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橄榄果实品质评价因子的筛选及指标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橄榄品质的评价因子,从福建省不同地区选取了20个橄榄品种(品系),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橄榄果实的单果重、含水率、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TSS)、果形指数、总糖、蛋白质、总黄酮、多酚等9项品质因子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9项品质因子通过聚类分析最终简化为均与橄榄口感品质相关的3个指标,分别是多酚、含水率和总糖,这3个品质因子可应用于评价橄榄的综合品质。当多酚/总糖≤10.00,可判定该品种为甜橄榄品系;当多酚/总糖≤15.00时,适合鲜食;≥20.00时,适合加工;15.00~20.00时,既可鲜食也可作为加工材料。TSS是评价多数果实品质的主要指标,但在橄榄上的测定意义较小。  相似文献   

2.
提取箬竹和马尾松叶片总黄酮作为天然保鲜剂用于橄榄浸泡处理,以研究竹叶和松针黄酮提取液对橄榄果实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竹叶和松针黄酮提取液均能对橄榄果实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其中 393 mg/L 竹叶黄酮提取液、330 mg/L 松针黄酮提取液处理的橄榄果实好果率均高于对照,贮藏第 77 天时,橄榄好果率分别为 76.11%、78.89%。2 种处理均可延缓果实可溶性总糖含量下降,促进多酚含量下降,提高橄榄果实的糖酚比,能有效改善橄榄果实贮藏期内的鲜食品质。  相似文献   

3.
提取箬竹和马尾松叶片总黄酮作为天然保鲜剂用于橄榄浸泡处理,以研究竹叶和松针黄酮提取液对橄榄果实 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竹叶和松针黄酮提取液均能对橄榄果实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其中 393 mg/L 竹叶 黄酮提取液、330 mg/L 松针黄酮提取液处理的橄榄果实好果率均高于对照,贮藏第 77 天时,橄榄好果率分别为 76.11%、 78.89%。2 种处理均可延缓果实可溶性总糖含量下降,促进多酚含量下降,提高橄榄果实的糖酚比,能有效改善橄榄 果实贮藏期内的鲜食品质。  相似文献   

4.
套袋时期对‘立冬本’龙眼果实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福建省晚熟龙眼品种'立冬本'果实为材料,研究果实采前套袋时期(盛花后80、95、110d)对龙眼果实生长发育、外观品质及果肉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采前套袋时期越早,则落果率越高;果实采前3个不同套袋时期都可以增加果实纵径、横径和单果重,提高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和类黄酮含量,以及果肉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综合研究结果认为.'立冬本'龙眼果实的最佳套袋时期为盛花后110d.即果实采收前1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5.
品种的差异是影响采后橄榄果实品质和货架期的重要因素之一。比较研究福建省2个主栽橄榄品种‘长营’和‘惠圆’果实的贮藏性差异。采后‘长营’和‘惠圆’橄榄果实经清洗并用抑霉唑杀菌剂处理(1.0 m L/L浸果5 min),晾干后用0.015 mm厚的聚乙烯薄膜袋密封包装,在(8±1)℃下贮藏140 d。贮藏期间定期测定果实呼吸强度、细胞膜透性、好果率、失重率和果皮褐变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2个品种的橄榄果实呼吸强度在贮藏0~60 d内上升,贮藏60 d之后下降;果实细胞膜透性、失重率和果皮褐变指数都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上升;果实好果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但‘长营’和‘惠圆’橄榄果实的耐贮性不同。在同一贮藏期间,‘惠圆’橄榄果实的呼吸强度、细胞膜透性和果皮褐变指数都高于‘长营’橄榄果实,而好果率则低于‘长营’橄榄果实。据此认为,‘长营’橄榄果实比‘惠圆’果实更耐贮性,其原因可能与‘长营’橄榄果实可以保持较低的呼吸强度和较完整的细胞膜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6.
以福建省晚熟龙眼品种‘立冬本’果实为材料,研究果实采前套袋时期(盛花后80 d、95 d、110d)对龙眼果实品质和采后贮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采前3个不同套袋时期都可以可明显改善龙眼果实的外观品质,提高果肉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果实采前套袋提高了与龙眼果皮褐变密切相关的总酚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促进龙眼果实贮藏期间果皮褐变的发生;同时,果实采前套袋促进龙眼果实采后果肉自溶和病害发生,降低果实耐贮性,缩短龙眼果实贮藏期.综合研究结果认为,果实采前套袋能有效改善‘立冬本’龙眼果实的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其最佳套袋时期为盛花后110 d(即果实采收前1个月左右);但果实采前套袋降低‘立冬本’龙眼果实的耐贮性,不利于延长龙眼果实贮藏期.  相似文献   

