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豫芝八号在1988~1992年5年试验中,平均亩产57.73kg,比对照平均增产19.43%,其稳产性优于对照种豫芝二号和豫芝四号;高抗茎点枯病、叶斑病,抗枯萎病;含油量55.59%,分别比豫芝二号和豫芝四号高1.54和1.0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正> 豫芝五号(原名郑27)芝麻,是河南省芝麻研究中心针对生产中长期存在的产量低而不稳问题,选育成的高产型新品种。1990年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产量表现豫芝五号经6年70余点次试验,产量表现较为突出,平均比对照豫芝一号(下同)增产15%左右。目前,全省已示范推广近40万亩,出现了不少高产典型。1990年平舆县种植豫芝五号9.1万亩,平均亩产71.5公斤,比其它品种增产33.65%;南阳县谢庄乡连片种植135亩,平均亩产110公斤,比驻芝二号增产69.20%;郸城县汲水乡押岑村,连片种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芝麻三系杂交新品种皖芝12号的株型特征,对杂交品种皖芝12号与常规栽培品种豫芝98N09(亲本材料)、豫芝4号(对照品种)的株型特征和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杂交品种皖芝12号与常规栽培品种豫芝98N09(亲本材料)、豫芝4号(对照品种)在株型上有明显差异,皖芝12号具有较高的株高、主茎直径、叶基角、叶长、叶宽、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较高,在盛花期较亲本材料豫芝98N09和对照品种豫芝4号分别高31.42%和20.19%,并具有较高的经济系数(0.239);皖芝12号单株蒴果数、每蒴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表现优于常规栽培品种豫芝98N09(亲本材料)、豫芝4号(对照品种),皖芝12号产量为1 570 kg/hm~2,显著高于亲本材料豫芝98N09和对照品种豫芝4号,体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4.
芝麻新品种漯12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有性杂交选育出的芝麻新品种漯 12 ,河南省区试平均产量 1110kg/hm2 ,比对照豫芝 4号增产6 .0 % ;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 92 2 .5kg/hm2 ,比对照豫芝 4号增产 13.7% ,其稳产性优于对照豫芝 4号。抗枯萎病、茎点枯病、叶斑病 ;籽粒纯白 ,粗脂肪含量 5 8.34 % ,粗蛋白含量 17.5 1%。  相似文献   

5.
以豫芝4号为对照,测定商芝156的光合及荧光参数,以研究芝麻新品种商芝156的花后光合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在初花期和盛花期(7月24日、8月3日、 8月17日)其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光系统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均高于对照品种豫芝4号,在成熟期低于对照,但差别不大。最终,商芝156的单株蒴数、单蒴粒数、千粒重均高于豫芝4号,分别较豫芝4号高13.06%、2.92%、2.93%,单株产量比豫芝4号高11.63%。  相似文献   

6.
一、品种来源豫芝三号系周口地区农科所于1980年由熊芝1号系统选育而成。原代号为“周80—01”,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命名为豫芝三号。二、产量表现1984—1986年参加省区试,三年平均亩产分别为38.25、66.53和67.67公斤,分别比对照豫芝一号增产16.3%、9.1%和18.00%,其中1984、1986两年与对照豫芝一号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据1986、1987年参加全国芝麻区试江淮片试验,两年12个点平均亩产分别为58.2和59.29公斤,分别比对照中芝7号增产18.1%和14.86%。居所有参试品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芝麻三系杂交品种皖芝11号的株型特征及产量表现,对芝麻三系杂交品种皖芝11号与常规栽培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盛花期,杂交品种皖芝11号的株高、主茎直径、叶长、叶宽、叶面积指数等性状较亲本皖芝2号和对照品种豫芝4号要高,表明其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能力;皖芝11号盛花期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较亲本材料皖芝2号和对照品种豫芝4号高24.45%和34.45%,且其具有最高的经济系数(0.212);杂交品种皖芝11号的每蒴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等产量构成因子表现出超亲优势和超标优势,皖芝11号产量为1 430.00 kg/hm2,显著高于对照品种豫芝4号,适宜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芝麻新品种豫芝11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豫芝11号在1994~1998年5年试验中,平均亩产67.21kg,比对照豫芝4号(平均亩产62.27kg)增产7.93%,其稳产性优于豫芝4号;高抗枯萎病、茎点枯病和叶斑病;籽粒纯白,含油量56.66%。  相似文献   

