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作者评价了湖南丘陵桔园间种藿香蓟对桔树螨类和昆虫的影响。桔园间种藿香蓟、免耕蓄草能改善桔园的小生境,提高桔园夏季相对湿度和冬季温度,降低夏季树冠和土壤温度,创造一个有利于天敌生存的良好环境;能提供钝绥螨的交替食料和栖息、产卵场所;能控制柑桔全爪螨的秋季为害,减轻柑桔全爪螨的春季为害和柑桔潜叶蛾的为害,但加重了柑桔花蕾蛆和天牛类害虫的为害。能提高树体的抗旱和抗寒能力,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柑桔品质和产量,降低防治费用。文中还评价了防治策略、灌溉方式和藿香蓟的长势等因素对间种藿香蓟控制柑桔全爪螨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应用智利小植绥螨防治温室四种花卉上二斑叶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温室栽培的一串红、藿香蓟、马蹄莲和爬蔓绣球上释放智利小植绥螨防治二斑叶螨均取得满意的结果。早期(10—11月)释放捕食螨,可减少花卉受害,节省捕食螨数量。于苗期或分盆前释放,还可节省用工。智利小植绥螨的释放量,因叶螨密度、花卉种类、植株大小而异,每次每株释放1—50头不等。3—4月初,如叶螨数量有回升,可释放第二次。一般能控制害螨每叶一头以下。  相似文献   

3.
《植物保护》2009,35(1)
在系统分离鉴定胜红蓟化感物质的基础上,揭示了胜红蓟释放化感物质的途径和环境响应机制。发现营养缺乏、植物竞争和病虫害等自然胁迫因子能使胜红蓟产生化学响应抵御逆境;而面对机械损伤和除草剂等人为胁迫因子则不产生相应的响应机制。证实引种到柑橘园的胜红蓟向土壤中释放化感物质是通过一个可逆的二聚化过程抑制其他杂草和病原菌。同时,胜红蓟向柑橘因中释放的挥发性化感物质吸引和稳定天敌捕食螨,从而使害螨红蜘蛛的种群下降到非危害的水平,表明特定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化感杂草可以对其他有害生物产生自然的化学调控。  相似文献   

4.
宜都市地处鄂西南山区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山区、岗地、平原兼有,热量丰富,土地肥沃,是温州蜜柑生长适宜区,柑桔种植面积1·04万hm2,产量12万t。因长期施用化学农药,使桔园生态遭到破坏,病虫发生相对严重。其中柑桔害螨在春、秋两季重发,年发生代次达到10余代,成为柑桔主要害虫。胡瓜钝绥螨(Amblyseius cu-cum eris)在国际上作为商品销售已有10年的历史,主要应用于温室黄瓜、辣椒苗期大量释放,防治各种蓟马的发生与暴发,在大田生产上应用于控制蓟芭也取得成功。在我国,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张艳璇,从英国引进胡瓜钝绥螨并通过…  相似文献   

5.
尼氏钝绥螨Ambyseius nicholsi是防治桔全爪螨Panomychus citri的有效天敌。其综合措施是:从改善桔园生态环境着手,行间种早、晚大豆,株间种藿香蓟Ageratum conyzoicles、白苏Perilla frutescens等,作为尼氏钝螨的转换宿主,覆盖地面、调节温湿度,以利柑桔生长和尼氏钝螨繁殖、生  相似文献   

6.
柑桔是宜都市的支柱产业,是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柑桔长期受到大实蝇的危害。近几年来,宜都市采用柑桔大实蝇食物诱剂防治柑桔大实蝇,得到有效控制,但在山地桔园的防治效果差,为此,本文简述了山地桔园大实蝇的绿色防控试验,以期完善大实蝇的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7.
通过向板栗园释放捕食螨,并结合药剂防治,研究了不同密度捕食螨对板栗上针叶小爪螨的防治效果,并针对针叶小爪螨开展了不同药剂及捕食螨的组合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捕食螨释放密度越高,并非对针叶小爪螨防治效果越好;释放捕食螨7 d后开始显效,效果一直持续到释放捕食螨后35 d,释放捕食螨后21d时控制效果最好;对针叶小爪螨化学防治效果最好的是1.8%阿维菌素EC,其次是50%硫磺AS和80%硫磺WP;单一药剂不同浓度处理中,1.8%阿维菌素2 000倍液对针叶小爪螨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好,防治效果达到99.1%。其次为50%硫磺AS 300倍液和80%硫磺WP 300倍液;组合试验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EC 1 500倍液+300头捕食螨,防治效果最好,达98.9%。其次是50%硫磺AS 200倍液+300头捕食螨组合和80%硫磺WP 200倍液+300头捕食螨组合,防治效果分别是95.7%和92.6%。  相似文献   