7.
橄榄是我国热带亚热带特色果树,栽培历史悠久。40年来,我国橄榄研究取得长足进步,在一些领域获得重大突破,有力地支撑了橄榄产业的发展。本文全面梳理40年来我国橄榄研究发展历程及取得的主要成绩,总结橄榄种质资源、栽培技术、果实品质、保鲜加工、药理活性和生物技术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针对我国橄榄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建议加强橄榄应用基础研究及产业关键性技术研发,推动橄榄产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8.
剑麻提取液对台湾青枣采后生理及贮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剑麻提取液在台湾青枣果实贮藏保鲜上的作用。以剑麻提取液为材料,浸泡处理台湾青枣采后果实,然后在常温条件下贮藏,研究剑麻提取液处理对台湾青枣果实采后生理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剑麻提取液处理可有效降低果实失重率和腐烂率,延缓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可滴定酸的下降,保持了果实的品质;同时,剑麻提取液处理还提高了采后贮藏台湾青枣果实POD、CAT活性,减轻了台湾青枣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从而有效延缓果实的衰老;剑麻提取液在台湾青枣贮藏保鲜上有良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9.
神秘果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热带优稀水果。为研究贮藏温度对神秘果果实采后品质、生理代谢及采后病害的影响,试验采用低温(4 ℃)和常温(25 ℃)贮藏,测定了神秘果果实在贮藏过程中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及可滴定酸等品质指标的变化,同时进行了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速率测定以及采后病害鉴定。结果表明:神秘果采后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升高,维生素C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下降,且低温贮藏条件较常温条件变化缓慢;常温贮藏条件下神秘果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速率极高,而低温能明显抑制果实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低温贮藏还可以显著延缓神秘果的果色转变,保持92.33%的好果率;神秘果采后主要病害为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和蒂腐病(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总之,低温贮藏能显著延长神秘果的贮藏期,并显著降低其采后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胡伟  颜彦  徐碧玉  金志强 《热带作物学报》2014,35(12):2474-2481
香蕉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水果之一,研究香蕉采后成熟与调控对香蕉品质形成及创新采后催熟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室前期的研究结果发现Ma GAD1基因的表达与香蕉采后乙烯生物合成及果实成熟密切相关。本研究在此基础上,根据香蕉果实达到全黄并有黑色斑点期(YB)成熟度的天数为标准,筛选出Ma GAD1基因表达的诱导剂γ-氨基丁酸(GABA)能够促进香蕉果实采后成熟。生理学分析结果表明,外源GABA能够促使香蕉果实提前发生生理跃变。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外源GABA能够诱导Ma GAD1和Ma ACS1上调表达。因此,GABA通过诱导Ma GAD1和Ma ACS1上调表达及促进香蕉果实生理跃变,从而促进香蕉果实采后成熟。本研究不仅从理论上证明了GABA能够促进果实成熟,揭示了GABA促进果实成熟生理机制,并且从实际生产上为蕉催熟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香蕉是一种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水果,不耐贮运。综述香蕉果实外观品质的变化、采后生理生化变化和采后病害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以福建省晚熟龙眼品种‘立冬本’果实为材料,研究果实采前套袋时期(盛花后80 d、95 d、110 d)对龙眼果实品质和采后贮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采前3个不同套袋时期都可以可明显改善龙眼果实的外观品质,提高果肉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果实采前套袋提高了与龙眼果皮褐变密切相关的总酚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促进龙眼果实贮藏期间果皮褐变的发生;同时,果实采前套袋促进龙眼果实采后果肉自溶和病害发生,降低果实耐贮性,缩短龙眼果实贮藏期。综合研究结果认为,果实采前套袋能有效改善‘立冬本’龙眼果实的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其最佳套袋时期为盛花后110 d(即果实采收前1个月左右);但果实采前套袋降低‘立冬本’龙眼果实的耐贮性,不利于延长龙眼果实贮藏期。  相似文献   

