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黄山风景区松蛀虫及携带线虫潜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黄山风景区的松蛀虫及其携带线虫的潜能进行了监测研究。辖区内繁衍着15种松蛀虫,主要有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褐幽天牛Arhopalus rusticus(L.)、短角幽天牛Spondylis buprestoides(L.)和马尾松角胫象Shirahoshizo patruelis(Voss)。研究显示,松墨天牛和褐幽天牛是黄山风景区内的危险性松蛀虫。松墨天牛最高分布区为海拔1658m的天海景点,海拔320m的白亭景点和700m的温泉景点种群数量分布比率最高和较高,分别达80.9%和11.3%。松墨天牛携带拟松材线虫等非病原线虫的机率和平均携带数量分别达61.3%和3622.0条。褐幽天牛分布于北海、西海和光明顶3个1590~1720m的高海拔景点,分别占种群数量的21.8%、24.4%和25.6%。褐幽天牛携带线虫机率和平均数量分别为51.2%和5128.6条。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黄山风景区松蛀虫种类、主要松蛀虫成虫活动期、种间种群数量比率和种内种群数量垂直分布比率 ,2 0 0 1年 5种松蛀虫成虫种群数量变动规律、不同监测期松墨天牛雌成虫孕卵量及比率。研究结果表明 ,黄山风景区繁衍着 14种松蛀虫 ,主要松蛀虫有 5种 :马尾松角胫象、松墨天牛、短角幽天牛、褐幽天牛、松树皮象。其种群数量比率分别为 6 1.6 %、2 7.0 %、5 .5 %、3.8%和 2 .2 %。松墨天牛成虫最高分布区为海拔 16 5 8m的天海景点 ,海拔 318m的白亭景点种群数量分布比率最高 ,达80 .9% ,诱获的松墨天牛雌成虫平均孕卵量为 2 5 .3粒  相似文献   

3.
M99-1引诱剂诱捕松墨天牛等松甲虫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松墨天牛成虫活动期间,在马尾松-栎类次生混交林、马尾松-湿地松人工林和黄山松天然林3种不同林分中,应用M99-1引诱剂诱捕钻蛀性松甲虫种类、主要钻蛀性松甲虫成虫种群数量及其比率和不同诱捕期松墨天牛雌成虫孕卵量及其比率的情况.研究结果显示,M99-1引诱剂诱获鞘翅目害虫达26种,其中钻蛀性松甲虫达14种,占诱获种类的53.8%.马尾松角胫象、松墨天牛种群数量比率最高,分别达57.3%~69.8%和27.2%~29.3%.3种不同松林林分中,短角幽天牛、褐幽天牛、薄翅锯天牛等其它主要钻蛀性害虫的数量比率也较高.不同诱捕期松墨天牛雌成虫平均孕卵量及其比率,以活动前期(6月下旬前)为最高,分别达16.9粒和41.9%.M99-1引诱剂诱捕是监测松林钻蛀性松甲虫种群动态和降低其虫口密度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放养管氏肿腿蜂防治松褐天牛试验成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材线虫病的传播,主要是以媒介昆虫松褐天牛携带松材线虫感染健康松木致病.根据有关研究数据证明,松褐天牛携带线虫率达62.5%,携带线虫量为4601~12737条/头,最高达到71740条/头.因此,松材线虫病的除治,其根本要素是对松褐天牛的积极除治,防治松褐天牛即直接影响着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M_(99-1)引诱剂诱捕松墨天牛等松甲虫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松墨天牛成虫活动期间 ,在马尾松 -栎类次生混交林、马尾松 -湿地松人工林和黄山松天然林 3种不同林分中 ,应用 M99-1引诱剂诱捕钻蛀性松甲虫种类、主要钻蛀性松甲虫成虫种群数量及其比率和不同诱捕期松墨天牛雌成虫孕卵量及其比率的情况。研究结果显示 ,M99-1引诱剂诱获鞘翅目害虫达 2 6种 ,其中钻蛀性松甲虫达 14种 ,占诱获种类的 5 3.8%。马尾松角胫象、松墨天牛种群数量比率最高 ,分别达 5 7.3%~ 69.8%和 2 7.2 %~ 2 9.3%。 3种不同松林林分中 ,短角幽天牛、褐幽天牛、薄翅锯天牛等其它主要钻蛀性害虫的数量比率也较高。不同诱捕期松墨天牛雌成虫平均孕卵量及其比率 ,以活动前期 (6月下旬前 )为最高 ,分别达 16.9粒和 4 1.9%。 M99-1引诱剂诱捕是监测松林钻蛀性松甲虫种群动态和降低其虫口密度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M99-1引诱剂诱捕松墨天牛等松甲虫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松墨天牛成虫活动期间,在马尾松-栎类次生混交林,马尾松-湿地松人工林和黄山松天然林3种不同林分中,应用M99-1引诱剂诱捕钻蛀性松甲虫种类、主要钻蛀性松甲虫成虫种群数量及其比率和不同诱捕期松墨天牛雌成虫孕卵量及其比率的情况,研究结果显示,M99-1引诱剂诱获鞘翅目害虫达26种,其中钻蛀性松甲虫达14种,占诱获种类的53.8%,马尾松角胫象,松墨天牛种群数量比率最高,分别达57.3%-69.8%和27.2%-29.3%。3种不同松林林分中,短角幽天牛=褐幽天牛,薄翅锯天牛等其它主要钻蛀性害虫的数量比率也较高,不同诱捕期松墨天牛雌成虫平均孕卵量及其比率,以活动前期(6月下旬前)为最高,分别达16.9粒和41.9%,M99-1引诱剂诱捕是监测松林钻蛀性松甲虫种群动态和降低其虫口密度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松材线虫病治理区病原数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松材线虫病治理区室内、林内松褐天牛羽化期携带松材线虫以及诱木中松材线虫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室内、林内松褐天牛携带松材线虫的几率分别为25.5%、22.0%;松褐天牛成虫携带松材线虫量均以6月份最大,平均625条/头、478条/头;诱木中松褐天牛携带松材线虫数量与其寄生的枯死诱木含松材线虫数量呈正相关,5%水平上成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933。  相似文献   

