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脱叶剂对棉花脱叶率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研究脱叶剂对棉花脱叶率和产量的影响,以新陆早45号为材料进行了脱叶剂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脱叶剂虽能够显著提高棉花脱叶率,但亦造成棉花产量和铃重一定程度的降低,而且喷施时间越早产量和铃重降低的幅度越大。脱叶剂对棉花衣分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棉花化学催熟与脱叶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介绍了棉花化学催熟与脱叶的原理及当前催熟剂和脱叶剂的混用/复配现状,分析了化学催熟与脱叶对棉花产量、品质和种子质量的影响,重点探讨了催熟剂和脱叶剂的使用技术,并对我国各棉区催熟及脱叶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探索棉花脱叶剂使用方法和推进南疆机采棉发展,提升南疆地区棉花产量及品质,通过对南疆当地不同脱叶剂的筛选以及对脱叶率和吐絮率的研究,探明脱叶剂对南疆棉花产量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南疆机采棉提质增效和长期稳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用瑞花、催脱通、脱吐隆、瑞脱龙4种脱叶剂在新疆兵团农一师阿拉尔市十二团进行,结果表明,4种脱叶剂均具有很好的脱叶效果和吐絮效果,其中催脱通和脱吐隆处理的脱叶率及吐絮率较好,脱吐隆药效最显著、脱叶率及吐絮率最高,催脱通处理对棉花品质最稳定,脱吐隆、催脱通、瑞花处理不同程度提高了棉花单产。使用脱吐隆、催脱通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4.
不同脱叶剂对棉花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探索棉花脱叶剂使用方法和推进南疆机采棉发展,提升南疆地区棉花产量及品质,通过对南疆当地不同脱叶剂的筛选以及对脱叶率和吐絮率的研究,探明脱叶剂对南疆棉花产量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南疆机采棉提质增效和长期稳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用瑞花、催脱通、脱吐隆、瑞脱龙4种脱叶剂在新疆兵团农一师阿拉尔市十二团进行,结果表明,4种脱叶剂均具有很好的脱叶效果和吐絮效果,其中催脱通和脱吐隆处理的脱叶率及吐絮率较好,脱吐隆药效最显著、脱叶率及吐絮率最高,催脱通处理对棉花品质最稳定,脱吐隆、催脱通、瑞花处理不同程度提高了棉花单产。使用脱吐隆、催脱通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5.
脱叶剂对棉花脱叶和吐絮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研究了棉花品种徐00121和苏棉20号施用国产蓝丰脱叶磷和进口脱吐隆两种脱叶剂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蓝丰脱叶磷和脱吐隆的脱叶效果相当。蓝丰脱叶磷用量1500~ 1800mL·hm-2 能够达到很好的脱叶效果;蓝丰脱叶磷与脱吐隆对吐絮效果影响都不大,增施乙烯利亦可提高吐絮效果。  相似文献   

6.
南疆机采棉适宜喷施脱叶剂的气象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南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机采棉的脱叶效果,保证棉花的品质和产量,通过脱叶剂不同施药时间的田间试验研究其对棉花脱叶率、吐絮率、产量性状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合气象条件分析以获得棉花喷施脱叶剂的最适时期。结果表明:9月16日施药后5~10 d之内的平均气温>17 ℃、平均最高气温>26 ℃、平均最低气温>10 ℃,药后25 d脱叶率和吐絮率最高,对棉花产量、纤维品质影响最小,综合表现最优;正常年份南疆巴州中熟、中早熟棉花喷施脱叶剂时间在9月15-25日为宜。  相似文献   

7.
北疆机采棉喷施脱叶剂适期与气象适宜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北疆机采棉的脱叶效果,并保证棉花品质和产量的下降程度最低。通过研究脱叶效果与喷施脱叶剂时气象条件的关系,以获得棉花喷施脱叶剂最适宜时间。结果表明,喷施后5至15天是脱叶剂关键期,日平均气温18℃,日最低气温15℃时,棉花脱叶率最高,脱叶率为98%~99%,但对棉花产量影响较大;日平均气温17℃,日最低气温13℃,满足这个气象条件脱叶效果较好,脱叶率达98%~99%,棉花产量和品质也都达到试验要求。石河子地区以9月10日左右把握适宜的温度条件进行喷脱叶剂是最适宜时间  相似文献   

