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冬前弱苗诊断 1.1 缺氮弱苗 首先看腋芽即分蘖点、找主茎,依据叶与蘖的同伸关系,第4片叶与第1个一级分蘖同时出现,若第4片叶长长了,而第1个一级分蘖仍很短,一般只有第4叶一半时,即为缺氮弱苗.  相似文献   

2.
<正>冬前小麦若受到不良气候条件和人为栽培管理的影响,部分麦田会出现分蘖少、麦苗黄弱等生长不良现象,无法达到单株分蘖5~6个、三叶大蘖3个的壮苗要求,以弱苗状态进入越冬期。因此,加强小麦年后管理,促进弱苗转化升级,是确保小麦丰产丰收的关键。一、冬前弱苗形成原因1.晚播弱苗秋季降雨少,小麦播种期间土壤干旱,需造墒才能播种。由于水源和浇水器械的限制,导致造墒和播种进度不一,未能适时播种的地块,冬前小麦生长积  相似文献   

3.
小麦弱苗是生产中特别是超高产栽培中影响产量的一大障碍,防止弱苗形成、创建高质量群体是实现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小麦弱苗一旦形成,会造成基本苗不足,群体不齐,三类苗增加.弱苗由于体小瘦弱,后期往往穗小粒少,严重的会产生空穗,浪费了养分却形不成产量,给后期管理带来极大不便.即使后期加强了管理,也不能弥补前期生长不良造成的损失.结合生产实际,我们认为,小麦弱苗尽管前期容易形成,但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事先预防的,关键要因地制宜,对症施治.  相似文献   

4.
王鹏  王英 《种子世界》2001,(10):29-29
1加强苗期管理,选好纯苗、壮苗 打好播种基础,确定合理密度,不留弱苗,力保纯苗、壮苗.弱苗根少,养分吸收慢,后期易形成空秆,应坚决彻底地及时拔除小弱苗、小弱株以减少养分消耗,增加群体通风透光,有助于CO2输送,抑制叶温过高,且对群体光合作用有着良好影响.  相似文献   

5.
小麦出苗后,由于受自然条件和栽培措施的影响,往往会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弱苗.为便于因苗、对症管理,现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1黄河流域棉区以促为主,促控结合,做到控大苗、促小苗、补弱苗,促进弱苗转化,实现壮苗均衡生长,及早搭起丰产架子。  相似文献   

7.
选用甜玉米品种脆王和常规玉米品种吉东56作为供试材料进行试验,分析先正达益配威TM种衣剂对玉米不同除草剂的耐药性。结果表明,包益配威TM种衣剂的受药害率和弱苗率比不包益配威TM低,并且随着益配威TM施用剂量的增加,受药害率和弱苗率逐渐降低,随着除草剂使用剂量的加大,受药害率和弱苗率逐渐升高,且处理之间均达到极显著的差异。包益配威TM种衣剂的出苗率均比不包益配威TM高。  相似文献   

8.
选用甜玉米品种脆王和常规玉米品种吉东56作为供试材料进行试验,分析先正达益佩威~(TM)种衣剂对玉米不同除草剂的耐药性。结果表明,包益佩威~(TM)种衣剂的受药害率和弱苗率比不包益佩威~(TM)低,并且随着益佩威~(TM)施用剂量的增加,受药害率和弱苗率逐渐降低,随着除草剂使用剂量的加大,受药害率和弱苗率逐渐升高,且处理之间均达到极显著的差异。包益佩威~(TM)种衣剂的出苗率均比不包益佩威~(TM)高。  相似文献   

9.
搞好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防治确保小麦丰产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河南省小麦生产形势总体较好,基本实现了安全越冬.但由于今冬河南省缺少雨雪和气温偏高,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播种过早麦田有旺长情况;二是部分地块播种量过多,群体偏大;三是部分地块肥料投入偏少,出现脱肥现象;四是一些地区冬季缺少降雨又未冬灌,出现一些干旱引起的点片黄弱苗;五是部分麦田杂草较多,多数病虫害越冬基数大,有偏重发生的危险.针对今年苗情复杂的实际情况,各地应及时分区域、分时段、分苗情、分墒情提出管理措施和防灾预案,搞好麦田管理.其中小麦病虫害的防治要特别引起有关部门和农户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杂交玉米制种能否成功的原因很多,但后期管理是保证有较高纯度和较高产量的关键环节,所以一定要重视后期管理。1加强管理,提高纯度,增加产量1.1严格控制母本三类苗散粉在制种田中,由于种种原因母本总会出现一些小苗和弱苗,当田间90%以上的母本去雄后,一般都有花丝吐出,在田间、地头及  相似文献   

