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针对影响我省各主要造林树种的生态因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主导因子、次要因子并进行了排序。从量经角度分析了各的对种的生态学特性,并确定了各树种生态因子的适宜范围。  相似文献   

2.
生态清洁小流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生态清洁小流域为研究对象,从工程建设的角度出发,在生态修复、生态治理和生态保护3方面选取了植被覆盖率、树种结构指数、林种结构指数等20个指标,按3个层次构建了生态清洁小流域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评价指标因子的计算方法和评判标准。可为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杨梅是我国最具特色的亚热带生态经济树种,适应性强,南方大多数地方均能栽培,并表现出良好的经济性状。多年来的生产实践认为,生态环境因子对杨梅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影响,应科学地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使各生态因子满足杨梅生长和结果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辽东山区水源林立地条件及适地适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畅 《辽宁林业科技》2005,(4):15-17,44
辽宁省东部山区是我省浑河、太子河等主要河流的发源地和集水区,为辽宁省中南部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提供保障。文章通过对影响落叶松生长立地因子研究把辽东山区划分为12个立地类型,此立地类型的划分也适用于该区其他造林树种,并对各立地类型进行多树种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合各立地类型的主要造林树种,以改善该区树种单一、土壤酸化、水源涵养能力低下、生态功能脆弱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利用1997年卫星片并结合实地调查,在对平顺县林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既往组合立地划分级立地质量调查成果,确定了平顺县防护林体系各林种组成类型及适宜立地类型,采用图表作业法,按全县4273个小班的海拔、坡向、土层厚度三个主导立地因子,确定各小班适宜林种树种,以此为依据确定各林种面积及其比例。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经济树种生态公益林经营的内涵与意义,并对经济树种生态公益林经营的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在确定了经济树种生态公益林经营的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树种生态公益林的主要经营技术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水蚀地造林树种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正科  张绮纹 《林业科学》1994,30(5):391-398
为了给水蚀地造林选择树种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北纬24°39'—30°08'东经108°47'-114°15'范围内的1386个标准地和12个树种的68株林木根系资料,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亚热带水蚀地上20个树种对土层厚度的生态适用极限值;极限为0—5cm的有Pinusmassaniana等11个树种,6—10cm的有Dalbergiahupeana等7个树种,21—30cm的有Cunninghamialanceolata等2个树种。极限值小的树种根系有较大的根幅和分布深度,并具匍匐于岩石表面浅土层和沿裂隙生长延伸的特性。土层、土层加母质层厚度和坡位对水蚀地生长的影响较大。各生态因子对不同树种的贡献虽有相似性,但仍有差别。生态因子对D5的影响全部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的树种有Sassafrastzumu等,部分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的树种有Pistaciachinensis等。  相似文献   

8.
维都林场立地类型划分及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地貌,母岩,坡位,土层厚度和土类做为划分维都林场立地类型的主导因子,共划分11个立地类型。采用0-1评分法进行单因子等级的评价和立地类型因子权重的确定,并以二者的打分值对立地类型因子进行综合评价,为该林场的主要树种各选择出4个最为适宜的立地类型,实现了对林场的立地类型进行树种适生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正> 华山松是我国亚高山的重要造林树种,自然分布辽阔,分布区各地生态梯度大,以至各生态因子综合的异质性造成不同的自然选择压,使种内群体遗传分化显著。该种多单独群聚在一些山区,造成种内的多型性和多态性。过去人们对该树种群体结构和遗传变异基本没有研究,还不能确定种内变异模式和合理利用种源。因此,我们1979年参加了由中国林科院  相似文献   

