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解樟树遗传变异的来源和规律,进行了樟树苗期种源/家系两水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樟树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源和家系两个层次.樟树苗高、枝下高、冻害性状在种源层次的变异远大于家系层次的变异,地径则相反.方差分析表明,樟树苗期种源间在苗高、地径、枝下高、冻害性状上有极显著差异;家系之间在苗高、地径、冻害性状上有极显著差异,在枝下高性状上无显著差异,种源内大多数家系间各性状的差异达不到显著水平.苗高、枝下高、冻害各性状值,高于富阳种源(Ck)的家系分别有125、95、88、108个,低于富阳种源(Ck)的分别有56、86、93、73个.苗高与种源纬度显著负相关,与年均温、1月均温、绝对低温显著相关;冻害与纬度极显著负相关,与年均温、1月均温、绝对低温显著相关;枝下高与纬度显著相关,与年均温、1月均温、绝对低温显著负相关;苗高与冻害极显著相关,与地径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樟树种源/家系苗期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樟树遗传变异的来源和规律,进行了樟 树苗期种源/家系两水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樟树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源和家系两个层次。樟树苗高,枝下高,冻害性状在种源层次的变异远大于家系层次的变异,地径则相反。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种源实生种子园子代苗遗传增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种子园子代主要性状进行了测定分析 ,结果表明 :选用优良种源及其家系建立实生种子园具有明显的增益效果 ,其平均高和平均地径分别比对照提高 1 7 0 4 %和 2 9 6 % ,尤其是湘赣低山丘陵地区的 4个种源不仅增益高 ,而且变幅小 ,是遗传增益稳定的优良种源。除安徽省外 ,其他省优良种源家系Ⅰ级苗达 80 %~ 90 % ,比对照高4 0 %。并对子代苗主要性状进行了差异分析和相关分析 ,家系苗高、地径达显著水平 ,种源达极显著水平 ,苗高、地径与纬度呈弱度负相关和中度负相关 ,均为规律性的正态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4.
对29个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家系苗期6年生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苗高和地径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基础。苗高的家系遗传变异系数为16.6%,地径家系遗传变异系数为11.8%。综合评价苗高地径生长性状后,选择了4个优良家系:8-101,8-104,8-72和8-14。这4个优良家系的苗高遗传增益达17.4%,地径遗传增益达8.4%。苗高生长量最大的家系为8-72,比苗高生长量最小的家系8-36高90.0%,比全部家系苗高平均值高26.5%。各家系苗高与地径、新梢生长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40 2和0.9242,各性状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5.
樟树苗期生长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樟树苗期生长性状的差异,为选择樟树优质种源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樟树不同种源1年生苗在苗高方面整体差异不显著,地径整体差异显著。二者均无明显地理趋势变化。苗高、地径与经纬度均无相关关系。但适当分组后,苗高随经纬度总体呈现出纬度越低,苗高越大的变化规律。地径生长变化的情况受多种因素影响,比较复杂。以苗高和地径的大小表现情况,把樟树划分为6个种源区。  相似文献   

