到4万亩,年发种不足10万张。造成蚕桑下滑的原因,一方面由于茧丝市场的疲软,另一方面主要是蚕桑生产的产业化水平低、效益差、缺乏竞争能力。近两年来我市从加强基地建设着手,积极推进蚕桑生产产业化进程,较好地稳定发展蚕桑  相似文献   

16.
<正> 射阳县特佣公社兴胜大队是蚕桑生产的新发展地区,1979年仅有桑园27亩,80年拓植了新桑200多亩,目前全大队桑园面积达261.5亩,每人平均约二分桑。蚕桑生产在这个大队是一项新发展的副业,技术基础和物质基础都十分薄弱。因此,在1982年推行蚕桑生产承包到户的责任制时,不少群众不敢承包,有些群众虽然想承包,但他们不是为了管桑养蚕,而是想在桑园内套种其他作物。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蹲点  相似文献   

17.
<正> 近十年来,尤其自1980年到1985年的五年间,南通市蚕桑生产发展较快,全市1980年桑园面积13.85万亩,年发种量30.8万张,总产茧8785吨,到1985年桑园面积达36,75万亩,年发种量66.24万张,总产茧18230吨。在五年中桑园面积增长了1.65倍,产茧量增长了1.13倍。1986年总产茧又获20775吨,连续六年蚕茧总产蝉联全省第一名。南通市近年蚕桑生产发展较快,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蚕桑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强,稳产性好。南通市是一个农业自然灾害多发地区,而蚕桑生产的抗灾能力较强。蚕桑生产包含着两个生产环节:一是培桑。桑树是多年生  相似文献   

18.
吴华 《江苏蚕业》2007,29(2):47-48
<正>我国蚕桑生产具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蚕桑是农民的一项传统副业项目,改革开放以来,蚕桑生产得到迅猛发展,占农村经济的份额越来越大,我国茧丝绸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垄断地位。盐城市现有桑园25万亩,桑园年亩产值4000元,年饲养蚕种80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几年来,涟水县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发展蚕桑生产,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1990~1991年,拓植新桑园2.4万亩,总面积达4.02万亩,年产蚕茧1000多吨。随着当前国际市场丝绸行情的变化,笔者认为,蚕桑生产必须克服一种倾向,做好三篇文章,使蚕桑生产向着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低成本的“三高一低”方向发展。要克服的一种倾向是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这种倾向具体反映在三个方面:一、重面积、轻素质的倾向。即偏重增加桑园面积,忽视提高桑园素质。我县1.6万亩成林桑园,亩产茧100公斤以上的只有2500  相似文献   

20.
<正> 我县有蚕桑任务的有29个乡一个蚕桑场,现有桑园面积3.5万亩,其中成林桑1.86万亩,85年收购蚕茧680吨,比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1978年产茧增长一倍。但我们在发展蚕桑生产方面经历了一段曲折过程,以往发展蚕桑,没有总体规划,往往采取行政命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