8.
不同行距配置下脱叶剂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行距配置模式下喷施脱叶剂对棉花脱叶吐絮效果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行距配置模式下喷施脱叶剂对棉花叶片脱落率影响不大。喷药后6 d,一膜6行(66+10) cm配置模式下的棉铃吐絮率高于一膜3行(76cm等行距),但不同脱叶剂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喷药后20 d,喷施脱叶剂处理的棉铃吐絮率均在90%以上,且不同脱叶剂和行距配置模式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从棉花品质来看,2种行距配置模式下喷施脱叶剂对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影响不大。综合比较来看,喷施瑞脱龙对一膜3行配置模式下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影响较小且脱叶吐絮效果较好,更适宜在奎屯植棉区推广。  相似文献   

9.
新型脱叶剂欣噻利田间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新型脱叶剂欣噻利在田间应用效果,以新陆早48号为材料进行了脱叶剂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新型脱叶剂欣噻利处理棉花最终的脱叶率和吐絮率与对照相当;棉花产量、铃重及衣分等亦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棉花机械采收前需要应用化学脱叶催熟剂促进脱叶和吐絮。试验于2014年在河北省河间市和北京中国农业大学上庄实验站进行,研究了多种脱叶催熟剂对棉花脱叶率、吐絮率、产量、纤维品质和种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14年偏旱年份,脱叶催熟剂的催熟效果不明显,但脱叶效果显著;河间试验点应用脱叶催熟剂后天气条件有利,脱叶效果好于天气条件不利的上庄试验点;复配剂50%噻苯·乙烯利SC的脱叶效果较好,受不利天气条件的影响也比较小。参试的各脱叶催熟剂对棉花产量、纤维品质和种子质量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不同脱叶催熟剂在安徽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了9种脱叶催熟药剂及其复配剂在安徽沿江棉区棉花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噻苯隆与乙烯利的复配剂具有较好的脱叶催熟效果,施药15d后脱叶率达92.0%,25d后达96.0%,脱叶药效在94.0%以上;施药15d后吐絮率达78.0%,25d后达85.0%,吐絮药效在65.0%以上;对棉花纤维品质无显著影响,同时增加了子棉产量;生长旺盛的棉株加大用药量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求棉花化学打顶是否影响化学脱叶催熟剂使用效果,2014―2015年选择2种化学打顶剂(氟节胺复配剂、缩节胺复配剂),以人工打顶方式为对照,研究不同打顶方式对机采棉脱叶催熟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化学打顶处理棉花在吐絮期喷施脱叶催熟剂8 d后,脱叶率和吐絮率都显著高于人工打顶棉花,2年平均高出约4.6和2.4百分点,挂枝叶(离层形成且脱落但被挂在茎秆、果枝上的叶片)率较人工打顶处理棉花低2.2百分点;喷施脱叶催熟剂16 d后,脱叶率、吐絮率相对人工打顶处理2年分别高1.9、6.4百分点,挂枝叶率相比人工打顶处理棉花少1.5百分点。化学打顶棉花在喷施脱叶催熟剂后8 d,2年脱叶率均在90%以上,喷施脱叶催熟剂后16 d,吐絮率均超过90%;与化学打顶棉花相比,人工打顶棉花脱叶率和吐絮率达到90%所需时间多7~8 d。综上,化学打顶处理可提高叶片脱落率,降低挂枝叶率,提升脱叶质量,使棉铃吐絮时间集中。  相似文献   

