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绒山羊同期发情的药物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好绒山羊秋季集中发情工作,有利于人工集中冻精配种,节约液氮用量和人力,提高养羊经济效益.重点介绍前列腺素法、促性腺激素法、孕酮与孕马血促性腺激素配合使用法、营养调控刺激法、公羊刺激法、光照刺激法等6种刺激方法的使用时间、方法、用量及效果,以使母羊较好地集中发情,提高配种受胎率.  相似文献   

2.
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同期发情已被广泛应用。了解和掌握繁殖规律,正确使用繁殖技术,使绵羊发情整齐、排卯多、受胎率高、产羔多、成活率高,是养羊业十分重要的环节,这些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生产者带来损失。因此,同期发情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同期发情可以使绵羊的发情集中,便于配种。妊娠、羔羊的培育在时间上也相对集中。同时,它可以使绵羊在非繁殖季节出现发情周期,可以使绵羊在非繁殖季节参加配种。  相似文献   

3.
王春梅 《湖南农机》2010,(3):203-204
配种期母猪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它的发情、排卵、受精和产仔,甚至影响母猪后续繁殖力和使用年限。做好配种期母猪的饲养管理,提高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必须做到适时的配种,掌握母猪的发情、排卵规律,并严格落实保胎措施。  相似文献   

4.
配种期母猪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它的发情、排卵、受精和产仔,甚至影响母猪后续繁殖力和使用年限.做好配种期母猪的饲养管理,提高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必须做到适时的配种,掌握母猪的发情、排卵规律,并严格落实保胎措施.  相似文献   

5.
汪开英  谢江明 《农机化研究》2004,(3):139-140,143
应用红外传感器系统研究了夏季断奶母猪发情行为与配种。结果表明,母猪断奶后第4天发情表现达到最高潮;环境温度对母猪发情及配种影响极显著,断奶母猪正常发情并成功配种的环境温度应不高于23℃。此项研究对准确鉴定母猪的发情、适时配种及环境调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1.山羊适配年龄及最佳配种时间山羊适配年龄一般在1~1.5岁,繁殖能力最强是在3~5岁。山羊适配最佳时间为发情后12~24 h(老母羊在12~18 h内,青年母羊在20~24 h)。母羊的发情周期为16~17 d。2.母羊发情鉴定母羊发情鉴定的方法有3种:外部观察、阴道检查、试情法。(1)外部观察发情母羊出现频频摆尾,互相爬跨,被公羊追逐。(2)阴道检查用开膣器用作阴道检查,发情中期母羊阴道黏膜为粉红色甚至  相似文献   

7.
奶牛发情行为的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奶牛养殖中,为增加牛奶产量,使奶牛及时受孕、产犊并提高泌乳期是非常重要的,而要达到上述目的,正确、高效地预测以及检测奶牛的发情期,并适时配种尤为关键。因此,奶牛发情的及时和准确识别则变得举足轻重,在牛群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传统的奶牛发情检测方法愈加不能满足现代化奶牛养殖场的需求,基于微机系统的自动化电子检测技术迫切需要应用到奶牛发情检测中。对奶牛的发情行为的影响因素、传统检测方法以及数字化的检测方法进行了阐述,并对其数字化检测趋势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奶牛异常发情是生产实践中经常发生的繁殖疾病,主要是因为营养不良、饲养管理不善、激素分泌失调、疾病等原因而引起,常见的有不发情、隐性发情、不规则发情等。通过实践总结不规则发情中的安静发情、短促发情、断续发情、短周期发情是真发情,  相似文献   

