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枣高接换种快速丰产技术是我们2004年枣庄市科技攻关获奖项目,本项目是对7~8年生薛城冬枣进行高接换种,实现了当年每667m^2产鲜枣375.2kg,效益3001.6元,第二年株产鲜枣17.9kg,每667m^2产鲜枣1002.4kg,效益5012元的良好效果,该技术成果获枣庄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2.
青县属滨海冲击平原,土壤瘠薄、盐碱,枣树种植面积1.3万hm^2,其中冬枣面积占5%。一般冬枣种植后6年结果,10年后才能丰产。为探讨盐碱地冬枣速丰、优质栽培技术,我们于2001年定植冬枣1hm^2。通过科学管理,栽后第2年结果,第3年667m^2产冬枣555kg,第4年667m^产冬枣1500kg,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1998~2002年,在章丘市南部山区林果开发工程的推动下,章丘市林业局果树站在埠村镇实施了千亩柿园幼树密植早果丰产栽培试验开发。经过5年的试验,第3年开始挂果,第4年平均每667m^2产1068.9kg,第5年平均每667m^2产1684.8kg,最高株产25.7kg,为柿树密植早果丰产提供了新经验。  相似文献   

4.
<正>西安市是陕西省鲜食枣主产区,鲜食枣品种以梨枣、秦宝冬枣和阎良脆枣为主,目前栽植面积为1 200 hm~2。为提高西安市鲜食枣的生产效率,从2004年开始,我们在高陵县、阎良区开展了鲜食枣省力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取得了明显效果。据调查,实行省力高效栽培技术措施的枣园,梨枣和秦宝冬枣每667 m~2产量稳定在1 500~2 000 kg;而常规生产园每667 m~2产  相似文献   

5.
极早熟葡萄早黑宝引种观察及早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春我中心引入试栽,面积0.67hm^2,株数1500株,分布于3个试验区内。2002年每667m^2平均产750kg,株均产5kg,2003年每667m^2平均产1050kg,株均产7kg,最高试验区内667m^2产1500kg,株均产10kg。该品种穗大、粒大、品质上乘,结果早、产量高、上市早极具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6.
2001~2004年我们进行了金太阳杏、黑花生立体间作试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解决了新建果园初期效益低的问题,667m^2黑花生平均产量300~350kg,产值3000~3500元。金太阳杏第2年开花,第3年结果,平均株产3.8kg,667m^2产量212.8kg,产值425.6元;2004年平均株产16.5kg.产量924kg,产值1478.4元:2001~2004年667m^2金太阳杏产值1904元.黑花生产值12000~14000元,间作利用率50%,果园总产值7904~8904元,年均产值1976~2226元,比对照476元增效1500~1750元,提高了315.13%~367.65%.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1合理负载 冬枣产量越高,果实越小,风味越差。因此,6月底7月初,冬枣坐果稳定后应及时疏果。每个枣吊平均留果1~2个,留果形端正、大小一致、无病害的枣吊中部果,667m^2产量控制在500-750kg。  相似文献   

8.
1998~2002年,在章丘市南部山区林果开发工程的推动下,章丘市林业局果树站在埠村镇实施了千亩柿园幼树密植早果丰产栽培试验开发。经过5年的试验,第3年开始挂果,4年生树平均每667m^2产1068.9kg,5年生树平均每667m^2产1684.8kg,最高株产25.7kg.现将柿幼树密植早果丰产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大平顶枣是辽宁朝阳地区的枣树优良地方品种。具有早期丰产、抗寒、抗旱、耐瘠薄等优良特性。为探讨其适宜的丰产栽培技术,2002—2006年,我们在辽宁省朝阳县孙家湾乡设置1.1hm^2试验园,进行丰产优质栽培试验,大平顶枣栽后第2年开始结果,每667m^2产量120kg,第3~5年每667m^2产量分别为625、1020、1210kg,果实平均售价2.0元/kg。并初步总结出大平顶枣适宜的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经过几年试验,打破了桃树开心形、Y字形栽培模式,成功开发出了桃树圆柱形高密植新技术。此项技术特别适合栽培加工型桃,具有以下优点:1)成形快、结果早。传统树形需要3年才能成形,第4年稍有产量,采用圆柱形高密植技术,第1年成形,第2年每株平均结果5kg,667m^2产2220kg,第3年667m^2产5000kg,第4年667m^2产6000kg。提前3-4年进入盛果期。4年后667m^2可比传统模式增产2000kg。  相似文献   

11.
骏枣果大、质优.为干鲜兼用品种。1998年进行集约化栽培达到了第3年成形,第4年进入盛果期的目的,667m^2(亩)产鲜枣1000kg以上。现将早期丰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997年,我从中央电视台第2套"金土地"栏目得知大圆丰枣,经实际查访,为河南省林科所培育,遂引种1 000株,按株行距2m×3m定植,第2年平均株产0.5kg,第3年平均株产5kg.现已发展0.66hm2,5年生以上每666.7m2产枣1 000~1 500kg.  相似文献   