11.
一改第一段育6叶苗为育4叶苗农民朋友习惯于在母床育6叶苗假植,由于苗龄较大,在母床苗体拥挤,营养条件差,易形成部分瘦苗和弱苗,这些瘦苗和弱苗假植后生长差。实践表明,以4叶苗假植到塑料软盘生长好。做法是:选用国家烟草专卖局审定推广的G80、K326、NC89、G28、红花大金元等优良品种;母床床面要求宽1.2米,  相似文献   

12.
分别从查苗补缺,化学除草,清沟防渍,冬灌,弱苗、旺苗、正常苗的分类管理等方面阐述了小麦苗期田间综合管理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鲁西南地区棉花大约4月底至5月初出苗,到6月上、中旬进入蕾期,历时40d左右.此阶段常受低温寒冷等不利天气因素的影响,易造成出苗不齐、缺苗断垄或弱苗晚发等现象.因此,此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以促为主,促控结合,确保苗齐、苗匀,实现壮苗早发.具体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4.
苏中地区培育油菜壮苗的传统措施是采用早播、稀植、控肥、调水等技术[1],但由于早播病虫危害重[2],播量难控制,雨水难预防等原因,在生产实践中往往壮苗的效果参差不齐.易出现高脚苗、弱苗,苗体素质弱,影响产量,遇到严重冻害年份甚至绝收.近年来推广3叶期增喷多效唑矮化植株、培育壮苗,但由于农户种植规模小,一般苗床面积仅200m2左右,加上多效唑用量仅750g/hm2,不易掌握.本研究旨在探索油菜壮秧剂在油菜苗床上的应用效果,以简化育苗程序,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前,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小麦返青,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拔节,西南麦区小麦已进入拔节后期,小麦生产进入了春季管理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是促弱苗转壮苗、控旺苗稳健生长的重要时期,也是调节小麦群体合理发展的关键阶段.今年春季麦田管理的指导思想是:控旺促壮、防冻防倒,抗旱保墒、肥水管理,调节群体合理发展,夺取小麦丰收.  相似文献   

16.
玉米从播种到苗期,常因栽培不当发生烂芽死苗,造成断垄缺苗或形成弱苗的现象,对产量影响很大,一般要减产10%~40%.因此,要获得玉米丰收,必须根据玉米生长发育特性,抓好播种时期各项栽培技术措施,为玉米的发芽出苗创造良好的条件,防止生理病害的发生,争取苗早、苗全、苗齐、苗壮.  相似文献   

17.
冬小麦春季管理,是争取小麦丰收的重要环节。促弱苗、控旺苗、调壮苗、防病虫是这一时期麦田管理的目标,在生产上要抓好如下措施:  相似文献   

18.
根据对监测点及全区小麦苗情的调查,小麦进入越冬期以来,旺苗面积占20%,弱苗田块几乎没有,部分田块杂草多,病虫害越冬基数大,给春季麦苗病虫害大面积发生埋下隐患。还有部分田块出现轻微冻害,春季管理要结合受害田块的情况,及时进行化学除草,防治病虫害的发生,一般田块不施返青肥,根据苗情追施拔节孕穗肥,以满足小麦生长及灌浆期产量形成的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19.
玉米苗期易感染苗枯病,形成弱苗或死苗,苗枯病的主要症状是:①幼苗在两叶一心便可表现出来,植株生长迟缓,发育不良,叶片萎蔫或黄化,病株拔出后可见种子根或根尖处发生褐变或整个根系变褐或棕褐色,继而侵染中胚轴,使之细缩或呈水渍状褐变.  相似文献   

20.
1冬小麦死苗原因冬小麦死苗有很多原因,主要由内因和外因决定。内因是指小麦植株本身抗寒、抗旱的能力,采用抗寒性差的品种,容易造成死苗。个别播种过早、冬前穗分化到二棱期的麦苗,耐寒能力减弱,遇冻害常严重死苗;一些晚弱苗,本身积累的糖分少,遇寒、旱,也容易出现死苗。外因是指小麦植株本体之外的各种因素,如不利的气候、土壤条件和不适当的栽培措施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