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湿地松乙烯利采脂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结果表明,乙烯利化学采脂,湿地松幼龄林单株产脂3.66kg,比常法采脂提高23.23%,中龄林单株产脂7.20kg,比常法采脂提高27.43%。对松脂及其产品的质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作者通过七年的试验证明,亚硫酸盐酒糟醪液采脂其松脂产量比常法采脂增加27.2%;木材生长量比常法采脂少损失5.3%;木材物理力学指标,高于未采脂松树7—18%,而常法采脂基本上不改变松树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不影响木材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湿地松采脂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大田县桃源林场13年生的湿地松为材料,对湿地松产脂量、最佳采脂间隔期的选择、采脂对湿地松生长量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并采用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湿地松7种不同处理方法进行差异显著检验,确定合理的采脂间隔期。结果表明,胸径17cm的湿地松平均单刀产脂量为32g;采脂间隔期3—5天,不仅产脂量较大,而且对湿地松生长量影响小。  相似文献   

4.
设置两个试验地 ,对马尾松、湿地松采脂使用松树增脂剂 ,经过及时的测产 ,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得知松树增脂剂对马尾松、湿地松采脂增产效果都比较明显 ,湿地松比马尾松的增产优势更突出。  相似文献   

5.
采用割面负荷率40%,割沟深0.3cm、割沟宽0.3—0.5cm,间隔期1天的工艺,在广东省韶关林场对25—30年生马尾松人工林进行了两年采脂试验,经1982年割89次,1983年割101次,1984年从中选择31株进行树干解析,结果表明:人工林25—30年的松树适于采脂。生长在南坡的松树,其产脂力为北坡的1.45倍,生长在山脚和山腰的松树,其产脂力分别为山顶的1.61倍和1.37倍。采用两个宽度为树干周长的20%的割面,两割面间留宽约10cm的纵向营养带,其产脂量和产脂力比目前生产上采用一个宽割面的提高31%和62%。采脂对树木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采脂树生长量低于未采脂树的生长量,产脂多的树生长量又低于产脂少的树。但从经济效益来看采脂是合算的。  相似文献   

6.
湿地松采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近几年来在湘潭、株洲、衡阳等地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湿地松的产脂状况和特点,总结出其产脂曲线、单刀产脂量和年产脂量等规律,肯定了湿地松采脂的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8种刺激剂和5种施药周期及3种割沟频率组合采脂技术的筛选,2年的采脂试验,取得的松脂产量数据经本底产量对比研究,以采用复方植物生长调节剂作刺激剂,12天为一刺激周期,割沟频率4天1刀为组合的采脂方法效果最好。与常法采脂比较:平均单株全年松脂总产量提高20%以上;单刀产脂量提高100%以上;割面消耗降低50%;采脂工劳动生产率提高66.6%;经济效益提高1倍以上。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广泛应用的下降式采脂法中存在操作流程多、劳动强度大、灰尘与雨水等污物易混入所采集松脂,以及采脂后的松树滞长,甚至枯死等不足,本文提出一种新型松脂采集技术——钻孔采脂法,旨在减少采脂操作流程,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所采集松脂的质量。同时希望为松脂采集及其它类似采脂作业向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及提供一定的技术借鉴。且实地7d的采脂试验表明,钻孔采脂法开切的采脂韧皮层面积比下降式采脂法小得多,但采集到的松脂重量却仅相差3.05%。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湿地松采脂情况及产、流脂状况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提出了“湿地松产、流脂动态平衡”论点。认为,湿地松一定时间内的最终流脂量取决于树木的产脂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不同强度采脂对马尾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脂试验,研究不同采脂强度对马尾松中龄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脂对马尾松中龄林的生长有影响,随着采脂强度的提高,对其生长的影响越大.不同采脂强度对胸径年生长量与材积年生长量的影响较大,对树高年生长量影响则不明显.随着采脂强度提高,产脂量也随之提高,但采脂降低了木材质量,木材利用率低,不利于培养大径材.建议在马尾松中龄林中禁止60%以上超负荷采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