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养蚕布局是以蚕儿自身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温湿度等主要生理特点为依据,以桑树剪代形式、桑叶生产为基础,以气象规律为条件来确定一年中养几季蚕、每季蚕的数量比例及蚕种出库时间的一种格局.合理的养蚕布局是提高养蚕单产、提高蚕茧质量、增加蚕茧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大足县自1956年栽桑养蚕以来,直到1977年,都是实行的两季养蚕布局,即春蚕和秋蚕.从1978年开始,改为四季养蚕布局,即春蚕、夏蚕、正秋  相似文献   

2.
养蚕布局,包括一年的养蚕次数,各次养蚕的时间、数量等.合理的养蚕布局应当是:养蚕用叶与桑叶的适熟高产相吻合,养蚕期(特别是5龄期)能避开30℃以上的连续高温天气和农业使用农药的高峰期,并尽可能减少与农事大忙的劳力冲突,各次养蚕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隔时间,秋蚕上蔟阶段能避开20℃以下的低温和绵雨.我区的养蚕布局,经过五十年代初期的一年只养春季一次蚕到五十年代后期的一年养春、秋两次蚕,六十年代一年养春、夏、正秋、晚秋、晚晚秋5次蚕,七  相似文献   

3.
随着蚕桑生产在家庭经营中的比重和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我省沿用多年的养蚕布局模式,已难以适应目前蚕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尤其是每季蚕的饲养量和饲养时间,更面临着严重的问题,改革养蚕布局势在必行.南阳市民兴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和周口鹿邑蚕业服务公司以市场需求、质量优先、提高效益、因桑制宜、尊重蚕农意愿为原则,以改变饲养数量、时间为重点,推迟春蚕、适养夏蚕、少养秋蚕、养足晚秋,实行"全年春种育"的分期布局,为我省养蚕布局的调整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地面育与自动上蔟省力养蚕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蚕的工作量主要集中在大蚕期(4~5龄期),大蚕期的工作量约占养蚕工作量的82%。大蚕期的工作量主要集中在采叶、喂叶、除沙、捡熟蚕上簇等工序上。传统养蚕是蚕的全龄期都在蚕窝饲养,大蚕期喂叶、除沙、捡熟蚕上簇等工作既花时间又花力气,严重影响种桑养蚕  相似文献   

5.
1 血液型脓病发生原因分析 1.1 消毒不彻底 由于南方习惯多批次连续养蚕,蚕期批次间隙时间短,蚕前彻底消毒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有些养蚕数量少的农户根本不重视养蚕前的消毒,消毒工作马虎,给蚕病的暴发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6.
张明阶 《蚕学通讯》2003,23(1):36-39
1 养蚕布局与桑资源的利用现状 重庆一年养蚕次数,虽然各地不一,但主要蚕区均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一年养蚕4次,即养足养好春秋两季蚕的同时,增养夏蚕,看桑树上桑叶的多少再决定饲养晚秋蚕,一直延续到今,都为这种养蚕布局.下面将我市1999~2001年3年来养蚕发种量、产茧量、单产、桑园面积与1/15hm2桑养蚕数量和1/15hm2桑产茧量,以及蚕种出库时间分别列表于后,足以反映出重庆市种桑养蚕生产现状.据此笔者就我市"调整养蚕布局,提高蚕茧质量"作如下论述.  相似文献   