9.
菜羊是最近几年由白山羊与青山羊杂交后经数代精心培育而成的一种山羊新品种。该羊的主要特点是: 1.繁殖率高。一年最低可产2胎,两年可产5胎,每胎2~7只。公母配种比为1:5~10,母羊饲养4个月龄即可发情交配,常年可发情、配种。春秋两季发情最旺,妊娠期为140天左右。 2.生长快。在一般饲养条件下,7个月公羊可长到40公斤,母羊可长到30公斤。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养羊业的发展,羊的繁殖配种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利用器械采集公羊的精液,经检查和处理后,再通过器械将精液输入发情母羊生殖道内,达到母羊受胎的配种方式,称为羊的人工授精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限位栏场景下经产母猪查情难度大、过于依赖公猪试情和人工查情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 v5s算法的经产母猪发情快速检测方法。首先,利用马赛克增强方式(Mosaic data augmentation, MDA)扩充数据集,以丰富数据表征;然后,利用稀疏训练(Sparse training, ST)、迭代通道剪枝(Network pruning, NP)、模型微调(Fine tune, FT)等方式重构模型,实现模型压缩与加速;最后,使用DIOU_NMS代替GIOU_NMS,以提高目标框的识别精度,确保模型轻量化后,仍保持较高的检测精度。试验表明,优化后的算法识别平均精确率可达97.8%,单幅图像平均检测时间仅1.7 ms,单帧视频平均检测时间仅6 ms。分析空怀期母猪发情期与非发情期的交互行为特征,发现母猪发情期较非发情期交互时长与频率均显著提高(P<0.001)。以20 s作为发情检测阈值时,发情检测特异性为89.1%、准确率为89.6%、灵敏度为90.0%,该方法能够实现发情母猪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2.
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风力提水技术在天津市的开发与应用情况,内容包括区域风能资源评价;风力提水机组的研制;风力提水机组微机监测系统的研制及风力提水技术在农田灌排水,养虾等领域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3.
翁晓星  王可  傅剑  赵晋  陈斌  边晓东  郑涛 《农业工程》2021,11(10):37-41
在搜集、分析以家猪为代表的畜禽生长信息采集、畜禽图像处理的应用研究现状后,结合现代养猪工艺和金华猪生长习性,指出金华猪养殖产业迫切需要引入猪只体尺测量、估测猪体质量、智能饲喂设备(代谢笼)、数字化管理4个方面的精准养殖技术及其配套的智能化养殖设施,以期实现金华猪的现代化养殖与管理。   相似文献   

14.
南方水稻田间盘育秧配机插技术和设备的研究与创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南方大面积推广水稻插秧机的育秧过程中存在手工播种工效低、均匀性差和育秧成功率低等问题,研制并创新出田间机械化盘育秧高效安全育苗新技术和系列化育秧新设备。着重介绍适合小规模农户购买的小型育秧播种设备、适合跨区作业大规模育苗播种设备和采用机插活性专用基质育苗结合设施管理新技术。该技术设备在南方稻区可直接利用外,并可供北方稻区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任泓旭 《农业工程》2018,8(1):48-49
鱼菜共生池塘养鱼技术是一种生态养鱼技术,它是依据鱼类和植物的生长环境、营养生理和理化知识等特点,结合水产养殖与蔬菜养殖这两种不同的农业养殖技艺,进行科学的生态规划,实现和谐共生。通过对重庆市九龙坡鱼菜共生项目的研究,说明这种养殖技术存在巨大的经济效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奶牛品种选育工作,主要依靠畜牧专家的经验和奶牛饲养过程中的历史记录数据进行人工综合评定,该方法存在效率低、准确度低以及人为影响因素大等缺点。为此,利用RFID技术进行奶牛个体标识,并把畜牧专家的专业知识与经验转换为数据库中的数据表达模式与程序算法,依靠SQL Server 2005和VS.net 2008平台开发奶牛品种选育系统。系统不仅能管理奶牛的日常生产活动,而且能根据历史累积数据和设计好的评估算法进行种奶牛母本的选择。系统研制完成后,在某小型奶牛养殖场成功应用并取得畜牧专家的认同。  相似文献   

17.
随着禽类传染病传播范围的扩大,急需研究安全有效的禽类规模化养殖疾病防控措施。介绍臭氧的灭菌机理及其在禽类规模化养殖中的应用情况。利用臭氧的强氧化广谱杀菌原理对畜禽饮用水进行灭菌试验表明:将臭氧技术应用于禽类养殖疾病环境防控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遏制禽类流行病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池塘养殖水质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实现池塘养殖水质环境的自动化管理和控制,对养殖生产进行辅助决策,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传感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手段,开发池塘养殖水质监控系统,改变传统的养殖生产管理方式,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盱眙县境内湖泊众多,水产资源十分丰富。著名的“盱眙龙虾”集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经济已成为当地主导产业,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起着重要作用。盱眙农业综合开发紧紧围绕做大做强龙虾产业,通过建基地、办市场、扶企业、强产业。发挥农业开发“助推器”作用,促进了龙虾生产与销售,加速了龙虾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鱼—菜共生种养技术是一种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型复合种养殖技术,将水产养殖与作物栽培有机结合,实现种养生产循环利用,可有效改善传统的水产养殖模式带来的大量养殖尾水排放、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负面影响。近年来,鱼—菜共生种养技术发展迅速,以该技术的研究进展为主线,对鱼—菜共生种养技术的技术要点、影响鱼—菜共生种养系统平衡的关键因素进行概述。客观分析现阶段鱼—菜共生种养技术发展中存在对菌藻利用氮磷转化的研究不足、水产及植物种类局限、经济可行性尚不明确、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不足、缺乏专业性人才及政府支持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鱼—菜共生种养技术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如需要加强对各类微生物的利用以及对氮磷转化吸收效率的研究,并实现投入品种多元化,加快人工智能技术与鱼—菜共生种养技术相结合,政府提高重视,注重培养专业人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