6.
以伞房属(Corymbia)4个锯材树种为研究对象,进行播种育苗,然后统计小苗出土率、苗高和地径,并结合种源地的地理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23个种源间小苗出土率差异明显;种源间苗高、地径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斑皮柠檬桉(Corymbia cltriodora ssp.variegata)的种源20756的苗高表现最突出,苗高为17.79 cm,显著高于其他种源;大叶斑皮桉(Corymbia henryi)的种源21040和柠檬桉(Corymbia cltriodora)的种源19693的地径表现最突出,地径≧2.0 cm。相关分析表明,苗高与地径呈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苗高、地径与小苗出土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经度、纬度和海拔呈正相关关系,其中地径与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达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小苗出土率与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均呈现出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凤凰木种源与家系种子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2014年进行凤凰木不同种源与家系的种子育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源与家系间的千粒重、种子发芽能力与1年生苗木的地径及苗高生长存在较大差异,而冠幅生长差异不明显。经相关分析,凤凰木种源与家系间种子的发芽率与千粒重、平均发芽率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苗高生长与地径、平均发芽率分别呈较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对湖南省黄皮树11个种源1年生苗木共4个性状组的22个性状作了测定和分析。其结果表明:(1)4个性状组中,生产力性状组的性状变异系数较大,而幼苗、复叶和地上生长性状组的变异较小,较稳定;(2)18个性状,在种源间存在显著差异;(3)苗高、地径和苗皮重3个性状的多重比较说明,龙山石牌种源的苗木生长量最大,生产力最高;(4)建立了7对性状变异与采种地主要环境因子显著相关的典型相关变量。其中,海拔高、纬度、年均降水量与子叶出土高、幼苗高、苗高、第五柄高、节间数、第一小叶长和宽等性状变异呈负相关,而经度、年均温反之  相似文献   

9.
对细叶桉3个种源50个自由授粉家系的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进行种源间和家系间差异分析和家系遗传变异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细叶桉主要性状种源间和家系间差异都极显著,种源间的差异大于家系间的差异,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Laura种源优于其它种源。细叶桉家系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呈中度至强度遗传;枝下高、干形和冠幅与生长性状遗传相关极显著。运用指数选择法对50个家系进行多性状综合选择,初步选出5个优良家系,可望获得22.23%的综合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种源无患子苗期生长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9个种源90个家系的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种子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长乐林场进行苗期试验,结果表明,无患子1年生苗生长期可分为生长初期、速生期和木质化期,地径生长高峰期晚于苗高生长高峰期。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种源、不同生长时期苗高和地径生长性状差异较大,呈极显著水平。相关性分析显示,苗高生长性状与种源地纬度呈显著性负相关,南部种源苗期生长性状明显好于北部种源,初步选择出江西上犹、浙江龙泉、江西宜丰3个优良种源,上犹7号、上犹8号、上犹9号、宜丰1号、宜丰6号、龙泉4号和龙泉10号共计7个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11.
采集来自湖北、广西和浙江种源的厚朴半同胞家系成熟种子,湿沙保存后进行实生育苗试验,观测幼苗的出苗、生长等情况;落叶后统计幼苗株高、地径等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厚朴幼苗生长过程基本一致,分为出苗期,生长初期,快速生长期和落叶期;一年生幼苗平均株高、地径最高为广西种源(47.04 cm,0.90 cm),最低为湖北种源(29.07 cm,0.78cm);不同种源厚朴幼苗之间株高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地径差异不显著;湖北种源家系间地径差异极显著,株高差异显著。广西种源家系间株高差异极显著,地径差异不显著。浙江景宁种源家系间幼苗株高、地径均差异不显著;家系内单株间株高、地径均差异极显著。一年生厚朴幼苗株高生长最快为广西种源,浙江种源次之,湖北种源最慢,地径生长差别不大;半同胞家系内差异极显著,在厚朴良种选育过程中应充分重视优良种源、优良家系与优良单株的配合选择。  相似文献   

12.
樟树种源苗期生物量变异及其综合评价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6年从我国樟树全分布区采集50个樟树种源种子,1997年在浙江省余杭市长乐林场进行苗期试验。对1年生樟树苗生物量及相关性状进行调查观测,通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樟树苗期生物量及组成生物量相关性的种源间差异、苗期生物量与种源产地气候关系以及各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苗期生物量和中源间差异显著,包括苗高和地径在内的各性状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表型和遗传相关;与苗期单株生物量相关最为紧蜜的  相似文献   

