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是我国四大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居秋粮作物之首,并且随着工业用量逐年增加,玉米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玉米在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密度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为探索不同密度条件下对玉米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确定适合当地栽培的最佳密度,促进本地区玉米产业的发展,今年我们选择了4种不同密度,进行适应性、丰产性及抗逆性等综合性状的对比,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粮食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而玉米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种粮食作物,随着不断发展和培育,当前的玉米已经成为了世界3大粮食作物之一。因此,对于玉米的种植、生长及产量的研究意义十分重大,本文就玉米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生长及产量影响做出了一系列的研究与分析,发现随着种植密度的不同品种在生长和产量上有着不同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玉米的农艺性状、籽粒产量等几个方面。通过这一研究有助于在种植不同品种玉米时能够准确的选择最为合适的种植密度,保障玉米的生长与产量,对于不同玉米品种的生产实践有着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对甘玉1号玉米品种进行不同密度的对比,结果表明甘玉一号4000株/卣产量805kg庙,4500株产量813kg/亩,较其它处理差异显著,稳定性有待进一步试验. 前言玉米是我国四大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居秋粮作物之首,并且随着工业用量逐年增加,玉米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玉米在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密度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为探索不同密度条件下对玉米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确定适合当地栽培的最佳密度,促进本地区玉米产业的发展,今年我们选择了4种不同密度,进行适应性、丰产性及抗逆性等综合性状的对比,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储备产业之一,通过提高种植密度的方式促使玉米产量的提高,这一方法得到了大多数农技推广人员及种植户的认可和支持。为了更加科学合理的为玉米密植提供数据依据,需要进一步探讨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性状的影响,同时分析不同密度条件下的性状以及产量的变化。该文通过试验的方式进行归纳和总结,分析了穗位高度、株高、玉米穗夹角、空秆率、穗部产量和性状、产量等相关参数在不同的种植密度中的变化,为今后从根本上提高玉米的产量改善措施进行了研究,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玉米的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的生长及产量有不同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玉米的农艺形状、籽粒产量、穗部形状、光合性能、干物质积累等方面。研究玉米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可以通过对各个不同的生长期的玉米生长的指标进行测定的方法进行。通过研究种植密度与不同品种的玉米的各种形状的相关性,从而可以确定出在生产中适合不同品种玉米的最适宜的密度,为生产中的合理密植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本文将在分析玉米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生长及产量影响的基础上,简要谈谈对不同玉米品种最适宜的种植密度,希望能为生产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种植密度对农作物尤其对玉米是一个重要的栽培技术指标,密度对倒伏和产量有重要影响。倒折率与倒伏率是玉米生产最主要的灾害因素,近年风伴雨造成的倒伏现象频发,给玉米生产带来绝产、减产或难以机械化收获的问题。因此研究玉米种植密度对倒伏及产量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生产上3个主要推广的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密度种植,调查各品种抗倒特性,设计6个密度进行3次重复种植,旨在分析种植密度对玉米抗倒性状的影响规律,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规律,以及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影响的大致数量程度,明确试验品种生产应用种植密度,以期为黄淮海地区玉米种植密度区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最为重要的栽培因子之一,合理密植是玉米优质高效生产的重要措施,根据密度和产量的关系,合理调控群体结构、提高群体产量是玉米高产研究的重要内容。黑龙江省八五○农场采取不同种植密度,对德美亚3号玉米品种进行研究,以探讨该品种在八五○农场种植的最佳密度,以使玉米获得最大效益,进而确定玉米高产栽培模式,为大田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玉米产量是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增加玉米的种植密度,提高化肥的施用是获得玉米高产相当重要的栽培措施。在玉米所有的栽培技术中,密度可以有效地协调群体与个体的关系,而肥料可以确保玉米个体生长发育的需求。该试验采用密度和施肥量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玉米品种德美亚3号产量及主要产量性状进行研究,旨在进一步探索其不同的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玉米作为国内最为重要的粮食来源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为筛选出玉米最佳种植密度,开展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与玉米产量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种植密度增大的条件下,玉米的产量更高,其中以种植密度5.25万株/hm2、等行距60 cm的条件下玉米产量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0.
生产实践表明,合理密植可以使群体和个体协调发展。由于玉米种植的最适密度会因地力水平、生态条件、品种、栽培措施以及耕种方式等的不同而有差异。因此,研究某玉米品种在一定生态条件和生产水平下的最适密度尤其重要。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竖叶型中早熟高淀粉玉米新品种中科4号在不同产量水平和密度对产量结构及构成因素的影响,为中科4号玉米的推广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最为重要的的栽培因子,合理密植是玉米优质高效生产的重要措施,根据密度和产量的关系,合理调控群体结构提高群体产量是玉米高产研究的重要内容。为此2014年做试验研究玉米品种38P05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旨在找出该品种适宜于该地区的栽培密度,为指导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1试验材料与方法试验地于2014年设在黑龙江省八五○农场旱田科技园区,土质为草甸白浆土,土壤肥力中等,前茬大  相似文献   

