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云南核桃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品种混杂,良莠不齐,丰产性能差等问题,开展了核桃(Juglans sig-illata)优良品种的选育工作。经过对核桃各品种的挂果情况的调查研究和品质分析,选出龙佳核桃、宁香核桃2个良种。  相似文献   

2.
核桃种植后一般5~8a才挂果,8~12a后进入投产期,12~15a后才进入丰产期,从种植到丰产时间太长,原因是前期树冠面积小。核桃幼树增根助长技术就是在种植泡核桃时,同时在主树周围点播铁核桃种子,待铁核桃苗木达到15mm地径,将其与泡核桃靠接,增加泡核桃树的营养物质吸收根系,加快泡核桃幼树的生长,使泡核桃幼树提早形成大面积树冠,为提早进入丰产期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研究云南省主栽的三大良种核桃——漾濞泡核桃、三台核桃和细香核桃的品质特点,对其单果质量、果实整齐度、缝合线、果尖、壳面、出仁率、壳皮厚度、内褶壁、隔膜、种仁仁色等种实特征与果实品质进行了观测与评价。结果表明:漾濞泡核桃种仁颜色浅黄,风味香而微涩,内质细脆,油性大,品质优良,是果油兼优的优良品种;三台核桃种仁颜色浅黄,风味香而微甜,内质细脆,油性中等,也是果油兼优的优良品种;细香核桃种仁颜色浅黄,仁味香纯而微涩,内质细脆,油性大,坚果较小,外观较差,但丰产性好,坚果出仁率及果仁含油率均较高,适宜用作加工品种。  相似文献   

4.
针对云南省隆阳区瓦房乡瘠薄旱山地泡核桃中幼树抚育问题,从核桃施肥、整形修剪、病虫害预防等方面介绍了泡核桃中幼树的抚育方法,并提出应对广大种植户普及栽培技术培训,以促进该地区核桃种植产业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5.
从解决毕节市核桃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和加快农村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对全市核桃品种资源进行了调查。经过调查、实测,认为毕节市核桃的优良地方品种有串核桃、浅黄壳泡核桃、薄麻壳泡核桃、大泡核桃、早实薄壳核桃等5个品种。  相似文献   

6.
周志美 《林业科技》2012,(1):33-34,32
泡核桃(Juglans sigillata)为胡桃科核桃属落叶乔木,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全境和四川、湖南、广西的西部以及西藏南部地区,是云南省最重要的经济林树种和木本油料产业的主要树种。在云南西部海拔1500—1900m的半干旱区域,是泡核桃的主产区,传统的主栽品种为细香核桃和大泡核桃,栽培历史悠久。传统栽培品种由于分布广、人工栽培历史长、人工多代繁殖,  相似文献   

7.
云南是核桃原产地之一。由于得天独厚适宜核桃生长的自然环境,云南核桃种质资源十分丰富。目前,云南主要栽培的优良品种(品系)有漾濞泡核桃(又称大泡核桃、泡核桃、茶核桃)、大桃三台核桃(又称草果核桃)、细香核桃等,这些传统的优良品种以其优良的品质而享誉国内外。良种的保有是云南核桃产业得以迅猛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良种繁育和推广始终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切实解决核桃良种繁育问题是实现云南发展3000万亩核桃,建立核桃优势产业的重要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8.
文章根据施甸县细香核桃中幼树枝、芽的种类、类型及其生长发育特点,从树型的选择、主枝和侧枝的培养、结果枝组的培养和调整、放任中幼树的整修等方面,论述了施甸县细香核桃中幼树的整型修剪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为选择适宜鄂西山区栽培的早实核桃品种(系),分2次共引进西南、华北核桃产区21个品种(系),分别在海拔1 200 m、145 m建立品种(系)比较试验园,调查各品种(系)的物候期、生长习性和抗寒性。结果表明:品种(系)单株孕雄能力随着树龄的增加而增加;在海拔1 200 m试验点,漾濞大泡、华林大白壳幼龄林休眠期间发生2~3级冻害,云新系列核桃品种(系)萌芽期主芽受晚霜危害的概率较高。在海拔145 m试验点,核桃黑水病、根腐病危害重,品种(系)保存率低;铁核桃抗核桃黑水病、根腐病的能力强,本区域核桃基地建设适宜选择铁核桃作砧木。综合比较结果表明,本地区域宜选择云新系列、鲁光、香玲、中林、清香等品种(系)开展海拔区域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漾早香核桃是从漾濞泡核桃(J.sigillata D)实生种群中经过实生选种,发现特异单株,经无性繁殖培育而成的核桃新品种。该品种树势强健,树冠紧凑,果熟期早,抗病虫能力强,坚果品质与漾濞大泡核桃相当。坚果长圆形,刻纹浅,平均三径为34.77 mm×40.53 mm×33.11 mm,平均湿果质量17.1g,平均干果质量14.3g,缝合线稍隆起,紧密,底端(果蒂)平;平均壳厚1.0mm,仁浅黄白色。内褶壁革质,易取全仁,出仁率54.56%,仁饱满,味香,含蛋白质17.22%,脂肪69.19%。经多年区域性试验表明,该品种具有具有早熟、丰产以及较强适应性和抗逆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电导法对大叶相思5个种源,15个家系进行了耐寒性测定和评估。试验结果表明:大叶相思的低温半致死温度为0.605 8℃。大叶相思种源间和家系间耐寒能力差异显著,其中种源的耐寒性从高到低排序为19244>18924>17966>18854>19250;相对耐寒的家系为JSL1303和BVG2726,JSL1358家系的耐寒能力最差。  相似文献   