13.
从广西、广东和湖南3个省份收集湿地松优良家系种子,采用大田育苗和容器育苗两种方式培育实生苗,对不同种源种子质量及苗期生长量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种源的种子千粒重及发芽率均无显著差异,其中广东种子千粒重变异程度最低,发芽率最高;(2)不同种源间1a生大田苗和1a生容器苗的苗高和地径均无显著性差异,相比较而言,广西种源的苗木生长最好;(3)1a生大田苗的苗高和地径均高于容器苗,二者之间达显著差异,说明不同的育苗方式对苗木生长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4.
以香樟16个半同胞家系子代为研究对象,在四川省大邑县进行苗期试验,测定1 a龄苗期苗高、地径、冠幅3个性状。采用方差分析、遗传力估算、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测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香樟家系间苗高、地径达到极显著差异,表明香樟半同胞家系苗期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进行苗期选择潜力较大;苗高、地径遗传力较高,属强度遗传;苗高、地径、冠幅三个性状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尤以苗高与地径相关密切;以苗高、地径2个主要苗期生长性状,初步筛选4个苗期生长较快的家系。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苗期生长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国峰  王培蒂 《林业科学》1989,25(6):559-563
马尾松分布极为广泛,是一具多种用途的树种,已有众多的研究报道了其群体和个体的遗传变异,但这些研究都未曾把群体和个体变异结合起来加以分析。我们从1983年开始,连续5年进行了马尾松育苗试验,旨在通过多年的苗期试验,掌握苗期生长性状遗传变异的大小和不同变异层次的方差分量比例,以及若干重要遗传参数,以正确制订马尾松育种方案。材料与方法我们于1983—1987年,在浙江淳安和安徽屯溪两试验点进行了马尾松育苗试验。育苗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双行小区,各试验重复3—5次不等。整个试验分为两大类:种源试验和自由授粉子代测定,详见表1。  相似文献   

16.
对来自广东省内7 个种源的30 个猴耳环Archidendron clypearia 家系的种子千粒重及其半年 生实生苗的成活率、苗高和地径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0 个猴耳环家系的种子总平均千粒重为 754.2 g,半年生实生苗的成活率均在93.30% 以上;家系间苗高性状差异达到极显著水(P<0.001),平 均苗高最大为19.96 cm,最低的只有11.50 cm。家系内个体间苗高也具有较大差异,变异系数最高的可 达38.25%;家系间地径性状的差异也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 平均地径最大为0.57 cm,最小的只有 0.39 cm 。家系内地径的变异系数最高的达37.74%;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地径和苗高极显著 正相关(r2=0.70, P<0.001),地径和苗高与种子千粒重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红锥不同种源苗期生长与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福建、广西和广东的5个不同红锥种源成苗物候期和苗木高径生长进行观测。结果表明,苗高和地径的生长节律基本一致,呈现出明显的"慢—快—慢"节律,可将苗期划分为生长初期(4~6月)、生长盛期(7~8月)、生长缓慢期(9~10月)和休眠期(11~12月)4个时期;不同种源间生长差异极显著,苗高和地径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91.48%和86.25%,遗传变异分析初步认定福建华安和广西凭祥的种源表现良好,应作为优良种源重点发展;福建安溪的种源表现中等,有发展潜力,需进一步观测和改良;表现较差的为福建南靖和广东信宜的种源。针对红锥生长节律并结合育苗实践,总结出苗木在各个时期的关键培育及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产地闽楠(Phoebe bournei)幼苗生长性状的变异规律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以来源于6个省区的12个种源的种子培育的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分析了闽楠幼苗苗高、地径、生物量等性状的种源差异,苗期生长性状与种源产地气候或与地理因子间的相关性以及各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参试种源间生长差异显著,这些差异主要由遗传因素制约;地径、地下生物量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地径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各观测性状与无霜期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苗木苗高、地径、生物量等性状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根据聚类分析结果,供试的12个种源可划分为优、良、中、差4类,其中广西、贵州种源具有较明显的生长优势。综合分析结果表显示:闽楠各种源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地理隔离导致幼苗的生长性状变异丰富,西南地区种源普遍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