8.
松材线虫病媒介昆虫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1—1992年从松材线虫病死木中收集的28种昆虫中检出3种天牛,1种小蠹和1种白蚁等5种昆虫携带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其中松褐天牛是传播松材线虫最主要的媒介昆虫,松褐天牛的携带率为62.5%,平均携带量为4601条/头。用每头天牛分离出的线虫,接种1株马尾松和黑松近200株,到秋天56%的马尾松和92%的黑松感染松材线虫病致死。其它4种携带松材线虫的媒介昆虫小灰长角天牛、台湾长角天牛、松枞坑切梢小蠹和黑翅土白蚁的携带量在10.5条/头以下,携带率在12.5%以下。  相似文献   

9.
对病木的松褐天牛蛹室木屑、蛹室边缘木材、离蛹室5cm远木材以及松褐天牛进行线虫数量的镜检和分析,其线虫数量经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而不同蛹室及其附近不同木材线虫分布的总量差异极显著。从松褐天牛上分离出的线虫数量差异相当大,从0-66.31条/cm^2不等。死的松褐天牛没有分离出松材线虫,活的松褐天牛经分离后也存在不携带松材线虫现象,而能够分离出线虫的雄雌天牛之间没有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日本学者Kosaka与Ogura发现松褐天牛成虫除携带松材线虫外,雌成虫卵巢内还携带有另一种线虫,他们将其命名为卵巢线虫,并认为这种线虫是松褐天牛成虫的寄生性线虫。我国对该种线虫的研究迄今未见报道。为了证明这种线虫在我国是否存在和分布,开展了本项研究。[方法]分期分批捕获刚羽化的松褐天牛雌雄成虫,采用解剖松褐天牛成虫松树木质部及感病的松褐天牛幼虫等方法,调查卵巢线虫的存在与分布。[结果]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的松褐天牛成虫体内有该卵巢线虫存在,分布于松褐天牛成虫、幼虫体内和松树木质部3个部位;在松褐天牛成虫体内的卵巢线虫通过松褐天牛雌成虫产卵而接种、进入寄主树木木质部中。同时,木质部的卵巢线虫也有一部分进入松褐天牛幼虫体内寄生,另一部分仍在木质部生活,当松褐天牛幼虫再次发育为成虫时,在木质部中的卵巢线虫和已被寄生的松褐天牛幼虫体内的卵巢线虫再次进入松褐天牛成虫体内,完成循环。卵巢线虫在松褐天牛雌、雄虫体内均有分布,携带率为44.4%,其中松褐天牛雌成虫携带率为43.8%,松褐天牛雄成虫携带率为45.0%,两者间无显著差异;每头松褐天牛成虫平均携带卵巢线虫574条,其中雌成虫平均携带816条,雄成虫平均携带308条,具显著差异。初步研究表明,卵巢线虫在松褐天牛成虫体内只能完成产卵到1~4龄的幼虫阶段,不能完成一个完整的世代;在松褐天牛幼虫体内寄生和在木质部生活的卵巢线虫能完成一个完整世代,但具体过程尚不清楚;调查中未观察到卵巢线虫对松褐天牛成虫有寄生致病或致死的现象,但对松褐天牛幼虫有寄生致死的能力;卵巢线虫常与松材线虫同时存在,而且侵入松树及离开松树的方式与松材线虫相同。[结论]我国松褐天牛体内也发现有卵巢线虫存在;目前尚不能证明该线虫对松褐天牛成虫具有寄生致死性,但对松褐天牛幼虫具有一定的寄生致死性;卵巢线虫的生活史与松材线虫相似,是否与松材线虫一样对松树具有危害性以及其病理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老疫区松材线虫病持续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2009年在广州市松材线虫病老疫区系统开展了疑似病死松树的早期诊断、应用引诱剂和林间释放花绒寄甲控制松褐天牛、清理病死木套袋熏蒸和疫区松林植物群落结构改造等持续控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疫区内松树枯死木松材线虫的检出率为22.1%~55.4%.诱到松褐天牛成虫19 853头,每个诱捕器的诱虫量为14.06~24...