13.
利用机载红外相机监测脱叶剂对棉花冠层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设置50%(质量分数,下同)噻苯隆300 g·hm-2(有效成分,下同)+40%乙烯剂利1.8 L·hm-2(有效成分,下同)、50%噻苯隆300 g·hm-2+专用助剂225 mL·hm-2+40%乙烯利1.8 L·hm-2、54%噻苯敌草隆243 g·hm-2(有效成分,下同)+40%乙烯剂1.8 L·hm-2、54%噻苯敌草隆243 g·hm-2+专用助剂225 mL·hm-2+40%乙烯利1.8 L·hm-2 4种脱叶处理,以清水处理作为对照,利用机载热红外相机在地面上方60 m处采集棉花冠层热红外图像,使用红外温度探头采集各处理棉花上部叶片的温度数据。结果表明:脱叶剂施用后1 d,棉花冠层表面温度和叶片温度变化均为先升高后降低,中午前后是监测棉花冠层温度的最佳时段;随着脱叶剂喷施后时间的增加,处理组与对照组冠层温度差先逐渐增大,后趋于平稳;外界环境温度高时,处理组与对照组冠层温差增幅快。利用机载红外成像技术可以准确快速地监测脱叶剂对棉花冠层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无人植保机在新疆棉田喷施脱叶剂测试结果评述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无人植保机飞防技术作为一项适应现代植保需求的新型技术,将是传统植保方式的有益补充和革命性升级。为探明无人植保机喷施脱叶剂对棉花的脱叶效果及棉花品质的影响以及研究与筛选适合无人植保机喷洒棉花脱叶剂的喷洒参数和施药技术,国家航空植保科技创新联盟组织了多家联盟单位在新疆石河子开展了4种无人植保机喷施棉花脱叶剂的联合飞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过2次施药后,4种无人植保机在设定施药范围内喷施脱叶剂,均能达到良好的脱叶效果;尤其按照每667 m2喷施1.5 L的药液,脱叶效果优良,药后棉铃吐絮率快速上升。测试结果还表明,无人植保机不同施药处理对处理区棉花的产量因子和纤维品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集中成铃是棉花机械化采收的核心基础。实现成铃高峰期与光温富能期同步,是提高棉花产量、改善纤维品质和提高种植效益的根本途径。通过调控关键栽培技术,如筛选棉花品种、深松土壤扩库增容、适期播种一播全苗、苗期控氮控旺提弱、全生育期养分要素肥于盛蕾期一次性施用、按主茎日增长量进行精准化学调控、重施叶面肥、及时打顶、喷施催熟剂和脱叶剂等,可明显促进机采棉的集中成铃。应用机采棉集中成铃调控技术,可使铃聚度(光温富能期结铃数占全生育期总结铃数的比例)在80%以上,优质铃数和铃重明显增加,实现长江流域棉区机采棉大面积生产、收获、加工等全生产链示范的成功。介绍了机采棉集中成铃调控技术要点,为该技术在长江流域棉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14年开展了机采棉品系CN01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和机械化收获示范,结果表明:CN01适宜种植密度为6.00万~6.75万株·hm-2;药剂打顶对棉花铃重、衣分等主要产量性状都有一定影响;脱叶剂除对棉花产量有负面影响外,对纤维品质也有明显影响,平均比强度下降了2.24cN·tex-1,平均绒长下降了0.96mm。筛选出综合效果较好的打顶剂1个、脱叶剂2个。机械化收获示范中棉花农艺性状、产量和机收效果均达到了机采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7.
无人机施药液量对棉花脱叶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全丰3WQF120-12型植保无人机喷施540 g·L-1“棉海”悬浮剂和40%(质量分数)乙烯利水剂,设计不同施药液量处理,研究植保无人机不同施药液量对棉花脱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第1次施药后5~7 d,不同无人机处理的脱叶率随施药液量提高而上升,施药液量为22.5 L·hm-2时脱叶效果最佳;(2)从第2次药后13 d(第1次药后20 d)的脱叶效果来看,第2次施药液量为22.5 L·hm-2时脱叶效果最好,脱叶率在92.70%~97.02%,脱叶效果优于第2次施药量为15 L·hm-2和18 L·hm-2的处理;(3)植保无人机采用3种施药量喷施脱叶剂对棉花主要产量构成因素和棉花纤维品质没有显著影响。该研究可为植保无人机喷施棉花脱叶剂施药液量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鄂东植棉区棉花机械收获应用欣噻利脱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鄂东植棉区棉花机械收获脱叶剂田间应用效果,以冈早3号为试验材料进行脱叶剂欣噻利不同用量处理试验,进行脱叶剂对棉花脱叶率、吐絮率、产量和衣分的影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处理3水平(即一次性喷施欣噻利剂量为2.7 L/hm~2),其脱叶率、吐絮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产量高于其他用量和清水对照,但略低于常用药剂对照(噻苯隆+乙烯利)。可以在鄂东棉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推动夏播棉机械化采收,以夏播棉中棉所50和晋棉57号为材料,研究脱叶剂对夏播棉产量、品质和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脱叶剂20d后夏播棉能达到较高的脱叶率(87.2%)和吐絮率(72.7%),显著提高棉花产量,增产幅度为20%。喷施脱叶剂对中棉所50和晋棉57号不同铃期棉铃的铃重、衣分和纤维品质均有影响。随着铃期的缩短,各指标明显下降,且喷施脱叶剂的棉铃比对照的棉铃各指标下降得更明显。脱叶剂对早期棉铃的影响较小,而对8月7日及以后开花结的棉铃影响较大,其中中棉所50和晋棉57号的铃重分别比清水对照降低39.4%和27.9%,衣分分别比对照下降5.5和5.4百分点,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成熟度和马克隆值均下降。但喷施脱叶剂对夏播棉种子的发芽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摘要:为了适应棉花机械化采收,推进机采棉的发展。通过应用噻苯隆、乙烯利、百草枯等新型脱叶剂或催熟剂的单独施用或组合配施,进行机采棉田的脱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噻苯隆750g/hm2+乙烯利2250ml/hm2组合的月眨叶和催熟效果好。可在机采棉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