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针对食用菌"重茬"的实质和发生原因,通过对老菇棚的处理、土壤处理、培养料的处理、菇棚管理、病虫害处理等方面的介绍,给出防治食用菌"重茬"的措施和方法,旨在提高菇农栽培食用菌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正>食用菌设施栽培若连年重茬种植,易导致病虫害多发,单产下降,效益降低,不少菇农被迫更换栽培场所,甚至连栽培设施都更换。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并查阅有关农业资料,找到了食用菌重茬栽培容易失败的原因及综合防治对策。1重茬栽培失败原因1.1灭菌消毒不彻底种植过食用菌的菇棚再利用时,若消毒灭菌不彻底,尤其是土壤处理不彻底菇棚内的空气、土壤、设施带菌,是造成食用菌重茬栽培失败的主要原因。1.2预防措施不够菇农对前一年发生的轻微病虫害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感染菌袋随处乱扔,虫卵和病原菌积累越来越多,导致设施环境恶化,无法再进行食用菌生产。  相似文献   

3.
在发展食用菌产业中,江苏省灌南县新安镇经过考察实践,摒弃了一年单一种植菌菇模式,探索出了秀珍菇与平菇、茶树菇与金针菇等轮作种植模式,使菇棚和原料循环使用,增加了菇农的收入。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支撑食用菌栽培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通过明确真菌和植物的区别,可从指导思想上彻底认识食用菌作为大型真菌和植物是不相同的,不能按种植农作物和蔬菜等的习惯来栽培食用菌;通过分析食用菌的营养特点,来增加菇农配制食用菌营养基质的科学性,提高栽培效益;通过分析食用菌对环境要求的特点,来提高菇农发菌及出菇管理水平,减少失误;通过分析食用菌生长过程中"烧菌"的内在原因及预防措施,来提高栽培成功率,增加效益。  相似文献   

5.
<正>L135属于低温弱抗性香菇(Lentinula edodes)品种,因其菇型圆正,较易形成花菇(图1),对于栽培花菇的菇农来说,是花菇栽培的首选品种。但是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菇农移民下乡造成栽培地海拔变低(500 m以下)、种植规模变大造成菇棚连片通风性能变差、遮阳网取代天然遮阳物以及菇  相似文献   

6.
正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菇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较易长成畸形菇,如平菇的菜花形"块菌",金针菇多分支的小菇"针尖菇",香菇原基畸形,蘑菇、球盖菇、猴头菇、真姬菇等都易出现菇蕾菇体畸形现象,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减少了菇农的收入。1畸形菇产生原因食用菌栽培中出现的畸形菇大多是管理不当造成的,少数是由菌种退化、变异和病毒感染所致。1)菇棚设计不合理,以致空气不流通,  相似文献   

7.
国内食用菌设施化栽培的主流模式仍以自然条件栽培为主,存在空间利用率低和复种指数低的问题。笔者参考工厂化食用菌栽培模式,以河南清丰县阳子菌菇产业示范带出菇棚为研究对象,以低投入、高效、节能为目标,开发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食用菌节能菇棚。该菇棚适合栽培出菇期需氧量大的中高温型食用菌品种。现将该菇棚具体构造及应用测试结果总结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2010,(2):43-43
<正>据平乐县食用菌协会负责人介绍,该县2009年冬利用冬闲农田发展蘑菇等菌类种植大棚400多万m2,栽培白灵菇、香菇、杏鲍菇300万袋,预计鲜菇总产量5.7万t,种菇产值2.1亿元,菇产品深加工产值1.5亿元(图为冬闲蘑菇棚)。  相似文献   

9.
李庆利 《食用菌》2006,28(6):65-65
鸡腿菇形如鸡腿,为珍稀菇,色白,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有了市场需求,种植面积也在扩大,从大中城市发展到小集镇,栽培鸡腿菇的菇农也越来越多。因鸡腿菇属中温菇类,出菇时遇到温度偏高生长快,开伞也快随后溶为黑色。在此提醒初种植菇农,在未确定好销路,不会加工之前切忌大面积种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笔者进行大棚里套中棚,中棚里套小棚的3层棚栽培方式,使低温时也能出菇,且菇质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又名酒红球盖菇、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是国际市场的十大菇类之一,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种植的菇种。1998年5月,平湖市食用菌研究所首次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引进大球盖菇菌种,采用熟料棉籽壳试行栽培,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1.
李庆利 《食用菌》2006,28(6):65-65
鸡腿菇形如鸡腿,为珍稀菇,色白,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深受消费青睐,有了市场需求,种植面积也在扩大,从大中城市发展到小集镇,栽培鸡腿菇的菇农也越来越多。因鸡腿菇属中温菇类,出菇时遇到温度偏高生长快,开伞也快随后溶为黑色。在此提醒初种植菇农,在未确定好销路,不会加工之前切忌大面积种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笔进行大棚里套中棚,中棚里套小棚的3层棚栽培方式,使低温时也能出菇,且菇质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平湖市是浙北栽培双孢蘑菇的主要基地之一 ,通过推广优良品种 ,无粪合成料配方 ,双膜覆盖等新技术 ;抓好长效管理 ,均衡上市 ,使栽培蘑菇的效益大幅度提高 ,每平方米的经济收益从过去的平均 31 5元 ,提高到 4 0 5元 ;最高的栽培户达到每平方米 81元 ,菇农种菇的热情高涨  相似文献   