13.
橄榄果实风味独特,富含多酚、黄酮、氨基酸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这些物质与其风味品质关系密切。目前对橄榄果实代谢物进行系统研究的报道较少,为解析橄榄果实的主要代谢成分并对3个品质类型存在差异的品种(系)(‘长营’‘檀香’‘灵峰’)进行比较,以期为橄榄果实品质形成、优良品种选育等研究提供理论基础。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的广泛靶向代谢组技术,测定3个橄榄品种(系)成熟期果实代谢物,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及3个品种(系)果实总酚、总黄酮、木质素含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檀香’总酚、总黄酮含量最高;‘灵峰’总酚、总黄酮及木质素含量最低;‘长营’总木质素含量则很高,与其化渣差的特点相吻合。利用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共检测出黄酮、酚酸类、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有机酸、脂质、核苷酸及其衍生物、鞣质、糖及醇类、木质素和香豆素等13类524种代谢物,其中黄酮类代谢物数量最多,主要为槲皮素类、木犀草素类和山奈酚类。各品种(系)代谢物差异显著,主要的差异代谢物为黄酮类、酚酸类和氨基酸及其衍生物。‘长营’相比‘檀香’存在161种差异代谢物(上调代谢物116种、下调代谢物45种),‘檀香’相比‘灵峰’存在164种差异代谢物(上调代谢物51种、下调代谢物113种);‘长营’相比‘灵峰’存在146种差异代谢物(上调代谢物51种、下调代谢物95种)。差异代谢物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3个品种(系)中,‘檀香’的黄酮代谢及氨基酸代谢最为活跃,积累更多的槲皮素类、木犀草素类、山奈酚类、丙氨酸、丝氨酸、组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等黄酮及氨基酸类物质;‘灵峰’较‘长营’的黄酮代谢相对较弱,黄酮类物质积累相对较少,这可能是造成‘檀香’橄榄风味更为浓厚,而‘灵峰’橄榄风味较为清甜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橄榄功能成分及其抗氧化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橄榄果实中富含丰富的营养功能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酸、挥发性芳香物质、有机酸、氨基酸、酚类物质等,与橄榄的药理功效具有密切的关系。橄榄中的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具有抗氧化能力。本文综述了橄榄的功能成分以及抗氧化作用,以期为橄榄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研究1.2 μL/L的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对在(25±1)℃下贮藏的‘油檬’(Prunus salicina Lindl.cv.Younai)果实采后生理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果实相比,1-MCP处理可有效降低‘油(檫)’果实呼吸强度、呼吸峰值和乙烯释放量,延缓果实细胞膜相对渗透率升高和果实表面色调角h.值的下降,保持较高的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和果皮叶绿素含量,延迟果实外观颜色转变,减少果实失重和腐烂.经1-MCP处理的果实在(25±1)℃下贮藏15d时的好果率为80%,而对照果实只有58%.因此认为,1-MCP处理可以延缓采后‘油榇’果实后熟衰老和保持果实品质,延长果实保鲜期.  相似文献   

16.
荔枝是我国南方一种重要的热带、亚热带水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商业潜力.然而,在高温高湿季节,采后荔枝果实极易发生腐烂变质、果皮褐变、病原菌侵染等品质劣变现象.因此,荔枝果实除鲜食外,常被加工成不同的商业产品,特别是荔枝果干.干制荔枝由于干制加工时间较长,易发生果皮褐变,导致其外观色泽、产品质量和风味丧失,最终限制荔枝...  相似文献   

17.
程序降温处理对黄皮果实贮藏品质和采后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无核’黄皮果实为实验材料,研究程序降温(LTC)处理对黄皮果实贮藏品质及采后生理的影响。将采后黄皮果实分别经LTC Ⅰ(12℃,4 d)、LTC Ⅱ(8℃,4 d)、LTC Ⅲ(12℃,2 d后转至8℃,2 d)处理后,转至低温(3.0±0.5)℃贮藏12 d,每4 d测定各项品质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程序降温处理有效减轻了黄皮果实的褐变,促进了可溶性固形物(TSS)和维生素C含量的积累,促进了可滴定酸(TA)的降解,减少丙二醛(MDA)的积累,维持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抑制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同时保持较高的总酚和类黄酮含量,从而延缓了果实采后衰老速度,有利于减轻黄皮果实褐变和提高贮藏品质,其中以LTC Ⅱ处理的保鲜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了开发枇杷贮藏保鲜新技术,以福建地产枇杷为试材,研究仙草胶-卡拉胶复合膜对枇杷贮藏期间的果实品质及采后生理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复合涂膜处理可以保护细胞膜,降低呼吸强度,抑制枇杷的生理代谢,减少营养物质的损失,加入的尼辛、纳他霉素等抑菌配料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菌等微生物的生长,提高贮藏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9.
1-MCP处理对‘油木奈’果实采后生理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1.2 μL/L的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对在(25±1)℃下贮藏的‘油木奈’(Prunus salicina Lindl. cv. Younai)果实采后生理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果实相比,1-MCP处理可有效降低‘油木奈’果实呼吸强度、呼吸峰值和乙烯释放量,延缓果实细胞膜相对渗透率升高和果实表面色调角h°值的下降,保持较高的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和果皮叶绿素含量,延迟果实外观颜色转变,减少果实失重和腐烂。经1-MCP处理的果实在(25±1)℃下贮藏15 d时的好果率为80%,而对照果实只有58%。因此认为,1-MCP处理可以延缓采后‘油木奈’果实后熟衰老和保持果实品质,延长果实保鲜期。  相似文献   

20.
以巴西香蕉果实为材料,研究果实采后正常成熟过程中乙烯释放速率,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苹果酸、淀粉以及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香蕉果实采后成熟过程中乙烯释放速率在采后10 d开始增加,到采后14 d达到高峰;MDH酶活性在采后10 d迅速增强,到采后16 d达到峰值;苹果酸含量在果实成熟早期上升,晚期下降,可溶性总糖含量逐渐增加,而淀粉含量持续下降。推测MDH通过改变香蕉品质而参与果实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