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从松树病死木上取样分离松材线虫的检出率,及时、准确诊断疫木和疫点,根据病害的外部症状,把松材线虫病发病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对各阶段的松材线虫分布、松褐天牛发生情况、含水率的变化、木材蓝变情况等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病死木上松材线虫的分布由多到少为:发病前期上部>中部>下部,后期上部<中部<下部,松材线虫的数量与松褐天牛老熟幼虫的数量呈正相关,最佳的取样阶段为第Ⅱ和第Ⅲ阶段靠上部稍段取样,第Ⅳ阶段偏下部取样。  相似文献   

13.
松材线虫病综合治理引诱技术对天牛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综合治理措施对天目湖景区的松褐天牛和短角幽天牛等两种天牛进行了连年诱捕试验和监测,数据显示,松褐天牛和短角幽天牛种群密度均有显著下降.2007年松褐天牛平均诱捕量较2005年下降了65.08%,2007年短角幽天牛平均诱捕量较2006年下降了31.69%,表明综合治理技术对松树蛀干类害虫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同时,对松材线虫病也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松墨天牛成虫羽化逸出及其携带松材线虫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墨天牛成虫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研究其成虫羽化逸出规律及其携带松材线虫能力,在松墨天牛和松材线虫的监测和综合治理上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松墨天牛成虫羽化逸出期和高峰期,平均每年分别为83d和12.3d。携带松材线虫的松墨天牛成虫平均寿命为29.8d。松墨天牛成虫全身均能携带松材线虫,其数量比率顺序为胸〉头〉腹〉触角〉足〉翅。在浙江省富阳市,林间采用引诱剂诱获的松墨天牛成虫,平均每头携  相似文献   

15.
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96-1999年在浙江省富阳市,新昌县等地开展了松材线虫病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明确了松褐天牛补充营养,携带和传递松材线虫特性,研究出新型松褐天牛引诱剂(M99),并取得应用预测和防治松褐天牛的显著效果,采用松材线虫早期诊断,病木伐除清理,引诱监测,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扑灭了一个松材线虫病新发生地,建立了6700hm^2的综合防治示范林,总结出包含有八章五十一款的“浙江省松材线虫病工程治理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6.
研究表明,在松材线虫发生区,疫病的扩散和流行与松树的采伐剩余物有着密切的关系。松树的新鲜采伐剩余物,如梢,枝,干,桩,每平方分米表面积松褐天牛幼虫蛀入孔数分别为1.46个,1.41个,0.18个,0.29个。次年,从这些剩余物上每平方分米分别能出现0.55个,0.84个,0.15个,0.27个松褐天牛羽化孔,经镜检,受松褐天牛寄生的采伐剩余物均带有松材线虫。由此可见,松树采伐剩余物是松材线虫病扩散流行的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改善松林卫生状况,规范松林采伐技术,科学处理剩余物是抑制松材线虫病扩散和流行的重要环节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