12.
日照地区部分竹子的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季低温是竹类植物在我国较高纬度地区园林绿化中得不到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主要限制因子,为探究其抗寒性机理,扩大引种范围,本文以6个竹种(品种)为试材,测定电解质外渗率并拟合logistic方程求LT50,研究低温对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加剧,电解质外渗率呈增加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综合所有抗寒性指标分析得出,6个竹种(品种)抗寒性顺序为:金镶玉竹〉矢竹〉罗汉竹〉苦竹〉箬竹〉鸡毛竹。  相似文献   

13.
在不同低温处理下,分别对引进的3个品系欧洲报春叶片和花进行相对电导率及游离脯氨酸含量测定,分析其抗寒性的差异,结果表明:3个品系的欧洲报春花叶片伤害度、半致死温度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较为相符,其叶片和花的耐寒性强弱为:丹若娃的叶片>里拉的叶片>妃纯的叶片;妃纯的花>丹若娃的花>里拉的花,与其在露地栽培中观察到的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4.
以引种的9种多年生地被植物为材料,通过对其在华北高寒区自然生长条件下的越冬性与生长形态观测,以及人工低温胁迫下根系抗寒生理指标变化与株体生长恢复的实证研究表明,0~-18℃处理温段,9种地被植物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在-18~-36℃处理温段,桔梗、金娃娃萱草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仍保持上升而后再下降,而玉簪、荷兰菊、百合则呈持续下降趋势。结合越冬性与低温胁迫下株体恢复生长状况认为,9种地被植物在华北高寒区常年环境下均可越冬,其抗寒能力依次为:桔梗>金娃娃萱草>大花萱草>单瓣芍药>重瓣芍药>八宝景天>玉簪>荷兰菊>百合。  相似文献   

15.
以灰毡毛忍冬优良变异植株为试验研究材料,经过品种比较试验,从中选育出金银花新品种‘花瑶晚熟’。对‘花瑶晚熟’的植物学特性、经济性状、物候期及抗逆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多年田间试验观测,‘花瑶晚熟’的花蕾较其他品种晚成熟10d左右,且花期长,适合采摘加工。‘花瑶晚熟’的花蕾整齐、花冠一直不开裂、产量高,定植第五年干花产量达378kg/666.7m^2,是‘普通灰毡毛忍冬’的3.5倍;‘花瑶晚熟’花质优,干花中绿原酸含量高达8.86%,是‘普通灰毡毛忍冬’的1.92倍。在干旱、低温和水淹胁迫下,‘花瑶晚熟’抗旱、抗寒能力最强,‘金翠蕾’次之,‘普通灰毡毛忍冬’最弱;‘金翠蕾’抗涝能力略强于‘花瑶晚熟’,显著强于‘普通灰毡毛忍冬’。  相似文献   

16.
用根压法研究竹子的耐旱、耐寒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分在植物体内长距离传输是植物水分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方向(Tyree,1997;Steudle,2001;Zimmermann et al.,2002;2004)。木质部管道分子(导管或管胞)是植物体内水分长距离运输  相似文献   

17.
以西乡县近年来乡村绿化建设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地形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的西乡县乡村绿化树种选择原则,整理了西乡县主要绿化树种的生态习性和观赏特性,提出了适合西乡县乡村绿化的树种和绿化类型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8.
亮果桉等10种26个种批抗寒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进 10种 2 6个种批号桉树在邵武卫闽、浦城寨下、漳平五一、闽清美菰国有林场布点进行桉树抗寒性试验。选择出保存率和生长性状俱高的 3种 6个种批号桉树。 1999年底 ,桉树受强降温寒潮天气影响 ,受到严重冻害。亮果桉表现出一定的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混播草坪抗水分胁迫能力,采用盆栽试验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草地早熟禾(Poa pretensis)单播草坪(简称T1)为对照,以草地早熟禾、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混播草坪(简称T2,混播比例为6∶2∶2)和草地早熟禾、紫羊茅(F.rubra)、细弱翦股颖(Agrostis tenuis)混播草坪(简称T3,混播比例为5∶4∶1)为研究对象,分析水分胁迫对混播草坪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增加,3种草坪的外观质量综合评价表现为T1>T2>T3;单播草坪土壤含水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及根系活力下降幅度均低于混播草坪,变幅表现为T3>T2>T1;而叶片叶绿素含量均值表现为T1>T2>T3。3种供试草坪抗水分胁迫能力表现为T1>T2>T3,T1适宜的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百分比范围为84.5%~94.8%,T2为80.4%~91.8%,T3为77.5%~9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