7.
莫云霞 《广西蚕业》2005,42(4):68-68
近两年来,由于广西鲜茧价格的不断上扬,蚕农养蚕的积极性很高,不断地扩种桑树,增加养蚕批次,以期达到增收的目的,但事与愿违。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养蚕批次太密,大、中、小蚕同室饲养,大蚕工作忙时易忽视小蚕的管理,造成小蚕饲养不好、体质弱,抵抗力下降,就很容易感染蚕病,造成养蚕失败,产量不高;另一方面,由于养蚕批次过密,前批蚕刚刚上蔟结束,还没有来得及清理和消毒蚕室,下一批蚕就到时间要放地下饲养了,蚕农没时间进行蚕室消毒,只能随便消毒一下地面甚至扫一下地就直接下地养大蚕,如果上批蚕发生了蚕病,很容易引起蚕病的垂直传播,轻则减产,重则导致连续多批养蚕失败,颗粒无收。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来,由于广西鲜茧价格的不断上扬,蚕农养蚕的积极性很高,不断地扩种桑树,增加养蚕批次,以期达到增收的目的,但事与愿违。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养蚕批次太密,大、中、小蚕同室饲养,大蚕工作忙时易忽视小蚕的管理,造成小蚕饲养不好、体质弱,抵抗力下降,就很容易感染蚕病,造成养蚕失败,产量不高;另一方面,由于养蚕批次过密,前批蚕刚刚上蔟结束,还没有来得及清理和消毒蚕室,下一批蚕就到时间要放地下饲养了,蚕农没时间进行蚕室消毒,只能随便消毒一下地面甚至扫一下地就直接下地养大蚕,如果上批蚕发生了蚕病,很容易引起蚕病的垂直传播,轻则减…  相似文献   

9.
<正> 夏秋期养蚕布局包括时间布局、品种布局和数量布局三方面,江苏省夏秋期养蚕时间布局是以夏蚕6月20~25日,一秋蚕7月28日~8月10日,二秋蚕8月底—9月10日为合理出库区间。本文在时间合理布局的前提下,通过对夏秋期有关因素的综合分析,就江苏省夏秋期养蚕品种、数量布局的合理化,提出一点初步的见解。一、江苏省夏秋期养蚕品种与数量布局的现状1988年江苏省夏蚕出库约29万张,一秋蚕出库约103万张,二秋蚕出库约60万张。  相似文献   

10.
薛志成 《蚕学通讯》2005,25(3):38-38,55
蒸笼养蚕又叫笼箱密闭养蚕,是根据小蚕喜高温多湿环境和对二氧化碳抵抗力强的生理特性,结合农村分户养蚕面广、条件差、技术落后、饲养规模小的实际情况实践出的一种简易养蚕方法.与传统方法不同的是将蚕饲养在专用的蒸笼内,给桑后把蒸笼密闭起来,使桑叶长时间保持新鲜,提高蚕的食桑量和消化量,促进蚕良好地生长发育.实践证明,饲养1~3龄蚕能很好地满足蚕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气象、营养、卫生环境,蚕儿生长快、发育整齐、蚕体健壮、产茧量高、方法简单、省工、省叶、又便于消毒防病,在养蚕分散、饲养规模小的地方尤为适用.现将武胜县蚕业工作者和广大蚕农总结的蒸笼养蚕特点及饲养技术推荐给大家,供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1.
江北县的养蚕布局,是经过蚕业资源调查,把各地自然资源基本查清的情况下,对山区养蚕布局作了调整.先讲一下养蚕布局的历史.解放前本县养蚕主要是春季,间有少数农户饲养秋蚕.解放后由于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而改为春、秋两季蚕.1965年以  相似文献   

12.
养蚕布局是以蚕儿自身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温湿度等主要生理特点为依据,以桑树剪伐形式、肥培管理状况为基础,以气象规律为条件来确定一年中养几季蚕.合理的养蚕布局是提高蚕茧单产、提高蚕茧质量、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一、对我县几十年来养蚕布局的回顾1.年养蚕次数的变更.我县养蚕历史悠久,从前只养春蚕1季,1939年逐步推广改良品种,改每年饲养1季为春、秋2季,春季在5月上旬发种,发种量占全年的60%,秋季在8月中旬发种,发种量占全年的40%.1957~1976年普遍推行1年养蚕3季,增养晚秋蚕,发种时间大体在秋蚕上簇时,其发种量占春、  相似文献   