13.
《食用菌》2014,(1):20-20
<正>走进"中国食用菌之都"古田县,工厂化、专业化已成为当下其食用菌产业的一道亮丽风景。这里的农民已经不再靠天吃饭,"天天做菇,天天出菇,天天可以有收入",古田县凤埔乡福全村菇农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改变。传统菇房变成了厂房,食用菌栽培流水线作业,菇农们分工明确井然有序地在不同的岗位上辛勤劳动。他们既是工人也是老板,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给农村生活带来了巨变。福全村72名村民以土地入股和资金入股等方式总投资2 000万元,成立了福泉鑫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  相似文献   

14.
自笔者的拙作“薄膜棚栽培草菇高产技术”发表后(《食用菌》1994第4期),该技术得到菇农的广泛运用,不少菇农提出了在生产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现归纳解答如下:1建造多大的菇房为宜? 目前,有的菇农建大菇房;分4床,每床6~8层,每次可栽培300m2左右,有的建小菇房,分3床,每床3~4层,每次可栽培80~100m2;顶部呈屋脊形,不再另建简易屋顶。遮阳物直接覆盖在薄膜四周及顶部。大菇房可以节省成本,但上下层温差较大,出菇时间不一致,中上层出菇较早较快,中下层出菇较慢,整个菇房出菇期较长,一般需35~…  相似文献   

15.
杨建伟 《食用菌》2012,34(5):41-41,64
长葛市食用菌起步早,发展快,农民栽培积极性高.但多年来,菇农对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掌握不重视,相互模仿,迷信经验,以致栽培屡屡受挫.出现了"头年少种发,二年大种瞎,三年改行把棚扒"的局面.2011年许昌技术经济学校人文素养培训中心,承担2011年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长葛市"112工程"探索与研究》课题.把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作为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课题组结合长葛市万名农民读中职学技术工程,走乡村,下农户,进菇棚调研,在取得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制定了长葛市平菇栽培技术规程,指导菇农进行规范化栽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下半年,浙江省平湖市食用菌研究所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联合开展羊肚菌栽培试验示范,在平湖市食用菌研究所基地种植羊肚菌4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设计不同栽培场所、播种方式、培养料,以及不同环境管理措施等多处理试验。探索适宜浙江气候条件的羊肚菌栽培模式,并率先提出羊肚菌短周期大棚设施栽培模式。2016年12月13日大棚播种,于2017年2月6日形成菇  相似文献   

17.
李存义 《食用菌》2014,(1):51-52
<正>浙江省缙云县舒洪镇(海拔153 m)从2000年开始有菇农尝试反季节覆土栽培香菇(即地栽香菇),以后栽培量逐渐增加。2012年缙云县舒洪镇菇农中60%在冬菇栽培季节之余,利用反季节覆土栽培技术地栽香菇,菌棒总数达188万段,该年全镇冬菇菌棒总数383万段,地菇和冬菇数目比约1:2。一年中冬、夏(地)菇套种,既提高了菇棚的利用率,又增加菇农经济效益。2012年,由于市场销售渠道等方面原因,冬菇(2011年冬至2012年春)价格低下。据调查,平均每段总收入不到2元,为多年来不曾有过的低价,而地菇平均每  相似文献   

18.
目前南方代料香菇栽培基本上采用福建古田和庆元、寿宁高层棚架式栽培优质菇的模式 ,即在大田上搭棚、搭架、连续种菇 ,严重影响粮食生产。从 1989年开始 ,浙江云和县科技人员开始进行了无棚架半地下式栽培香菇试验取得成功 ,1991年全县推广 2 6668m2 ,各点菇农反映新模式产量高 ,质量好 ,解决了菇粮的矛盾 ,每生产一万袋香菇可节省投资 150 0~ 2 0 0 0元 ,增收粮食 4 0 0多kg。 1992~ 1997年全县 90 %以上菇农推广这种模式 ,1998年科技人员在新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出低海拔地区栽培花厚菇技术 ,在原有的菇棒上套上保水膜 ,种花菇或普通菇…  相似文献   

19.
食用菌栽培作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在我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笔者在下乡科技培训中发现召陵区万金镇郭庄食用菌大多为设施栽培且连年种植.导致老菇场病虫害日益严重.单产下降,效益降低。不少菇农因此被迫更换栽培场所.甚至连栽培设施都要更换,严重阻碍了当地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为此.笔者调查原因并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20.
夏季栽培食用菌如何防治病虫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德荣 《食用菌》2007,29(3):62-63
食用菌的杂菌污染是长期以来制约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菇农最为头痛的问题。特别是夏季菇的栽培,随着气温升高,湿度增大,杂菌容易繁殖易感染菇体及培养料。实践证明,夏季菇栽培病虫害防治是获得高产、优质的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