13.
李儒  白海燕  刘立新 《河北果树》2008,(1):26-26,28
在目光温室李树栽培中,很多品种只开花而不能结实。为解决这个问题,于2003年春在喀左县大城子镇青沙梁棚区引进以幸运李为主栽品种、奥洲红和红美丽为授粉品种,在目光温室中进行栽培试验,第1年栽植大苗,第2年株产5kg,第3年株产7.6kg、667m^2产量突破2000kg、效益超过2万元。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枣树栽培方式是育苗、起苗、定植、定干和整形等,导致因起苗伤根太多而栽植成活率低、缓苗期长、长树慢,影响枣树早实、丰产特性的发挥。而采用实生播种育苗、丛状留株建园及拉倒篙壁整枝的新模式,既可实现666.7m^2。栽555株的高密度,又可充分发挥枣的速生、丰产特性。建园当年即可结果,第2年株产2.6kg,666.7m^2产1443kg,第3年株产4.8kg,666.7m^2产量2664kg。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襄汾县新城镇南村李文智,2000年栽植桃树0.53hm^2,株行距2m&#215;mm,品种为天王和早风王。通过采取挖大坑栽植、培肥土壤、合理修剪、科学施肥、精细花果管理等技术措施,他的桃园树势健壮,桃果优质高产,2002年株产6.5kg,2003年667m^2产550kg,2004-2009年连续6年667m^2产量在3100kg以上,平均优果率在90%以上。其管理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原来栽植的金丝小枣树很多 ,生产效益远低于近年市场走俏的冬枣。为探讨快速发展冬枣的生产技术 ,1 997~ 2 0 0 1年我们进行了成龄金丝小枣树 (1 989年定植 ,行株距 5m× 3 m)高接冬枣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1 高接后的历年产量和效益经科学管理 ,冬枣高接后第 2年开始结果 ,第 4年即获得丰产 ,经济效益十分显著。高接树当年成活率 90 .2 % ,枣头枝平均生长量1 2 8cm,树冠恢复率 80 %。高接后第 4年每667m2产量 44 0 kg,收益 60 2 0元。其显著的经济效益带动了周边地区枣树高接换头的发展。冬枣高接园历年产量和…  相似文献   

17.
田敬义  王霞 《落叶果树》2005,37(2):24-25
乐陵无核1号是乐陵市林业局1996年选出的一个大果型、优质、丰产、抗病的金丝无核小枣新品种。平均单果重5.7g,是普通无核小枣的1.5~2倍,密植栽培3年结果、4年丰产,5年平均株产13.7kg,666.7m^2产鲜枣1150kg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冬枣密植园早果丰产的关键技术 ,于 1 995年春在山东省无棣县无棣镇河沟村建成 4hm2 行株距为 3m× 2 m的密植园。采取增加栽植密度 ,加强地下管理、合理整形修剪及保花保果等措施 ,达到了早果丰产的目的。 5年生树累计每 6 6 6 .7m2 (亩 )产鲜枣 44 95.5kg,年均899.1 kg;栽植第 5年为 2 2 0 0 kg,平均株产2 0 kg。现将主要技术措施总结报道如下。1 选择适宜砧木砧木选用金丝小枣 ,其特点是根量较大 ,根系较深 ,生长速度快 ,砧穗亲和力强 ,是适应当地生长的冬枣良砧。野生酸枣也可作冬枣砧木 ,但根系较浅 ,砧穗生长不一致 ,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9.
冬枣,又称冻枣、苹果枣,是优质晚熟鲜食枣品种。果实近圆形,果面平滑光洁,果形似小国光苹果。冬枣平均单果质量10.7g,最大23.2g,大小较整齐。果肉细脆多汁且甜味浓,白熟期含可溶性固形物27%,着色后含可溶性固形物34%~38%,成熟期含可溶性固形物40%~42%,鲜食品质极优。1999年我市北田乡北田村王鹏引进后,发现此树适应性强,枣果抗病性强且耐贮藏。在我市9月下旬到10月中旬成熟,成熟期持续1个月左右。栽植后2~3年开始结果,4~5年进入盛果期,667m2产1300kg。  相似文献   

20.
巴旦杏又称巴旦木,植物学名扁桃(Amygdalus commumisL.),属蔷薇科桃属扁桃亚属,落叶乔木。1995年,从莎车县苗圃引进了4个品种(纸皮1号、多果2号、双软9号、晚丰18号)共2000株进行示范栽培。第4年平均产量22kg/667m^2;第5年达到83.5kg/667m^2,最高120kg/667m^2,单株最高产量8.8kg。现将4个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及其主要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