12.
《农技服务》2016,(1):8-9
为了扩大我公司高产优质杂交玉米品种推广面积,开展优质杂交玉米品种不同密度比较试验,寻找合适密度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以玉米杂交品种金玉838、贵单8号和金玉819为供试材料,研究4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小区产量表现来看供试品种的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发生变化,而金玉819在贵州中高海拔上种植随密度增加而产量增幅不大。在同一栽培水平下,供试品种间的产量达到极显著水平,金玉838产量最高,贵单8号其次,金玉819产量最低;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的产量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密度与品种的互作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玉米品种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杂交种的产量影响不同,而种植玉米品种金玉838产量最高,其最佳栽培密度是60000株/hm~2-69000株/hm~2间为宜。  相似文献   

13.
蓝田县夏播玉米常年种植面积38万亩,主要种植郑单958,搭配种植蠡玉16、先玉335等品种,但种植密度较低,一直是影响当地玉米产量提高的重要制约因素.研究当地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产量情况、探索蓝田县玉米高产栽培的最佳种植密度,从而提高当地玉米产量是一项投资小、收益明显的增产措施.为了研究蓝田县夏播玉米最适密度,以当地主栽品种郑单958作为参试品种进行不同密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郑单958的作为参试品种在当地夏播种植密度一般以4350株/亩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耗水和产量的影响,梳理和总结了近些年学界对玉米密植增产研究的主要结果,分析了种植密度对玉米耗水量的影响,归纳了现代玉米高密度种植的相关研究成果。研究表明,总体而言玉米高密种植减少了土壤蒸发,增加了植株蒸腾,但对于提高玉米种植密度是否增加了玉米耗水量,学界仍存在不同意见;玉米密植在提高群体产量同时,也增加了由于高密度导致产量降低的风险。为应对高密度种植下玉米产量的不稳定性,现代学者开始将种植密度与其他农艺措施结合。与此同时,现代研究从传统的特定环境下田间试验研究转向使用作物模型模拟不同环境下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旨在根据特定环境选择最适宜种植密度,在提高种植密度的同时,提高玉米单株产量,实现玉米的高产稳产。综上,将玉米密植种植与其他增产措施相结合和借助作物模型研究不同环境下玉米的最优种植密度是构建未来玉米增产稳产技术模式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种植密度的差异性往往会对玉米品种的生长、产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不同玉米品种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些影响具体体现为干物质积累、光合性能、穗部形状、籽粒产量以及农艺形状等各个方面。通过深入研究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能够明确各个品种玉米最为理想的种植密度,从而有效提升玉米的产量。鉴于此,本研究主要以玉米品种先玉335、沈玉21以及美国孟山都公司生产的品种M1、M2为例,分别分析了种植密度对上述玉米品种生长、产量的影响,仅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研究紧凑耐密型和平展大穗型玉米品种在不同播种密度条件下产量、株型及籽粒品质的变化规律,为玉米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玉米品种对籽粒产量、穗粒数、秃尖长及出籽率影响显著,密度对玉米籽粒百粒重、穗长、秃尖率及出籽率影响显著,玉米籽粒产量、秃尖率、出籽率随密度有随密度增大而增加,百粒重、穗粒数、穗长有随密度增大而降低;密度是影响玉米棒3叶叶绿素含量及株型的主要因素,随密度的增加,玉米植株高度及穗位高均有增加趋  相似文献   

17.
在玉米种植中,玉米种植密度对种植产量、种植形状具有较大影响,当前通过全面控制玉米种植密度才能实现玉米种植效益最大化发展。试验针对不同品种的玉米在不同的种植密度下的种植情况进行试验,对比分析不同密度对玉米产量以及株高、穗位的高度与角度、空杆率的影响。从试验结果可知,玉米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以及生长性状具有较大影响,要科学合理的控制种植密度,降低空杆率,是提升玉米产量与质量的关键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选用玉米品种兴垦3和丰禾1为试验材料,采用3种行距配置和4个种植密度,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下玉米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的变化。[结果]不同种植方式下,2个株型品种在R2种植方式下的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产量等均高于其他处理;不同种植密度下,兴垦3和丰禾1在M1和M2密度下较好。[结论]不同株型玉米在合理的种植密度下采用R2种植方式能够显著改善玉米群体结构,减少株间竞争,提高群体光合性能,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在玉米种植上,种植方式R2优势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适宜密度是构成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单产的主要措施,每个玉米品种由于受自身的遗传因素影响,在同等肥力条件下增加密度必定会对产量有所影响,密度适宜每个玉米品种都有能力发挥最大产量的潜力。为了摸索出"吉单631"不同密度的产量表现,进行了适宜密度试验,对"吉单631"耐密性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为摸索玉米不同密度、品种及其不同组合对生产的影响,利用条区试验设计,研究品种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仅品种和密度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而且品种不同适宜密度也不同。密度以3 335株/667 m2产量最高;品种以新中玉801产量最高;新中玉801、帮豪108和Q玉7号三个品种的最适宜密度分别是3 668株/667 m2、3 335株/667 m2和3 001株/667 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