8.
巴氏钝绥螨对截形叶螨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e(Ehara)是玉米害螨的优势种群,在我国北方玉米产区大面积发生危害[1]。由于玉米植株高、种植密度大,危害盛期药剂防治几乎无法实施,筛选和利用捕食螨控制叶螨的危害是拓展害螨防治的有效途径。为明确巴氏钝绥螨对截形叶螨的控制潜能,本试验测定了巴氏钝绥螨Amblyseius barkeri(Hughes)对截形叶螨各螨态的捕食作用。  相似文献   

9.
胜红蓟次生物质对小菜蛾田间种群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生命表方法评价了胜红蓟次生物质对小菜蛾田间种群的控制作用,分析了其对小菜蛾田间种群自然控制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1000和1500μg·g-1的胜红蓟挥发油和胜红蓟素通过对小菜蛾田间种群的产卵忌避和降低成虫生殖能力等作用达到控制的效果.1000和1500μg·g-1的胜红蓟挥发油对小菜蛾田间种群的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分别为0.4826和0.5084,胜红蓟素的为0.4556和0.3205.但在胜红蓟次生物质的作用下,处理区天敌对小菜蛾的自然控制作用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削弱.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研究释放捕食螨的生物防治效果,2018年,在山东牟平苹果园开展了释放胡瓜钝绥螨对苹果全爪螨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苹果全爪螨发生盛期的初期释放捕食螨(每棵树1袋,2 500头),15 d后防治效果为61.24%。达到捕食螨控制害螨的较好效果。建议在释放胡瓜钝绥螨之前,对苹果全爪螨监测调查,根据其调查结果释放不同频次和数量的胡瓜钝绥螨。  相似文献   

11.
3种牧草不同搭配方式对胜红蓟的替代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3种牧草不同搭配方式对胜红蓟的替代控制效果,为入侵杂草胜红蓟的防控提供植物种和替代控制方法.在田间条件下,通过将白三叶、杂交甜高粱、杂交狼尾草3种牧草两两等比例搭配后与胜红蓟按2∶1混种,建立3种不同的替代控制方式,动态监测各群落(种群)植物、土壤微生物指标,评价3种牧草两两等比例搭配对胜红蓟的替代控制效果.结果表明:白三叶、杂交甜高梁等比例搭配对胜红蓟进行替代控制时,2种牧草株高严重受阻,牧草相对盖度占优,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变大,胜红蓟重要值变小,土壤真菌增多,细菌、放线菌减少;白三叶、杂交狼尾草等比例搭配对胜红蓟进行替代控制时,2种牧草株高不受阻,牧草相对盖度占优,Simpson指数变大,Shannon-wiener指数变小,胜红蓟重要值变小,土壤真菌增多,细菌、放线菌减少;杂交狼尾草和杂交甜高粱等比例搭配对胜红蓟进行替代控制时,杂交狼尾草株高不受阻,但杂交甜高梁株高严重受阻,牧草相对盖度占优,Simpson指数变小,Shannon-wiener指数变大,胜红蓟重要值变小,土壤细菌增多,真菌、放线菌减少.总体来看,白三叶和杂交狼尾草可以等比例搭配作为胜红蓟替代控制材料,且替代控制效果较好;白三叶和杂交甜高粱、杂交甜高粱和杂交狼尾草不宜等比例搭配作为胜红蓟的替代控制材料.  相似文献   

12.
陈天礼 《植物医生》2007,20(1):35-36
“以螨治螨”就是释放人工饲养的捕食螨来控制果树害螨的危害,是目前应用较成功的生物防治技术之一,运用捕食螨防治害螨能大幅度减少农药使用量及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对无公害水果、绿色果品和有机果  相似文献   