10.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确定树种主导生态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准确地确定影响树种生产力的主导生态因子,不仅是进行树种区划、造林规划和造林设计的重要基础工作;而且对于评价树种生长条件优劣,有针对性地采取人为的经营管理措施,生态资源的充分利用,林木生产力的提高等都会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笔者认为我国邓聚龙教授1982年创立的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是解决这类问题科学有效的方法。为此本文结合50年生天然油松主导生因子确定的实例,向读者介绍这种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龙岗区生态公益林改造设计及效果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深圳市龙岗区生态公益林的现状及自然地理状况,设计了生态公益林林分改造的类型,提出了各改造类型的树种选择及配置方式;初步分析了林分改造各树种生长情况及生态公益林的效能;展望了改造后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景观前景。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地调查和对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初步确定粤东地区重要的乡土树种(乔木)有100种,隶属于46科。文章对乡土树种的生态习性、观赏特性、在粤东的分布情况等作了分析。并对如何发挥乡土树种的优势以及乡土树种的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生态因子对马松产脂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脂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林化产品之一,马松是采脂的主要树种之一,调查表明马尾松产脂量与生态各因子关系密切,其中气温对马尾松产脂量的影响最大,产脂量随气温升高而增加,降低而减少,降雨,土壤,地形,湿度,气压诸因子对产脂量也有影响,一般要与气温相结合。生态因子对马尾松产脂量的影响作用是综合的,气温是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适宜于北票半干旱气候地区的抗旱树种水分生理因子与立地因子,确定树种抗旱性强弱,进行了树种水分生理测定和数量化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抗旱树种由强到弱的顺序为山枣、油松、樟子松、山杏、黄栌、桧柏、侧柏、胡枝子、紫穗槐、刺槐、沙棘、锦鸡儿和小钻杨。依据数量化理论Ⅰ数学计算方法,探讨了油松优势平均高与立地条件多元回归关系式,为这一地区的生态造林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5.
笔者主要对山西省疏林地主要树种油松、刺槐、落叶松和侧柏进行生态功能评价。首先采用专家咨询打分方法对影响生态功能的生态因子进行选取和划分,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生态因子的权重,并根据K=1/∑WiXi求出疏林地主要树种的平均生态功能指数,最后对其树种的生态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得出,油松、落叶松、侧柏和刺槐的平均生态功能指数分别为0.628 5,0.583 7,0.438 5,0.436 9.表明油松和落叶松的生态功能相对较好,而侧柏和刺槐的生态功能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西部黄土丘陵适地适树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内蒙古西部黄土丘陵区现有栽培的成片的或四旁绿化、散生的乔灌木树种,结合立地条件类型的实地生长情况的调查分析,并比较在同一立地条件类型中,不同乔灌木树种的生长差别以及某一乔灌木树种在不同立地条件的生长差别,从而确定出每一树种在不同立地条件类型中的恰当位置,确定出各立地条件类型上适地适树的造林树种、配置及树种按排。确定适生的及可引种的树种共32种,其中乔木树种25种,灌木树种7种。  相似文献   

17.
采用描述因子法和调查问卷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楠溪江生态景观树种进行客观筛选与评价.楠溪江生态景观树种共有105种,具有较好的生态效能和景观效能,开发前景广阔.并对生态景观树种中近期开发前景好的树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以福建闽北森林校园建设基干树种选择为研究对象,确定树种生物生态特性、观赏特性、生态功能为树种选择主要依据,确定气候适应性、土壤适应性、固碳释氧能力、降温增湿能力等15个准则层评价指标,运用Yaahp层次分析法建立森林校园基干树种综合评价的层次结构模型,测算各评价指标权重和树种评价得分。结果表明:进行评价的50种森林校园树种分为4个等级,Ⅰ级(>4),其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共有10个树种;Ⅱ级(>3.7,≤4),共有14个树种;Ⅲ级(>3.2,≤3.7),共有20个树种;Ⅳ级(≤3.2),共有6个树种。本研究为福建闽北森林校园基干树种科学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位于广西东部珠江水系区的苍梧县珠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优良造林树种选择研究,是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并以构成其防护林体系的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各林种的功能需求特征为依据,在充分遵循其树种优化选择原则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林种功能作用所需求的要素,按其层次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因素间的相互联系、影响及其隶属关系进行组合,形成一个多层的分析结构模型,即树种优化选择的评价模型,用指标层相对于控制层(目标层)的重要性权重来确定营建该防护林体系待选的56个树种的优劣次序,明确了不同林种对其造林树种选择诸因素(依据)间的权重问题,评选出了适合苍梧县营造珠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优良造林树种,为营建其最大综合效能的珠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优良树种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杨树栽培生态气候区及适生品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筛选平均海拔高度、平均纬度、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温度、≥10℃有效积温、无霜期、年均蒸发量等7个因子,对辽宁省45个样点进行杨树栽培生态区划分。全省划分为5个杨树栽培生态气候区:中部平原半湿润区、南部低丘湿润半湿润区、西北部平原低丘半湿润区、西部丘陵半干旱区、东部山地湿润区。并参照杨树资源调查实际结果确定了各气候区的不同林种的主栽杨树树种和品种。使得该区划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实用性。为辽宁各地区制定杨树丰产林规划、标准及栽培技术措施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