13.
从1971年成立养蚕组以来,在搞好室内养蚕的基础上,试验室外养蚕.1975年室外养蚕9张,不论春蚕,还是夏、秋蚕,单产都稳定在70斤以上.室外养蚕省工、省蚕具,是多快好省发展养蚕事业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14.
我县自农村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千家万户分散养蚕,很难能做到分室、分工具、专人养蚕.由于蚕房简陋,不少蚕户是人蚕共居,大小蚕同室饲养;加上养蚕批次多,大蚕套小蚕,消毒防病十分困难.多年来,因蚕病蔓延,鼠蚁为害严重,养蚕产量很低.据统计,1980~1989年十年间,全县平均单张蚕产茧只有16.96kg,许多年份还不足15kg.如何提高产量呢?根据多年的实践,关键在于养好小蚕.所以过去我们也曾经推广小蚕共育,对稳定蚕造,效果很好.但是,小蚕共育所需的桑叶、劳力、  相似文献   

15.
当前修水县蚕农的养蚕方式是绝大部分养蚕户的小蚕期都是分户饲养.由于千家万户分户饲养,其技术水平、养蚕条件、消毒防病等工作水平不一,给技术指导和防病工作带来一定难度,致使修水县部分蚕区蚕病危害逐年加重,严重挫伤了广大蚕农种桑养蚕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养蚕成败的关键是蚕病是否发生.蚕病的发生直接影响到蚕茧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养蚕的经济效益.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我国农村养蚕因蚕病带来的损失约为10%以上.据笔者调查本省因蚕病带来的损失高于20%.有的地方单产仅有几公斤左右,有的蚕户甚至连续几季颗粒无收.究其原因都是由于蚕病的发生严重,而给蚕农带来惨重经济损失,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挫伤.鉴于此,笔者认为应在本省蚕区加强蚕病防治的技术推广工作和咨询服务.蚕病科技工作者应在广大农村普及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一系列防病  相似文献   

17.
蚕用消毒药“养蚕欢二号”是“养蚕欢”液荆的换代产品,由次氯酸盐等多种有效成分蛆成的复合消毒粉剂.用“养蚕欢二号”0.2%~0.5%的水剂或粉剂消毒蚕宣,蚕具或蚕体、蚕座,对家蚕病毒病、真菌病,微粒子病、猝倒病等防治效果迭93.3%~100%.养蚕欢二号按规定剂量使用对家蚕的发育及体质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浅谈蚕药的使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养蚕重在防病,防病重在消毒,消毒的目的是将传染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杀灭。病原微生物由传染源排出后,在自然界巾存活短可数天,长可数年。为防治这些病原微生物的扩散,预防蚕病的发生和流行,就必须消毒。养蚕中的消毒防病,按其性质可分为化学消毒和物理消毒两大类。按消毒范围来分,有蚕室、蚕具、蚕体、蚕座环境和卯面消毒等。按消毒时间来分,有养蚕前消毒、蚕期中消毒和养蚕结束后消毒。化学消毒是应用某些化学药剂作用于病原微生物.造成微生物原生质变性,酶类失去活性等而失去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夏秋季高温多湿,叶质差,桑虫多,加之蚕农养蚕规模小,养蚕收入偏低,蚕农对养蚕重视不够,因而蚕病防治技术不能到位.夏秋季蚕病严重发生,尤其是病毒病(NPV病、CPV和DNV病)、细菌病的发生,导致夏秋蚕蚕茧产量和质量显著降低.另外,现又处于蚕丝业  相似文献   

20.
小蚕共育是值得推广的省力化养蚕技术措施之一。它具有省蚕房面积、省用具、省消毒药物、省加温费用、省养蚕时间和劳动力,便于指导,有利于消毒防病,提高桑叶利用率等特点,尤其是进行专业化小蚕饲养,实现大、小蚕分养,更有利于消毒防病,提高蚕体抗病能力。俗话说:“小蚕养好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