13.
抗药性捕食螨的应用是IPM中生防和化防相结合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综述了农药对捕食螨的影响、捕食螨抗药性现状、抗药性机制、抗药性监测方法、交互抗性及遗传改良等,并介绍了抗药性捕食螨的应用现状及前景,旨在充分保护和利用捕食螨,使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捕食螨是多种有害螨类的天敌。利用捕食螨来防治农业害螨在农业生产中很有利用价值和现实意义。但在当前我国的农业生产中 ,各种病虫害的种类很多 ,目前主要还是依靠农药来进行防治。为了协调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关系 ,建立合理害螨的综合防治体系 ,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农药必须注意与保护利用捕食螨相协调。本文对捕食螨受农药的影响及捕食螨抗药性品系筛选及其遗传机制等在国内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1 农药对捕食螨的影响  在农业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中 ,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都是广泛采用的措施。因此 ,天敌与农药的协调问题必须重视。农药…  相似文献   

15.
啤酒花是新疆出口创汇的重要农产品之一.每年种植面积在5 300 hm2左右.昌吉地区是新疆啤酒花生产的主要基地,种植面积占全区的30.5%.啤酒花种植过程中由于害螨为害不仅降低啤酒花成品品质.还造成产量损失达30%左右.由于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螨,在2002年还造成1批出口干啤酒花因为农药超标而被当场烧毁,损失严重.为此,昌吉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积极研究探索高效、安全、环保的新型生物防治技术,于2005年从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引进了捕食螨--胡瓜钝绥螨[(Amblyseiuscucumeris(udemans)]控制啤酒花田害螨.通过几年来的应用示范,初步掌握了使用方法,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工厂化生产胡瓜钝绥螨防治柑橘全爪螨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过多年探索,研制成功捕食螨胡瓜钝绥螨的人工饲料配方及其大量繁殖方法,建立起年生产能力110亿~120亿头捕食螨的工厂化生产基地,生产成本降至3元/万头。1998年应用于脐橙园防治全爪螨,释放捕食螨后30~120d,防效近100%。2000年应用于芦柑园、蜜柚园防治全爪螨,释放后80~90d,防效分别达93.8%、98.1%。1a释放2次,控制期可达6个月。  相似文献   

17.
在柑桔园种植一种菊科杂草——藿香蓟覆盖地面,对桔全爪螨的重要天敌纽氏钝绥螨有明显的助长作用。柑园覆盖藿香蓟后,在夏季高温季节,可使柑桔树冠外围温度从40~45℃降至35℃以下,相对湿度增加;藿香蓟的花粉可供作钝绥螨的食料。这种小生境的改善,有利于钝绥螨种群的稳定和增长。藿香蓟草丛中的生态条件适合钝绥螨的生存繁殖,钝绥螨在藿香蓟叶片上的密度,常比在柑桔叶片上为高。在需要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其他害虫或病害而引致柑桔树上的钝绥螨数量明显减少时,藿香蓟上的钝绥螨是一个重要的补充源泉。藿香蓟的生长抑制了其他杂草,大大减少用于除草的劳动力。藿香蓟可作绿肥,根系较浅,无明显与柑桔争肥现象。经多年试验,证明上述方法防治桔全爪螨的效果良好,目前这种措施已在广东省的一些柑桔产区应用。对柑桔害虫的综合防治,可利用钝绥螨防治桔全爪螨,对其他重要害虫如桔锈螨、柑桔潜叶蛾和柑桔木虱可通过采取选择性农药防治或农业技术防治而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中国1975年以来研究与利用捕食螨情况进行综述。据粗略统计,自1976年以来的15年间,中国共发表有关捕食螨研究及利用的论文180余篇,这些论文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中国捕食螨的区系分类.约60余篇.  相似文献   

19.
南丰县蜜桔园蜘蛛资源现状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丰蜜桔园现有蜘蛛资源10科24种,种群、数量及分布状况较20世纪80年代有明显恶化,生态系统几乎崩溃。研究、保护及利用蜘蛛来控制桔园害虫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2005-2007年,在南丰蜜桔上建立了以人工释放捕食螨控制柑桔害螨为核心,辅以配套的农业、物理和药剂防治措施的桔园虫害控制技术体系。试验证明该技术对防治以柑桔害螨为主的柑桔虫害效果显著。6月中旬以后,生防区红蜘蛛平均虫口密度仅为0.15头/叶,其他主要害虫如粉虱、蚧虫和蚜虫等的发生量均显著少于化防区和对照区。随着该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已逐渐展现出巨大的经济效益,每亩可节本增效600元以上,累计增加经济效益达900万元以上。同时提高了桔农素质,提升了生产水平;减少施用有毒农药60%以上,改善了生态环境,进而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加快推动南丰蜜桔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进程,保障南丰蜜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