9.
以豫芝4号和豫芝11号为对照,对漯芝12、漯芝16、驻芝11号、驻芝15号、舆芝2018、郑芝05N01、郑芝98N09和皖芝02062等夏芝麻品种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郑芝98N09品种表现高产稳产,抗病抗倒伏能力强,经济性状优等特点,适应南阳盆地种植,可在该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 豫芝五号(原名郑27),是河南省芝麻研究中心针对芝麻生产中长期存在的产量低而不稳这一突出问题,选育成的高产型芝麻新品种。1984年在平舆县种植的豫芝一号繁育田中选出67个单株。1985年进行株行优选试验,获得优系85027,按区号取名为郑27。经田间观察和室内考种,认为郑27是一个天然杂交株,其农艺性状与豫芝一号具有明显的区别,表明它是个新的基因型个体。1985年秋进行南繁。1986年参加河南省多点联合鉴  相似文献   

11.
核不育二系芝麻杂交种郑杂芝H03的选育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郑杂芝H03是利用核不育技术育成的第2个二系芝麻杂交种,其突出表现为高产、优质、抗病等。1997~1999年参加河南省芝麻杂交种区域试验,3年总评居首位,平均产量1 206.8 kg/hm2,比对照豫芝9号增产8.7%;1999年河南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 498.5kg/hm2,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5.7%,居首位。高抗茎点枯病和枯萎病,全生育期93 d左右,粗脂肪含量58.58%。粗蛋白18.62%。  相似文献   

12.
芝麻新品种鄂芝6号是襄樊市农科院以鄂芝1号作母本,以宜阳白作父本杂交后,经6代世代定向选出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芝麻新品种.2004年参加本院芝麻新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产量1315.5kg·hm-2,比对照鄂芝1号增产8.3%.2005年、2006年参加全国芝麻区试,两年20个点平均产量1 256.25kg·hm-2,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8.99%.全国芝麻生产试验,10个试点平均产量1377.3 kg·hm-2,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10.83%,增产点次80%,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王沛 《农家参谋》2014,(6):11-11
一、选用良种芝麻生产应选用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籽粒纯白的豫芝8号、豫芝10号等品种。为了克服芝麻连作出现的产量低、病虫害严重等现象,经反复试验示范,同一块地上,上年种植豫芝8号,下年种植豫芝10号比仍种豫芝8号增产10.8%,发病率降低13.6%,因此应大力提倡上下年间良种调换。  相似文献   

14.
白芝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选用良种白芝麻生产应选用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籽粒纯白的豫芝4号、豫芝8号、豫芝10号等品种。为了克服芝麻连作出现的产量低、病虫害严重等现象.经反复试验,同一块地上,上年种植豫芝4号.下年种植豫芝8号比仍种豫芝4号增产11.6%.发病率降低14.6%.因此应大力提倡上下年间良种调换。  相似文献   

15.
芝麻新品种的引进与综合评定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国内芝麻主要育种单位育成的7个芝麻新品种与江苏省自育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研究,从生育期、经济性状和产量等方面综合分析评定,结果表明:豫芝系列品种在试验中表现突出,豫芝4号、豫芝8号和豫芝11号均适合在南京丘陵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一、播前准备及播种技术(一)正确选择优良品种:春播栽培条件下,应选择丰产潜力大的晚熟品种,如豫芝5号、杂交种豫芝9号;麦套芝麻种植方式下,应选择中晚熟品种,如豫芝8号;夏播栽培条件下,应选用早熟品种,如豫芝4号、豫芝11号。  相似文献   

17.
白芝麻主栽品种可选豫芝8号、豫芝10号和豫芝4号;黑芝麻可选用中芝9号和霍芝3号等。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中芝22、中芝23、中芝30等一批芝麻新品种与当地品种豫芝12号作对照,进行品比试验,拟筛选出适宜丹江口市种植的芝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9.
<正>1优质高产芝麻新品种——皖芝1号皖芝1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芝麻隐性核不育两用系0176A不育株为母本、豫芝4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从其后代选取优良可育单株经系统选育而成,其系谱为02-21-64-120-125-81-0。2002年从F2育性分离群体中(春播)选择优良可育单株,进行加代繁育和优选(秋播),因其综合性状表现突出而被选中,编号为21-64;2003年参加株系比较试验,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29.4%;  相似文献   

20.
贺建文  蒋相国  唐雪辉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4):5606-5607,5620
芝麻新品种鄂芝7号是襄阳市农业科学院以鄂芝3号作母本、豫芝4号作父本杂交后经4个世代定向选育出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芝麻新品种。2009~2010年参加湖北省芝麻区域试验,平均每公顷产量1 202.85 kg,比对照鄂芝2号增产15.18%,2012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湖北省芝麻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